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解读与鉴赏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13325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进酒》解读与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将进酒》解读与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将进酒》解读与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将进酒》解读与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将进酒》解读与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进酒》解读与鉴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进酒解读与鉴赏一、结构梳理将进酒是李白的名篇。读解它需要沉浸在作者的文字中,去换位地思考他诗中传达的复杂情感。通读全诗,我们会发现作者的情绪是不断变化的,就像张藩同学阅读时感受到的那样:“诗的开头雄浑壮阔,黄河自天而来,一泻千里,势不可挡;也有作者的失意,朝暮之间,竟在悲伤中长出了满头的白发。人生短暂如朝暮的变化,如江水奔流向东,而生命在这浩浩瀚瀚、永恒的江水的映衬下,似乎更为渺小。极言其悲,而又不堕落。下一句,笔锋一转,话题由悲入喜,发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感叹。”纵观全诗,不难梳理出下列情感四大板块:从“不复回”到“暮成雪”叹人生之悲,由“须尽

2、欢”“且为乐”谈及时行乐,借“不足贵”到“不愿醒”述平生之愤,最后结于“与尔同销万古愁”入酒后之狂。二、语句揣摩(一)关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结合同学的讨论有如下一些意见:1“洒脱豪迈”之语只有李白才有如此的洒脱,失意之时,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情思;只有李白有如此的才情和自信,心与形不为金钱所奴役,反而生发出“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言壮语,如此豪情,造就了他“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如此的豪情,让世间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张藩)2“自信满满”之言向来有借酒消愁,酒后吐真言,一醉方休的说法,但李白这篇将进酒好像与以上三种都不尽相同。虽然有“君

3、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悲凉,但却不乏“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壮。虽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纵情,却也不失“古来圣贤皆寂寞”的无奈与悲愤。李白是酒后吐狂言,悲中带恨,悲而能壮。“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折射出了李白何等的自信!他能这样的口出“狂言”,是一种洒脱,一种执着,一种坚持。同时,他的浪漫、理想的风格也跃然纸上,让一种成功、必胜的信念,把每个读者的内心充盈的满满的。(张琳娜)3“自我安慰”之说我想将进酒表现的是李白豪放不羁的表面下,对这个时代的无奈与叹息。就像我在“李白印象”中所说的那样,李白对于入世与出世一直很犹豫,因为时代的关系,他应

4、该也渴望过着贵族的生活,然而他终究不愿依附权贵,致使潦倒一生,只能借酒销愁。发出“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感叹。似水的流年,过后,究竟最后剩下的是什么?“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过是自我安慰。安慰自己不被重用是他人没有眼光。(游乾承)4“一时之快”之词人生得意“须”尽欢:应当。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定会。(但还没有)烹羊宰牛“且”为乐:暂且。但“愿”长醉不复醒:希望。李白的潇洒,只在一时之快,愁来难销,惟有暂时忘却。今朝有酒今朝醉(郑泽远)5两岸徘徊之情“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话固然是诗人最率性最本真的表达,然而,李白真的已经到了如此淡泊功名利禄的地步吗?我觉得没有。李白是彷徨的犹豫的,

5、他不断在此岸和彼岸间游走,他不确定他该停靠哪个岸。他想过做“圣贤”,但是“众人皆醉”时的寂寞、无人相知,令他却步;然而,官场的趋炎附势又是他所唾弃的。他的人生就是不断在这两岸间徘徊,最后,他做了一个不算选择的选择,纵情于美酒,以船为岸,任其飘泊。这首诗就是李白对这种选择的大声告白吧。(黄若青)应该说上述每一种意见都有其合理性,所谓“真理”有时是众多意见的综合,在综合中我们可以看到诗句所表达的情感的复杂性。(二)关于“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与饮者的差别正道出了李白心中的无奈。圣贤,世人皆醉我独醒;饮者,但愿长醉不复醒。一醒一醉之间,是李白一生的徘徊。乍看之下,作者饮酒朵颐好不痛快,

6、这种潇洒的日子圣贤是无福消受的,细细品来,之中的酸涩深入骨髓。若是安心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哪里来的“万古愁”?若是真要“斗酒十千恣欢谑”,何必去想“天生我材必有用”?内心的苦闷与挣扎,让作者的人生跌宕起伏,一次次的想要隐居游山水,一次次的又回到尘世这个炼炉;细密的心思是他不朽诗作的灵感源泉,却也让他对痛苦更加敏感;不失童真的心灵,让他妙笔下的世界如此奇幻,却也让他的处世之道充斥着孩子气,与时代越来越远,或许每一个圣贤也曾有他们的苦闷挣扎,也有细密的心思,也有纯净的心灵,但这些成就了他们,与李白相反饮者,或许不必在意内心的这一切,周围的这一切,醉了,就够了。然而,李白这个饮者,他能醉多久

7、呢?这一切真的醉了就能忘了么?众多词句写出了不得志者的辉煌,但这份辉煌背后的无奈,深深的无奈。这份无奈既不属于他自己,也不属于那个时代,而是属于众多怀有一个不成熟的梦想的追梦者,从古到今我们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诗人抑遏不住的不平之气。两句连在一起并非要贬低圣贤,只是要抬高饮者。“寂寞”二字恰谈出了李白对圣贤的相知与理解。(三)关于“与尔同销万古愁”看到这句,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的是“愁”销了吗?其实如果我们进入李白的世界,李白自己的诗就已经做出了回答,他说“举杯销愁愁更愁”,更何况是横亘了万古的愁绪啊。由此,我们可以再追问一句何谓“万古愁”啊?记得话剧李白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在流放夜郎途中的李白行至

8、长江边,悲喜交加地听村中小童背诵自己的诗篇,就是这首将进酒。小童背诵完毕后,向太白发问:“太白先生,什么是万古愁啊?”太白听到问话后,百感交集,只能用无言的悲戚回答这童稚的问语。那么,我们能否从诗中的语句里,读解出这万古愁吗?如果我们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其实诗中对“万古愁”多有涉及:时光如黄河之水奔腾不回是万古愁,“朝如青丝暮成雪”表达的人生易老,是万古愁,古来圣贤“皆寂寞”的宿命也是万古愁。万古愁不一而足,但人生如许多的不如意,是万古以来人都要面对的无奈,都可为“万古愁”作注吧。附李白生平简历:一、杂学七零一年,李白生。字太白。五岁发蒙读书,“五岁诵六甲。”十岁攻读诗、书及诸子百家。十五岁已

9、有诗赋多首,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七二四年,李白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二、壮游七二七年,二十七岁。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遂安家于安陆。三十岁往长安,谒见宰相张说,并结识其子张相。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别馆。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三十四岁,春,游襄阳,希求当时颇有声望的荆州长史韩朝宗荐引,无果。三十九岁。夏,漫游于吴地一带。秋,逆长江西上至巴陵,冬,自巴陵归安陆。四十岁其妻许氏夫人去世。五月,移家东鲁,寓居任城。三、供奉七四二年,玄宗征召入京,秋,赴长安。得玄宗优遇,命为翰林院供奉。七四三年,李

10、白四十三岁。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官中行乐词,赐宫锦袍。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七四四年,玄宗以天下太平无事,欲高居而无为,将一切政事委李林甫处理。李白四十四岁。春正月,自知不为朝廷所用,上书请还山,赐金,离长安而去。四、漫游七四五年,李白四十五岁。春,在任城。秋,与杜甫复会于郡,二人同游甚密。七四六年,李白四十六岁。春,游鲁郡。秋,病愈,又游于鲁郡。七五一年,李白五十一岁。春,在任

11、城。秋,滞留在高凤石门山元丹丘居处,作将进酒。秋末,自开封北游幽州(今北京市)。七五三年,李白五十三岁。秋,南下游宣城、句溪、敬亭山等地。七五四年,李白五十四岁。春游金陵。五月至杨州,继游南陵等地。五、用世七五五年,十一月,安禄山谋反。李白五十五岁。夏游当涂。旋至金陵,接其子女南下,往宋城接其妻宗氏。七五七年,李白五十七岁。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永王兵败,李白被捕入狱,被判罪长流夜郎。后遇赦。七六一年,李白六十一岁。流落江南的金陵一带。靠人赈济为生,闻史朝义势力复盛,李光弼派兵镇压,再次请缨入其军幕,但因病而半道还。冬初,寄宿于当涂县令(县知事)李阳冰处。曾出游历阳,旋归当涂,卧病于斯。七六二年,李白六十二岁。早春,卧病当涂。晚春三月,作最后的一次旅行,游宣城、南陵。秋归当涂,病况日下,十一月,卒于当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