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人教版必修一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9036595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人教版必修一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人教版必修一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人教版必修一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人教版必修一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人教版必修一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人教版必修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人教版必修一(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离和提纯 把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叫提纯;将相互混在一起的不同物质彼此分开而得到相应组分的各纯净物叫分离,2020/1/4,2,怎样从沙子中淘金?,金矿中含有少量的纯金,2020/1/4,3,金是一种很不活泼的金属; 密度很大(19.3g/cm3)。,2020/1/4,4,如果有铁屑和沙子的混合物,你能用哪些方法将二者分离?,1、用磁铁将混合物中的铁屑分离出来,2、加盐酸,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演示,2020/1/4,5,在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除掉杂质,化学上所指的杂质都是有害的吗?,常用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有哪些?,.,过滤、结晶、萃取、分液、蒸馏,2020/1/4,6,过滤物质的分

2、离和提纯方法之一,(2)适用于固体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漏斗、烧杯、玻璃棒、铁 架台(带铁圈)、滤纸。,(4)装置图:,(3)主要仪器:,(1)原理: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将液体和不溶 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方法。,2020/1/4,7,过滤器应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向过滤器中倾倒液体时,必须使用玻璃棒引流。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一贴、两低、三靠“。,注意,“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 液体要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嘴要紧靠玻璃棒使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斗; 玻 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漏斗管末端要紧靠烧杯内壁。,2020/1/4,8,3.过滤器中的

3、沉淀的洗涤方法:用烧瓶或滴管向过滤器中加蒸馏水,使水面盖没沉淀物,待溶液全部滤出后,重复23次。,1.烧杯中的混合物在过滤前应用玻璃棒搅拌,然后进行过滤。,2.过滤后若溶液还显浑浊,应再过滤一次,直到溶液变得透明为止。,2020/1/4,9,蒸发结晶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之二,(2)适用于分离溶于溶剂中的溶质(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如NaCL、KCL等 。,蒸发皿、酒精灯、 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4)装置图:,(3)主要仪器:,(1)定义: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叫蒸发结晶。,2020/1/4,10,注意,.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搅拌防止液体受热不均导致液滴飞溅。,.热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 烫坏实验台或遇实验台上的冷水引起蒸发皿炸裂,取用它要用坩埚钳。,.在加热至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把固体蒸干。,2020/1/4,11,降温结晶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之三,(1)定义:先加热溶液,蒸发溶剂成饱和溶液,此时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叫降温结晶。,(2)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而且是随温度降低而降低的溶质,如NaNO3、KNO3等,2020/1/4,12,萃取,定义:利用溶质在互不相容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把溶质从一种溶剂中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分离方法,仪器:分

5、液漏斗,常见萃取剂:水, 苯 ,四氯化碳,要求: 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混溶 萃取剂和溶质互不发生反应 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2020/1/4,13,分液,定义:分液是把两种互不混溶的液体分离开的操作方法例如,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与水的分离,,分液使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 分液的操作步骤是:先用普通漏斗把要分离的液体注入分液漏斗内,加塞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在漏斗架上或铁架台的铁环中(如需振荡液体,则应充分振荡后再静置)待液体分成两层后,旋开旋塞,使下层液体从漏斗管流下在旋开旋塞之前,应该使分液漏斗顶部活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口颈部的小孔,使与大气相通,否则,液体就不能通过旋塞从

6、下口流出当下层液体流尽时,立即关闭旋塞,然后再从漏斗上口把上层液体倾倒出来。,2020/1/4,14,注意,分液过程 1)使用前玻璃活塞应涂薄层凡士林,但不可大多,以免阻塞流液孔。使用时,左手虎口顶住漏斗球,用姆指食指转动活塞控制加液。此时玻璃塞的小槽要与漏斗口侧面小孔对齐相通,才便加液顺利进行。 2)作加液器时,漏斗下端不能浸入液面下。 3)振荡时,塞子的小槽应与漏斗口侧面小孔错位封闭塞紧。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颈流出,上层液体要从漏斗口倾出,及时关闭活塞,防止上层液体流入烧杯中。 4)长期不用分液漏斗时,应在活塞面加夹一纸条防止粘连。并用一橡筋套住活塞,以免失落。,2020/1/4,15,

7、蒸馏,原理:利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给液体混合物加热,是其中的某一组分变成蒸汽再冷凝成液体,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一般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仪器:蒸馏烧瓶,冷凝管,酒精灯,锥形瓶,牛角管,温度计,铁架台(铁圈铁夹)石棉网等,2020/1/4,16,2020/1/4,17,食盐,氯碱工业,2020/1/4,18,海 水 晒 盐,海盐,岩盐,湖盐,井盐,粗 盐,2020/1/4,19,设计实验:如何除去食盐中混有的杂质?,第一步 溶解:称取约4 g粗盐加到盛有约12 mL 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实验现象:固体食盐逐渐溶解而减少,食盐水

8、略显浑浊,第二步 过滤: 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中, 过滤器中的液面不能超过滤纸的边缘。 若滤液浑浊,再过滤一次,实验现象:不溶物留在滤纸上,液体渗过滤纸,沿漏斗颈流入另一个烧杯中,2020/1/4,20,第三步 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实验现象:水份蒸发,逐渐析出白色固体,2020/1/4,21,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CaCl2 、MgCl2 以及一些硫酸盐等。,讨论,海水的化学组成示意图,粗盐中含有哪些杂质?,2020/1/4,22,思考:如何检验粗盐中含有的硫酸盐呢?,演示实验1-2:取少量食盐,配制成溶

9、液,先滴入几滴稀盐酸,然后向试管中滴入几滴BaCl2溶液,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滴入盐酸后,无新现象产生,再加BaCl2溶液,则有白色沉淀生成。,思考:滴加稀盐酸的目的是什么?,2020/1/4,23,解释及结论:在溶液中解离时能产生SO42-的化合物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BaSO4,即说明有SO42-存在。利用这一反应可以检验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Na2SO4+BaCl2=BaSO4+2NaCl,加入稀盐酸可以排除CO32-离子的干扰。,Na2CO3 + 2 HCl = H2O + CO2+2NaCl,2020/1/4,24,思考: CO32-如何检验呢?,滴加稀盐

10、酸,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Na2CO3 + 2HCl= CO2+ H2O + 2NaCl,CO2 + Ca(OH)2= CaCO3+ H2O,2020/1/4,25,除去可溶性杂质( CaCl2 、MgCl2 以及一些硫酸盐),思考:应加入什么试剂?,一些物质的溶解性,资料:,2020/1/4,26,由此除去粗盐中的杂质离子的正确操作的分析过程如下:,OH- CO32- Ba2+,CO32-,Mg2+ Ca2+ SO42-,特征 除杂试剂,OH-,Ba2+,CO32-,Na+,Na+,Cl-,过量的 除杂试剂,CO32-,Na+,H+,Cl-,H+,Cl-,

11、控制pH,Na+、Cl-,2020/1/4,27,请大家归纳一下,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试剂的加入顺序共有几种?依据是什么?,思考与交流,(1)BaCl2Na2CO3NaOHHCl,(2)BaCl2NaOHNa2CO3HCl,(3)NaOHBaCl2Na2CO3HCl,依据: Na2CO3在BaCl2之后加入, Na2CO3除CaCl2 和BaCl2 。 稀盐酸最后加入。,2020/1/4,28,通过今天的学习对除去可溶性杂质有哪些认识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对除去可溶性杂质有哪些认识呢?,2020/1/4,29,溶液中可溶性杂质的除去原则:,(1)不增 提纯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不减 不

12、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 (3)好分 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容易分离 (4)复原 被提纯的物质变化后再回到目标物,2020/1/4,30,作业:,1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 溶解时过滤时蒸发时 2一包白色粉末是由Na2SO4、K2CO3、KNO3、BaCl2中的两种或几种组成。当加水配成溶液时,有沉淀生成,此过程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再加入稀硝酸,发现沉淀没有溶解,也没有气泡产生,则此白色粉末中肯定存在,可能存在,一定不存在。 3设计除去硝酸钾晶体中所含硫酸钙、硫酸镁杂质的实验方案。(只写所用操作,试剂及相关化学方程式即可) 课后第6,7题 上述内容在作业本上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