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第七讲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复习第七讲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教材(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通史三维坐标 时段特征概览 总述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中国处于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政治 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 了中外反动势力 经济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洋务运动 中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 思想 文化 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
2、 渐成为主流思想之一 社会 生活 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 仪习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 (1)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蓄意 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沦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考点一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 条约。 3.影响 (1)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改变。 (3)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西
3、方思想文化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原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2.过程 (1)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10月签订北京条约。 4.影响: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1.前期 (1)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 (2)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绝 对平均主义具有空想性。 2.后期
4、 (1)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的转折点。 (2)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是在中国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没有 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 (3)1864年,太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原因 (1)根本原因:日本工业革命后需要在中国抢占商品市场,掠夺生产原料。 (2)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3.影响 (1)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中国各阶层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 考向一 从文明碰撞与融合视角审视西方的侵略 典例1 (20
5、15山东高考)“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 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 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 强调的是( )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紧扣题眼 “中国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中国和西方 相互影响”是本题的题眼所在,强调的是文明的相互影响, B项与此立意最相近。 干扰排除 A项与史实与材料均不符; C、D两项虽有道理,但与材料相互影响的主旨不一致。 答案 B 考向二 从社会史观审视太平天国运动 典例2 (2015江苏高
6、考)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 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 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 ”的根本原因是( )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找关键点 “从农民涌入金陵”到“天京陷落”即可判断材料 探讨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调动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是农 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比较备选项,农民的社会角色与此最相 近,故选D。 答案 D 对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几点认识 (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 明显的阶段
7、特征。(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 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 了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两侧转移的变化。 (3)从结果看,除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均以中国的失败 告终,说明了只有全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 略的胜利。(4)关于列强侵华的影响,从世界范围看,实质上体 现了西方国家以先进的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 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 投资场所;对中国而言,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最主要的,我们应看到西方侵略是近代中国贫困和落后的根 源。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鸦片战
8、争后自然经济的解体 (1)原因 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入侵。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考点二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2)表现 洋纱取代土纱,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洋布取代土布,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作物推广。 近代的买办及金融机构的出现。 (3)影响: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洋务运动 (1)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3)性质 军事工业: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企业。 民用工业:带有极强的资
9、本主义生产特征,但仍具有一定的封建性。 (4)意义: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引进了先进技术,培养了科技人才,促进了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受外商企 业的刺激与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导,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创 办近代企业 表现 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著名的有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 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影响 随着近代工业的出现,中国无产阶级开始壮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诞生 三、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长袍马褂
10、 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出现了旗袍。 2.交通与通讯的进步(1)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 的诞生。 (2)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从唐山开平到胥各庄的铁路通车。 (3)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3.近代报刊的出现 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考向一 中国近代社会经济与世界市场的关联 典例3 (2015浙江高考)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 ,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93年)外国丝市 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 ,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
11、” 。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找关键点 “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胡氏一蹶不振” 是关键信息,这表明是因为世界市场的萎缩造成胡氏倒闭,表 明中国商人的命运已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故选D, 而其它备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 D 考向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迁过程中的特点 典例4 (2015新课标全国卷)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 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 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 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
12、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紧扣题眼 英国上等棉布取代中国土布成为运往英国货品的包 装布是材料的核心信息,隐含英国棉布在中国市场滞销,很快 就会联想到中国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天然抵制现象,故D项 符合题意。 干扰排除 B项材料中无从反映,A、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 答案 D 从不同角度认识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 (1)史学角度 经济结构变化主要指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变为自然经 济、外资在华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其在中国近代仍占主
13、导地位。 近代企业:主要指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 是相对于手工劳动的手工工场 或作坊而言的,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史观角度 从全球史观看,经济结构变化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 融入全球化的结果和体现。 从文明史观看,则是西方工业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交流、碰 撞、渗透和融合的产物。 从近代化史观看,则是近代中国经济向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开 始。 思想上向西方学习救亡之道 考点三 西学东渐思潮 派别 代表 人物 主要思想 及著作 影响 地主阶级 抵抗派 林则徐 、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海国图志等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 一股社会思潮;
14、探究、学习西方 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地主阶 级洋务 派 曾国藩、 李鸿章等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保 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 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资产阶 级早期 维新派 王韬、郑 观应 改良政治,实行君主 立宪,推行“商战” 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 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起了启 蒙作用 考向一 学习西方的阶段性特征 典例5 (2015山东高考)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 ,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
15、法。 ”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 明之。” 找关键点 “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是关键信息,其隐 含着“中体西用”“师夷长技”的时代特点。 干扰排除 A项探究西方工业革命的技术,与题意相符; B项中国银行设立始现于19世纪末; C项探究西方政治制度; D项探讨革命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关联,大致发生于维新变法、 时期,均与题干时间不符。 答案 A 考向二 洋务思潮与传统观念的冲突 典例6 (2015新课标全国卷)奕 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 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 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 映了( )
16、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紧扣题眼 准确把握材料含义是解题关键,洋务官员遭到蔑视 和嘲讽,说明洋务派活动还未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体现的是洋 务思潮与传统观念的冲突,故A项符合题眼要旨。 干扰排除 洋务运动奉行“中体西用”,非崇洋媚外,故B项 错; 材料的主旨是排斥学习西方而非主张制度改革,故C项错; 材料未涉及列强侵略的信息,故D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 A 1.多维视角审视西学东渐 (1)从阶级斗争史(革命史)范式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2)从现代化范式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 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 和外资现代化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