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出路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9008463 上传时间:2020-01-0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73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出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出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出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出路(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经过多年 的发展, 毋庸质疑, 对我国的经济、政 治、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 的作用。但也应看到在思想政治教育研 究中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正确 认识这些问题, 寻找有效的解决方式,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科学化、现代 化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状 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我国 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问题意识淡泊。 思想政治教 育研究的任务完成是发现问题的过程, 是从认识到政策的过程。现代化的进程 中,存在着问题学科化和学科问题化的 冲突。一方面要加速完成问题学科化的 知识

2、建构,另一方面又要对学科问题化 怀疑与批判。但问题学科化和学科问题 化的“天平”两端是不平衡的,历史总是 向一方倾斜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学科的问题化有发展,仍嫌“保守”。 全 球化、后现代、生态、技术理性、大众传 媒等话题已很难界定为单一学科的问 题,没有哪一门学科能对其进行科学的 界定了。 此外,以学科方式回答过的自 然、社会、历史、科学、自我、神等问题都 以非学科和跨学科的方式重新呈现。在 一个新问题不断涌现、旧问题相继复现 但没有先例和现成答案的时代,思想政 治教育只有面对问题本身进行思考。尽 管如此,我们也不盲目,已有的问题史 及学科化的知识虽不能成为出口,但是 一个入口。 在传

3、统的八股取士等影响 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者常常流露 出一点八股文的气息, 陷入了一个个 “圈套”中,创新成分很少,这也是思想 政治教育研究急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思 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最大的障碍。 其二,方法上盲目移植,缺少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方法上存在两 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自然科学方法的 盲目利用,缺乏适应性。 从研究对象而 言, 自然科学以自然物为研究对象,受 外在因素的制约小, 条件容易控制,结 果具有客观性、实用性。 思想政治教育 是以活生生的人为对象进行抽象论证, 条件是复杂的、易变的,变量多,研究难 度加大。 因此,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研 究的思辨性浓厚,实证研究难度大。 二

4、 是对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简 单移植,缺乏本土性。 从思想政治教育 进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时的情况看,缺 乏独立性、自主性。 交流中与其说是对 话,不如说是听话。 例如,在20世纪70 年代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简单引 进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量化研究。 误以为一门学科只要运用了数学就一 定科学,缺乏批判性与创造性。 费孝通 说, 所谓学者之间的对话就是反思,是 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而思想政治教育研 究中, 学者们对本国文化有轻视倾向, 而对外国文化盲目崇拜、照搬、照抄。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以实事求是的精 神,致力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反思,在认 识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同时 承认世界文化

5、的多样性。 其三,学理性过浓,预测性不强。我 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除了受传统的 研究范式、文化大革命时的政治环境的 制约外, 还受到当前一些研究取向限 制。 例如: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少 篇的文章作为评价学术高低的标准。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迎合市场需求,大量 地炮制文章,而对是否有思想性、问题 性并不重视。因此,为了节约时间,它们 就去翻阅一些经典著作,进行学究式的 诠释,而对调查研究却视而不见,采取 打井战术,缺乏价值性。 只是创造一些 知识碎片,无人能看懂,对思想政治教 育的进步没有任何的益处。自然科学对 其科学性的质问就理所当然了。有人形 象描述为“有学术、没思想”“有思想、没 学术

6、”。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经验化表 现主要是经验层面,具体到一定的程度 不能抽象,抽象到一定的程度不能具体 化。 人的认识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从抽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出路 廖学勇彭小兰 Lilun Qianyan 理论前沿 42 2 0 1 0 / 7总第 3 5 6期 象演绎为具体, 一是从具体归纳为抽 象。 在一个具体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的理论性太强,不能实现理论向实践的 转化, 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危机。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实证性不强,表现在 简单数据的累积,缺乏科学性。 只有让 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转化为有形 的社会效用,回应思想政治教育外围对 其的质疑,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社

7、 会化、科学化。 其四,意识形态性较强,竞争性不 强。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服从于政治 斗争的需要,存在政治化倾向。 在文化 大革命期间,全国一个声音:政治高于 一切,一切以政治为标准,意识形态斗 争决定一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没有发 展,基本上处于停滞。改革开放以后,思 想政治教育机构相继建立,方法逐渐系 统化、规范化。由于束缚时间太长,转型 是一个过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思想 政治教育研究中受到来自各方对它的 科学性与合理性的质疑,政治论证的随 意性、不稳定性,导致不能证实、证伪, 造成没有真理性的假象。 笔者认为:意 识形态的论证要用科学的政治理论作 指导,符合现时政治需要进行真理性论 证

8、。过去正是没有正确认识意识形态与 科学的关系,以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来 做,没有竞争,也就没有自主、创新。 因 此,对于政治论证、意识形态在思想政 治教育研究中的作用要做具体的分析, 而不能持全盘否定或是全盘肯定的态 度。 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出路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解决问题的有 效方法有以下一些: 其一,树立问题意识。在传统的“中 庸”思想的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者缺少对事情的怀疑,失去了创新的源 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问题意识的 形成主要有:一是关注新问题。 一方面 用系统论的方法,从结构与要素着手分 析其内在共生性。另一方面是从历史与 现实两个维度来分析现状,对传统的批 判否定与创新

9、精神结合。二是找出真问 题。 从客观实际出发,发现事物的发展 规律,回应客观存在的问题。 社会是在 不断的变化之中,事物的表现形态是复 杂的,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在实 践中总结规律。 在信息化复杂、多变的 时代,失真的研究与无视问题的书斋式 的诠释,是无科学价值的。 要在真理与 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三是自主回应问题。以开放而非封闭的 观念,看到文化的相互激荡的意义与价 值。从传统与现实矛盾、得与失中,寻找 解决问题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要发挥主体的自觉性,把握时机,在实 际生活中找问题,同时也要在“古为今 用、洋为中用”中回应问题。 其二,运用比较的方法。 从社会与

10、个人两个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 都存在以简单移植其它学科和国外相 关学科的方法,而缺少特色的现实。 应 加强对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借鉴, 坚持在反思、批判中借鉴。 邓小平同志 说:“我们已经承认自然科学比外国落 后,现在也应该承认思想政治教育的研 究工作就可比的方面说比外国落后。我 们水平很低, 好多年连统计数字都没 有。 因此,我们思想理论工作者必须下 定决心,急起直追。”毛泽东说:“有比较 才有鉴别。”比较是科学的比较。在全球 化时代,加强国际间的学科交流、提高 自身的水平,实现突破,达到本土化与 国际化的统一。只有在参与世界的竞争 中才知道自己的差距,知难而上。 思想 政治教育研究

11、的活力增强应当引入适 度的竞争机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 时,坚持双百方针,努力创造思想政治 教育研究的宽松环境,倡导不同观点间 争论与批评,做到相互借鉴,相互吸收, 取长补短,使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竞争 中发展。 在进行比较时,特别要关注国 外的定量研究,对于增强我国思想政治 教育研究的实证性、可操作性有很大的 意义。虽然二者在本质上的区别限定了 它们在技术上进行方法论选择的差异, 而技术上的差异,又强化了它们在本质 上的区别。 其三,运用预测方法。 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者主要是集中在因果性、合理性 等价值判断上。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研 究的成果转化到社会实践中去,是思想 政治教育发展与进步的一个

12、关键环节。 在人们的观念中一直存在对思想政治 教育的误解。 其实,思想政治教育作为 研究复杂人类社会及其人的实践活动 的科学门类,主要以价值与意义为研究 的目标,离开了意义与价值,思想政治 教育研究将成为空中楼阁。如何实现思 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思想政治教 育理论向社会实际转化就要认识思想 政治教育的规律, 充分把握它的本质。 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的认识 才能使转化过程完成。有人说思想政治 教育的对象是人, 人是一个复杂的、易 变的系统,规律很难把握或者是规律性 很难把握。 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要 证明自己有规律就须加强预测的开发, 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的事实,转化 为人们的思想

13、, 转化为一定的社会效 益,转化为一定的决策,使思想政治教 育效果体现出来。 其四,科学性与价值性统一。 马克 思韦伯认为, 社会历史领域中一切行 动都是在价值中孕育而成。思想政治教 育要达到对社会行为的原因和意义的 理解就需要了解诱发行为动机的价值, 把评价现象当成事实来研究,但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者不可以有自己的价值倾 向, 反而要审慎地回避或中止价值判 断,只有援引科学为任何价值立场作辩 护,才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客观性 的一个基本标准。人类的社会历史活动 本身具有目的性和价值追求,创造和实 现的趋向是客观的过程。价值判断也可 以是理性的、客观、评价方式同样植根 于实践,共同的劳动和交往中产生出自 我意识, 它使我们可以在他人身上,从 生产和交往的过程和结果中反观到自 身,就使认识的客观有效性和价值评价 的有效性成为可能。 因此,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者在研究中要将科学性与价值 性相统一。 (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 院341000) 栏目主持人:李琦liqi1202 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