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专题中国近现代史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9008012 上传时间:2020-01-03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17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专题中国近现代史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8高考专题中国近现代史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8高考专题中国近现代史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8高考专题中国近现代史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8高考专题中国近现代史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专题中国近现代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专题中国近现代史(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总结 抓线索、联热点 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 内容索引 抓线索重视历史发展的延续性 联热点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抓线索重视历史发展的延续性 线索1 列强侵华阶段特征及影响 (1)阶段特征 18401894年:军事上以赤裸裸的武力侵华为主,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 ,英国在侵华过程中占据明显优势地位。 18941931年: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以“以华治华”为主(扶植傀儡政权) ,以武力侵华为辅;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19311945年:以日本武力侵华为主,日本妄图独霸中国。 19451949年:以美国政治侵略为主,美国干涉中国内战,奉行扶蒋 政策;经济上,美国商品独占市

2、场。 (2)双重性影响 一方面,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具体表现在对人民基本生 存权及在政治、经济上的破坏。 另一方面,列强在侵华的同时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给中国的旧制 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政治模块线索 线索2 反侵略对外民族战争 (1)清政府爱国将领的抵抗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进行大战。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部分清军爱国将领联合义和团在廊坊阻击侵略者。 (2)爱国民众自发的抵抗 鸦片战争中定海、三元里等地人民的英勇抗战,表现了中国

3、人民抵御外 侮、不畏强暴的爱国精神。 甲午中日战争后台湾人民自发进行反割台斗争。 (3)义和团运动 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概况: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被中外 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作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 争精神。 (4)全民族抗战(19371945) 1937年8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全民族抗战开始。 1945年,中共七大确定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奋斗目标。 1945年8月,日军投降,抗战胜利。 线索3 求独立、求民主民主革命与国内战争 (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4、) 条件:鸦片战争激化国内矛盾;连年自然灾害;拜上帝教创立。 过程 金田起义攻克南京,建立政权天京事变,由盛而衰天京陷落。 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宗法等级制、传统礼教 ,强调平均主义,具有革命性、落后性。 资政新篇:近代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评价:中国历史农民斗争最高峰,揭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辛亥革命(20世纪初) 条件: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三民主义提出;同盟会成 立;武装起义;人民反帝运动高涨。 过程:武昌起义建立民国制定约法袁世凯迁都北平。 意义: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推动了民主化进程。 (3)中共

5、创立 1919年五四运动,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921年,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革命) 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高潮:1926年7月,国民政府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 治。 失败: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5)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国共十年对峙)。 1927年,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1927年,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1927年,创建井冈山

6、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战略转移开始,1935年遵义会议使革命转危为 安,1936年,三大主力会师,战略转移完成。 1936年,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 (6)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 1945年,争取和平与民主的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46年6月,人民解放战争开始,先后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 进攻。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转折)。 1948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战略总决战完成。 1949年4月解放南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结束。 线索4 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统一大业与外交

7、(1)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石,开辟了与西方不同的民 主政治模式: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抗西方议会制度,以人民民主专政对 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以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对抗西方 的多党制,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抗西方的民族自决原则。 (2)中国现代政治建设也探索出一条新型的国家统一模式,即“一国两制” 。 (3)新中国外交经历了革命外交、战争外交、和平建设外交三个阶段,每一 个阶段都以国内思想、政治和经济任务而改变。这种剧烈频繁的转型过程 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4)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确立了中国的基本外交政策,一方面与苏联等结 盟获得外交依靠,另一方面不断打开外交局面

8、;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 位上升、中苏关系恶化和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下改善与中国关系的需 要,中国外交实现突破;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以更加独立自信的姿态谋 划外交舞台,呈现出全面性局面。 线索1 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发展历程 (1)1840年中国大门被迫打开(18401842),纺织分离织耕分离,自 然经济开始解体,在通商口岸出现了外国资本家创建的近代工业。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东南沿海地区开始生产。 (3)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派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机器设备,创办的近 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 端。 经济模块线索 (4)1

9、9世纪末20世纪初,洋务运动破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 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的舞台。 (5)一战期间,利用帝国主义大战之机,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个短暂发展 的机会,为辛亥革命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基础。 (6)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91927),帝国主义国家一战后卷土重来,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重新受到压制。 (7)国共十年对峙期间(19271937),国民政府推进经济改革,进行国民 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取得较快发展。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开 始出现。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进行土改运动,农民分得土地,农村经 济有所发展,出现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成分。 (8)抗战期间(1937194

10、5),战乱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遭受劫难,大批企业 内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族工业区域分布。日本在沦陷区进行疯狂经济 掠夺;官僚资本日益膨胀;新民主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9)解放战争期间(19451949),美国扩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美友好通 商航海条约签订,使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处于独占地位。官僚资本压 制民族资本主义,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破产。国民经济凋 敝。 (10)过渡时期(19491956),建国初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有计划 的经济建设时期(19531957),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一五”计划制定 ,一化三改,经济结构由多种所有制并存变为单一公有制,建立了社会 主义经济

11、体系,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11)探索时期(19561976),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召开。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正确探索良好开端。1958 年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急于求成,片面追求经济建 设的速度和规模,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 困难。1961年以调整为核心的“八字方针”。 (12)“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工农业生产秩序遭到破坏,国民 经济遭受严重损失,1973年和1975年在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的 主持下,国民经济有所恢复和回升。 (13)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以来),经济结构由单一公有制再次

12、变为多种 所有制并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19781983年改革重心在 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1992年改革重心在城市,中心 环节是扩大企业权力,1992年以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线索2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主要原因核心内容结果 土地改革 封建土地制度阻 碍生产力的发展 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 民土地所有制 为国家工业化开 辟了道路 农业合 作化 小农经济难以满 足国民经济发展 的需要 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 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 经营 建立了社会主义 制度,促进了农 业生产力的发展 人民公社 化 领导人片面强调农 业合作化的规模和 公有化程度 提高公有化

13、程度,扩 大公有化规模 严重挫伤了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 导致“左”倾错 误泛滥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 制 总结了农业合作化 和人民公社化的经 验教训 在土地公有制的前提 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 和分配方式 调动了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推动 了农业的发展 线索1 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历程 (1)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一些先进的中 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绝大部分官民依然保守。 (2)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地 主阶级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维新派提出了兴民权、设 议院,实行君

14、主立宪的思想,在19世纪末促成了思想解放。中国教育开 始改变,由培养统治人才,逐渐转向培养军事、经济、翻译等实用人才 ,开始向英美官派留学生,民间留学风气也因而兴起。京师大学堂的创 办,开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新篇章。 文化模块线索 (3)20世纪初至1919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和发展,三民主义成为 资产阶级的革命指导思想,与实业救国思想并存。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 古的逆流,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掀起 了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传入中国。众多的报刊出 版,推动了社会教育。 (4)19191927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国民革命,进步思想与反动 思想在思想战线展

15、开激烈斗争。国民党统治区内,文化事业有所发展。 上海为中心的左翼文化比较突出。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 导中国革命。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和苏联斯大林模式下建设成就也影 响着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5)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日本在沦陷区进行奴化教育,消磨中国 人的反抗意识。毛泽东思想逐渐成熟,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团结抗日 是文化主流。 (6)19451949年解放战争,抗战胜利后,民主、和平、团结是这个 时期主流的社会思潮。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 村转移到城市,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 家学说。 (7)过渡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12月

16、)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 社会过渡时期,新中国在思想文化、国防科技、教育方面取得重大成 就。(8)曲折发展时期(19561966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提出“ 双百”方针,文学艺术创作一度出现繁荣,但发展曲折。 (9)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 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 线索2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主要原因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主要原因 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 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不可 动摇 长期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 ;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维新派借用儒家思想,为我所用 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