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_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精)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9007918 上传时间:2020-01-03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_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精)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_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精)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_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精)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_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精)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_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精)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_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_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精)(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主旨概览 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 世,手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商业使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增 强了活力。长期“重农抑商”和明清时期的“海禁”“闭 关锁国”政策严重影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生长,中国逐渐 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考点历史特征主要表现 发发达的古 代农业农业 精耕细细作、自给给自足 、世界领领先,“男耕 女织织”的小农经济农经济 是基本经济经济 形态态 生产产工具经历经历 了从石器到铁铁器的发发 展过过程,体现现了耕作技术术的进进步; 从垄垄作法到代田法,反映了耕作方法 的先进进;从一年一熟到一年两熟,推 动动了耕作制度的发发展。小农经济农经

2、济 成 为为中国古代传统农业传统农业 的基本经营经营 方 式 古代手 工业业的 进进步 历历史悠久,多种经经 营营形态态并存,处处于 世界领领先地位 冶金业业、纺织业纺织业 、陶瓷业业三大行业业 处处于世界领领先地位,官营营手工业业与 私营营手工业业共同发发展,明朝中后期出 现现了资资本主义义萌芽 考点历史特征主要表现 古代 商业业 的发发 展 古代商业业不断发发展, 主要体现现在商业业交易 空间间、时间时间 的逐渐扩渐扩 大,但始终终未能突破 自然经济经济 的束缚缚 从春秋战战国、秦汉汉、隋唐、宋元至 明清时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经济 在 城市经济经济 、货币货币 源流、对对外贸贸易 及商业

3、业政策等层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 的发发展 古代 的经经 济济政 策 古代中国土地制度、 “重农农抑商”等经济经济 政策在封建社会不同 时时期起到了不同作用 中国古代的土地所有制度经历经历 了氏 族公社所有、国家所有制到封建土 地所有制。“重农农抑商”“海禁” 和“闭闭关锁锁国”政策影响资资本主 义义萌芽发发展 第1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 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历史广角 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 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萌芽于夏商周时期,

4、战国 、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到元是精耕细作的扩 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 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 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其作用是改变了农业环境,提 高了土地生产率。 历史广角 “工官”制度的利与弊 “工官”制度对手工业经济的发展有利有弊。从汉武 帝开始,那些有利可图的行业,都归官办,由政府垄断。 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工官”工厂 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但 是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唐代已 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宋代匠户往 往被官府以强制方式役

5、使。 主题一 古代农业的发展 自主探究读史有得 传统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表现 材料一 “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畎亩 之勤。” 国语晋语 材料二 “今使乌获、籍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 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 海者,顺也。” 淮南子主术训 动漫演示更丰富 见课件光盘 超链接 材料三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 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 根据所给材料归纳我国古代农耕技术有哪些重大进步? 教你读史 材料一中“耕于齐”“畎亩之勤”说明春秋 时期出现牛耕技术;材料二对牛的控制,反映了牛耕的推广; 材料三中

6、“铁器引来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表明农具有了 质的改进,推动了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发展。 传统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1)农具不断改进。春秋战国出现铁犁,隋唐时期 曲辕犁已相当完善。 (2)耕作技术不断提高。从垄作法到代田法再到耕 耙耱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耕作制度日趋合理有效。从一年一熟制到一年 三熟制,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4)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改良土壤,进行适时耕种。 (5)进一步挖掘地力,提高复种指数以增加产量。 (6)重视农业灌溉。各种灌溉工具和水利工程,在历 代层出不穷。 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一 白居易在朱陈村中描述“徐州古丰县,有村曰 朱陈。

7、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 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 ,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材料二 晁错复说上曰:“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 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 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 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 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 孙,以偿责者矣。” 东汉班固汉书卷二四食货志 根据所给材料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及阻碍小农经济 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8、 教你读史 材料一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特点:“女 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反映了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分工简单;“有财不行商”“头白不出门”反映了封闭 性;材料二中“治官府,给徭役”“急政暴赋”“被水 旱之灾”“取倍称之息”反映了小农所面临的困境。 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1)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基本生产模式。生产主 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经营和难以抵御天灾人祸的脆 弱性。 (2)因素: 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 封建王朝沉重的徭役和

9、赋税,封建剥削严重。 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高利贷者的乘机盘剥。 名师归纳清理过关 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生产组织形式: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 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推动 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2)土地制度:封建土地国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 土地所有制并存,地主土地所有制是最主要的形式。 (3)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相结合,以种植 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4)生产模式:不断改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重视水利 的兴修,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是古代中国农 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主题二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自

10、主探究读史有得 古代手工业的经营方式 材料一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 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二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 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 材料三 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 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 主之匠代之,曰唤代(一作唤找)若机房工作减, 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府风俗考 依据所给材料,判断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古代手工业的哪 种经营形态?各有何特点? 教你读史 材料一中“匹妇蚕之”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 ,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材料二中“三服官”“东西织室” 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它规

11、模大、耗费大、为官府服务;材料 三中“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反映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它出现于民营手工业中,这与市场联系最为密切。 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的特点 经营经营 形 态态 管理方式产产品用途 流通 方式 官营营手 工业业 政府直接经营经营 、集 中生产产、大作坊 武器军军用品和 官府贵贵族生活 用品 不在市 场场流通 民营营手 工业业 民间间私人自主经经 营营 民间间消费费的产产 品 在市场场 流通 家庭手 工业业 农户农户 的副业业 自己消费费和交 纳赋纳赋 税的产产品 剩余部分 出售 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传承特点 材料一 “工之子恒为工。”(国语齐语)“工匠之 子,莫不继事。”(

12、荀子儒效)“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 求利。” (唐六典) 材料二 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 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 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 根据所给材料分析古代手工业在技术传承上具有怎样的 特点? 教你读史 材料一中“家传其业”可以归纳为“世代相 传”;材料二中“京苏两帮”“世代相传”“各归主顾”反映 了手工业生产存在着技术垄断现象,具有保守性的特点。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传承的特点 (1)保守性、封闭性。官营手工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 ,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 往导致失传。 (2)世代相传。手工业市场狭小,采取的这种防止技 术

13、竞争的自卫措施,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3)“传儿不传女,传媳不传女。”受宗法观念的影 响,古代手工业技术一般不传外姓。 名师归纳清理过关 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 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 (2)手工业技术先进。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 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 (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4)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 发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逐渐超过官 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5)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

14、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 制约。 (6)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 (7)明中叶后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命题趋向就材料论材料,考查学生综合能力 典例1 (2013湛江二中月考)唐代诗人林杰乞巧诗 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 尽红丝几万条。”我国许多地方至今有“乞巧节”,每年的农历 七月七日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自家的庭院里向“织女星”乞求智 巧。关于牛郎织女传说以及乞巧习俗不能反映的是 ( ) A古代社会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B人们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C古代女子乞求心灵手巧的价值取向 D人们对田园牧歌世外桃源生活的追求 特

15、别关注:例题均配有动态课件,见课件光盘 超链 接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一定时空:古代中国 二明考点:古代农业的经营方式 三抓关键:关键信息“牵牛织女渡河桥”“乞巧望秋月” “乞求智巧” 第二步 析选项 乞巧讲讲的是男耕女织织的生产产方式,不 是“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 不能反 映题题意 D 少女们们在自家的庭院里向“织织女星”乞求 智巧,说说明古代女子乞求心灵手巧的价值值 取向 反映题题意C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红丝 几万条”“ 穿着新衣”等说说明人们对们对 美好爱爱情和幸福 生活的向往 反映题题意B “牵牵牛织织女”,是对对男耕女织织的神话话般描 述 反映题题意A 理由对应对应 度 选选 项项 命题趋向呈现新材料,考查主干知识 典例2 (2012江苏高考)周礼考工记载: “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 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 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