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理念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9008487 上传时间:2020-01-0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9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理念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大学理念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理念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理念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誊 : 鋈 萎 薯 、 i i j i 毫譬 。 誊 一 j : i教 育 理论研 究 囊 l l 大 学 理 念的 国 际比 较 及其 启示 耿 海洋 ( 淮阴工学院 思政部 , 江苏淮安 2 2 3 0 0 3 ) 0 量 一 l 薯j 一 0 篓。 摘 要:大学理念是大学的灵魂 , 大学理念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适应并逐步引领的, 逐步形成了教学、 科研、 服务引领 社会发展和国际交往等大学理念。 文章通过对西方大学理念历史发展阶段的回顾, 从大学功能角度探讨西方大学理念的发展 演变。 对于建构我 国新时期大学理念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大学理念 大学功 能 历 史演 变 自2 0 世

2、纪9 0 年代 中期 以来 人 类 社会 正在 快 速进 入 以 政治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 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为主要 特征的 崭新时代 。 2 1 世 纪是 个 充满机 遇 和挑战 的世纪 , 人 类 社会 正面临严 峻 的挑 战和 深刻 的变革 。在这 样 的时代 背 景下 , 大学面临“ 大学危机” 的挑战, 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 就是大学 应 当确 立或 选择什 么样 的大 学理念 。加 强对大 学 理念的研究 。 建构新时期我 国的大学理念, 对我国大学 的改 革 和发展具有 重要意 义。 一 、世界大 学理念 的历史溯 源 在 世界 大 多数 文 明里 ( 中 国 当然 不 例外

3、 ) , 很 早 的时候 就有了高等教育机构 , 比如 , 古希腊有哲学先圣柏拉图执教 的A k a d e mi a , 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 学园” 。 中国有“ 太学” 、 “ 国子监 ” 等高等教 育机构 , 后来还有 “ 四大书院” 。这 些机构 虽然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都不是我们今天所说 的大学 的直接来 源 。我们 今 天看到 的大学 不是来 源 于古典 时代, 而是来源于 中世纪 。 如意大利的波隆尼亚大学、 法国 的巴黎大学 、 英国的牛津、 剑桥大学等。这些西方大学在近 千年的无数变迁中仍然保持了古典之性格 ,但是大学理念 却发生了巨大变化。认真回顾总结大学理念在

4、西方的发展 进 程 和基 本 经 验对 构 建 我 国新 时 期 大 学 理念 具 有 重要 意 义。笔者依照大学职能看待大学理念发展 。 认为大学理念演 变可 分为 以下 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 是从 1 2 世纪创办的5 所大学为标志, 到第一 次工业革命初期。大学的使命是为社会培养哲学 、 法学 、 神 学 、 医学人才 , 大学是一个教育机构 , 强调传授知识 , 传授为 人之道。在大学产生的几百年后 , 纽曼对大学做了第一次比 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他认为大学是传授普遍性知识的场 所 , 大学的任务是提供博雅教育和从事智力训练 大学的教 育 目的是训练 良好的社会成员, 提升社会格调

5、。大学是进行 通识教育的地方, 这意味着它的目的是智育, 而非道德。 第二阶段 : 是从工业革命的兴起到美 国内战 强调 自由 教学和研究相统一。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洪堡的着眼点是 科学 , 使 大学 由过去单 纯的教学 职能 转 向教 学f 培养 人才) 和 科学研究( 发展科学) 两大职能。洪堡的理念第一次以探索知 识作为大学目标 ,将大学从一个纯粹的教学机构改造为教 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机构 ,科学研究开始在大学中占据 核心 地位 。 第三阶段: 是从美 国内战, 以 莫里尔法案 的颁 布, 并 开设大量的“ 赠地学 院” 为标志开始, 一直到2 O 世纪中后期 , 主要 倡导大学 教育

6、与学 术研究 、 社会实 践的紧密结 合 。这 一 阶段的代表人物范海斯确立了大学必须为社区或社区服务 的理 念 , 认 为教学科研 和服务都 是大学 的主要功能 。他认为 大学有知识和人才的优势, 以为社会服务为出发点, 将大学 教学 、 科研 和服务等 功能有机统 一 。 第四阶段: 大学大学不仅是一个教育 、 科研机构、 服务 和引导社会发展的机构, 还是一个国际合作和 国际交往机 构 。大学 的国际合作 和交 往理 念是2 1 世纪 世界 各 国大学 的 新理 念之一 _ 2 。2 0 世 纪中后期 至今 , 大学 理念在 经过 近一千 年的变化后 , 依然不断丰富、 完善和创新。现代

7、大学理念在 强调大学教育与学术研究 、 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同时 还提 出国际化交往与合作的新理念 。冷战结束后,呈政治多极 化、 经济全球化 、 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发展趋势。在此 背景下, 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 占有一席之地, 大学就必须参与全球性人才市场和智力资本 的竞争与合 作。这就要求大学进一步走 向世界 , 在本土化的基础上加速 实现 国际化进程 。 二、 国外大学理念对建构我国大学发展变革的启示 纵观西方大学理念历史的演变 、 发展, 我们可以看 出大 学在发 展过程 中不 断完善 , 大学理 念在发展 中不断 升华 。当 前, 在社会转型时期 , 和世界大学相比, 中

8、国大学的问题和 处境仍然是十分独特的, 大学里还运行官、 学、 商三种功能、 目标完全不同的机制 , 存在大楼多于大师、 设备重于人才等 问题。究其原因不在于大学经费短缺 不在于教学硬件短 缺, 关键是缺少正确的大学理念。要推进我国大学进一步发 展, 力争创设世界一流大学, 我们在认识上务必坚持正确的 大学理 念 , 以正确 的理念 指导 我 国的大学 发展 。 这 是我 国大 学的必然选择。新时期建构我国大学理念, 笔者认为应该从 以下方 面着手 一 7 2 ; ( 一) 要坚持大学的综合功能。西方大学在不同历史时 期有不同的理念。大学首先以知识 的传递和人才的培养为 运作 目的, 这是社会

9、发展的需要 也是大学近千年来存在并 绵延的基础。人类在探求知识 、 追求真理的过程中, 追求大 学 的 自治和学 术 自由 。这两 点又成 为 大学进 一 步发展 的条 件。其次, 大学是人类历史上存续最久的机构之一, 并且不 断发展, 永葆青春。它长盛不衰的“ 秘诀” 之一就是随着社 会 的发展而变化 , 以变应变。随着社会变化, 大学职能不断 增加 , 从仅仅传递知识的教学场所转变为既重教学又重视 研究 的机构 。 并且研究 的作用越来越大 , 进而转变为兼具 教育 、 研究和为社会服务 、 引领 的多重功能的庞大机构。随 着 全 球化 进一 步发 展 , 当今世 界 适应 全球 化 发展

10、 的需要 在 大学教育 、 研究和为社会服务的多重功能的基础上 积极 倡导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职能 , 进一步丰富大学理念的内 涵。总体来看 我 国大学要想在二十一世纪生存和发展必 须发挥大学的四项基本功能, 即传递知识、 发展科学文化 、 直接为社会服务 、 国际交流与合作 。 最终达到把 大学办成 四个基地 即人才培养基地 、 科学研究基地 、 成果转化基地 和 国际交 流之地 的 目的 。 ( 二 ) 要坚持人 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一。大学以培育 人才作为基本 目标 ,培育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才是重 中之 重 。人文精神训练的核心是陶冶人的情操 , 包括公德心 、 爱 国精神与公 民精神。在

11、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结合 的基础 上 , 学生可能不仅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 , 而且有望形成新 的人格, 具备 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公民意识。大学要在通识 教育 中把 科学 教育 与人 文 教育 有机 结 合 , 注 重 引导 大学 生 理解 和把握人生 的 目的、 意义 、 价值 追求人的健全和完 善 , 为子孙后代留下丰厚的精神财富。现代社会正从工业 经济社会逐步 向知识经济社会迈进 时代强烈呼唤大学成 为促进社会发展 的“ 思想库 ” 、 知识经济发展 的“ 人才库 ” 。 中国大学只有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一 , 才能在 自 然科学技术上促进人类先进生产力 的发展 ,才能使人文 、 社 会

12、科 学 成为 经济 和社 会 发展 的 “ 方 向盘 ” , 引领 中国乃 至 世 界 的进一 步发展 。 ( 三 ) 要 重视 大学在 科 学研 究 中的地 位 。 目前 , 我 国大 学都在积极倡导建成国内甚至世界一流的研究性大学。在 思考我 国研究型大学理念时, 洪堡 的教育与科研结合的观 念 仍然 应该 是 今天 的基本 出发点 。知识 的价值在 于知识 本 身在于知识给人们展示了客观外部世界与人类社会诸多 现象之 间的规 则与联 系 ,不 在于或 不完 全在 于知 识可 能给 当时人们带来的使用价值。知识的创新客观上需要科研 的 发展, 没有科研就没有知识的创新 就没有教育与科研的结

13、 合。其次 , 大学教师必须以科学的方式对所从事的学科进行 研究, 必须具有创造精神与能力 , 必须以追求真理为最高目 的。教师在研究基础上要传授知识 与学生共同探求真理 。 目前在 中国创办研究型大学仍然存在诸多制度性障碍 其 中最重要的是大学在国家科研体系中的地位不够突出。一 个国家的科研体制往往对该国的科研发展有决定性影 响。 譬如 , 美 国自1 9 世纪末 以来的科研体制对科学与技术的发 展起 了巨大 的推 动作 用 。 这 都客 观上 要 求 大学必 须 重 视在 科学研 究 领域 的地 位 , 对 我 国研 究 型大 学发 展具 有 重要 借 鉴意义 。 ( 四) 要积极满足社会

14、的需要。回顾大学发展史 , 从历史 上大学理念的演变 中不难看出, 不同时代, 不同国家 , 总是 有大学把握发展机遇, 走在时代的前列 引领世界其他大学 的发展。大学与社会和时代息息相关, 大学理念的历史演变 就是社会和时代特征的变迁。只有打破传统 。 才能够科学地 反映社会和时代的特征, 才能够取得大学的优先发展权。中 世纪时巴黎大学违背了“ 大学 自治” 这一学术价值观 巴黎 大学 的部分 师生转移 到 了英 国 , 促 成 了牛津 大学 的诞生 , 继 而产生 了剑桥大 学。当洪 堡成功地 造就 了柏林 大学后 , 学术 中心 自然从法国巴黎转移到了德 国。洪堡的大学理念与德 国的大学

15、改革 , 使德国大学在1 9 世纪成为世界大学的榜样 。 美国大学在2 0 世纪早期就渐渐取代了德 国大学的学术中心 地位 。这也与美 国大 学与 时俱进 形成 的满 足社会 发展 需要 的大学理念不无关系。由此可见 , 只有大学积极满足社会发 展需要才能实现 自我超越 , 才会取得优先发展权。其次 , 服 务社会是伴随知识的传播 、 发现和创造而进行的, 是以知识 和智力为特征的服务。服务的实质是社会发展对大学的期 望和学校 发展需 要的反 映。因此 。 中国大 学必须积 极面对和 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做出选择 , 不断增强适应能力和生存能 力 , 引领社会不 断 向前发展 。 ( 五 ) 要加 强 大学本 土化 与 国际化的 结合 。“ 他 山之 石 , 可以攻玉” 。 我们 了解了其他大学的办学理念 , 才能办好学 校。我们一定要了解什么是大学, 只有了解什么是大学 , 才 能理清办学思路, 才能明确办学方向, 才能同心同德办好大 学。但从当今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看, 国家利益与人类利益 应统一合作为共 同的基础 , 这就要求大学必须走向国际化, 加强大学 间的交 流与合作 。其次 。 大学不仅 是一个学术 自由 的机构 。而且要有包容 大学的学缘结构应该是海纳百川 的 , 只有来 自不同学校 , 带来不 同文化传统 , 才能形成一个 好 的大 学 , 如果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