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微型小说_写作指导教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9010119 上传时间:2020-01-03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微型小说_写作指导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初中生微型小说_写作指导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初中生微型小说_写作指导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初中生微型小说_写作指导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初中生微型小说_写作指导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生微型小说_写作指导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微型小说_写作指导教材(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粒沙上说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 有一个俄罗斯人,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以色列 度过的。但临终前他有一个遗愿,就是要叶落归根,死 后回到俄罗斯,埋葬在故乡。他去世后,他的两个亲戚 决定坐火车把他送回俄罗斯。为了不引起其他乘客的怀 疑,两个亲戚先把他打扮成了一副酒鬼的模样,然后把 他搀上了开往俄罗斯的火车,放到了车厢里的一个铺位 上。 火车在下一个车站停车的时候,两个亲戚下车到站 台上吸烟去了,把死者留在了车厢里。这时车厢里上来 了一个老头儿。老头儿在往铺位上方的行李架上放东西 的时候,不小心碰了一下死者,死者从铺位上掉了下来 ,摔到了地上。 死者奇遇 李冬梅译 “完了!”老头儿想,“我杀了人

2、,会坐牢的。” 可老头儿不想坐牢,于是他悄悄地把死者拖到了通 过台处,让他靠在了对面车厢门上,还给他嘴里塞了一 支烟 ,看上去他像站在那儿吸烟。这时,对面车厢里 有一个女人要出来,她一推门,就把死者撞倒了,死者 直接就从还开着的车门摔到火车外面去了。女人见状慌 忙跑开了。 火车开动的时候,死者的两个亲戚回来了。两个人 一看,死者没了,吓了一跳,就问对面的老头儿,老头 儿说他吸烟去了。这两个亲戚一听更懵了,赶紧到通过 台上去找,没找到,只看见一个女人,可那个女人说他 们要找的那个男人从火车上跳下去了。这两个亲戚慌慌 张张地也跳了下去。 死者的尸体正好掉在了一个铁路巡查员的岗亭附近 。这个巡查员看

3、见一个人躺在铁轨上,以为他在那儿扭 螺栓呢,就大喊:“住手!”但那个人没有反应。 “你再不住手我就开枪了!”巡查员又喊了一声。 但那个人还是一点儿反应也没有。巡查员无奈放了一 声空枪。可他走过去一瞧,那个趴在地上的人没了呼吸 。 “我真把他打死了,”巡查员想,“我没想到枪里会有 子弹。” 惊慌失措的巡查员背起死者,拎起一把斧头就朝附近 的一片小树林里跑去。到了林子里,巡查员把斧子砍在 树上,把死者也靠在树上,让死者的手按在斧柄上,弄 得就像一个人正站在那儿砍树一样,然后他就急忙离开 了。在返回的路上,他遇到了死者的两个亲戚。那两个 亲戚问巡查员有没有看见一个男人,巡查员回答说他到 林子里砍树去

4、了。那两个亲戚赶忙就往林子里跑,有一 个护林员正在林子里巡查,突然发现一个人正在那儿砍 树。 “住手!”护林员大喊了一声。但那个人没有反应。 “你再不住手我就开枪了!”护林员又喊了一声。但 那个人还是没有反应。 护林员只好朝空中放了一枪。但他走近一看,那个 男人断气了。在这些人中,这个护林员是惟一一个诚实 的人,他决定把死者送到医院去。这时候,死者的两个 亲戚也跑过来了。护林员说人是他打死的,所以无论如 何 他也要把死者送到医院去抢救。那两个亲戚不敢说 出实情,只好同意了。 护林员和死者的两个亲戚在医院里等了足足有一个 小时。死者的两个亲戚心知肚明,只不过是盼着抢救快 点结束而已,而那个护林员

5、却紧张得要命,一直坐立不 安。 终于,主治医师从抢救室走了出来,他用手擦了一 把额头的汗水,如释重负地叹了一口气说:“晚了,你 们要是再早送来半个小时,也许还有救!” 小小说的特点 微:篇幅微小,不超过1500字。 新:立意新颖,风格清新。 密:结构安排严密。 奇:收尾要新奇巧妙,出人意料, 发人深省。 写作指导 小小说中匠心独运的 三大要素的安排 二、布局谋篇,独具匠心 1、“单纯”:往往是一事叙完,即成一篇,而 事件的发生又往往是在很短的时间内,绝不多 生枝蔓。 2、“明快”:就是入题直截了当,不多敷衍, 也不过分渲染,最忌未上题以前就先来一大堆 环境描写、人物介绍和心理描写。 3、环境描

6、写: 精炼、简洁,突出特征的环境 4、情节有波折 巧合法、误会法、峭收法、悬念法 5、结尾:小小说的灵魂 6、人物刻画-正面侧面描写 -心理外貌语言动作描写 此外注意: 1.选材要以小见大:构思时须选准角度, 精选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 重大的主题。 2.结尾含蓄隽永:结尾的精髓在于言有尽 而意无穷。在写小小说时,对结尾一定要 慎重考虑。这里提示两种方法:一是借助 神态描写、环境描写,从侧面表达自己的 观点、态度,突出作品的主题。二是以解 决矛盾、解开悬念来收篇。 情节安排 掀波逐澜 曲折有趣 这故事是如何产生的,为何能一波三折? 枪(台湾)林双不 车子愈往南驶,我愈觉得不对劲。司机

7、始终不怀好 意地透过后视镜瞅着我,恐怕我是上了贼船了。报纸上 几乎天天有出租车司机在荒郊野外劫财抢色,甚至还要 伤人的报道,为什么我这么大意? 果然,车子刚开不久,我就感到异样了。司机一再 从后视镜瞅我,瞅得我心底发毛。就在这个时候,我看 到他的右手从方向盘挪开,往下伸,不知在摸什么东西 ,大概是扁钻或刀子吧?车窗外一片漆黑,正是苗栗一 带的山间,歹徒下手最理想的所在。要动手了吧?我下 意识坐直身子,冷汗开始往外冒。 可什么事也不曾发生。他的手又伸了上来,放在 方向盘上,没有拿什么东西。 我看到,他又从后视镜飞快地掠了我一眼。 这一 眼非常狠毒。我有生以来不曾看过更狠毒的眼神,使我 再度直冒冷

8、汗,再度后悔自己的莽撞。 我要去的地方终于到了。当出租车在公路局车站 前一停,我立刻打开车门冲了下去。松了一口气,才想 到还没有付钱给司机,便绕过车后,走到司机窗口,伸 手到旅行袋里掏钱。突然,车子往前冲,迅速拐一个弯 ,消失在不远的街角。我最后看到的,是司机无比惊惶 的神色。 怔怔地站那里,莫名其妙地把车钱再度放入旅行 袋,我才看见旅行袋的右方开口突出一截枪管。那是我 在台北特地为孩子买回来的玩具枪,枪管太长了,无法 全部塞进旅行袋。 (为了教学需要,对小说作了删节) 这故事是如何产生的,为何能一波 三折? 【点拨】这篇小说的情节主要是由误会构 成,情节的展开也由误会推动。开篇,直 入误会,

9、随着误会的加深,情节得到了发 展。 制造误会 在文章的开头有意布下一个误 会,随着情节的发展,真相大白, 误会消除,文章按照“产生误会 发生冲突冲突升级真相 大白消除误会”这样一个跌宕 起伏的线索,激起层层浪花,吊着 读者的“胃口”。 误会法应注意:1、作品中的人物迷惑于事物的表 面现象,从而引起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造成 悲剧或喜剧性的冲突2、可以是一方误会另一方 ,也可以是双方互相误会;可以是一个误会,也 可以是多个误会;可以是悲剧性的误会,也可以 是喜剧性的误会。 课堂练习: 三个男人提着行李气喘嘘嘘地赶到火车站时, 火车正鸣着长笛向外缓缓驶出,于是三个人急忙沿 着站台追赶火车。其中两个

10、人身强力壮,终于在千 钧一发之际,跳上了最后一节车厢,最后一个人只 好无奈地看着火车远去。突然之间,没赶上火车的 男人在站台上忍不住疯狂大笑起来。检票员不解地 问他:“你怎么啦,没赶上火车,还哈哈大笑? 那人上气不接下气地答道:“” 送行:我是来给他们送行的。 寒 冬 里(周维娜) 寒风凛冽。一个秃头的老乞丐在街头乞讨。 人们缩颈揣手,行色匆匆,老乞丐一个子儿也没有讨到 。 饥寒交迫中,他发现一个衣冠楚楚的绅士朝这边走来。乞 丐忙迎上前去,伸出脏兮兮的手,颤巍巍地说: “上帝保佑您,尊敬的先生,行行好,赏几个铜板吧。” 绅士看了看这个裹着破烂棉袄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的 秃头老汉,便开始摸自己的

11、衣袋,但摸遍了衣袋也没有 找到一个铜板他身上没有带钱。 可怜巴巴的老乞丐非常失望。 绅士踌躇了下,摘下自己的帽子,放在乞丐摊着的手 上。 老乞丐捧着温暖的帽子不知所措,呆呆地看着绅士在寒 风中渐渐远去因为他发现,绅士也是个秃头。 是什么使得这篇文章有趣味性? 巧合法:通过人物出乎意料的奇遇或事情 的某种巧合,构成曲折的故事来表现主题 。 【点拨】:这篇小说,作者设计了两个巧合 。巧合一,绅士本应该有钱,但当他准备施 舍时却发现身上没有带钱;巧合二,乞丐和 绅士都是秃头。有了这两个巧合,小说的情 节波澜起伏,读来饶有趣味。(推动情节的 发展) (2)文中巧合处对绅士的形象有何帮助? 【点拨】:绅

12、士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乐善好施 ,而是舍己助人了。这种巧合突出了绅士对 乞丐施舍的不是简单的钱、或者说是一顶帽 子,而是一片诚心。 好 朋 友(美国)马克吐温 约翰在街上碰到他的好朋友麦克,便对他说:”唉 ,我遇到一件很麻烦的事,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什么事?我们是好朋友嘛,你有什么麻烦事就该 对好朋友说,也许我能帮你想想办法。” “我发现我正处于热恋之中。” “这是好事啊,你怎么会觉得麻烦呢?”麦克不解地问 。 “我同时爱上了两个姑娘,她们一个长得漂亮,但 没钱;另一个长得不漂亮,却很有钱。你看我应该跟谁 好呢?” “当然是那个长得漂亮的。这年头,钱算得了什么 ?”麦克坚决地回答道。 “对!”

13、约翰说道,”谢谢你的好主意,再见。”说 完转身就走。 “等一下,约翰。”麦克叫住他,”你能不能把那位 有钱姑娘的住址告诉我?” 这篇小说妙在哪里? 麦克的回答看似高尚,但在结尾处, 作者却来了个意外的笔法峭收( 突变)法,十分俏皮又含蓄,暗示了 麦克的”醉翁之意”。 峭收法(突转):就是情节或人物在发展 过程中突然的变化和转折。 作用:出人意料。它能使情节顿生波澜, 令读者回味无穷。 例文: 恨 接连好几天,他发现它晚上老是在围墙的石头上磨犄角,而 第二天早晨,它浑身汗津津疲惫不堪地卧在圈里头。 他既奇怪又担心。 夜里,他躲在圈口,刚到半夜,他看见它用犄角挑开挡在圈口 的栅栏,走了出来。他悄悄

14、的跟着它出了村,钻进一个山沟,左拐 右拐 猛地,他惊呆了,也吓坏了,浑身发抖,连声气也出不来 他看见从沟里边迎头窜出来一只土豹子。毛森森的身子,绿油油的 眼睛,血盆似的大嘴,一股呛人的腥味儿无须互通姓名,它们 一照面就交上峰了。 豹有豹术,牛有牛招。 一个是扑、抓、咬;一个是顶、撞、踢。 它们是敌手,但它们的心是相通的。同怀一种坚定的意志, 那 就是必胜的信心。坚信自己一定会战胜对方,不是在现在,就是在 将来,迟早有一天。 豹的凶残狠毒,牛的倔强勇猛。 凭着这些,它们顽强的拼搏着,真是势均力敌,互不相让,好 一阵鏖战!直到残月西斜,曙色初露,才各自收住招法,一个走回 山里,一个走出山外。 他看了半宿,抖了半宿,尿了一裤子尿。 苦思苦虑了一整天,他决定了。 晚上,当它磨犄角累了躺在圈里的时候,他偷偷的把尖刀 绑在它的犄角上。 果然,在这天夜里,它把它的敌手置于死地了。 第二天清晨,他在牛圈前面的碾盘上宰那头土豹子。周围围了 一大群人。人们一边听他眉飞色舞地演说,一边交口称赞它凯 旋者。 他把土豹子的皮披在碾轱辘上晒着,然后,走进牛圈,去看望 它。 当它看见他从自己的犄角上解下那两把尖刀时,它短促的叫了 一声。尔后,它久久的望着那披在碾轱辘上的血迹未干的豹皮,望 着望着,它走了出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