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科学教案搭支架苏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9060548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科学教案搭支架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科学教案搭支架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科学教案搭支架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科学教案搭支架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科学教案搭支架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科学教案搭支架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科学教案搭支架苏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周 班 级五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1/2课时课 题2.2搭支架教 学目 的和 要求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2、会搭建平面支架,并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3、能设计立体支架。4、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重 点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难 点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教 学方 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教 具小木棒、塑料吸管、胶带、橡皮筋实践活动检 查 搭建平面支架板书设计2.2搭支架三角形支架最稳固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 1、谈话:(出示图片)同学们,这些灯架、折叠凳、人字梯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三角形

2、在这些物体的结构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2、学生思考并回答。3、小结:这些物体在结构上都利用了三角形。二、搭建平面支架 1、谈话: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小棒分别搭建一种平面支架,如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2、学生动手操作。 3、谈话:请组内同学将各种形状的支架用力往两边拉拽,研究哪种形状支架不变形、最稳固。 4、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交流。 5、谈话:对于容易变形的支架,请大家想想办法,使它变得稳定、牢固。 6、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本组的方法并分析其中的道理。 7、小结:三角形最稳固最省材料,对于容易变形的四边形、六边形等,可以用加横梁使之分解成几个三角形的方法增加其稳固性。三、设计立体支架

3、高塔1、谈话: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我们来搭一座高塔好吗?2、提问:搭高塔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呢?3、学生讨论并汇报。4、小结:如果能够画出设计草图的,可以先画出设计图,也可以用手里的材料一边比画一边设计,一定要弄清楚你们的支架的大致形状、连接方法等。 5、学生分组设计草图。 6、各组汇报,其他组帮助完善。 。 7、谈话:高塔草图完成后,我们就可以选择材料、采用合适的连接方法搭高塔了。老师建议你们回家把准备工作做好,选用旧报纸卷成纸棒做建高塔的材料,用胶带连接纸棒,下一课我们来搭高塔。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动手操作组内交流学生讨论并汇报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五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2/2课时

4、课 题2.2搭支架教 学目 的和 要求1、能搭建立体支架。2、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3、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重 点难 点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教 学方 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教 具小木棒、塑料吸管、胶带、橡皮筋实践活动检 查板书设计2.2搭支架三角形支架最稳固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一、搭建高塔1、教师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2、谈话:各组进行搭高塔比赛,你们认为应该比什么?3、学生发表意见。4、小结:美观、坚固、用料少等。5、讲述:教科书里有其他同学搭建的支架,你们可以借鉴,但是我们反对没有创意的模仿。

5、设计支架时,除了要注意坚固,还要考虑到能够放住承重物。 6、学生搭建高塔,教师巡视、帮助。 7、学生展示本组的作品。二、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1、谈话:同学们,你们的高塔搭建完成了吗?怎么测试高塔的稳固性呢?2、学生讨论、回答。3、谈话:下面我们往高塔上加重物,测试高塔的稳固性,并做好记录。4、学生分组实验。5、汇报实验结果,比较各组高塔的综合性能。6、提问:为什么有些组的高塔坚固,而有些组的高塔却比较差呢?7、学生讨论、回答。8、提问:你们有办法增强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吗?9、学生讨论、回答后动手活动。10、小结:结构合理、三角形使用较多、连接点结实、重物的着力点分布均匀的支架坚固且承重力强。 11、谈话:谈谈你们在搭高塔时的感受。三、了解支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讲述:一根小小的纸棒,经过我们的精心搭建,变成了稳固的支架,这是因为我们充分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同时还涉及到了结构力学、建筑学、美学的知识。其实,建筑学家也在运用上述知识建造桥梁、电视塔等,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 2、观察P21图片,分析、总结建筑物的结构特点。 3、讲述:这些建筑物除了运用三角形结构稳定性的原理之外,还运用了物体上轻下重、上窄下宽使物体重心下移从而更稳定的原理。学生交流学生展示作品学生讨论学生分组实验讨论交流学生交流感受观察图片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