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地震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9037381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地震人教版新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地震人教版新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地震人教版新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地震人教版新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地震人教版新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地震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地震人教版新课程标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来源:Z_xx_k.Com1、面向学生:中学 R小学来源:Zxxk.Com2、学科:科学3、课时: 1课时4、学情: 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认识了地球构造,知道地球最外层的地壳由一层岩石构成,地壳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二、教学课题地震:通过查阅、交流、整理资料,了解地震的成因、危害及预防地震的方法。三、教材分析本课是修订后的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内容,在学生认识了地球构造及火山的形成之后,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搜集处理信息资料认识地震灾害,地震的成因以及的预测。分为四个活动:1交流处理信息资料。2引导学生提出并确定研究问题:地震是怎样形成的?3.引导学生认

2、识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我国古代人民探索预测地震的方法并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4.使学生知道地震自救的方法,进行模拟地震演习,让学生认识到用知识守护自己的生命。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地震是由岩层断裂所产生的震波引起的。2、能力目标:搜集处理有关地震的信息资料,了解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不可避免及地震灾害。通过模拟实验和推理想象,自行获取地震的成因的知识。了解地震自救的知识,学会地震自救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古代、现代对地震的研究和预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关注人类社会的情感,培养学生应急自救的适应能力和临危不乱的心理品质。五、教学重难点:对地震的成因进

3、行推理、想象。六、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地震的视频资料(现象、对比照片)、课件资料(地震成因、前兆、保护、实验要求)学生准备:有关地震的文字资料。毛巾(每组三条)、竹条要求学生带书包,以备逃生演习用。七、教学方法: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一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1、课前交流:我们知道2008年中有很多的日子令人很难忘。其实在我们的生命中有很多日子令我们难忘。 看到这个日子,你想到了什么?2、是啊,2008年5月12号,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痛苦而难忘的。在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这是继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又一次在我国发生的大地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四川地震前后的对比照片,请大家看大

4、屏幕。(播放汶川地震先后对比的照片和视频。)百度搜索:汶川震前照片:百度搜索:汶川震后照片: 3看完这组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4学生交流感受。5确实,地震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带着前面的观察和思考,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有关地震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地震)二、学习新知,探究地震形成1关于地震,大家想研究哪些问题?生:地震是怎样形成的?与人类的关系?地震前兆?预测?自救?(教师板书学生的问题)2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提的问题也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依次来研究这些问题。好吗?3地震到底是怎样发生的?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家先来猜一猜。生汇报。4我们的猜想如何呢?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大家的猜想呢?

5、来源:学科网生:做实验。5实验时我们研究科学的最好的方法。材料老师已为大家准备好了,你想怎样利用这些材料验证自己的猜想呢?小组讨论实验方案。生汇报交流实验方案。6大家设计的很好。不过在动手之前,老师有个小提示:a注意安全。b注意分工合作。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生汇报交流。7大家的发现可真多,那毛巾、竹条相当于地震中的什么?来源:学科网ZXXK生:岩层。8那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地震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百度搜索:地震的发生。9既然地震这种自然现象存在于地球上,它和人类的生活就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前面的了解来说一说它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危害?学生汇报。三 实践运用,深入了解

6、1确实是这样的,现在老师想问,地震有什么好处吗?生回答。老师来告诉大家,对于全球,(1)地震能缓解地球本身的压力,释放过多能量,保持岩石圈受力平衡。(2)同时地震也会把地下的矿物带到地表,(3)地震还造就了无数奇山异水。2尽管如此,地震的破坏力确实巨大,地震的发生也不可避免,我们怎样来对地震进行预测,减少灾难的发生呢?学生汇报。3正如同学们所说,地震前地下水、动物、天气都会出现异常现象。请看同学搜集的地震前的预兆图片:除了观察地震前兆,还有先进的测震仪对地震进行预测。人们对地震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公元132年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报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整整早了1700

7、多年。百度搜索: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现在,人们预测地震的仪器越来越先进,日本发明制造的测震仪能在地震发生1分钟前测出,但是1分钟是何等的短暂!关于地震的预测人类还在不断探索中,这项研究任务就落在了我们同学们身上。4既然地震的发生不可避免,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样做呢?来源:学科网学生汇报。教师补充:同学们谈到了很多,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地震发生时自救常识)师:对于不同场合的自救方式同学们还有需要补充的吗?老师再补充一点,当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沉着、冷静,然后再迅速的进行自救。四 拓展延伸,结课1避震演习:大家知道的不少,做起来怎样呢?2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次现场避震演习。发生地震了,同学们不要

8、慌张,抓紧进行自救。师:大家做得很好,师:希望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用知识守护我们的生命。3虽然我们懂得了很多,但是对于地震的预测我们仍然没有办法解决,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能够做有心人,争取在不远的将来,让预测地震就像天气预报那样平常、准确。有没有信心?!板书设计: 地 震 形成? 预测? 自救?教后反思: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已有查找资料的能力,所以我在课前布置他们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以往在教这课时,我都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地震知识,然后看看图象资料,再将重点的地震成因讲解一下,教师包办的较多,部分学生学的积极性较高,有些孩子则兴趣不大,没有充分投入。本课教学设计中,我首先是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图片资料,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主题将课上看到的和自己带来的资料进行信息重组,最后表达出来。在交流中,学生的发言面面俱到,其他人听得津津有味,这样学习不再是一个枯燥的事,而是一个有趣的、可以有自己创意的、自主的过程。这就是使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和同伴一起合作学习,这样的课堂老师才真正成为了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