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4467360.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210668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梅州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446736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东省梅州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446736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东省梅州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446736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东省梅州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446736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东省梅州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446736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梅州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446736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梅州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4467360.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梅州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 文 试 卷说 明:本试卷共6页,23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试室号、座位号的对应数字涂黑。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选择题各小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的相应信息点,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时,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

2、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不用装订,考完后统一交县(市、区)招生办封存。第一部分:基础整合 (3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隽(jun)永 躁(co)动 锐不可当(dng) 脍灸(zh)人口B湍(tun)急 殷(yn)红 怒发(f)冲冠 弛(ch)名中外C作揖(y) 真谛(d) 泉水淙淙(cn) 头晕目眩(xun)D酝酿(ning) 恐吓(xi) 张惶(hung)失措 浮想联篇(pin)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宽甸河口的上万株桃树,妖娆多姿,栩栩如生。B为了让学生中考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们处心积虑为他们作辅导。C今年的春

3、节联欢晚会上,他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D2013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传递的正能量,将激励全社会人心向善,见贤思齐。3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B为了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的不良行为,每个人心中都必须绷紧一根安全弦。C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D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2分)年少时候,母亲就是我们的守护神,每一次从梦中醒来,都会看到母亲温柔的目光;每一次跌倒,都会得到母亲的搀扶。

4、冬天里, ;夏天里, ;秋天里, ;春天里, 。母亲便是月亮,映着我们床前的明月光来源:学*科*网Z*X*X*K母亲就是小火炉,摸起来,暖暖的母亲就是一片绿荫,为我们遮挡太阳母亲就是暖阳,给我们力量,让我们坚强A B C D5下列句子,陈述无误的一项是( )(2分)A对联中,上联末字为仄声,下联末字为平声;律诗中包含两副对联,分别是首联与颔联。 B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垂髫”指童年,“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岁,“不惑”指人五十岁,“花甲”指人六十岁。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D“我的老师”“相信自

5、己”“非常坚强”“多么可爱”这几个短语与“一位顾客”的短语结构完全相同。6填空。(任选有把握的四小题作答,每小题2分,每小句1分,共8分)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 。 (诗经蒹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吏禄三百石, 。 ,尽日不能忘。(白居易观刈麦)却看妻子愁何在, 。 ,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人善借动物写景抒情。李白借“杨花落尽子规啼”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王安石借“闻说鸡鸣见日升”突出了飞来峰的高耸,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 , ”的两句,同样善借动物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横眉冷对千夫指, 。 一言既出, 。7阅读下面名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

6、问题。(6分) 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那个捣子径奔去报了蒋门神,蒋门神见说,吃了一惊,踢翻了交椅,丢去了蝇拂子,便站将来。武松却好迎着,正好大阔路上撞见。蒋门神虽然长大,近因酒色所迷,掏虚了身子,先自吃了一惊,奔将来,那步不曾停住,怎地及得武松虎一般健的人,又有心来算他。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去,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往蒋门神脸上便打。原来

7、说过,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名曰“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的蒋门神在地上叫饶。武松喝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本文段节选自古典名著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上文是该部小说中很有名的故事情节,这个故事叫做 ; 请再写出两个与武松有关的故事情节: 、 。原著中,因为蒋门神 ,所以才被武松痛打。 8综合性实践活动。(6分)下面应用文有三方面错误,请作出修改(第三方面指出缺失哪方面的内容即可)。寻物启示本人昨天不慎丢失钱包一

8、只,内有银行卡一张,人民币120元。请拾到者与本人联系,不胜感激。此致敬礼 李明3月15日文字错误: 格式错误: 内容缺失: 第二部分: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相关问题。(20分)(一)诉衷情(4分)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9下面对诉衷情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首词情感真挚,用典自然,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消沉,感人至深。来源:学_科_网Z_X_X_KB“尘暗”句借用了苏秦说秦王的典故,表达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失落。C“谁料” 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流

9、露出对南宋投降派的不满。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D“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作者虽然已是暮年,但仍然壮心不已,充满豪情壮志。10“觅封侯”用了什么典故?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私心(12分)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10、”1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便宜:对国家有利的事 B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方:比作 C然少蕴藉 然:可是,但是 D若是者 是:判断动词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13填空。(5分)第五伦奉公无私,作者用极其简练的笔墨写了两件事: 一是“ ”;二是“ ”。(用原文填空) ( 2分 )“时人”认为第五伦毫无私心,而他却主动说出并承认自己在 和 方面还有私心,这是用 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3分)14你怎样看待第五伦的“私心”?(2分)(三)孙叔敖纳言 (4分)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孙

11、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注释】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国:指都城。吊:吊唁。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15下列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有一老父衣粗衣 衣:穿 B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去:离弃C位已

12、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恶:厌恶 D愿闻余教 余:我16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A孙叔敖做了楚国令尹后,都城的官员和百姓都来向他表示祝贺。 B从上文可知孙叔敖是个虚怀若谷,虚心请教,爱国爱民的人。C那个穿粗布衣服的老汉最后跑来吊唁是因为他对孙叔敖有很大的意见和不满。 D文章的主旨是:为官应该谦逊谨慎,廉洁自律,善于纳谏。 二、现代文阅读(20分)(一)不完满才是人生(10分)季羡林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