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八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226106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八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杭州市八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杭州市八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杭州市八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杭州市八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州市八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八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考试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1. 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的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其中提到的“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孟子中庸五本儒家经典著作。B. 选自鲁迅先生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阿长与山海经和杨绛的老王都将视角投向了底层劳动人民,表现了他们的淳朴善良。C. 家国情怀是许多作家笔下的创作题材,如现代作家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炽痛之爱和强烈的爱国情怀。D. 唐宋散文八大家在我国古代的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这学期我们学的课文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就是其中一个,他是我国宋代的文学家。二、默写(本大题共1

2、小题,共6.0分)2. 古诗文默写卿唧复聊唧,木兰当户织。 _ , _ 。(木兰诗)_ ,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_ ,双袖龙钟泪不干。 _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两句: _ , _ 。王维竹里馆中用拟人,显示出诗人新颖独到的想象力,并表达自己僻居林中,也不感到孤的心情的句子是 _ , _ 。才女谢道韫曾把雪比作柳絮“未若柳素因风起”,韩愈在晚春中则把柳絮比作了雪,表达对春天的留恋,请写出晚春中的这句话 _ , _ 。三、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3.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59年前, (

3、甲)英法联军火烧并抢劫圆明园,万园之园留下的灰烬在夕阳下呈现殷_ 红色。谴责这一事件最深的就是写了巴黎圣母院的法国人雨果,巴黎圣母院经过工人们185年锲_而不舍的努力,终于在1345年落成,被雨果称为“用石头谱写的交响乐”,它的入口处有华丽的玫瑰窗,阳光照耀下,色彩bn_斓,气冲斗牛的高塔,寄予了信徒们连接起俗世和天堂的美好愿望。2019年的4月16日凌晨,妇r_皆知的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遭受了烈焰之痛,800多年的古迹遗到破坏,虽然法国总统马克龙说用五年时间再创其辉hung_, (乙)这话给了很多法国人美好的憧憬 ,但还是有不少网友表达了惋惜。建筑是石头做的书j_,承载了厚重的文化。 (丙)

4、可惜圆明园,可惜圣母院,文化不应该这样毁灭。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给文中加点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殷 _ 红 锲 _ 而不舍 辉hung _ 色彩bn _ 斓 妇r _ 皆知 书j _ 指出文字中加点词语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_ A B C D上文中画线的甲乙丙三个句子有一句有语病,请找出并改正。 _ 句错,改正 _ 。4. 综合性学习 某中学一研究性学习课题组对该校学生的图书借阅情况做了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图示,请读后回答问题。从图书用途角度简要概括借阅情况。(不出现具体数字,不超过40个字)根据调查情况向同学们提出阅读建

5、议。(不超过30个字) 四、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5. 名著阅读 我还知道,他是一个胆大到鲁莽的人 !可是,要战胜去南极路上的种种障碍,去比最勇敢的航海家都没有到过的北极还要难行的南极!这是绝对丧失理智的莽撞行为,只有疯子才想到这样做。文段中的“他”是指 _ 。在这次去往南极的路上,“他”会遇到的障碍有哪些?(请用简要的语言列举两个)学校向同学们征集名著的推荐建议,如果请你推荐海底两万里,请写出推荐理由(不少于2点)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6.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诗歌中的 _

6、 一词看出这首诗写的季节是 _ 全诗用了想象的手法,请作简要赏析。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4.0分)7.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陆稼书公无事,带一书一役,挨村讲乡约,参以时事,民皆乐听,流直易从,无窒碍难行者,遇孝慈节义之人,立即表扬,且为之咨嗟叹赏曰:“我所不及。”凡获小偷到案,则曰:“汝亦有人心者也,何至为此?”偷曰:“小人为贫所迫耳。”公曰:“是不难为利之最厚者,莫如纺织且人人能为之,”随命仆市棉花斤余,使偷在堂右,教以纺花之法,曰:“能,即释汝;不能,即惰也,罪加倍,”偷愿速释,无不留心学习,数日间,即能为矣,公曰:“此赀本不过数百钱耳,今数日内,循环例换,已赢余

7、若干,除汝饭食外,尚剩有数百钱,汝回去执业,倘再犯,不恕汝也,“偷泣而去,改过迁善者多,间有犯,则故而后教之,在堂上纺花一月,三犯,则曰:“是不能改矣使二役挑之急行千步,以热醋灌之,一碗饮至半,使一人突拍其背,则嗽终身不愈,不能作贼矣仍纺花以没世。 【注】公:陆稼书:清朝康熙年间曾任嘉定、灵寿两县知县。窒碍:阻碍。咨嗟叹赏:感叹赞赏。赀:通“资”。没(m)世:死。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_ A随命仆市棉花斤余市(集市)B我所不及及(比得上)C偷愿速释愿(希望)D则杖而后教之杖(用杖打)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A是不难为/利之最厚者/如纺织/且人能为之 B是不难/为利之最

8、厚者/莫如纺织/且人人能为之 C是不难/为利之最厚者莫/如纺织/且人人能为之 D是不难为/利之最厚者莫/如纺织/且人人能为之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凡获小偷到案,则曰:“汝亦有人心者也,何至为此? 偷泣而去,改过迁善者多。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短文中陆知县改造小偷的方法有哪些独到之处。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1.0分)8.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骆驼刺陈忠实在沉沉夜幕中,列车进入柴达木。已是满天星斗,我浑然没有察觉,就己经置身于地理课本上用沙点标示着的这片大戈壁了。热闹变成一种奢侈,万家灯火遥不可及。 早晨起来,睁开眼睛就感受到裹入柴达木巨大的无边无沿的苍茫与苍凉之中了

9、。上边是蓝天和白云,天的蓝让人萌生一种喜欢,飘荡的白云令人无限遐思;下边是一望无际的沙砾,没有遮掩也没有骚扰,没有一缕响声和一丝动静。天地间便平静到如同死亡了一般,唯有寂静。 无论把眼光投向哪里,火车刚刚驶过的来处和正在奔去的前方,车轮下路轨所枕伏的一绺直到目力所及的远处,灰青色的灰白色的沙砾无穷无尽。沙漠的颜色变化着,一会儿是望不透的青灰色,一会儿又转换成灰白色的了,无论怎么变幻,依然是构成主旋律的单调。在这无边无沿无法望尽的灰白色的沙的世界里,看不见一只飞翔的鸟儿,甚至连一只小虫都不存在。在感受宽阔、浩瀚、博大、雄奇的深层,柴达木投射给人心理的苍茫和苍凉同样是切实的、刻骨铭心的。偌大的火车

10、在柴达木的腹地上奔驰,恰如一只节状的油蜈蚣在缓缓地蠕动,总是让人产生没有指望走出去的疑虑。 生命在这荒漠里呈现出异常简单的景象。沙漠的颜色所营造的单调令人生畏,整个世界简单到只剩下一种两种绿色植物:骆驼刺和芨芨草。一株一株的骆驼刺,形似球状,零零散散撒落在沙砾上,没有簇聚,单株单个,据地自生。看不到印象中的森林和草地上那种或互相拥挤互相缠绕的复杂,或勾肩搭背倚杆爬高的姿势,或交头接耳唾沫相溅的喧哗。干旱和寒冷的严酷,使一切绿色生命望而却步,只有骆驼刺以最简单的形式生存下来,形成柴达木的唯一点缀。 骆驼刺,短而又细的枝,针状的叶,无媚无娇,仅仅只是一个绿色的生命体。骆驼刺,开一种细小到几乎看不出

11、的花,和孕育它的沙地一样的颜色,也应是花中最不起眼的色彩了。然而它的功能却与任何花毫不逊色,授粉,结籽,在沉静的等待中迎接雨水,便发芽了。 远处是昆仑山,寸绿不见,如铁打钢铸似的摆成一道屏障。白如棉絮的云团,在或高耸或低缓的峰巅和峰谷间缠绵。 一条泥浆似的河出现了。名曰饮马河,再恰切不过的好名字,却使人感到徒具虚名。赭红色的水,几乎看不见流动,细小到无法与河的概念联系起来,充其量只算得小河沟罢了。然而毕竟有水,便是理直气壮的河了。有水,不管赭红色也罢,浑如泥浆也罢,就能孕育繁衍出绿色的生命,各色水草,就围绕着水的走向蓬勃起来,蜿蜒出荒漠戈壁上一道惹人眼热的绿色。自然,拥挤和缠绕、簇聚和绣集、勾

12、肩搭背和攀爬倚仗便如任何草地一样发生了,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然而,在苍茫而又苍凉的柴达木,饮马河毕竟流出来这一缕生动和一缕活泼,一缕让人遏止不住想要拥抱的俗世绿色。 毕竟使人难忘的还是骆驼刺。在柴达木,在毫不留情地虐杀一切绿色生命的干旱、暴风和严寒里,只有骆驼刺存活下来了。骆驼刺接受了严酷,承受了严酷,适应了严酷,保持而且繁衍着庞大的家庭,便可骄傲于所有的严酷,成为点缀和相伴柴达木的唯一秀色。 (选自陈忠实文集)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骆驼刺的?请简要概括。请简析文章第段在内容表达方面的作用。赏析文章第段的艺术特色。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9. 最后一次拥抱许树建林海在大城市工作,去年春

13、节终于抽出空回到老家跟爸妈欢聚一堂。一眨眼的工夫假期结束了,要返程的时候,林海心里不免难过起来,工作太忙了,路途太遥远了,或许下一次团聚又得是春节时。 时候不早了,林海用力拥抱了一下妈,又向苍老的爸挥挥手,掉头大踏步就走了,再耽搁下去,他的眼泪会流出来。 当到家的时候,妈打来一个电话,说:海子,你走后你爸一直不开心,酒不肯喝不说,连饭也不想吃。 林海忙说:“妈,您告诉爸,一有空我就会回去的,那时候我一定多陪爸几天” 妈打断林海说:“不仅仅是这个,我偷偷告诉你原因,主要是你离开家时跟我拥抱了,没有跟他拥抱,他就有点伤心了。说儿子大了不亲热了、生分了,说他以前那么喜欢你,你小时候他天天把你搂在怀里

14、,现在连个拥抱都不肯嗨,这老头越过越像小孩儿了。” 林海听了心里诧异,不就是一个拥抱吗?爸竟然需要这个! 不过爸说得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子之间开始变得生分了。平日里总是本能地打给妈电话,打给爸总觉得无话可说。而一旦父子面对面,更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句话,跟妈倒有无穷无尽的话要说。有时吧跟爸不像是父子,倒像是陌生人,甭说拥抱了,连拉下手都觉得别扭。或许天底下所有的父子全是这样吧? 无论怎么说,下次回去时,一定要狠狠拥抱爸一下。 城里日月飞快,一晃半年过去了,林海一直忙;再一晃又过年了,林海还是忙。老家就像天上的月亮,美丽万分,却又遥不可及。好在来日方长,等忙过这阵子一定回去,还欠爸一个拥抱哩。 时间跑啊跑,又不知跑了多远。这天忽然接到电话:爸突发疾病,不行了! 林海一听之下就像身后的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塌了,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倒了,心脏像给一只巨手一下子摘了去,空荡荡的,除了疼,还是疼。 这一路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原来回趟老家并不算太难,也不会耽搁太长时间,只要愿意挤,总会挤出时间的,可自个儿以前怎么就那么望而生畏呢? 当一脚踏进家门的时候,正看到爸静静地躺着,妈和亲戚全围着。 妈说:“你爸老早就感觉不舒服了,可不让跟你说,说你太忙,他还说,海子说要拥抱我呢,我得好好活着” 林海好容易才脱下鞋爬上床,坐在爸的脚底下,然后虔诚地伸出双手托住爸的后背,轻轻一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