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农民工工资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19015247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拖欠农民工工资治理情况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拖欠农民工工资治理情况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拖欠农民工工资治理情况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拖欠农民工工资治理情况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拖欠农民工工资治理情况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拖欠农民工工资治理情况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拖欠农民工工资治理情况调研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拖欠农民工工资治理情况调研报告为切实保证农民工劳有所得,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734号),着力构建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长效机制,到2020年实现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为深入了解XXX市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国家统计局XXX调查队对40位来自各个行业的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和面访座谈,重点了解农民工就业与收入、工资被拖欠以及治理成效等情况。调查显示,XXX农民工工资被拖欠比例不高,治理成效较明显, 农民工工资支付预防和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但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够理想,农民工依法维权的意识不强等问题仍然存在。 一、调研对象基本

2、情况 本次调查范围和对象为原户籍仍在农村,年龄在16-65周岁的在湖务工人员,包括被企业(单位)招用的固定岗位就业和灵活就业的农民工。 在40位被访者中男性占55.0%,女性占45.0%;从外省来湖工作占43.9%,XXX籍农村人口来城市工作占48.8%,其余7.3%是市外省内的外来务工人员;被访者平均年龄为39.6岁,其中18-35岁占29.3%,36-50岁占61.0%,51-60岁占9.8%;从工作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占47.5%、22.5%、12.5%。 二、农民工工资及拖欠治理情况分析 1.农民工教育程度偏低,收入水平不高。

3、从被调查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来看,大部分人的受教育程度是初中,占比55.0%,其次是高中及中专占22.5%,小学文化程度占12.5%,还有10.0%的被访者有大专学历。 从收入情况来看,40名被访者的年平均收入为4.56万元,其中年收入在3万-5万元的为主要群体,占比48.7%, 29.3%的被访者收入在5万-8万元之间,有22.0%的被访者的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 2.农民工工资被拖欠比例不高,治理成效较明显。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40位农民工中有6人务工以来遇到过工资被拖欠,但是今年以来没有人被拖欠工资。对问及被拖欠工资的原因时,1人回答“老板借故克扣工资”,2人回答“工作前没有签订劳务合同,没

4、有法律保障”,1人回答“政府没有履行好监管”,还有2人表示“不清楚被拖欠原因”。 对问及政府现在依法处理拖欠工资问题的满意度时,35.0%的被访者认为现在政府处理拖欠工资违法行为的效果“明显好于以前”,60.0%的被访者认为“较好于以前”,另外分别各有2.5%的被访者表示“和以前一样”和“不清楚情况”。在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过程中,大部分农民工表示现在政府处理拖欠工资问题的效果要好于以前,政府治理农民工欠薪问题的成效显著、农民工群体满意度较高。 3.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企业作为落实治理拖欠工资的主战场,为逐步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预防和保障制度,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

5、要实行劳务实名管理制度和完善维权信息公开制度。调查显示,40名被访者中有75.6%的农民工表示用工单位采用实名制管理,12.2%的农民工回答未采用实名制管理,另有12.2%的农民工“不清楚”;有63.4%的农民工表示用工单位在工作场所公开了工资维权信息,14.6%的农民工回答用工单位未公开,还有22.0%的农民工“不知道”。 三、存在的问题 1.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够理想。企业雇佣农民工必须依法与之签订劳动合同,这是规范企业用工的重要制度之一。但从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的40位农民工有26.8%的人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有些即使签订了合同,但由于合同本身的不规范,其内容往往只是侧重于用工单位的权

6、利和农民工的义务,而忽略农民工的劳动保障,导致一旦务工人员和用工单位发生劳务纠纷时缺乏有效的保障。 2.依法维权的意识不强。从6名曾经被拖欠过工资的农民工的维权情况来看,1人到现在都未全部讨回被拖欠的工资,2人是在离职后通过多次追讨与雇主结清工资,3人是离职时与雇主结清工资。从维权方式来看,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均与雇主私下协商,没有采用依法维权的方式来处理。另外,对问及被拖欠工资时最大的困难,40名被访者中有43.2%的被访者选择“老板不给钱”,37.8%的被访者选择“找不到追讨途径”。 3.政策和维权途径在农民工群体中的知晓度不高。2017年,浙江省提出“三年无欠薪”行动计划,但调查结果显示,

7、 参与此次调查的40名被访者中,有65.9%的农民工不知道该行动计划。此外,农民工对政府在处理欠薪案件中所采取的有关措施的知晓度也不高。40名被访者中有55.0%和62.5%的农民工了解“依法处理工资拖欠违法案件”和“发挥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等组织的作用”,但是对于其他措施,例如“实行企业黑名单制度”、“问责制度”、“督办拖欠案件”的知晓率分别为20.0%、22.5%和17.5%。 四、相关建议 1.提高农民工依法维权意识。一方面利用街道、社区、行业协会等深入基层的组织,广泛宣传劳动监察、社会保障等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能,加强依法维权以及维权途径的宣传。另一方面,根据农民工群体的行为习惯,在其聚集的工

8、地、厂区、生活区、车站等地方设置公示栏、宣传栏、发放宣传手册,在本地电视台播放根据真实欠薪案件改编的普法栏目剧,采用这些农民工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解读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以及依法维权的渠道、方式,使得广大劳动者都能知法用法,一旦发生欠薪事件,能够采取有效手段理性维权。 2.不断完善用人单位信用管理体系。将用人单位用工、工资支付情况作为其信用等级评价的依据,将拖欠工资的企业纳入企业“黑名单”、“信用浙江”等征信平台,对失信单位或个人给予公示、曝光,提高拖欠工资的违法成本,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惩治格局,促使用人单位自觉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合法收入。 3.整合行政资源,全力保障农民工合法收入。一是借助“最多跑一次”改革契机,打破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上的信息壁垒,实现用工企业、农民工个人工资帐户等信息共享,确保在处理欠薪案件时能够迅速行动,并实行“一站式”问题处理,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收入。二是协调人社、司法、公安、财税、信访等部门的配合度,对欠薪案高发的用工领域进行定期巡查和专项检查,清除欠薪案件发生的隐患。三是加快企业工资保证金、工程款支付担保、人工费用与工程款分账管理、银行代发工资等制度的落实,并将用工单位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与企业评优、纳税优惠、招投标资格等挂钩,促使用工单位自觉按月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