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需求的相关性

上传人:yi****st 文档编号:119004903 上传时间:2020-01-0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8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需求的相关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需求的相关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需求的相关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需求的相关性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需求的相关性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需求的相关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需求的相关性(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公众需求基于百度搜索指数的研究 摘要:采取了使用网络搜索数据来衡量社会大众对环境信息的需求度,据此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公众环境信息需求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研究得出当前我国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社会大众环境信息需求基本保持平衡,环境信息消费市场的需求对环境信息披露具有影响。关键词: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数;环境信息需求;百度搜索指数 一、问题提出信息对于需求方的价值在于减少作决策的不确定性,对于供给方的价值就在于需求方根据信息做出决策之后为供给方带来的利益。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对环境信息的需求影响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有市场才有供给。环境信息的加工、

2、汇总、披露需要花费人力、物力及财力,有一定成本,根据收益大于成本的原则,如果利益相关者对环境信息没有需求,也就是说政府、投资者、消费者、社区居民等对公司环境保护不关心,公司就无法通过环境信息的披露获得收益,披露环境信息的成本将无法得到补偿,将丧失披露环境信息的内在动力。因此,只有利益相关者对环境信息的需求确实会影响到公司的收益,且为公司带来的收益大于公司披露环境信息的成本的时候,公司才会愿意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如果利益相关者对环境信息的需求带来的收益会随着环境信息披露的数量增多、质量提高而增加时,就会促使企业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与一般的商品相比,并非通过明码标价这一机制对环境

3、信息的供求进行调节,而是通过环境信息给供求双方带来的价值进行调节。环境信息披露是企业通过会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载体,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造成的环境问题,以及企业就环境问题采取的行动等相关的信息向社会进行披露的行为。披露的环境信息通常包含公司的环境影响、环境评价、环境绩效、环境成本、环境费用、环保理念以及环保目标等所有和环境相关的信息。根据环境信息披露的不同主体,将环境信息分类为以有关环保部门为记录、保存和披露信息的主体的政府环境信息;和以企业为记录、保存和披露信息的主体的企业环境信息两类(孔晓明,2008)。吕露(2001)认为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需求。经济学

4、中,需求的定义为: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愿望和能力。信息需求就是获取信息的愿望和能力。Gray等(2001)认为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阻力包括环境信息需求不够、成本太高、和企业对环境信息不够重视等,披露的动因则包括道德规范、社会责任、法律法规、行业制度等。Delmas(2003)认为影响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因素还包括来自非政府组织的压力。Cho and Patten(2007)认为企业通过环境信息披露来提高企业的形象。Macve(1992)、Clarkson P M(1994)认为环境信息披露的动因主要是来自市场的压力。Gray 等(1996)认为环境信息披露的动因包括道德约束、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和法律规

5、章等。Jaime Riverra Camino(2001)认为企业建立包括环境信息披露的整体环境信息管理体系,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Cooper等(1992)认为企业披露环境报告有利于改善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de Villiers & van Staden(2010)认为环境信息披露主要动力是企业管理层应对股东的需要。Christmann & Taylor(2001)认为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动因包括企业的竞争压力。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需求,以及履行环境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吕露,2001)。媒体与政府监管都能对促进企业环境会计披露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6、的结论(沈洪涛2012)。我国上市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并不像国外企业一样在比较大的程度上受到市场反应的影响(胡华夏、胡冬,2008)。相关的环境法律规章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有着推动的作用(王建明,2008)、毕茜和彭珏,2012、肖华和李建发,2013)肖华、张国清(2008、2009)通过对“松花江事件”的79 家肇事企业运用事件研究法进行分析,发现公众压力会促使企业披露更多环境信息。长期以来学者们对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就企业内部因素来说企业负债水平、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以及治理结构等均与环境信息披露有关。Bowman &Haire(1975)、Bowman(

7、1984)Leftwich等(1981)、Ferguson & Lam (2002)、L.L.Eng 和 Y.T.mak(2003)(汤亚莉(2006)、张玲(2007)卢馨、李建明(2010)王海民等(2011)Belkaoui(1976)、Preston(1978)、Anderson & Frankle(1980)、Ingram & Frazier(1980)、Freedman & Jaggi(1982)、汤亚莉(2006)等学者、研究发现, 企业绩效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相关关系。Aerts等(2008)发现环境信息披露的水平与股份价格正相关。企业治理结构如监事会规模、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

8、例、直接控股股东性质、股权集中度、所有权性质、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审计委员会是否设立、员工教育背景等因素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有积极影响(阳静等(2008)、张俊瑞(2008)、李晚金、匡小兰等(2008)、舒岳(2010)蒙立元(2010)。公司治理机制田云玲、洪沛伟(2010)李强、朱杨慧(2014)公司内部控制李志斌(2014)胡森(2015)Tom Weir(1995)效仿马斯洛(Abraham Maslow)用需求等级结构来分析人们的信息需求,提出了一幅信息需求行为等级图(hierarchy of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社会大众对环境信息的需求在

9、信息需求行为等级中,处于数个不同的等级。对于受所在环境影响的社区居民而言,对环境信息的需求是出于存活和安全、维持和营养的需求,他们需要了解自身所处环境是否遭受污染,自身身体健康是否收到威胁。对投资者和消费者而言,对环境信息的需求则出于充实和发展的需求,他们追求的是通过环境信息减少做出决策的不确定性从而带来的潜在收益。还有一部分与企业无直接利益相关的潜在消费者,通过随意浏览的方式,获取环境信息,然后可能做出对企业进行消费的决策,也可能因为获取了负面的环境信息,做出号召抵制企业的决策。2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4.1 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动因分析追逐企业价值与利益最大化,是公司一切活动的动因。公司进行环境

10、信息披露的目的是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传达一个好的信号。本论文讨论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公司外部的投资者、普通消费者与受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影响的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者会根据公司的传达的信号,判断公司的环境保护状况,从而做出影响公司利益的决策。如果环境信息的披露显示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得好,第一,可以说明公司没有因为污染环境,违法相关环境法而受到罚款或者做出赔偿,从而影响公司的收益;第二,可以显示公司在减少排污、节约资源方面的技术的提高;第三,可以说明公司对于自身可持续发展有良好的规划,不会因为暂时的利益而放弃未来的发展,展现公司的发展潜力;第四,符合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国家政策,迎合社会大众对于环境保护的

11、关注,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公司形象,提升公司声誉。从整体上而言,通过环境信息披露传递关于环境的良好信号,有助于提高公司价值。利益相关者对于公司承担环境责任的情况有相应的反馈。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得越好,政府所给予的相应资金补助和政策扶持也会越多。同时,投资者会更加认为公司值得投资,消费者会更加乐意购买公司的产品。公司可预期的未来回报就会增加。经营者对未来回报的预期,会促使公司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4.2 环境信息的需求公司的环境信息需求者也就是公司的环境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投资者、消费者、社区居民等。政府部门对环境信息的需求。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12、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的生态环境的状况。因此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政府必须对企业的环境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监管,因此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环境信息,尤其是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部分,有着强制性的需求。投资者对环境信息的需求。投资者是指投入现金购买某种资产以期望获取利益或利润的自然人和法人。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企业的目的是期望未来从企业那里得到满意的回报,因此在做出投资的决策时必然会考虑企业的发展潜力。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企业的环境情况影响着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如果企业对环境信息的披露,必然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发展潜力的判断,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消费者对环境信息的需求。消费者是指为个人的目的购买或使用商

13、品和接受服务的自然人。根据社会责任理论,普通消费者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要求,需要了解企业是否完成了保护环境的义务和责任。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购买商品时,会根据公司的品牌形象等,来判断公司的产品是否值得购买。同时,消费者也是享用自然环境资源的一份子,环境的污染状况也关系到消费者的利益。如果公司没有承担好自己的环境责任,公司的形象就会受损,消费者就会判断公司的产品可能存在问题,不值得购买,或者不愿意购买破坏环境的企业的产品。如果公司有做好保护环境的责任,出于对企业形象的信赖,消费者会更愿意购买企业的产品。社区居民对环境信息的需求。社区居民受到的公司对环境的影响更加直接。如果公司污染了环境,将会危及居民的

14、身体健康。因此社区居民也必然会根据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来判断自身的利益是否受损。如果公司存在污染环境的现象,可能会导致居民的投诉、抵制与抗议,从而使公司需要进行交纳罚款、赔偿、停业整顿甚至搬迁。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政府之外的社会大众,为了让投资者更愿意投资公司,为了让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公司的产品,为了不让公司遭遇诉讼罚款,公司就会选择向利益相关者传递更好的信号,也就是披露更多环境信息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环境信息需求。综上所述,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根本动因还是对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4.3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对于环境信息的供求来说,虽然企业选择披露虚假的环境信息,比如隐瞒环境污染情况等,可以使企业获

15、得短期的利益,但长期来看,必定会有损企业的形象和丧失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对企业发展不利。因此在环境信息的供求之间最后的博弈结果,必然是企业向信息需求者披露更多真实的环境信息,以获取最大的利益,达到供求之间的最优解。而对于当前的环境信息供求现状而言,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水平虽然一直在提高,但是总体而言披露质量依然比较低下,同时利益相关者对环境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环境信息将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企业会持续提高自己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参与人有积极性为自己建立一个乐于合作的声誉,同时也有积极性惩罚对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因此博弈双方都会从长远的利益来考虑当前阶段的战略选择,以

16、避免在后续阶段形成企业声誉很差、投资者拒绝投资、企业又以虚假信息回报的恶性循环(张维迎,1996)。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需求呈正相关3实证研究设计本文将以环境信息需求为自变量,以环境信息披露指数为因变量,研究我国环境信息需求与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的相关性。5.1 变量设计5.1.1 因变量本论文采用环境信息披露指数法EDI(Disclosure Index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来确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因变量为环境信息披露指数。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衡量有的文献采用年报中披露环境信息的页数或句数,例如Gray等(1995)、Unerman(2000)的研究。也有采用披露的字数来衡量,例如Campbell(2000)、Deegan and Gordon(1996)、Zeghal等(1990)等的研究。但是使用最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