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9172848 上传时间:2020-01-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的身心健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学生的身心健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学生的身心健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学生的身心健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学生的身心健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的身心健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健康(正常心理状态)编辑 锁定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大多与遗传(基因)相关。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外文名mental health 名词解释 编辑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 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

2、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青少年标准智力正常。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有心理自控能

3、力。有健全的个性特征。有自信心。有心理耐受力。儿童标准一、智力发育正常。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二、稳定的情绪。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占优势。尽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但不会持续长久,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相对稳定。三、能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感到满意,并且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对自己的优点能发扬光大,对自己的缺点也能充分认识,并能自觉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学习、工作等各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4、心理健康的儿童少年,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他们在别人面前能做到真诚坦率,从而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并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在集体中威望很高,生活充实。五、稳定、协调的个性。人格亦称个性,人格表现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能对自己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六、热爱生活。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确

5、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程度自测 编辑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精神病学家弗列曼教授认为:“人们患病的原因,心理因素占了很大比例。”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心理健康比躯体健康的意义更重要。现将测定心理老化的16个问题列表如下,你也不妨来测测:1.是否变得很健忘?2.是否经常束手无策?3.是否总把心思集中在以自己为中心的事情上?4.是否喜欢谈起往事?5.是否总是爱发牢骚?6.是否对发生在眼前的事漠不关心?7.是否对亲人产生疏离感,甚至想独自生活?8.是否对接受新事物感到非常困难?9.是否对与自己有关的事过于敏感?10.是否不愿与人交往?11.是否觉得自己已经跟不上

6、时代?12.是否常常很冲动?13.是否常会莫名其妙地伤感?14.是否觉得生活枯燥无味,没有意义?15.是否渐渐喜好收集不实用的东西?16.是否常常无缘无故地生气?如果你的答案有7条以上是肯定的,那么你的心理就出现老化的危机了,要小心保护自己的心理了。献给学生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离不开父母的呵护,老师的教导,社会的关爱,这是十分重要的外部环境。然而仅有外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内在的自我驱动力方能使修身养性与时俱进。谈心话题的着眼点也正在于此。心理健康了,身体棒了,学习就会更得诀窍,事业就会更有成就,社会也就会更加美好和谐。中学生朋友们,让我们都来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吧!一、中学生为什么要注意心理健康

7、?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表现出诸如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中学生在身心发育中注意心理健康努力修身养性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五个高峰并呈现出五个特点,即体力高峰、智力高峰、社会需要高峰,探讨高峰和超常行为高峰,并由此产生奇、胜、变、动、疑五个行为特点,也因此产生心理矛盾,渴望别人理解、渴望对传统认识的批判、渴望自我意识的独立、渴望丰富的社会需要。若是在这些方面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引发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或者心理危机和心理疾患。因此,注意心理健康,做到心理平衡,使之有一个比较符合时代潮流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其次,从中学生成长的现实情况

8、来看,注意心理健康也是很必要的。 中国心理协会2003年对全国22个省市的青少年调查表明:我国有3000多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约有13%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13%是一个什么数字概念呢?我国青少年有3.6亿,也就是说在3.6亿青少年中有四千七百人有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而其中中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障碍患病率又占到了百分之二十一点六到百分之三十二。这一事实提醒中学生朋友,注意心理健康决不能等闲视之。二、中学生怎样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习惯,一般涵盖两个方面,一是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或环境而逐渐适应,这就是习成自然。比如南方人初迁北方,还不习惯那里的气候,住久了,也就习惯了。二是

9、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我们通常说的好习惯好风尚、不良习惯、不良风尚,就是属于这个范畴。习惯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一个民族对一个国家都是很重要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名言极富哲理,长期的习惯会养成一定的性格,这就是习与性成。养成了一定的性格,就会影响自己的做人准则和命运。习惯能决定命运,习惯也确实太重要了。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除了认识其重要性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付诸实践。养成良好的习惯首要是着力打造学做人的好习惯,要做到讲礼貌、讲诚信、守公

10、德、遵法纪。做人的好习惯养成了,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也会相得益彰。学习做人,从小时候做起,从小事情入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凡违背做人准则的事就是三思就要警惕,同学间相互提个醒,不要习焉不察,发现不了自己一些习惯中的问题,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应该认真牢记,把它当成我们学做人的座右铭。三、中学生应如何警惕“十五岁现象”?一般来说,青少年在十五岁左右的时候,常常表现出非常叛逆,也就是逆反心理,希望自己独立行事。心理学家把青少年在这一时期此类特别的心理变化统称为“十五岁现象”。近来,心理学家发现:“十五岁现象”悄悄提前了,十二三岁是高峰期。这段时期,他们的情绪层面大于

11、理智层面,做事不问后果,往往我行我素。由于中学的年龄特点,对事情有时有点偏激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任其发展,对事情所作的反应跟当事人的意愿或多数人的反应完全相反,别人反对的事他却偏要赞成,越是不希望他做的事情,他越是要做。这种叛逆心理,中学生一定要自我警惕。要避免逆反心理,首先要了解其成因:一般来说有三个方面:(1)具有强烈好奇心,对自己弄不懂的事情或禁止去做的事情,有的中学生跃跃欲试或挺而冒险;(2)企图标新立异、寻找自我表现的青少年容易产生躁动;(3)遇到失恋、挫折、受冤、父母失和的特异生活经历者容易产生逆反心。其次,在了解逆反心理成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加强自我防护。(1)对不懂的事情或禁止做

12、的事情有好奇心不是坏事,但不能贸然行事,要多想想为什么不能做,实在搞不懂,不妨请教一下老师或他人,弄清禁止做的道理。(2)对事情有好奇心,想标新立异也不是坏事,同样不能不假思索就行事,可以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跟同伴、家长或老师交流沟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再作决定,以免产生不好的后果。(3)遇上特异生活经历,自己可能是痛苦的,此时,找一个最信赖的人去倾诉一番,或者在信赖的朋友面前哭诉发泄一下,都能使自己心情舒畅许多。若碍于面子不便在旁人面前倾诉,找一个空旷地方喊叫渲泄一番,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四、中学生应如何应对网络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时代就是指建立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基础上,能够高速运行的通

13、信网络,在信息提供者与用户之间迅速传递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这种高科技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美妙绝伦的画卷,它使网民一揽天下小,给网民提供了工作、学习和科研的极大便利。网络可谓是一个令人神往的高科技工具。然而,如果仅仅把网络当成一个高科技的玩具的话,它的负面影响却是令人沮而悔恨的,它会使人痴迷,会把人变成网络瘾君子。一旦沉迷于网玩、网聊的人就会表现出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主要症状是:(1)对学习和工作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下降,满脑子电脑画面挥之不去,不玩电脑就感到不舒服;(2)陷入偏执的误区不能自拔,错把虚拟世界当成现实世界;(3)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就像吸毒一样,并形成恶性循环;(4

14、)扭曲自己的人格,扭曲人际关系。中学生应充分认识过份沉迷网络对心理健康的危害。中学生上网要做到五注意:(1)上网时间不要过长,一般不要超过一个小时,切忌泡网吧。玩电子游戏更要控制时间。(2)尽量利用网络学习一些知识,查资料或搞些制作动漫等小科技活动。(3)进入聊天室要谨慎,要警惕别有用心的人,未经父母同意不要跟网聊的人见面、写信或回信,不要透露个人和家庭信息。不要在互联网上或通过电子信箱给在网上的人发照片。(4)未经父母同意,不要进入一个要花钱的在线领域。对电玩中虚拟的财富、装备不要羡慕,更不花钱去购买。(5)对于令自己感到不舒服的挑衅性的联系不要理睬,对有碍身心健康的图像、文字,要用理智用注

15、销的方法来结束这种遭遇,或主动与父母或老师交流沟通。五、中学生在气质修养上应注意什么?2005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首次完成的对25岁幼儿气质、行为评估调查显示:百分之二十点八的孩子具有攻击性,有暴力倾向。如果这些孩子不去矫正攻击行为,努力培养良好气质,长大了说不准就会“犯事”。事实上,有些中学生也许是小时候不注意,长大了却真的有暴力行为,影响了自己在气质上的修养。所谓气质,是指一个人的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如活泼、直爽、沉静、浮躁等等。也就是说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动上的表现。由此看来,气质上的修养对人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怎样培养自己的气质呢?首先,每一个人都要有一定的个性,遇事要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勇于战胜困难的气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有气魄、魄力。其次,要学会有魄力还得有魅力,也就是要有气度,有度量。古人云“宰相肚里好撑船”,就是指一个人的宽宏大量。能够包容、宽恕别人,即使他人完全错了,也能够诚恳地善意地帮助他人,决不能为人气盛,目空一切。每一个人都有个性,要注意自身的反省,发现自己个性的不足之处,并付诸于行动予以克服。第三,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个性强容易冲动,容易发怒。情绪失控是不利于办好事情,也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建议中学生朋友在气质修养上,遇事要冷静,忍一忍,学会控制自己,学会转移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