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调研情况汇报(98)副本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19079221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教师调研情况汇报(98)副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村教师调研情况汇报(98)副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村教师调研情况汇报(98)副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村教师调研情况汇报(98)副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村教师调研情况汇报(98)副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教师调研情况汇报(98)副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教师调研情况汇报(98)副本(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汇报2015年9月8日近几年来,我区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农村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调查后发现,目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诸多有待破解“瓶颈”。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农村教师基本情况(一)编制核定及教师配备情况。我区严格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不挤占、挪用、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目前我区农村中小学共有编制5382名,在职在编教职工5125人,缺编257名,其中小学缺57名,初中缺200名。总体来看,语、数学科教师略为富余,其他学科专任教师均较为紧缺。(二)教师队伍结构。农村教师队伍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4397人,占农村教师的85.

2、8%;中级及以上职称3197人,占农村教师的62.4%;教师平均年龄42.53岁,队伍老龄化严重。(三)教师培训及轮岗交流情况。近两年来,我区通过“周训、月论、季赛、年评”模式及选派教师到城区学校跟班学习、转岗培训等方式,加大对农村教师的业务培训,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取得了较大提高。我区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教师20144号),结合本区学校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学校间教师流动,切实缩小校际师资差距,均衡配置教师等资源。2014年,我区农村学校参与交流轮岗的专任教师共521人,占专任教师总人

3、数的10.38%。其中各乡镇不同小学间的交流151人,不同乡镇不同学校间交流125人,到城区学校202人,到教育管理部门43人。参与交流的人员中,编随人走的(调动)179人,支教、走教、跟班学习342人。近几年来我区一直开展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但受编制、岗位、住房等因素影响,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方案、文件出台,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四)教师补充情况。2014年以来,我区多渠道为农村学校补充年轻教师,两年来公开招聘农村教师共89人,特岗教师100人,年轻教师的加入为我区农村教师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自2014年起,我区开始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和壮汉双语教师定向培养计划,20

4、16年新教师毕业到岗后,我区乡村学校师资配备将进一步得到优化。二、岗位设置与职称评定情况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桂人发200885号)精神,我区教育系统于2013年6月首次开展岗位设置工作。目前我区农村学校尚有少数副高级空岗,中级岗位已超岗聘任;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已评上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共3197人,占总人数的62.4%;其中已评已聘2210人,已评未聘987人,已评未聘人数占已评中级及以上总人数的30.9%。受岗位数量限制,目前我区农村学校“高评低聘”现象已较为普遍,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我区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产生了较大消极影响。三、教师工资收入情况多年以来,我

5、区均能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所颁布的教师各项工资政策,关注教师工资待遇,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我区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将教师工资的发放工作摆放在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没有出现因工资问题引发的任何重大群体事件。工资方面,我区农村教职工与城区教职工同岗同酬,教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教护10%工资、教龄津贴、艰边津贴、绩效工资几个部分组成,教师年平均工资(含奖励性绩效工资部分)幼儿园教师为35378元/年,小学教师37718元/年,初中教师38162元/年。近年来我区公务员发放有“年终一次性奖金”、“岗责奖”;教师队伍自2009年实行绩效工资后,“年终一次性奖金”

6、、“生活补贴”等项已取消,现只保留“慰问金”一项,“慰问金”数额与公务员“岗责奖”数额相差较大。目前,我区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基本持平。奖励性绩效工资方面,我区坚持向艰苦边远学校教师倾斜,各乡镇中心小学在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时,均设有边远校点生活补贴。2014年,我区开始实施农村教学点教师生活补助计划,列入该补助范围的乡村教学点在岗教师共255名。我区的做法是,由各乡镇中心小学提出申请奖励补助教师名单,经我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审定,综合各教学点及自治区贫困村驻地学校实际情况,依次划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共三个档次,一类为每人每月250元,二类为每人每月230元,三类为

7、每人每月200元,重点向偏远教学点教师倾斜,不搞平均主义。目前,我区已将自治区下达的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补助经费及2014年本区差额部分经费全额发放到各教学点教师手中,2015年差额部分也已向区人民政府请示核拨,待经费下拨后即可足额发到相关教学点教师手中。在养老、医疗、工作、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方面,我区严格按照上级的有关文件执行,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四、教师住房保障情况在住房方面,我区农村教职工和城区教职工同步实施住房公积金缴费政策,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为个人工资的12%;同时,我区加快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学校教师住房条件和生活条件。自2012年至2014年间,我区分别

8、在29所学校校园内建设了1178套教师周转房,加上原有学校自筹资金建设的教师宿舍楼,我区初中阶段学校教师的住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目前,住房比较紧张的是农村边远小学或教学点的教师,这类学校在校师生数少,需要建设的周转房由于单体建设投入资金少,利润低,具有建筑资质的施工单位不愿意参与建设。我区农村小学现已建起的教师周转住房,远未能覆盖周边农村教师的住房需求。我区本级财政底子薄,靠我区财政无法全部解决边远农村小学教师住房问题。目前,我区还没有制定青年教师住房相关保障措施,教师在购房方面也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五、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措施为让新招聘的年轻教师及从城区选派到乡镇学校支教走教教师真正“下得去,

9、留得住,教得好”,我区在物质及精神生活方面均给予了农村学校教师较大的倾斜。一是要求学校想方设法为新教师提供必需的生活居住条件,并及时解决新教师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做到“感情留人”;二是在政策上,全面落实乡村教学点教师生活补助计划、乡镇事业单位生活补助计划、支教走教补贴等惠民政策,以制度作保障,提高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和荣誉感。六、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教师结构性缺员严重。从学科结构上看,我区农村学校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问题较为严重。目前,除语、数学科教师总体富余外,其他学科教师缺员达982人。其中,初中学校缺化学、生物、地理、历史、信息、体育、音乐、美术、心理健康等专任教师226人,小学缺英语、

10、体育、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科学、综合实践、心理健康等专任教师达756人。(二)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失衡、老龄化严重。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平均年龄为42.53岁,其中50周岁以上所占比例高达17.8%,有不少农村小学,均是50岁以上的老教师。在性别方面,农村学校尤其是村级小学,以男性教师占绝大多数,教师队伍的老龄化,性别严重失衡,导致了队伍缺乏活力,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三)乡镇幼儿园教职工未得到及时配备。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发展离不开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根据自治区新编制标准(桂编发20125号、6号、7号)测算,我区共有137所乡镇公立幼儿园,教职工核定编制数为1924名,现有乡

11、镇幼儿园编制数为40名,共缺编1884名。由于乡镇公立幼儿园教师未得到及时配备,现已开园了的幼儿园大多是从社会聘请临时工作人员,共229人。这种做法正如当年代课教师的路子,这将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目前我区的XX、XX、XX等较为边远的乡镇,有近20所公立幼儿园因缺少师资导致无法正常开园办学。一边是教学设施等资源的大量闲置,一边是农村儿童的“入园难”,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四)教师职称评聘脱钩问题严峻。多年来,教师职称的评聘制度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教学的发展,教师职称的评聘对学校管理和学校教学工作的消极影响日益显现。目前我区农村学校“高评低聘”现象也已普遍存在,在同一所学

12、校,教同一学科,相同的工作量和教学质量的同年龄教师,因所聘的岗位不同,导致工资差别很大,教师意见较为强烈。因职称问题引发的受聘者与落聘者的关系、落聘者与学校领导的关系越来越不和谐,教师队伍不稳定因素在不断增加。(五)奖励性绩效工资政策越来越不适合学校的健康发展。自2009年实行绩效工资以来,奖励性绩效工资对学校工作确实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因学校的工作性质有其特殊性,不同的学科教学很难进行统一的量化评定,经过几年来的实施,目前奖励性绩效工资也浮现出了诸多尖锐的问题。如平时学校安排工作时,教师第一关心的是是否跟绩效有关,工作安排上“点滴计较”在学校已普遍存在,教师间的团结合作少了,和谐气氛淡了

13、,关心学校的事少了,积极贡献的少了,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每学期,学校由于奖励性绩效工资引发的不和谐现象日益增多。(六)地方财力不足影响教师培训质量。近三年来,我区足额使用农村中小学校公用经费的5%,用于组织开展县(区)级教师培训,并按照区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督查制度,定期督查教师培训经费落实情况,不存在挤占、挪用、截留和不按规定使用教师培训经费的情况。我区是一个新区,又是一个人口超百万的大区,教师队伍庞大,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必须加强教师培训。但由于我区财力不足,本级财政未能按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2%的标准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14、,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培训工作的常规化制度化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无法按年度计划实施。此外,我区目前没有教师培训基地,平时教师的培训工作均需借用城区学校场地进行,给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带来了较大影响。(七)农村学校教师生活补贴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区农村学校面广点多,很多小学比部分教学点地理位置更边远,条件更艰苦,但因受自治区政策限制,却无法享受到生活补助;此外,从城区学校到农村学校支教、走教的教师每人每年可以享受到一万元的补贴,而长期在农村任教的大部分教师目前却无法享受到相关生活补贴,农村教师意见较为强烈。(八)教师交流轮岗“瓶颈”尚未破除。多年来,为促进城乡学校师资均衡,我区坚持开展教师轮岗交

15、流,但目前教师还是传统的“单位人”,受编制、岗位、住房等因素制约,教师交流轮岗无法顺利开展。七、建议以上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区农村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学校、教师、群众意见较大,需及时采取对策加以解决。现提几点建议:(一)继续实施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建议自治区继续实施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长效机制,以逐步解决农村教师学科结构性缺员、性别比例不协调、队伍老化等问题。(二)及时下达乡镇幼儿园教职工编制。为了能让农村小学新入学的儿童能较快地适应小学教育,切实缓解我区农村学前儿童“入园难”,建议上级尽快落实农村公立幼儿园教师编制。(三)加快教师职称改革。建议自治区对教职工职称评聘制度的利弊进

16、行深入调研,尽快对现行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进行改革,让广大教师不再为职称评聘所困扰,消除职称评聘工作对学校发展的消极影响。(四)加快教师编制改革。建议自治区探索将教师由“单位人”变成“系统人”的路子,消除校长、教师交流的“瓶颈”。建议教师编制的核定采用“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进行,即在有条件集中办学,学生数较多的地方,可采用“生师比”办法进行;在边远学校分散的地方,可采用“班生比”进行。(五)加大对我区经费和政策支持。我区人口多财力弱,本级财政无法安排足够的资金为教师建设保障房和对教师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另外,我区自来宾市成立后,很多优惠的教育政策均无法享受,这对我区这样一个农业大区的教育发展极为不利。建议自治区加大对我区教育政策、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在实施教育惠民政策时将我区与其他县同等对待,确保我区教育和广西其他市县的教育同步发展。(六)完善农村教师生活补助计划。建议自治区扩大农村教师生活补助覆盖范围,完善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