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根据2016年法规修订)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9032098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根据2016年法规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根据2016年法规修订)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根据2016年法规修订)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根据2016年法规修订)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根据2016年法规修订)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根据2016年法规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根据2016年法规修订)(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1 总则1.1 为了培训与开发公司人力资源,促进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持续实现,特制订本制度。 1.2 本制度规定了公司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要求与管理流程等。2 引用标准及关联文件2.1 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2.2 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2.3 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督局总令2012第44号)2.4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2006第3号)2.5 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财建2006317号)2.6 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人社部令2000第6号)2.7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人职

2、发19956号)3 专用术语定义 3.1 “三项岗位”人员是指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3.2 三级安全培训针对新员工以及离岗6个月以上的员工进入生产现场前,进行的公司级培训、部门安全培训级与班组安全培训级,使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3.3 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政府规定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某种专业技术性工作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工作实行的准入控制,是专业技术人员依法独立开业或独立从事某种专业技术工作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3.4 技术工种从事技术复杂

3、以及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工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4 职责4.1 人力资源部4.2.1 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和修编。4.2.2 负责公司培训工作的整体组织、监督与费用控制。4.2.3 负责全公司培训需求分析,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监督执行。4.2.4 负责员工工作态度培训。4.2.5 负责新员工组织认同培训与职业化常识培训。4.2 安健环部4.2.1 负责制定公司安健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4.2.2 负责公司“三项岗位”人员安全培训。4.2.3 负责全员公司级安全培训及三级安全培训的管理。4.2.4 负责公司级安健环意识与急救、消防等技能的培训。4.3

4、各部门4.2.1 负责分析本部门培训需求并申报。并按公司计划组织实施。4.3.2 结合公司培训计划,制定本部门培训计划并实施。4.3.3负责本部门员工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4.3.4 负责本部门直接管理的外包单位的安全培训监督检查。4.3.5 负责培训其他部门相关人员关于本部门归口管理的业务流程知识。4.3.6 生产部门负责新员工部门级、班组级安全培训。4.3.7 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公司级的质量意识与技能的培训。5 管理内容与要求5.1 新员工培训5.1.1新员工组织认同5.1.1.1 培训目的:对新员工进行组织认同培训,促进其尽快适应新环境,建立对行业的认同感和对公司的归属感。5.1.1.2

5、培训时间:3个工作日及以上。5.1.1.3 培训内容:公司概况、人力资源基本政策、员工手册等。5.1.2 大学生职业化常识培训5.1.2.1 培训目的:培养大学生的工作心态、工作方法、工作行为,帮助大学生适应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5.1.2.2 培训内容:工作心态、个人与企业的关系、常用工作工具、职业生涯规划等。5.2 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是为新入职员工及转岗员工安排的岗位适应性培训。用人部门应该按照相应的国家职业(工种)标准,结合实际编制各岗位培训大纲,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5.2.1 持证培训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公司“三项岗位”人员、技术工种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持证上岗人员必须到

6、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详见公司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员工持证上岗实施细则。5.2.2 “三级安全教育”及其他安全技术培训要求,详见公司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5.2.3 新员工入职时,由所属部门培训员组织岗位说明书、部门职责与流程、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培训。5.2.4 生产岗位的见习人员由所属部门指派有经验的人员与其签订师徒合同(见附件1),进行理论与实际操作经验的传、帮、带全方位培训,促使其尽快达到上岗资质要求。5.3 在职培训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对在职员工进行业务知识和生产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以促进人力资源的增值和公司的发展。5.3.1 全体员工的日常培训,内容包括:5.3.1.1 质量安全健康环保方

7、面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5.3.1.2 公司的业务流程、管理体系。5.3.1.3 本岗位的工作标准。5.3.1.4 公民意识与职业道德规范。5.3.1.5 危化品、触电、外伤、心肺复苏法等急救常识。5.3.1.6 生产技术与管理基础知识。5.3.1.7 工作态度培训。5.3.2 各层次员工的培训重点:5.3.2.1 高管人员:战略设计、企业价值、竞争管理、成本控制等。5.3.2.2 中层干部:冲突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知识、品牌管理等。5.3.2.3 主管、专工:专业技术、组织管理、财务知识、团队建设等。5.3.2.4 一般员工:沟通技巧、财务知识、团队意识、岗位技能等。5.3.3 生产人员的特

8、殊培训要求:5.3.3.1 生产班组长现代企业班组管理知识培训;5.3.3.2 生产人员现场技术考问、反事故演习、事故预想等现场培训活动;5.3.3.3 生产部门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法规、规程制度的定期考试。 5.4 外委培训外委培训是指由公司聘请或上级单位组织的外部师资力量为我公司员工进行的培训,包括员工外出培训、聘请外部人员进入公司指定地点培训以及其他形式培训,如电教、自学等。5.4.1 外委培训的控制5.4.1.1 除上级单位组织的培训外,所有外委培训均需申请(见附件2);5.4.1.2 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时,应尽量纳入法律法规及上级单位的要求,减少临时性外委培训活动;5.4.1.3

9、 除上级单位、政府部门组织的培训外,组织培训的部门应对外部培训机构、培训讲师及课程进行评估,签订培训合同。5.4.1.4 外委培训费用超过一定额度时,受训员工与公司签订协议,规定服务时间。5.4.1.5 外委培训采取就近原则,如果同类需求申请人数较多,由人力资源部考虑请外部机构的老师到公司授课。5.4.2 员工培训协议为平衡公司和员工双方的权益,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2条规定,公司如果为员工提供外委培训,由人力资源部组织与受训员工订立协议(见附件3),约定服务期与违约金。5.4.2.1费用规定1)员工接受培训费用达2000元/次人以上(含2000元)的外部培训,须与公司签订员工培训协议,培训结束后

10、按规定须在公司服务一定的年限;2)服务期是指员工因公司付费培训而约定的应当为公司服务的期限。培训违约金是指员工在约定服务期内因个人原因要求辞职、跨系统调动、解除劳动关系离开公司,根据培训协议而需向公司缴纳的费用。对于服务期内提前辞职或被公司解除劳动关系的员工,培训违约金按下面公式计算:培训违约金=培训总费用*50%*N/M其中,M为服务期总的月份数,N为员工离职时距服务期满的月份数,不足一个月的按一个月计算;培训总费用是指在一年内发生的累计金额。3)在离职结算工资时一次性扣除。5.4.2.2 服务年限的规定:1)培训费用20004000元/次人的培训,须在公司服务一年;2)培训费用(40006

11、000元/次人的培训,须在公司服务二年;3)培训费用(600010000元/次人的培训,须在公司服务三年;4)培训费用达(10000元/次人以上的培训,须在公司服务五年。如遇特殊情况,人力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人,根据培训的费用、学员的职务类别、培训课程与学员工作的密切程度、员工在公司的相对稳定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据此拟定合理的服务年限,报总经理审批。5.4.2.3 外部培训结束一星期内,员工应将其学习资料整理成册,交由本部门培训员保管;必要时由部门安排,将其所学教给公司其他员工。5.4.2.4 培训结束后的,培训者应写出培训小结,总结个人在思想、知识、技能方面的进步。5.5 培训计划的制

12、定和实施5.5.1 培训计划的制定:5.5.1.1 各部门应充分考虑合规性要求、绩效考核结果及员工自身的要求,以发展岗位技能、服务公司发展为核心,认真分析本部门的培训需求,于每年十一月初提报下年度的培训需求计划(见附件4)。5.5.1.2 人力资源部在必要性、紧迫性、费用允许等方面平衡各部门的培训需求后,分析公司下年度的优先工作,于每年12月编制公司年度培训计划,报公司领导批准后下发各部门执行。5.5.2 培训计划的实施5.5.2.1 各部门应将培训工作纳入月度工作计划,保持与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的一致。5.5.2.2 各部门培训管理员应根据计划执行情况及临时性培训活动,填报培训月度报表(见附件5

13、)(次月3日前),撰写年度培训工作总结(次年1月份前),报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汇总各部门培训报表与总结,编制培训报告呈公司领导审阅。5.5.2.3 公司培训计划整体上由人力资源部督促实施,安全培训计划由安健环部整体组织、监督实施。5.5.2.4 公司内部,包括延请外部专家入司开展的培训活动,由业务归口部门组织,人力资源部配合。5.5.2.5 政府及上级单位组织的培训,由综合办公室发起“来文处理”流程,经公司领导批准后,由归口部门实施。5.6 培训费用的管理5.6.1 培训费是指单位有支付凭证的、与培训有直接关系的资料费、授课费等费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列支范围包括:5.6.1.1 上岗和转岗培

14、训;5.6.1.2 各类岗位适应性培训;5.6.1.3 岗位培训、职业技术等级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5.6.1.4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5.6.1.5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5.6.1.6 公司组织的职工外送培训的经费支出;5.6.1.7 职工参加的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等经费支出;5.6.1.8 购置教学设备与设施;5.6.1.9 职工岗位自学成才奖励费用;5.6.1.10职工教育培训管理费用;5.6.1.11有关职工教育的其他开支(但不含学历教育)。5.6.2 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使用5.6.2.1 各部门应按照经公司批准的年度培训计划控制费用。非年度培训计划的培训,必须得到分管领导及公司

15、总经理的批准;5.6.2.2 如学杂费中已包括餐费、交通费的,不再另外报销餐费及交通费;5.6.2.3 受训人向人力资源部提交有关培训后考取证件的复印件、验证原件,或提交培训报告(附件6),由人力资源部在报销单上审核签名,才能办理费用报销手续;5.6.2.4 培训地点在本地,不再报销差旅费。5.7 培训档案管理5.7.1 员工资质培训形成的证件,由人力资源部保存复印件,原件由员工个人保存。5.7.2 员工组织认同培训、岗前培训、资质培训及其他重要的培训文档,放在员工的人事档案中永久保存。5.7.3 “三项岗位”、三级安全培训资料,由公司安健环部保存,并向人力资源部备案。6 检查与考核6.1 公司内部组织的培训,包括聘请外部老师入司授课,培训归口部门应要求受训人员签到(见附件7),签到间隔至少每半天一次,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延长签到周期。培训期间因故缺勤,按事假处理。6.2 培训结束后组织部门应填写培训记录表(见附件8),记录培训人员、时间、地点、教师、内容及效果评价等,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