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19060590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合肥九中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1.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B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C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 D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2高焕祥在秦汉廷议制度试析中说:秦汉廷议内容之广、规模之大,气氛之激烈都是空前绝后的;据不完全统计,其间四百年里有文可证的廷议就达百余次,而明文记载的被皇帝采纳的就有80多次。这说明廷议( )A扩大官僚权力实现对皇帝集权的制约 B是国家的决

2、策中枢C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封建体制的弊端 D是民主制意义上的议事3.侯建新指出:“科举制度后来曾引起近代西方贤达的关注,但就其实质而言毫无现代概念。”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评价,符合侯建新观点的是( ) A.改变了西方国家的选官制度 B.带来师门裙带关系和官场腐败 C.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D.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 4.唐代前期,全国划分诸道,并设置黜陟、按察、采访使等官职,代表中央巡察地方考察官吏;玄宗后期,诸道采访使逐渐介入地方事务处理;安史之乱后与节度使合二而一。这表明唐朝 ( )A. 监察职权独立,导致地方割据 B. 有效加强了各州与中央的联系C. 监察区逐渐转化为地方行政区 D. 专注官吏监督

3、,强化专制皇权5.下表是现代史家对赵匡胤某次军事行动部署的研究资料选录,据此可知( )记述出处显德六年十二月,先派韩令坤、张令铎“领兵巡北边”宋史 之韩令坤传、张令铎传显德七年正月初二,令慕容延钊率禁军“先行”,进军的目标是河北真定。宋史慕容延钊传 真定为河北枢钮,“谋河北,舍真定无议矣。” 宋史宋庠传 A. 赵匡胤为决战契丹精心部署 B. 赵匡胤为夺位谋划周密C. 宋太祖军事成功是顺应天意 D. 宋太祖计划在河北定都6. 元朝政府将读书人编入儒户,可以享受免除差役的权利。但南宋遗民郑思肖却在其著作中写道:“鞑法:一官、二吏九儒、十丐”。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元代的户籍制度阻断了读书人的上升

4、空间 B.元朝政府给予读书人的优惠待遇并未实行C. 郑思肖对元代读书人地位的认识存在偏见 D.元朝政府在实际上推行了歧视儒户的措施7. 民主与城邦的衰弱一书中指出:“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 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 B. 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C. 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 D. 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8. 在古罗马的刑法领域,被告的秩序性尊严(身份等级)是量刑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享有秩序性尊严者一般承担

5、较轻的刑罚;而如果受害者的秩序性尊严越高,则施害者的罪行越严重。由此可知罗马法() A重在保护贵族利益而制定 B受希腊人文精神的影响 C尚未确立罪刑相适应原则 D维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9.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首相和内阁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大为加强,议会的许多权力转向了内阁,出现“内阁专横”的政治局面,许多英国人称内阁为议会中的“第三院”。这一变化有利于()A. 权力机构的制约和平衡 B. 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C. 政党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D. 责任内阁制走向成熟10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

6、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A. 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 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C. 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11. 1883年,在俾斯麦的主持下,国会通过的疾病保险法规定:社会保险不考虑缴费者的身份、民族、地位、性别。这一规定() A打破了容克地主对权力的垄断 B有助于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感 C消除了工人运动对社会的威胁 D.加强了帝国议会的行政监督权12. 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囗囗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

7、待,随时照料。”据此可知() A.这一现象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B.列强势力已深入到中国内地 C.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D.地方官可以裁办寻衅滋事的外国人13.某次会议记录如下:一、毛泽东同志报告宣传审查委员会决议案。主席(汪):赞成者举手(大多数,通过)。二、蒋中正同志提出改良士兵经济生活案。主席:以赞成照原案交国民政府办理者举手,表决(通过)。符合该次会议时期中国历史的是 ()A. 孙中山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制 B.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 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D. 打败国民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4. 近年,在福建的一些乡村,发现了众多标语“白军兄弟,

8、不同红军打仗,要求北上同日本打仗去”、“白军士兵同红军联合起来北上抗日”、“打倒不准士兵抗日的国民党军阀”,这些标语的落款均为“红军宣”。这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 )A. 进行土地革命,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B. 国民革命失败,中共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C.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与阶级矛盾交织D. 国共实现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15. 1935年,蒋介石指示:“凡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应暂停止,尽量改运川黔两地,并不露形迹。”这一指示在当时()A. 加速了日本侵华步伐 B. 意在警惕中共力量C. 导致了经济比例失调 D. 旨在服务民族战争16.1944年9月,国民参政会三届三次会议上,中共正

9、式提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引起强烈反响,获得中外舆论的广泛支持。中共这一主张在当时()A. 提升了中共的声望 B. 旨在夺取国民党的政权C. 改变了国民党专政局面 D. 意在建立统一战线17.1917年,苏俄早期领导人李可夫扬言:“社会主义变革的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在目前的情况下,就我们这种生活水平要开始社会主义变革,这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没有力量,客观条件也不具备。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制度的范围。”该观点主要针对列宁( ) A.要求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B. 落实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提出“四月提纲” D.实行土地法令18.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在京各中

10、央委员阅读了一些主要文件: 国别宪法苏俄(联)1918年宪法;1936年宪法中华民国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法国1946年宪法其它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材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起草工作的特点是( )A.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 B.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 C.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 D.深受“一边倒”外交的影响 19.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在与印尼总统苏加诺会谈时指出:“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得出结论中最恰当的是( ) A.“一国两制”最早是由毛泽东提出来的 B

11、.“一国两制”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一贯的方针 D.毛泽东曾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20.二战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划分了对某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此表透露的正确信息是()A. 苏联与英国企图避开美国瓜分东欧 B. 冷战事实上在二战后期已经开始C. 苏联与英国势力相当 D. 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21 亨利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说:“为结束自己大陆上的战祸所做的努力预兆并催生了近代世界的智慧:避免对绝世价值做出评判,转而采取务实的态度接受多元世界,寻求通过多样性和克制渐渐生成秩序” 。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近代世界智慧”的是()A凡尔赛体

12、系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形成C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欧洲共同体成立22.1963年6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在“世界和平”演说中称,美苏两国“有着共同的深切的利益,如果我们现在不能结束我们所有的一切分歧,那么,我们至少能够协力使世界在分歧之中保持安全”。此演说( ) A.表明美国放弃冷战政策 B.旨在促进美苏两国间合作 C.反映美国的霸权已衰落 D.吸取了核战争危机的教训 23.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

13、治背景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欧共体成立 不结盟运动兴起A. B. C. D. 24.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关系,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这种变化( ) A.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表明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C.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围绕自身利益适时调整对外政策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25. (25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青铜时代的法律,注重法以“刑”为核心的同时,“纳上下于道德,

14、而合天子、诸侯、大夫、士、庶民成一道德团体”,制度和礼皆是道德之器械。这种纳法律于道德的传统,流衍于后世。 -梁治平中华文明读本法律体系篇十二表法将作为家庭首领的家父享有独特的巨大权力具体化并且细分化。其对家父唯一的明确限制是有一条“若家父出卖家子三次,家子即脱离家父”的规则。家父对隶属于他的后裔的财产和生命拥有绝对支配权。当家父欲行使对其后裔处以死刑的权力时,必须召集理事会进行听审,家父的行为要受到这个理事会裁决的约束。处在绝对家父权之下的家子,能够和家父一样自由地投票和担任执法官,公法与私法并不相矛盾。-英HF乔洛维茨巴里尼古拉斯罗马法研究历史导论材料二 政治意义上的“宪法”一词在英美两国含义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