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11周)组合阅读(图片版)_9071624.pdf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201343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6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11周)组合阅读(图片版)_907162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11周)组合阅读(图片版)_907162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11周)组合阅读(图片版)_907162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11周)组合阅读(图片版)_907162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11周)组合阅读(图片版)_907162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11周)组合阅读(图片版)_907162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11周)组合阅读(图片版)_9071624.pdf(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 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 11 周)组合阅读 【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陆游的诗,然后回答 13 题。 【甲】春望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 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 地范阳一带。 1下列赏析不准确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

2、朽景象。一个“破” 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 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 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 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 各自蕴含的情感。 【文言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

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 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 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孟子曰:“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戒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4、 注释丈夫:成年男子。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命: 教导。夫子:丈夫。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广居:宽大的房 子,孟子用来比喻“仁”。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用未比喻“礼”。大道:大路, 孟子用来比喻“义”。由:遵循大道走。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2)是亦不可以已 乎 (3)往之 女家(4)以顺 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 来源:学科网 ZXXK 7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

5、方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差异? 【现代文阅读】来源:学*科*网 Z*X*X*K 冰雪精灵冰雪精灵雾凇雾凇 如果说冰雪是冬天的信使,那么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 “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松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 霓装窃窕,欲舞高寒阙。烟波照影,翩翩恩与谁约?” 从古至今、赞美雾松的诗词太多了,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那种通透灵动的美。 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天地间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天的赠予。 雾凇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 0以下的过冷 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品沉积物。 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非常

6、苛刻,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其次,雾 凇的形成要求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冬季,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 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 水汽就不会凝结。若是掀掉了这床被子,热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得地面温度降低,为水 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 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 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收的 冰品吹散, 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 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结凝华成 雾凇提供保障。 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 雾滴碰到冷的地而物体后迅迷冻结成粒状的小冰 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 ,它的结构

7、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 成的晶秋雾淞(或款凇) ,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由于雾松中雾滴与雾滴间空隙很多, 不仅看起来轻盈洁白附着在树米上, 宛如琼树银 花、清秀雅致,也具有很多内在的优秀品质。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极的吉林雾松时,都会感 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 滋润肺腑, 这是因为雾松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 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 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在有雾松时,负氧离子增多。据测,吉林松花江畔 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米可达上子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数量多 5 倍以上。 来源:学科网 此外,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雾凇由于

8、具有浓厚、结构疏松,空隙度高的特 点,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 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历尽天华成此景, 人间万事出艰辛。 ”雾凇是大自然不可多得的馈赠, 就像人生一样, 只有做好充分准备,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来源:学*科*网 Z*X*X*K (选自气象和识2018 年第 2 路作者张敏,有改动) 8第 6 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何作用?来源:学科网 9选文从雾凇外表的美说到雾凇形成的条件,再说到雾凇内在的 ,运用了说明顺序。 10请用平实的语言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 11雾凇奇观的形成给你哪些启示? 一棵小白杨一棵小白杨

9、朱金平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 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 去。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提边防连。 远远望去, 矗立在一座山岗上的小白杨哨所, 在逶迤高耸的雪山映衬下显得那么不起 眼。 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十八岁那年,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唱着那首脍炙人 口的小白杨,向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顶上,四周的积 雪还没有融化,卡车喘着气怎么也上不去。大家下车使劲去推,车子还是爬不动,无奈中他

10、 们又返回了营部。三天后,他们再次出发,谁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 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一周之后,他 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 登上了哨所。 此时, 连队在冬天里已被冻裂的水管还没来得及维修, 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 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 大雪封山, 连队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菜。 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 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 以 苦为荣、 乐守边疆。 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 参

11、天而立的小白杨, 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 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 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可王克怀不这么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2014 年 5 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随着一阵 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王克怀,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 1962 年组建以来, 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 考核组组长、 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 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 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 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作为一个班长, 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

12、。 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耐心地教给 班里的全体战士。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考核中也一次次名列前茅。 几年后, 王克怀当爸爸了。 为了能靠爱人更近一点, 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 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这样,母子俩几个月 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三队多的儿子, 也在不知不觉中, 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 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 一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地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 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再拉也不行。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根 “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 王克怀

13、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 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 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泪纵横:“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 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1982 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 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 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 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 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 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 冒出来的子母树。 看着眼前普通而实在是不平凡的小白杨, 小白杨 优美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再次响起, “一棵呀小白杨

14、,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摘编自 2017 年 5 月 10 日人民日报)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克怀是中国千千万万不畏艰难、忠于祖国的边防军人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 B、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带领的四班在射击比赛中一次次名列前茅。 C、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如,妻子的事迹详写,战士探亲带回小白杨的是略写。 D、受到小白杨精神的触动,“我们”被深深地感染,离别前专门去参观那颗小白杨。 13王克怀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 14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 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 简要说明。 “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 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句子中,加点词的含 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15文章写王克怀儿子的举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6文章以“一棵小白杨”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