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政治学概论 复习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9015681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 政治学概论 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自考 政治学概论 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自考 政治学概论 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自考 政治学概论 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自考 政治学概论 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 政治学概论 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 政治学概论 复习资料(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暴力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利用法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分配,解决社会冲突的活动。政治学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任何一种政治学说,都是某些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直接反映。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建立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学说,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第一节 政治学研究对象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古希腊:城邦,城市

2、国家。亚里士多德:国家的活动。中国古代:主要是统治的意思。古往今来主要分两种观点:(一)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一) 对政治的解释共分五种:(1)道德观点,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2)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4)“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5)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二) 对政治的本质和含义归纳:(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3)核心:是政治权力,政

3、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4)活动:是科学、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提示了政治现象的范围,主要有两点:一是时间范围。二是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因此,政治学应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因此对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作这样的表述:即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

4、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学研究范围归纳为六个领域:(1) 政治学基础理论。(2) 中国政治。(3) 比较政治。(4) 公共政策。(5) 行政管理。(6) 国际政治。哲学是政治的基础。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关系,两者的联系非常密切。经济关系决定了政治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种新的经济现象的出现,必然会导致政治关系的变化和调整。另一方面,决定政治学与经济学密切联系的另一个重要国素,就是关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的问题。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任何政治学理论,都不能脱离特定的经济学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因此我们研究马克思

5、主义经济学为基础。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具有不可分割的相关性。在历史上,政治学和法学曾经长期处于彼此不分的状态。但研究重点是有所不同的。政治学所研究的是人类社会中的权力现象,权力是其研究的核心;而法学的研究对象则以特定的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重点。法是进行政治活动和实现政治目标的一种规范手段,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就是在法律约束下的政治,政治必须采取合法性的形式而有规则、有秩序地运行,因而政治和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政治学和法学也就具有联系的必然性。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儒学:为国以礼,为政以德。韩非:法治和霸道。老子、庄子:无为而治。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6、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神权高于王权,世俗王权必须服从教权。马基雅维里:马克思称其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孔德、斯宾塞:实证主义政治思想家,主张用社会政体代替国家。西方政治学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国家起源、性质、分类、政府的结构与类型、宪法条文及其类别等。第二个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以政治权力为研究对象。第三个阶段: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逐渐转变为对公共政策的研究。行为主义方法是本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

7、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第一, 提出了国家的阶级组织的观点。第二, 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第三, 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第四, 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第五, 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上述观点表明,它真正地实现了政治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革命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第三节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1) 历史研究法。(2)制度研究法。(3)比较研究法。(4)结构功能研究法。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1)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2)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

8、。(3)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阐明两个观点:第一,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时间问题。第二, 产生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是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 和的产物。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庭形式是群婚,血缘家庭。其后发展为普那路亚家庭。氏族就是普那路亚家庭直接引起的。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原始公社的社会经济单位,是原始社会血缘亲属集团,是社会的生产单位,基本单位。共同名称、宗教信仰和墓地。氏族社会的历史可以分为产生、发展、繁荣、解体四个阶段。原始

9、氏族制度的特点:第一, 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联系社会成员是氏族制度的本质。第二, 氏族是实行原始民主制的全体氏族成员的管理组织。组织机构议事会。第三, 在氏族组织内部,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有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务。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制和阶级,氏族组织也随之解体。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给社会带来三个结果和变化:(1) 畜牧业和农业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部落有了剩余产品。(2) 生产的增长,剩余产品日益增多,私有制出现。(3) 父权制代替了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家长制家庭,是以一个男子为首的大家庭公社,包括家长,晚辈及奴隶。家长制家庭特点:(1)把非自由人包括在家庭内(

10、2)父权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给社会带来三个主要结果:(1) 奴隶制的巩固与发展。(2) 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耕地成为私有财产。(3) 部落联盟的出现。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商业从手工业分离出来。(有决定意义的生要分工)给社会带来的二个结果:(1) 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金属货币。(2) 由于商业活动、土地的买卖与变化,人们为谋生而流动,原来氏族与部落居民杂居起来恩格斯对国家的产生论断说明三点:(1) 历史现象,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表明国家产生的时间。(2)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3) 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秩序的实质:是统

11、治阶级根本利益的集中表现。不允许被统治阶级破坏,也不许统治阶级内部个别人或者集团破坏。国家在氏族制度上产生的三种形式:(1) 雅典国家的形式。(2)罗马国家产生的形式。(3)德意志国家的形式。国家产生的根源是一致的,社会内部经济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结果,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主要特征如下两点:(1) 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血缘关系划分居民。(2) 国家公共权力的设立。氏族组织没有公共权力。划分:指对一定地域上的居民以什么为基础进行管理。公共权力:指武装的人军队、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只有公共权力的强制力机关才能维持社会的存在。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

12、源的理论:1. 神权论:亦称君权神授论。国家源于神,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2. 契约论:国家的产生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3. 暴力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第二节国家的本质与职能国家的本质问题,也成为政治学中的核心问题。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三层含义:(1)有阶级社会的组织。(2)阶级统治。(3)是个机器。国家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国家权

13、力与社会相分离的表现有三方面:第一, 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机构的专门化。第二, 职业性的常备军的建立。第三, 赋税制度的确立。阶级权力通过一定形式上升为国家权力的结果。公共权力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由原始状态进入文明状态的必要条件。国家权力特性主要表现:第一, 强制力的垄断性。第二,普遍的约束力。第三,主权性。国家主权:是统治阶级专政的全权在政治、法律上的表现。国家三要素:主权、领土、居民。国度:按政治地理位置划分的。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两种职能的关系: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加强内部职能,增强综合国力,才能

14、有效地实现国家的外部职能;有效地发挥外部职能,巩固和社会发展会起到重要作用。内部职能,从国家活动性质和方式的角度分: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政治职能:又叫镇压职能,是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在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社会职能: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关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社会管理职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必须依靠国家权力,所以它又与政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政治职能是社会职能的前提;政治职能又必须以社会职能为基础。国家有效地实现了社会管理职能,政治

15、统治才能够得以持续。第三节国家的消亡国家消亡的前提:是阶级的消亡,随着阶级的消亡,作为解决阶级矛盾的工具的国家,由于失去了作用,逐渐走向消亡。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国家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国家消亡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果。国家消亡的条件:消灭阶级,消灭剥削阶级,消灭一切阶级,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彻底铲除阶级产生和存在的一切根源,使阶级及其差别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最高级的人类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已经消除了,阶级的差别也就不存在了。共产主义社会,才是国家消亡的条件。必须消灭阶级差别,国家才会消亡。从经济方面看,社会主义社会虽然解决了所有制,消除了国家存在的社会条件,但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还达不到使物质极大丰富的程度。因此,在分配领域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只要是按劳分配就必然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从政治方面看,在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虽然被消灭了,但由于国内国际各方面的因素,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只要有阶级斗争存在国家就不会消亡。其中主要是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还需要法律规范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只要有法,就需要有保证法律实现的具有强制性的国家机关。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的完全消灭,是国家消亡的政治条件;旧社会分工和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差别的消除,是国家消亡的社会条件;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