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李泳:格力创始人朱江洪:拿不出消费者耳目一新的产品打造品牌是空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20946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持人李泳:格力创始人朱江洪:拿不出消费者耳目一新的产品打造品牌是空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主持人李泳:格力创始人朱江洪:拿不出消费者耳目一新的产品打造品牌是空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主持人李泳:格力创始人朱江洪:拿不出消费者耳目一新的产品打造品牌是空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主持人李泳:格力创始人朱江洪:拿不出消费者耳目一新的产品打造品牌是空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主持人李泳:格力创始人朱江洪:拿不出消费者耳目一新的产品打造品牌是空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主持人李泳:格力创始人朱江洪:拿不出消费者耳目一新的产品打造品牌是空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持人李泳:格力创始人朱江洪:拿不出消费者耳目一新的产品打造品牌是空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0 岁的格力电器创始人、原董事长朱江洪,10 月 13 日下午现身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梁球锯堂,依然目光炯炯、声如洪钟。2000 多人的礼堂内座无虚席,还有从深圳、中山等地赶来的企业主,专程来聆听这位花 20 年打造出格力的前辈“布道” 。主持人在开场白中对其赞誉有加,向来严谨的朱江洪却幽默地说, “刚才主持人对我吹捧了一番,有点像开追悼会一样,我先鞠一躬,以免大家待会儿听烦了,向我扔皮鞋” ,引发场内笑声阵阵。“退而不休”自 2012 年年中辞任格力电器董事长以后,朱江洪一直很低调。退休后,他干了什么呢?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朱江洪坦言, “退休之后,本来应该过非常幸福、自娱自乐的生活

2、,但是想安静又不行,所以陆续接了几个职务” 。目前,朱江洪有三件份“义务工作”中国家电协会技术顾问、中国暖通品牌企业联盟委员会会长、广东省企业品牌建设促进会会长。“我跟中国家电协会的领导熟,技术顾问不好推。暖通是指中央空调,我过去一直在做,联盟委员会找了我很多次,我推了三次还是推不掉。广东品牌促进会,我也推了好几次推不掉,原来说只挂个名,到头来,什么事都找你。 ”浅蓝色暗格子衬衫、深蓝色休闲裤在身的朱江洪,比三年前显得更精瘦一些,但仍然神采奕奕。 “每年有不少活动,暖通联盟一年 34 次活动,品牌促进会也是一年 34 次活动,每次活动都参加,就花了大部分时间了。其他时间,除了外出旅游,就是在家

3、里写书,写自传。 ”朱江洪告诉本报记者,他的自传写到了第 11 章,已经发表了 8 章,估计明年下半年就可以出版了。“做这些工作也好,认识了很多新的企业和企业大佬,了解行业情况,学习了不少东西。参加工作,对自己是促进,也是发挥自己余热的一种方式。 ”朱江洪说。对 2012 年的换届退休,朱江洪爽脆表示:“不可惜!我那时已经 67 岁,并且一再推迟退休,总不能等到跑不动的时候再退吧。现在还可以去自驾游。 ”他刚刚去了一趟甘肃、青海,还翻越了祁连山。顺德容桂总商会会长孙志恒回忆说,他 27 年前就认识朱江洪。当时朱江洪是珠海冠雄塑胶厂的厂长,冠雄帮顺德的华宝空调器厂做大型的注塑件,华宝与春兰是那时

4、国内空调业的龙头。 “我看着格力成长” ,孙志恒回忆说,朱江洪是由珠海市从广西百色聘请回来的珠海本土出去的大学生。后来,珠海工业公司下属的“海利”空调厂经营不善,政府决定由冠雄接管合并海利,朱江洪创立了格力品牌,并把格力空调推向市场。在朱江洪兢兢业业的经营下,格力花 20 年就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空调生产企业,并反过来带动了顺威精密、华声电器等一批顺德的空调配件厂同步快速成长。在孙志恒看来,朱江洪是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全能型”企业家。艰难“造血”谈及“互联网+时代如何打造传统企业的品牌竞争力”这个话题,朱江洪提醒说, “现在不提互联网,好像没水平、没档次。前一段时间,互联网被提得太高了,好像一

5、提互联网什么都能解决一样。但是,企业最终的根本是产品,产品的根本是质量,要把根本做好。 ”他进一步阐述说,谈到品牌,大家马上想到的是广告、策划、推广、定位、销售。 “但品牌不是吹出来的,而是一点一滴慢慢创建起来的,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科技创新和质量提高。而质量提高,也要靠科技创新。所以,打造品牌,一定要以科技创新为主导。 ”格力就是一个例子。上世纪 90 年代初,格力空调销售人员的收入远高于科研人员,所以连一些技术尖子也吵着要去做销售员。但朱江洪认为,销售固然重要,研发、生产出好产品更重要。所以,他在 1996 年进行改革,大幅调低销售人员提成的比例。这下“捅了马蜂窝” ,大部分销售人员集体跳槽到

6、了中山汇丰空调,并凭着对市场的熟悉,扬言三年内打败格力。“当时,我的压力很大,有一种众叛亲离的感觉,最烦恼的时候到海边静坐,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但是,朱江洪看准了的事情,就决不回头, “我不相信,好的东西没人要” 。“我觉得,产品与广告的关系,像一幅山水画。只有虚实结合,才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所以,我加大力度搞科研,把公司财力、物力、人力向科技创新倾斜,大会、小会强调科技的重要性,要求干部做科技人员的贴心人。 ”朱江洪回忆说。格力的科技创新就是从那时开始,因为销售人员少了,格力更专注于科技创新,把产品一步一步推向科技和质量的新高度。朱江洪深有感触地说:“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

7、就拉不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企业只有死路一条。作为一个制造企业,说一千道一万,第一你必须有产品,第二产品必须要好,否则消费者怎么会愿意掏钱买你的东西。 ”大约在 2002 年,重庆一个客商要订购 300 多台变频一拖多的中央空调。当时,格力没有这款产品,但碍于全国空调老大的面子,去投标了,结果还中了。怎么办?格力从日本订购了产品,把商标、包装、说明书一换,变成格力的产品,交货。但这件事情,一下子让格力亏损了 100 多万元。第二年,朱江洪带领一班技术骨干到日本买技术,心里盘算可能要花 2 亿3亿元。他兴高采烈地去跟日本三菱谈,没想到,对方封得死死的,觉得格力是异想天开。最后,对方说, “这个技术

8、我花了六年才得到,而且这个产品还在中国卖,如果卖给你,我是竞争不过你的。 ”朱江洪想想也是,不是有钱就能买到好东西,过去国内引进的也多是二流技术。受到刺激之后,朱江洪回到国内,马上组织技术骨干开会,说“这个技术一定要攻下来,不惜代价,搞砸了是我的责任,搞成功了是你们的功劳” 。格力的科技人员没有辜负重托,夜以继日,搞出了“一拖四”变频空调多联机,不久还做出了“一拖八” 、 “一拖十” 。尝到了科技创新甜头的格力继续加大投入,每年花大量资金购买实验设备、建实验室、扩充技术部门。格力之所以有今天,销售做得好虽是重要原因,但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朱江洪认为,科技创新才是根本。而把格力大批销售精英挖走的汇

9、丰空调后来也关门大吉了。“我有职业病”现在有人说,市场很平淡,消费者不愿买产品。 “错了!购买力随时都有,主要是你没有科技创新,没有深入解剖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因素,拿不出让消费者耳目一新的产品。那么打造品牌,肯定是空谈。 ”朱江洪说。朱江洪总结出格力创新的“三部曲”观察、灵感、实验。他解释说,所谓观察,是对事物进行深入而不是表面的察看,从中了解事物之间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 “你不能只看到这个问题,还要联想到另一个问题。乔布斯说,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把相关的事物连接起来。 ”灵感,是资深媒体人李泳把事物观察完了后,进行联想。一定要把观察到的事物,在脑袋中反复思考,甚至胡思乱想。世界上所有法律,只

10、是不准胡作非为,但没说不准胡思乱想。爱因斯坦说过,思考、思考、再思考,他就是依靠这个成为科学家的。实验,为了把设想变为现实,就要多做实验。在这期间,可能会碰到很多困难,但是一定要排除万难。在朱江洪看来, “成功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傻子,一种是疯子。傻子是不怕吃亏、做别人不愿做的傻事,疯子是愿意做别人想做又不敢做的疯癫事,即使遇到天大的困难也一往无前。乔布斯、爱因斯坦、马云就是这样的疯子。 ”格力创造的自动智能化霜技术,在朱江洪看来,就是“创新三部曲”的体现。2005 年,朱江洪到洛阳进行市场调研。有一个经销商说, “你的空调制热不咋地”。“我仔细观察,发现空调制热与安装的地点有关,安装在干燥的地

11、方制热好,湿气重的地方就容易结霜、影响制热效果,而全世界的空调都设计为定时化霜,开机一小时化霜十分钟,这十分钟不制热。我当时就产生灵感,中国这么大,南北东西气候不同,定时化霜不合理,所以一定要智能化霜。 ”回来后,朱江洪给技术人员提出要求有霜即化,无霜不化,多霜多化,少霜少化。格力的技术人员最后攻克了这个难题,并在德国获得专利金奖。1992 年,朱江洪和同事到美国验收空调“两器”的冲床。格力与当时的行业龙头春兰相比,柜机销量相差很远,春兰一年卖 30 多万台,格力一年才 1000多台。如何出奇制胜,是朱江洪一直在琢磨的问题。在洛杉矶机场,他看见一个五光十色的售卖可口可乐的柜子。当时,他便灵机一

12、动,由此联想到了做一款灯箱柜机。结果格力灯箱柜机 1994 年一炮而红,两年卖了 100 多万台,供不应求,还打败了春兰。“我这个人有职业病,看到什么东西,都会想空调能否设计成这样子。 ”1999 年,朱江洪到德国出差,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要七小时,他无聊便翻看一本杂志,一张图片吸引了他的目光。参考那张图片,格力后来设计出了一款超薄型的 U 型空调,利润可观。按现在流行的说法,其实朱江洪在任时,是格力最大的“产品经理” 。正是这种产品至上、打造精品的理念,为如今“千亿级”的格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今年上半年格力电器的收入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下滑,最近一些经销商也在里吐苦水,质疑“现在的格力还有没有遵循原来的方针政策” 。朱江洪坦言:“企业文化就是领导的文化,渗透着一把手的气息。如果一把手变化,原来的企业文化也可能会随之变化。作为创立者,我不好评论,只能由市场、由消费者来评价,大家拭目以待。 ”朱江洪自传即将于明年出版。他告诉本报记者,把自己的经验、体会写出来,希望制造企业看后能有所启发,改变过去不好的状况,使中国企业慢慢也成长为世界一流的企业。【转自第一财经日报 ,原文标题:朱江洪:离开格力这三年 ,文/王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