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课 戊戌变法-《同步中考——部编人教八上历史全册》_8315997.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203135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06课 戊戌变法-《同步中考——部编人教八上历史全册》_831599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06课 戊戌变法-《同步中考——部编人教八上历史全册》_831599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06课 戊戌变法-《同步中考——部编人教八上历史全册》_831599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06课 戊戌变法-《同步中考——部编人教八上历史全册》_831599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06课 戊戌变法-《同步中考——部编人教八上历史全册》_831599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06课 戊戌变法-《同步中考——部编人教八上历史全册》_831599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6课 戊戌变法-《同步中考——部编人教八上历史全册》_8315997.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课 戊戌变法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奋。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这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3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风靡海内。严复主持的国闻报,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二、百日维新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

2、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1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2变法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3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4这次变法历时10

3、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5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1(2018年四川乐山中考真题)1895年,一群读书人发起了“公车上书”。下列戊戌变法的内容中,与读书人密切相关的措施是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B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C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2(2018年湖南永州中考真题)梁启超曰:“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由此可知他主张A宣扬革命B发展科技C抵御外侮D维新变法3(2018年广西贵港中考真题)某校为了纪念戊戌变法120周年,开展了一场历史知识竞赛活动。其中有一道题目问:“领导戊戌变法的人物是谁?”答案应该是A康有为、

4、梁启超B孙中山、黄兴C陈独秀、李大钊D曾国藩、李鸿章4(2018年海南中考真题)下边诗歌片段中提到的“现代化”运动是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杀”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5(2018年河南中考真题)蒋廷黻曾写道: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作者强调了当时中国A军备落后B国力贫弱C政治腐败D急需改革6(2018年广东中考真题)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

5、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C维新变法推翻淸朝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7(2018年河北中考真题)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限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这说明A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B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C维新派缺乏经验D顽固派反对变法8(2018年湖北荆州中考真题)1898年6月,光绪皇帝在诏书中说:“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为各行省之倡,

6、尤应首先举办。”与创办京师大学堂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9(2018年山东聊城中考真题)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劝导国人A放弃天朝观念B学习西方技术C拥护民主共和D反抗列强侵略10(2018年湖南郴州中考真题)主张救亡图存,并甘愿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陈宝箴11(2018年陕西中考真题)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面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

7、外,竞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失败B民族矛盾的尖锐C顽固势力的反扑D民众的盲目排外12(2018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下列事件与结果关联正确的是选项事件结果A1895年春,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思想开始传播B康、梁成立强学会,创办投刊,宣传变法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C1898年6月,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运动的序幕从此揭开D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废除变法法令维新派全面退出历史舞台1【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不属于戊戌变法的内容。故A不符合题意;“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属于戊戌变法的内

8、容,不符合题干的“与读书人密切相关的措施”。故B不符合题意;戊戌变法的“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指的是“废除八股,改试策论”这些措施与读书人密切相关。故C符合题意;“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属于军事方面的措施,与读书人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答案】D【解析】依据课本所学,梁启超曾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说明他主张变法图强。1898年,清政府内患外忧,以梁启超、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图强,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并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发动戊戌变法,虽然变法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D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

9、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3【答案】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面对民族危机。光绪帝表示“不做亡国之君”,决心变法。1898年6月,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的颁布明定国是,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A项符合题意;1910年孙中山、黄兴等领导了黄花岗起义。B项不合题意;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领导了新文化运动,C项不合题意;19世纪60年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了洋务运动。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4【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几个读书人”、“在菜市口的刑场画

10、上了休止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豹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民族危机。为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运动失败,谭嗣同等六人被捕遇害。所以,“现代化”运动是指百日维新,B项符合题意;A项是地主阶级为维护清政府进行的自救运动,没有出现遇害事件;C项时间是1911年,与“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时间不符;D项时间是1919年,与“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时间不符。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抓住信息是解题的关

11、键,先根据“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判断出此事件与马关条豹有关;“几个读书人”指的是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百日维新;“在菜市口的刑场画上了休止符”指的是百日维新运动失败,谭嗣同等6位维新派志士被害。可得出“现代化”运动是指百日维新。5【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的“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可以看出作者在强调中国急需改革,改革能促进中国的近代化。故D符合题意;军备落后、国力贫弱、政治腐败都是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也是当时中国急需改革的原因,但题干材料中作者未强调。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梁启超进行了戊戌变法运动,其目的是为了仿效日本,在中国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实现变法图强。AC项进行革命和推翻清朝是辛亥革命的意图;D项学习西方抵御侵略是洋务运动的意图。B项符合题意,故选B。7【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的“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限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可以看出1898年,康有为和梁启超对西方的认识少,说明维新派缺乏经验。故C符合题意;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顽固派反对变法在题干材

13、料中不能体现,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8【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时期创办的,也是戊戌变法运动留下的唯一的成果,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A项洋务运动时期指的是1860年到1895年,期间创办的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C项辛亥革命的时间是191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D项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年,时间不符。故选D。9【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戊戌变法期间”“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意思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大都认为“天圆地方”,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心,是“天朝上国”。结合课本所学,鸦片战争,惊醒了中国人的迷

14、梦,认识到“中国并不在中央”。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摒弃“天朝”观念,学习西方。A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期间提出学习西方技术,B项不合题意;1911年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复辟帝制,孙中山开始拥护民主共和,C项不合题意;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国人民反列强侵略,材料没有体现。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10【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维新变法最终以失败结束。谭嗣同在刑场吟诵“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慷慨就义,表达了他“甘为变法

15、流血牺牲”的精神,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中,逃往国外,没有为变法流血牺牲;D项是清朝的官员,不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1【答案】C【解析】材料中“谈及西学新法者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些关键信息表明了维新变法已经发生并且失败了,究其原因在于顽固派的破坏。材料中看不到关于洋务运动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族矛盾,故B项错误;材料中强调“避”、“恐”,反映了戊戌变法失败,保守派在搜罗镇压维新派,与民众盲目排外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故选C。12【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梁成立强学会,创办投刊,宣传变法,标志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选项B体现事件与结果关联正确;而选项A1895年春,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揭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