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答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914352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城市规划原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城市规划原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城市规划原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城市规划原理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纲要 08 城市规划 谢语1. 城市产生的前提条件以及城市的定义。城市定义: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诊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城市产生的条件:1.前提条件: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多余粮食。2.基础条件:剩余劳动力导致了社会分工。2.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1. 集聚规模的差异;2. 生产效率的差异;3. 生产力结构的差异;4. 职能的差异;5. 物质形态的差异;6. 文化观念的差异。3. 城市总体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1. 总体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a. 区域规划是根据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期计划及设想,对一定地区范围内,在综合分析

2、评价各种自然、经济技术因素和条件的基础上,做出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综合安排。b. 两者关系十分密切,两者都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对特定地域的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只是在地域范围的大小和规划内容的重点与深度方面有所不同。c. 区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d.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要互相配合、协调进行。2. 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a.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包括短期的年度计划,中期的 5-10 年的规划和 10 年以上的长期规划。主要由发改委负责组织编制,是国家和地方从宏观层面指导和调整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规划。b.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制定城市总体规

3、划的依据,是编制和调整总体规划的指导性文件。c.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注重城市近期、中长期宏观目标和政策的研究与制定,总体规划强调规划期内的空间部署,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指导城市发展。d. 尤其是近期建设计划,原则上应当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期限一致。3. 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a.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b. 两者有着共同的规划对象,都是针对一定时期、一定行政区域范围内土地使用或利用进行的规划,但在内容和作用

4、上是不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从土地利用、开发和保护制定土地的用途的规划和部署,其中保护耕地是一项重要内容。而总体规划是从城市功能和结构完善的角度对土地作出的安排。因此在规划目标、规划内容、规划方法及土地使用类型的划分等方面存在差异。c. 两者应相互协调。总体规划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提供宏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对土地用途的控制保证城市的发展空间,总体规划中的土地使用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总体规划应建立耕地保护的观念,尤其是保护基本农田。4. 城市发展阶段及其特点。1. 早期城市:具有防御性,一般是政治、宗教等的中心地;平面布局体现阶级对立以及居

5、住的等级制,受礼仪思想的影响,兼顾自然地形的变化。2. 中世纪城市:a.城市规模不大(特例:拜占庭,100 万人) ;b.城市网络开始形成(商路、军事) ;c.城市贸易增加,港口城市有所发展。3. 近代城市:a.城市人口迅速增加。b.工业城市大量兴起。c.城市分布不均匀,形成区域性密集区(沿海岸线或淡水流域、内河入海口、资源分布广的地区) 。4. 后工业社会的城市:a.生产力以科技为主,以高技术作为生产和生活支撑,文化趋于多元化;b.城市性质由生产功能转向服务功能,制造业下降,经济呈服务化;c.高速公路、铁路等现在交通工具大大消弱了空间距离对人口和经济要素流动的阻碍;d.环境危机严重,城市建设

6、思想走向生态觉醒。5. 城市发展区域理论以及城市进化理论。城市发展区域理论:佩鲁的增长极理论: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城市进化理论:6. 城市化的定义、特征、动力机制、发展阶段。定义: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像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特征:城市人口增长、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测度:城市化是衡量城市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

7、例来表示。基本动力机制:农业剩余贡献、工业化推进、比较利益驱动、制度变迁促进、市场机制导向、生态环境诱导与制约的双重作用、城乡规划调控。城市化阶段:a.城镇化前期b.集聚城市化阶段-集聚效应 c.郊区化阶段-扩散效应d.逆城镇化:郊区人口向外迁移e.再城镇化郊区化定义:是指人口、工业、商业等经济要素先后在城市里作由内向外的迁移。发展历程:a.初始阶段:人口不超过 25%,人口主要从事第一产业,人口增长速度缓慢,城市化动力是手工业和商业分离。b.加速阶段:人口比重有较大上升,接近 70%,从事产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尤其是是第三产业转变,城市化动力是工业化。c.人口比重 70%左右,趋于饱

8、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减慢,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增加,城市化动力是现代化和第三产业。7. 周王朝都城、元大都、隋唐长安城的对比特点。周王朝都城:按周礼的设想规划城市布局,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隋唐长安城:宇文恺负责规划。布局严整,分区明确,充分体现以宫城为中心, “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城市干道系统有明确分工,设集中的东西两市,体现中州堆成的布局。元大都:更强调中轴线对称,在几何中心建中心阁。8. 田园城市理论、卫星城理论等阶段的特点及代表城市。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a.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

9、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一定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为公众所有,由统一机构管理。b.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了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到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 ,卫星城镇理论颇有影响。带来三个观点:发展极限概念,有机平衡原则,动态管理观点。低估了一个以赚钱为主的经济社会中大都市市中心的强大吸引力和高租金、交通拥挤的重要价值。卫星城理论: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

10、位,但同时也是从属于某大城市的派生产物。城市区位理论:a.区位:为某种活动所占据的场所在城市中所处的空间位置。b.工业区位论:工业布局的最优区位是在交通运输、原材料、燃料地、劳动力供应地、市场、市场区等引力的合力最大方向上。这个方向就是该工业布局的指向。核心是以现在工业运输方式为前提,寻求在原材料和消费中心一定情况下工业企业的最佳分布点。9. CBD 定义。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大城市中金融、贸易、信息和商务办公活动高度集中,并附有购物、文娱、服务等配套设施的城市综合经济活动的中心地带。10. 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等宪章。雅典宪章:1933 年在雅

11、典召开建筑师大会,发表了雅典宪章。主要观点和主张:a.城市的存在、发展及其规划有赖于所存在的区域。b.城市的四大主要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c.提出居住为城市主要因素。d.工作应按特性分类布局,与城市其他功能之间应避免相互干扰,且保持便捷的联系。e.确保各种城市绿地,开敞空间及风景地带。f.依照城市交通的要求,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确定道路宽度。g.保护文物建筑和地区。h.改革土地制度,兼顾公共与私人利益。i.以人为本,从空间物质形态入手,处理好城市功能之间的关系,是城市规划者的职责。雅典宪章影响:批判了纪念性排场的效果,注重现代城市功能,把城市规划从单纯的空间艺术构图解脱出来置于科学的基

12、础上。雅典宪章代表:印度的昌迪加尔,巴西的巴西利亚。马丘比丘宪章:a.不应因机械的分区而牺牲了城市的有机构成。b.安排城市居住功能应注重各社会阶层的融合。c.技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应正确的应用新材料和新技术。d.有节制的进行资源开发,减少污染,保护历史遗产。e.优先考虑公共交通。f.区位与城市规划一个动态的过程。g.城市、建筑、园林绿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北京宪章:1990 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建筑师大会通过了由吴良镛院士起草的北京宪章 ,倡导建筑、地景、城市三位一体的规划思想。11. 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张: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知

13、识经济:建立在知识和经济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以信息技术和网络建设为核心,以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以强大的科学研究为后盾。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配置和重组的过程,是生产、投资、金融、贸易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竞争和制约的趋势。12. 城市规划的定义、特征及阶段划分。规划: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预先安排行动步骤并不但付诸实践的过程。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按排和实施管理。作用:a.宏观经济条件调控手段b.保障社会公共利益c.协调社会利益,

14、维护公平d.改善人居环境特点:a.城市规划工作是综合性技术工作;b.城市规划是政策性、法律性很强的工作;c.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d.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工作。城乡规划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规划 镇规划 乡规划 村庄规划总体规划阶段 详细规划阶段总体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分区规划13. 城市用地自然性评价(4 个) 。1. 地质条件:建筑地基、滑坡与崩塌、冲沟与崩塌、地震;2.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3. 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象、温度、湿度与降水;4. 地形条件。14. 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1. 调查收集和研究城市规划工作的基础资料;2. 确定城市的发展和规模,拟定各

15、项经济技术指标;3. 合理选择各项建设用地,确定城市规划结构并考虑城市发展方向;4. 拟定原有的市区利用,改建原则、步骤;5. 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设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6. 根据城市建设计划,安排近期建设目标。15. 城市用地的分类、属性、代码及名称。 (P84)16. 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1. 现状调查:现场勘探、部门访谈、区域调研、资料收集与汇总、现状分析;2. 基础研究和方案构思;3. 总体规划纲要;4. 成果编制与评审报批。17. 城市规划的“一份两证”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发的有关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布局的法律凭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向国

16、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征用、划拨土地前,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建设项目位置和范围符合城市规划的法定凭证,是保证城市土地合理使用,防止和减少违法占地的有效措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有关建设工程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必须持有关批准文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提出的规划设计要求,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开工手续。18. 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城市规模。1. 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2. 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3. 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的关系:a.既有联系,又有区别;b.从联系性而言,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c.从区别性而言,城市智能分析一般利用城市的现状资料,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