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成长教育》解读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9012940 上传时间:2020-01-0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8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成长教育》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成长教育》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成长教育》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成长教育》解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格与特色 MOV I EU I ER舢R E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 成长教育 解读 一林 丽 ( 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 乐山 6 1 4 0 0 0 ) 摘 要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要求以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解构男 权,颠覆男性权威,从而获得对自我身份的认同。 成长教育这部影片改编 自一位女性的回忆录,讲述了一个 少女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经历。正是这样一些经历让她对自我身份有了清晰的认识,看清了人生的方向。这部影片 以诗意的形式表达了女性 自身体验的情感心理,对抗男权文化,掌握话语权,显示出女性的独立与尊严。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 成长教育 ;话语权;自我

2、认同 一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 ,其研究对 象包括妇女形象 、女性创作和女性阅读等。它要求 “ 以一 种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来唤醒人们对于 女性价值的再认识 ,对男性文学歪 曲妇女形象进行了猛烈 批判,它探讨文学 中的女性意识,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 文化 对女性 的压抑 。 ” ( 朱立元 ,2 0 0 5 :3 4 2 ) 女性主义文学涉及女性主义思潮,主要是提倡女性 的 独立 与解 放。 ( 朱刚 ,2 0 0 5 )真正 的女性文学 文本最根本 、 最核 心的特征在 于:作 家站在 女性 的立场 ,以女性 的视角 来重新审视和看待所有问题。也

3、可以说,女性主义文学批 评不仅仅要以女性文学作为研究对象,以女性视角重新解 读文学作品以及对于女性生活、创造力、风格 、体裁、主 题、形象等性质的重新界定,不仅要关注女性的经济地位、 社会阅历、文化教养,更重要的是要颠覆男性批评权威, 用女性的眼光重新审视人类文学的传统,寻觅女性文学 传统。 二、 成长教育 成长教育这部电影改编自英国女记者琳恩 巴伯 ( L y n n B a r b e r )的回忆录,故事发生在 1 9 6 1年的英国伦敦, 影片描写了一位 1 6岁的女孩面对成长经验 、家庭期望 以及 突如其来的浪漫爱情,从女孩转变成女人的心路历程。1 6 岁的珍妮聪 明 、美 丽 、开

4、朗 ,就读 于英 国伦敦 乡下一 所女 子学校的预科班。在父母和学校的教育下,成绩非常优秀, 极有可能考上牛津大学,这也是所有人的期望,包括她父 母、老师以及她 自己。一天,在剧 院排练后 回家途中,天 空下起了大雨,她非常浪漫地邂逅了英俊潇洒 、时髦风趣 的成熟男人大卫,大卫举手投足间的迷人气质吸引了珍妮, 大卫对珍妮也念念不忘。随着大卫和珍妮的交往 日益频繁, 珍妮慢慢爱上了大卫。大卫及其朋友也不断地带珍妮出入 音乐会、高档餐厅和艺术品拍卖行 ,还带她游览了梦寐以 求的巴黎,让她见识 了 大都市的灯红酒绿和浮华奢靡这些 她非常向往的生活。陶醉在梦想中的生活的珍妮迅速坠入 爱河,并沉迷其中不

5、可自拔,将备考牛津的念头抛到九霄 云外。和大卫在一起的 日子看起来如此美妙,但当她得知 0 7 8 2 0 1 4 年 第0 8 期 电 影 文 学 大卫已婚,并在亲 自拜访中证实了这个消息后,大卫却选 择了消失,痛苦只能珍妮 自己承受。最后,珍妮选择 了寻 求老师的帮助,在老师的帮助下 ,珍妮找回了自己,正如 她在影片结尾所说:“ 生活没有捷径。 ”她又重新开始向着 自己的目标奋斗。 三 、话语 权 ( 一)对他者身份的认同 成长教育这部影片的背景设定在 1 9 6 1年的英国。 二战后,英国经济力量衰退 ,而法国作为欧洲的艺术中心, 是许多年轻人憧憬的时尚之都。珍妮也是如此,她向往法 国,

6、喜欢法国文化 ,听法语歌曲,看法国小说。第一次见 到大卫的时候便说:“ 等我上了大学,我要看我想看的书, 听我想听的音乐,我要去欣赏名画,看法国浪漫电影。 ”在 和同学一起喝完咖啡走出咖啡店的时候 ,珍妮也说道:“ 等 我大学毕业后 ,我会去法国,然后去巴黎,抽烟,穿黑色 的衣服。 ”所以当大卫带她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不管是音乐 会还是艺术品拍卖行,珍妮都是兴奋至极。这些都充分体 现了珍妮的思想深受法国文化的影响,表明对 自我身份的 否定和对他者身份的认同 。 成长教育是建立在女性对其身份认 同的焦虑之上 的。它处于一个探讨性别秩序极其敏感和暖 昧的历史 阶段 。 男性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而女性往

7、往被赋予软弱和消极的 “ 享乐主义”身份。影片中大卫除了在性别秩序中占有主导 地位 ,还处于社会 阶层 中拥 有财 富和权 力 的一方 。他 的权 威不仅仅来源于性别关系中的男性身份,更多的是来 自于 他所承载的具有父性特征的政治权力结构。他成功地说服 珍妮的父母带珍妮去听音乐会并吃了夜宵再回来,博得了 珍妮父母的信任,带着礼物庆祝珍妮的生 日,赢得珍妮父 母的欢心;即便是刚开始有点反对的父亲,也都被他说服。 甚至当父亲从电视上得知那个爱尔兰小说家其实是住在剑 桥,证实女儿拜访牛津是一个谎言时,他也选择了沉默。 在整部影片中,珍妮投向大卫的目光始终是崇拜的、躲闪 的、渴望被观看的。当大卫口中的

8、 “ 朋友海伦”变为 “ 海 伦姨妈”的时候,珍妮也只是仔细地看着他;当大卫说要 带她去看朱丽叶 格雷科 ( 法国著名流行歌手)的演出, 谈着拉斐尔前派的画风,她更是被大卫的魅力所折服。当 说到要去星期五早上拍卖会 的时候,珍妮甚至都决定不去 上课;当珍妮与女校长争论时,说 :“ 我的选择是要么一辈 子做那 些 困难 又枯燥 的事,要 么嫁给 我 的犹太人( 大 卫 ) ” ;当珍妮发现大卫顺手牵羊敛财,他们的光环背后是 一 种不择手段的时候 ,她刚开始还坚持 自己的立场,吵着 离开,可在大卫一套又一套说辞和虚伪的 自我辩护下 ,珍 妮放弃了自己的立场 ,选择接受。这些都足以体现珍妮对 大卫的

9、迷恋 ,对男性权威的顺从 ,在身份方面所扮演的从 属的角色。而自始至终大卫总是安稳地坐着或者站着,而 珍妮则在不停地变换身体的位置,呈现在大卫 的视线 中。 正如福柯所言,男人通过恋爱将权力关系施加在女性身上, 从而使女性此权力关系铭刻在 自己身体,这也就体现了男 性在性别秩序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 二 )对 自我 身份 的认 识 影片中,最初珍妮对 自我身份 的认识是不够清晰的。 和大卫一起去牛津的时候,她说想等到自己 l 7岁的时候再 发生关系,这体现了珍妮作为女性主动的、对 自我身份肯 定的一面;但当大卫提出希望珍妮能把肩带滑下来的时候, 珍妮还是照做了,这又体现了珍妮作为女性被动的

10、、从属 的、对 自我身份否定的一面。珍妮是在得知大卫已婚,并 在亲自拜访中证实了这个消息后,获得了对 自我身份的清 醒认识。此时的珍妮看到了自己卑微的被男性玩弄的生存 处境,更可笑的是那个曾经巧言善变的大卫在面对真相时 竞然选择了消失,这种逃避和不负责任的态度使得男性的 伟岸形象骤然倒塌 ,家庭关系中不再存在 “ 惟一的上帝” , 上帝消失了,所有一切还是只能依靠 自己。在影片的最后, 珍妮寻求的是女性 ( 珍妮的女老师和校长 )的帮助,而不 再是男性的帮助。与之前对女老师和校长的无礼相比,珍 妮现在则非常地尊重和敬仰她们,也诚恳地请求校长的原 谅 ,其实这也就是对她们的一种认同,对女性 自我

11、身份的 认同。一度被珍妮视作刻板人生代表的斯塔布斯小姐,却 在片尾向珍妮呈现了她的温馨小屋,在那里她可以 自由地 创作 ,并珍藏 自己喜爱的艺术品,使其女性主体的意向得 以确认。这似乎 印证了伍尔夫提出的女性独立 的标准之 一 女性要追求平等,要争取独立 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 首先得有 “ 一问 自己的屋子” 。成长教育我们成 为我们 自己。 ( 三 )对父权制 的反抗 女权主义批评认为,现存的社会结构是建立在父权制 基础上的,男性掌握着社会的基本功能,女性则被置于社 会配角的地位。女性要获得真正的解放 ,就必须颠覆父权 制的社会结构,揭露所有话语中潜藏的若隐若现的 “ 性歧 视” 。男性的一

12、方总是代表着主动、积极、创造 、强壮等正 面的、肯定的价值,而女性一方则是被动 、消极 、平庸、 无力 ,代表着负面的、否定的价值。 在传统的男权话语中,女性一直扮演着从属者的角色, 女性所有 的是从 属他 人 的社会 身份 和地位 。法 国女性 主义 理论先驱西蒙 德 波伏娃 ( 1 9 8 6 )认为西方社会是由男 性控制的家族式社会,女性是社会中的第二性 ,处于附属 地位。她提出: “ 一个女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 天生 的 ,不如说是 形成 的。没有任何生理上 、心理上或 经济上的定命 ,能决断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而是人类文 化整体,产生 出这居 中间 于男性 与无性 中 的所谓 女

13、风格 与特色 MO V I E I 册RA m E 性 。 ” ( 波伏娃 ,1 9 8 6 :2 3 )这就是说,女性并不是天生 就是女性,而是后天造成的。女性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或 者说是男权社会的需要造就了女性。“ 女性从小就被更多的 规矩所束缚 ,女性的成长和发展的轨迹早已被社会规定了, 女性角色的形成并非其 自然天性的外化和展开,在很大程 度上是社会强加给她的。 ”( 邱运华 ,2 0 0 9 :2 1 8 )珍妮的父 母和老师造就了 1 6岁前的珍妮 ,在父母和老师的教育和督 促下,珍妮品学兼优 ,是有可能考上牛津的佼佼者。她向 往牛津的教育 ,作为父亲的掌上明珠,她的未来似乎也被

14、严厉的父亲设想好 了。 在影片一开始说到音乐会时,大卫问到为什么不相信 音乐会所带来的那些荣誉时,珍妮回答到:“ 他说那些是毫 无意义的。 ”很显然 ,这里 的 “ 他”是指珍妮 的父亲 ,可 以看出这是一个父权制社会 ,女性扮演着从属者的角色。 当说到珍妮的兴趣是拉大提琴时,她父亲便振振有词地说 道:“ 它已经是你的兴趣爱好了,当牛津大学的面试考官问 你 你兴趣爱好是什么 ,你可以说 大提琴 ,你没必要 去练习一个兴趣爱好 ,爱好仅仅是爱好。 ”可以看出,父亲 不允许她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希望珍妮按照他的安 排能考上牛津。紧接着父女俩谈论着参加管弦乐团的事情 , 父亲则要求女儿参加这样

15、 的活动,因为这样意味着珍妮是 一 个资深成员,会对她之后的考试或者面试都有好处 ,而 珍妮巧妙地借用父亲刚才那句话 “ 没必要去练习一个兴趣 爱好 ,爱好仅仅是爱好”来反驳到道 “ 我已经参加了,现 在,我可以退出了。 ”整个谈话过程中,坐在旁边的母亲一 句话也没有说 ,能判断出在传统的男权话语 中,女性扮演 着从属者的角色。而珍妮却不断地为 自己争取,虽然父亲 反对,但珍妮仍然爱好大提琴,爱好艺术 ,仍然坚持 自己。 影片最后,父亲对珍妮的道歉也体现了男性权威 的削弱。 从整部影片来看,在父亲极端权威 的衬托下,母亲是典型 的家庭妇女形象,但并非彻底听命于男性权威 ,在很多问 题上她都支持女儿的独立和 自由。这也就体现了女性对父 权制的反抗、抗争,变被动为主动的角色。 四 、结语 成长教育改编自女性的人生经历。影片中塑造了一 个成长中的女性,珍妮,从一开始对他者身份的认同到最 后对 自我身份 的清晰认识,体现了对男权话语权的对抗。 女性最核心的问题是要掌握话语权,从女性的视角来审视 世界。这部影片则显示 出女性的独立和尊严 ,表现出了女 性自立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波伏娃 第二性 M 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 , 1 9 8 6 2 邱运华 文 学批 评方 法 与案例 M 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