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_我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的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9007932 上传时间:2020-0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_我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题_我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题_我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题_我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题_我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题_我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的研究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_我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的研究结题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自21世纪以来,国家对农民工更加关怀,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寻找工作,许多人在外地城市站稳了脚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离乡人口中却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在家中,由父母一方留下照顾,或夫妻双双进城而将子女托付给老人或者亲戚朋友照顾。由此,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基本上处于受义务教育阶段。其分布广,人数多,在我校1300余名学生当中,留守儿童有500余人,约占总数的38.5%,这对农村基础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相比,他们与

2、父母长期分离,比较缺乏亲情关爱,由于家庭监护力度不够,这必然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许多问题。这些孩子容易形成逃学、旷课、不交作业、打架、偷盗等不良习气;有的出现了性格缺陷:任性、冷漠、自卑、郁闷、敏感、孤独、胆怯等等;留守儿童在家由祖辈或亲戚监护,轻不得,重不得,极易造成留守儿童自以为是、不尊敬他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困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并且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那么,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留守儿童目前的教育现状如何?我们又怎样构建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方法系统?关注留守,守望未来,留守儿童的教

3、育研究势在必行。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目前,国外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关注较多,但还谈不上研究。国内,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比较关注,各地纷纷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农村留守儿童一般问题的研究已经启动,中央教科所、江苏、河南,以及重庆市的个别专家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一般问题进行了研究。2005年1月,重庆市委向市政协二届三次全会提交了建立“留守子女”教育和监护体系集体提案这些研究,重点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在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但这些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的专项研究还远远不够,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三、课题概念的界

4、定1、“农村小学”:本课题主要研究开化县华埠片的农村小学。2、“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本课题主要研究两类家庭中的在校学生:(1)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与孩子一起留守的家庭,我们称这样的孩子为半留守学生;(2)父母双方均外出,孩子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在一起的家庭,我们称这样的孩子为全留守学生。3、“教育现状及对策的研究”:课题重点调查留守学生目前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及在教育中确实存在的种种问题,探究指导留守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多种途径和操作性强的有

5、效策略,以及挖掘留守学生成长方式中的积极因素。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对象1、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和个别访谈的方法进行,由课题组自编调查问卷,从以下三个方面了解和把握农村“留守儿童”的亲情及家庭教育状况:(1)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的结构类型和基本情况。(2)农村“留守儿童”亲情及家庭教育缺失情况。(3)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心理、品行表现情况。从以上三种情况的分析,初步探索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多种途径和操作性强的方法、策略。2、研究对象此次调查研究,确定了我校513名留守儿童为调查研究对象,他们分布在全校六个年级的24个班级当中。五、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6、类型分析表1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类型情况留守儿童的家庭类型在全部留守儿童家庭中所占比率与母亲单独在一起36.86%与父亲单独在一起13.07%与爷爷奶奶在一起43.74%与叔叔伯伯在一起454%与其他亲戚在一起1.79%合计100.00据调查,我校“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大致有这样几种结构类型:1、“单亲教育”型。父母双方缺一的家庭我们称之为“单亲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为“半留守儿童”。从表1可以看到,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的占49.93%,而且父亲外出的比例大大高于母亲外出的比例,“留守儿童”能够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比例只占13.07%,如此大面积地缺失“严父”的角色,对于

7、“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2、“隔代教育”型。父母双方都外出、儿童不能与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的,只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之为“全留守儿童”。通过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经商,孩子与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占儿童总数的43.74%,3、“寄养教育”型。父母双方都外出,把孩子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的,称之为“寄养教育”型。调查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父母离开时将孩子托付亲戚照管的约占 6.33%,有的亲戚一家人甚至还要照管好几家的孩子。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个别“留守儿童”寄养在一些退休教师家里,他们每月给寄养人一定数额的寄养费。由于寄养人有

8、教育专业知识,孩子能受到比较好家庭教育。但对大部分的打工族来说,可能难以负担寄养费。(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及其影响情况分析1、父母亲长年在外,亲情关怀缺失。表2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情况亲情联络情况所占比例与父母半年见面一次的63%与父母一年见面一次的37%没去过父母工作地的653%与父母电话联系较少的123%非常想念父母的649%“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许多的烦恼和问题需要有倾诉的渠道和正确的引导。但由于父母在外,长期不在身边,不能满足孩子情感交流的需要,即使父母一方在家,也因为忙于家务和其他劳动,无暇顾及他们情绪情

9、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影响他们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对于成长中的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的关爱是极其重要的。在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中,大多数“留守儿童 ”与父母缺乏沟通,有的甚至很少见面。其中与父母 “半年一次”见面的为63%,“一年一次”见面的为37%。在与 “留守儿童”的座谈中,除个别孩子不想或偶尔想父母外,他们大都表示经常想念在外的父母,有的甚至一提起父母就泪眼汪汪。 由于割舍不了亲情和血缘关系,大多数孩子思念父母,他们希望经常与父母见面或与其呆在一起,可实际上无法做到,有的只能通过电话等方式与父母偶尔联系。与父母打电话,父母主要是问学习和平安情况,最多叮嘱几句就完了,

10、其实孩子更渴望与父母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不少孩子觉得电话远远不能满足自己和父母的沟通。据代养人反映,当父母回来探望时,孩子变得听话、活泼、兴奋,当要离别时,他们难过或大哭,不愿分开,孩子面临着剧烈的情感冲突,难过的情绪有时要持续好几天。 2、监护人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儿童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在三种新型家庭中,所受的家庭教育是残缺不全的。(1)监管人监管不力单亲教育精力不到位。留在家里的母亲或父亲既当爹又当妈,上有老,下有小,里外家事一大堆,常常自己忙得不可开交,很难再有时间和

11、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祖辈监管力不从心。祖父辈老人,文化低,根本无法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与教育方法也有局限性,缺少教育孙辈的能力,并且与孩子存在较大的代沟,难于沟通与交流。对孩子,他们往往只能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上,而没有心理方面、学习方面、品德方面深层次的关心与教育。而且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溺爱、过度照顾、过度担心,这无疑会对孩子的心理和品德发展起到不利的作用。比如老人对孙辈养之过娇,爱之过度,他们对孩子生活上本来能自理的事和力所能及的劳动也愿意包办,代背书包、帮着洗脸、晚上陪睡等等,久而久之,养成了依赖性和懒惰性,结果使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意志薄弱,怕困难

12、。 亲戚监管责任不到位。作为亲戚,往往对孩子的不良表现也不敢或是不愿多作批评:父母不在,万一批评后,出了事情责任谁来承担?也有的认为反正不是自己亲生孩子,管严了孩子会记恨的。所以通常只能解决他们的起居和温饱问题,不能严格管教及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作为“留守儿童”,在情感上总感到与亲戚隔着一层膜,有寄人篱下的压抑感,内心感到拘束和不自在。(2)父母思想认识有偏差。我们在电话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家长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挣更多的钱,为家庭生活和孩子成长提供坚实的经济和物质保障。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关注和考虑得较少,往往停留在学习有没有进步、考试有没有考95分以上等浅层问题,没

13、有全方位地、深层次地思考家庭教育和品行发展问题。有的家长则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文化照样能挣钱,大学生照样打工,孩子读书好坏无所谓。他们给予孩子的往往都是物质的东西,缺少精神和情感方面的关怀,没有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去教育孩子。这种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很容易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子女的情感的饥饿,严重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品行情况分析。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品行、心理和安全方面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他们不仅是学习上的“差生”,而且往往是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学生”。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打工,家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有些孩子因此变得任性、

14、自私或性格孤僻。由于亲情的缺失,无助感,被遗弃感,失落感的逐渐产生,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学校和监管人普遍认为,他们大都存在相对孤僻、内向、脆弱、自卑、不合群的问题,同时因为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不同程度地表现为不懂得关心人。消极情绪一直困扰着孩子,使他们变得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或表 现为任性、暴躁、极端的性格。调查表明,有55.5%的留守儿童表现为任性、野蛮、冷漠、内向。他们在校表现为不遵守纪律,说谎,小偷小摸,打架,欺负同学,缺乏礼貌待人常识,个别“留守儿童”甚至沉溺网吧、有赌博等不良行为。 (四)、几条对策对策之一:架设“心桥”,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现代心理学研究

15、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全身心地泡在孩子身上,也无法取代父母之爱。我们的家长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往往千里迢迢给孩子寄来钱或许多价值昂贵的物品,却长年没给孩子一个电话、一封信,造成孩子情感饥饿。我校通过牵线搭桥,动员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问题,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并为亲子沟通提供条件。1、让电话传情。学校为“留守儿童”设立公共电话,开通“亲情热线”,让亲子间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交流。2、让鸿雁传情。学校通过组织学生“与远方的家长说说心里话”和“提倡写思念日记”等活动,让他们把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发泄出去。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又解决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所有这些方式,加强了亲子间的沟通,解决了家庭教育和孩子们感情的饥饿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对策之二:举办“特色家长学校”,提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素质。1、举办“祖辈家长学校”。祖辈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力军,可他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却难以适应现代孩子的教育。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学校可以专门举办“祖辈家长学校”,对他们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引导老人们逐步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能够了解和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教育,从而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