金丝雀码头城市设计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9236986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7.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丝雀码头城市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金丝雀码头城市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金丝雀码头城市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金丝雀码头城市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金丝雀码头城市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丝雀码头城市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丝雀码头城市设计(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当代城市设计强调通过三维形态整合的机制有效地组织多元城市要素 的相互关系,集约、高效地使用空间, 创造宜人、公正、富有活力和特色 的建成环境。以整合机制解决矛盾、优化城市形态, 不仅使城市设计所创 造的三维物质形体环境与当代城市的多元化和多变性相适应, 而且能够在 重要的城市空间节点产生催化作用, 带动周边区域并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 当代城市设计在欧洲的城市复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伦敦金丝雀码 头(Canary Whoif)的城市设计即为这样的典型范例,作为Dockland码头区复 兴中规模最大的开发工程, 金丝雀码头通过城市设计对多元城市要素进行 整合, 创造出整体的环境和高质量的

2、城市空间,重塑了码头区的空间形象 , 使之成为城市乃至区域或全球范围的经济文化标志地点, 进而吸引资本 的投资并带动Dockland地区的整体复兴。 引 言 金丝雀码头离伦 敦市中心4公里,位于 泰晤士的弯头处,占 地35公顷,总建筑面 积约120万平方米。 金丝雀码头的开发规 模是码头区甚至是全 欧洲最大的, 功能定 位也是最高的, 同时 它的开发过程长达1 0 余年。 2、金丝雀码头地面空间和建筑形态设计 目 录 4、金丝雀码头三维交通设计 5、金丝雀码头自然资源整合 6、金丝雀码头历史资源整合 3、金丝雀码头地下空间设计 1、金丝雀码头城市设计的背景和过程 金丝雀码头城市设计的背景和过程

3、 Dockland地区复兴计划及政策 金丝雀码头的开发与Dockland码头 区复兴的政策与运作方式有着密切的关 联。位于泰晤士河畔的Dockland码头区 曾是伦敦最重要的港口, 由于战后产业 结构的调整和交通运输方式的转变, 码 头区日趋衰落。Dockland的大规模复兴 开始于1981年,保守党政府参照英国新 城开发的成功模式成立LDDC(伦敦码头 区开发公司), 以吸引私营企业引 领市场为核心理念, 凭借中央政府赋予的特权收购区内多种所有权的土地、水域, 改善基础设施, 为私人投资提供良好的环境, 同时配合以住房、教育、公共设施的 改进, 提升居民对D0ckland地区的信心。 金丝雀

4、码头城市设计的背景和过程 DLR轻轨及Jubilee地铁线 1987年8月轻轨DLR建成通车,并于1991年延伸至伦敦内城传统的金融区 Bank,该地区首次与伦敦的城市交通网络相联系,极大地改善了其可达性,并 对金丝雀码头的商业开发起到了催化作用。金丝雀码头的城市设计充分把握了这 一交通催化要素,在城市设计方案中将其作为核心与相关交通要素和公共空间进 行整合,成功地避免了轨道交通对城市形态的割裂,发挥其催化作用,并增强了 空间的活力。 早期建成的轻轨投入使用后暴露出设计运量不足的问题,商业办公楼出租率 仅为60 ,并造成开发商公司的破产。2000年,另一条大型轨道交通 Jubilee 地铁线建

5、成,每小时运量为3万人,直接与伦敦地铁系统相连,到伦敦内城的时 间仅需8分钟。随着JubiIee线的通车, 金丝雀码头的办公楼出租率很快上升至 99.5 ,成为生机勃勃的商业、金融中心。城市设计也将这一新的交通要素与基 地内的既有要素地下商业空间整合在一起,形成以地铁站为核心的地下空间体系 ,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城市轨道交通强大的催化作用,保持了金丝雀码头开发的持 续性。 金丝雀码头城市设计的背景和过程 交通结构和结合点辐射分析图 金丝雀码头地面空间和建筑形态设计 金丝雀码头的用地被方格网道路分为26个地 块。城市设计的空间布局以大型的结构性开放空 间作为整体形态的构架,并以轴线组织开放空间 。结

6、构性的开放空间有两个,即贯穿用地东西轴 线开放空间和Jubilee地铁站上的公共广场。 城市设计空间布局最鲜明的特点不仅是其古 典的对称构图、轴线空间的变化和视觉焦点,更 重要的是将两条南北向的交通空间轴线和东西向 的开放空间中轴线整合,并在交叉点上形成空间 序列的高潮。第一条交通空间轴线是南北两个轻 轨站和轻轨高架桥;第二条交通空间轴线是 JubiIee地铁站上Jubilee广场与Canada广场间的 南北向轴线。它使后期建成的建筑群和地铁站与 建成的建筑群和开放空间在空间布局中成为一个 整体。 城市设计的空间布局以大型的结构 性开放空间作为整体形态的构架,并以 轴线组织开放空间。结构性的开

7、放空间 有两个,即贯穿用地东西轴线开放空间 和Jubilee地铁站上的公共广场。最西 端的West Ferry环岛广场是连接金丝雀 码头的道路系统和城市道路的立交环岛 ,;林荫大道尽端的Cabot广场和中部 的Canada广场为长方形绿化广场,以 小广场联系不同标高的滨水空间,最东 端是半圆形的church滨水立体化广场 ,连接三个标高的滨水空间、步行交通 和车行交通。东向的对景是千禧穹庐 金丝雀码头地面空间和建筑形态设计 建筑包含100万平方米的办公空间 ,4万平方米的商业、餐饮和休闲设施 ,两个400客房的酒店及相关会议、宴 会设施以及6500个停车位,目标是以符 合国际最高标准的商务空间

8、和高品质的 城市环境建设一个“绿地上的大型商务 中心 ”。为26个地块中三个地块建设地 标性的超高层办公楼, 其余为中、高层 办公建筑和酒店。三栋超高层呈三角型 对称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心和东部的尽端 , 形成建筑群体的空间视觉焦点。主要 建筑为中高层,形体规整, 严谨地限定 开放空间的界面, 对称的建筑布局形成 垂直相交的一条东西向主轴线和南北向 两条次轴线。 三栋超高层的视觉轮廓 汇丰、金融塔、花旗 金丝雀码头地面空间和建筑形态设计 金丝雀码头的地下空间有功能综合 化、分层化和建设分期化的特点。 功能综合化表现为地下空间是集商业、 休闲、服务、地铁站和停车场功能为一 体;分层化表现为地下空间将

9、不同的功 能、不同的活动设置在不同的层上;建 设分期化是由于建设时序的不同和水系 的分隔,使地下空间的形态不是集中的 块状空间,而是分为南、北两个带状的 空间。 金丝雀码头地下空间设计 首先,在地下一层设置商业、 休闲、娱乐空间,以两条商业街作 为地下空间的主体,连接地下停车 场和其余辅助空间。其次,在南、 北两条商业街之间设置了三条东西 向的步行通廊, 步行通廊一侧同时 设置小型商业空间,形成三纵两横 的环形商业步行体系。同时, 将地 下空间人流汇聚的焦点Jubil ee地 铁站厅设置在在南、北两条商业街 之间,虽然地铁站厅和商业空间不 在同一层,但站厅侧廊的大型自动 扶梯解决了垂直交通联系

10、,使地铁 站厅和地下商业步行体系整合在一 起,成为地下空间强有力的连接纽 带。 金丝雀码头地下空间设计 最后,在南、北地下商业街中设置四个中庭,中庭空间为圆、半圆 、正方形, 顶部使用玻璃直接使来自地面的自然光透入, 纯粹的几何 图形、明亮的光线和集中设置的垂直交通使中庭空间具有明确的标志性 和可识别性, 成为地下空间体系的重要公共节点和空间序列的高潮。 金丝雀码头地下空间设计 金丝雀码头的地下空间 不仅自成体系, 而且注重与 地上空间的三维整合地下空 间和地上公共空间的整合是 通过室内中庭实现的, 在金 丝雀码头用地南侧的建筑群 中非常典型镶嵌了两个尺度 巨大的玻璃中庭, 其中西中 庭直接连

11、接南码头步行桥。 这两个玻璃中庭二十四小时 对公众开放, 墙面和屋顶全 部使用透明玻璃, 室内光线 明亮, 空间纯粹,使地上、 地下空间融为一体。 jubilee地铁站入口结合地面的公园设计 金丝雀码头地下空间设计 金丝雀码头地下空间设计 金丝雀码头三维交通设计 轨道交通对金丝雀码头开发至关重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穿越用地的 DLR轻轨、Jubilee地铁线。SOM 的城市设计方案通过交通要素与空间的整 合做到了各类交通的协同、高效,尤其针对具有催化作用的大型轨道交通要 素, 三维的整合不仅避免了城市形态的割裂,更充分发挥了其整体效率,创 造出具有活力的三维空间。 利用建筑空间来组织轻轨的流线

12、轻轨成为动态景观 交通要素与空间的三维整合具体分为两类,一是交通要素与建筑的整 合;二是交通结合点、公共步行交通与开放空间、水景和不同建筑功能空 间的整合。 滨水的立体化交通系统 金丝雀码头三维交通设计 滨水公交车站点 轻轨与水上交通一体化形成码头的新特色 金丝雀码头三维交通设计 立体化的步行系统 城市设计中的交通结合点既是步行 体系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交通与空间 整合的节点。交通与空间的整合不仅要 处理大量人流的分,更要充分利用人流 的聚,通过整合多功能建筑空间、开放 空间和景观,最大限度发挥大量人流汇 聚带来的催化效应。 金丝雀码头三维交通设计 立体化步行与轨道交通 用地内三维分层的交通系

13、统 金丝雀码头三维交通设计 南侧步行桥 北侧步行桥 金丝雀码头三维交通设计 重塑水系 城市设计保留了总体的水系 ,并将水系和空间布局重新整合 ,在强化用地自然环境的特征的 同时创造新的特色。城市设计重 新利用水系,结合整体的空间布 局进行填埋和开挖,或将原有水 面填埋成为建筑用地,并通过城 市设计使填埋后的用地成为结构 性的开放空间,增强空间布局的 整体性;或将原来的用地开挖引 入水系,并通过城市设计使引入 的水系和重要的空间节点整合起 来,最终使水系和空间有机地融 为一体。 金丝雀码头自然资源整合 营造滨水空间、整合步行系统 由于大量的中高层建筑沿水 边布置,滨水用地多呈带状,不 利于积极的

14、滨水空间的营造,城 市设计通过滨水用地和绿化、建 筑界面以及生活娱乐休闲功能的 整合,成功地创造了宜人的滨水 空间。金丝雀码头的滨水空间分 为两种,一种是线性空间,作为 空间界面的高层建筑全部在步行 尺度后退形成宽敞的骑楼;另一 种是广场,有使用建筑界面围合 而成的广场。 金丝雀码头自然资源整合 金丝雀码头自然资源整合 沿水系带状布置两岸骑楼建筑 沿滨水带经营的酒吧和咖啡厅 金融大楼 融入历史的象征性空间 金丝雀码头不仅拥有码头区的历史 资源,而且恰好位于伦敦城市发展的空 间轴线上。这条空间轴线的一端是伦敦 塔桥,代表了伦敦的悠久历史,另一端 是建于北格林威治的千禧穹庐,代表伦 敦城市的新生。

15、城市设计在空间布局中 整合了以上两个历史要素,使金丝雀码 头不但成为码头区复兴的象征性空间, 也成为伦敦城市时空发展轴上重要的标志性节点。 对码头区历史要素的整合主要是空间意向的整合。SOM在城市设计:将大量的中 高层办公建筑排列在水边,那里曾经是大船停泊的地方; 将汽车停在中间,那里曾经 是货物贮藏的地方。 金丝雀码头历史资源整合 对伦敦城市历史要素 的整合是空间和视线的双 重整合,通过空间轴线的 重叠、视觉通廊的建立和 新的视觉要素的切入,使 金丝雀码头与伦敦的城市 空间产生强烈的视觉联系 。城市设计将作为主要空 间构架的东西中轴线在平 面上与格林威治轴线完全 重叠,中轴线上的开放空 间同时作为一个大尺度的 视觉通廊,视廊的两端是 伦 敦塔桥和千禧穹庐。城市设计将三栋超高层建筑呈三角形对称布置在空间轴线上,其中 最高的Canada广场1号布置在轴线的中心,为北格林威治轴线添加了新的视觉焦点,也 加强了金丝雀码头在城市空间中的标志性和象征性。 金丝雀码头历史资源整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