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晶粒间易受腐蚀性的加速腐蚀试验》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18989731 上传时间:2020-01-03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43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晶粒间易受腐蚀性的加速腐蚀试验》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晶粒间易受腐蚀性的加速腐蚀试验》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晶粒间易受腐蚀性的加速腐蚀试验》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晶粒间易受腐蚀性的加速腐蚀试验》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晶粒间易受腐蚀性的加速腐蚀试验》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晶粒间易受腐蚀性的加速腐蚀试验》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晶粒间易受腐蚀性的加速腐蚀试验》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中华华人人民民共共和和国国国国家家标标准准GB/T XXXX-XXXX/ISO 21610:2009金属和合金腐蚀-奥体不锈钢晶粒间易受腐蚀性的加速腐蚀试验Corrosion of metals and alloys - accelerated corrosion test forintergranular corrosion susceptibiltiy of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s(ISO 21610:2009,IDT)(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XXXX - XX - XX 发布XXXX - XX - XX 实施ICS 77.060H25国国家家市市场场

2、监监督督管管理理总总局局国国家家标标准准化化管管理理委委员员会会发布GB/T XXXX-XXXX/ISO 21610:2009I前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 ISO 21610:2009(E)金属和合金腐蚀-奥体不锈钢晶粒间易受腐蚀性的加速腐蚀试验(英文版)。与本部分中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增加我国标准前言;将“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8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

3、人:GB/T XXXX-XXXX/ISO 21610:20091金属和合金腐蚀-奥体不锈钢晶粒间易受腐蚀性的加速腐蚀试验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加速腐蚀试验方法。本标准规定的方法提供了与使用ISO3651-1 和 ISO3651-2 时相同的结果,但本标准规定的加速腐蚀试验的试验周期更短。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金属制品的测试,包括双层轧制金属,焊接接头,熔覆金属和焊缝金属。本标准规定了 2 种测试方法:方法 A:在金属铜存在的情况下,被测金属在硫酸铜和浓硫酸溶液中的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B:在金属铜存在的情况下,被测金属在硫酸铜、硫酸和氟化铜溶液中的晶间腐蚀试验。2 规范性引用

4、文件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版本)均适用于本文件。ISO 3651(所有部分)不锈钢耐晶间腐蚀性的测定(Determination of resistance tointergranular corrosion of stainless steels)ISO 8044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基本术语和定义(Corrosion of metals and alloys Basic termsand definitions)3 术语和定义ISO 8044 中给出的术语和定义均适用于本

5、标准。4 试样4.1 测试试样的来源:宽度等于或者小于 10 mm 的钢板内的任一位置,钢条或者钢丝也可;轧制金属(轧制型材金属和具有圆形、正方形或者六边形横截面的成形轧制金属)的轴向区域(即纵向区域);其它轧制金属中任何合适的位置;管状试样的轴向区域(纵向或者横截面方向);管件中任何合适的位置;锻件上的多余材料;铸造板或特制铸件。4.2 试样应取自各种类型的样品,如表 1 所示。GB/T XXXX-XXXX/ISO 21610:20092表 1样品类型样品类型试样钢板、钢条、线材、轧制钢材或成型轧制金属、管状样、锻件、铸件、焊缝金属平板(见表 2)直径不小于 10 毫米的圆柱形圆柱形(见表

6、2)管子平板、节段、环(Dh),管状(Dh)(见表 2),其中 D为外径,h 为高度注:允许:具有不小于 1.5mm 的特定壁厚的目标环状和管状试样,扩孔、矫直或扁平化,随后切割两侧以产生平板试样。从一端或中间位置移取管状样品的 1/2 圆周和 1/2 总长度(见表 2)。通过与平板样品和普通管样品相同的方式分别从轧制复合板或双金属管制取试样 (试样可以通过机械加工除去另一层和界面区域之后从基层金属制备)。表 2样品类型样品类型未焊接试样焊接试样类型 1类型 2板状管状环状片段柱状GB/T XXXX-XXXX/ISO 21610:200934.3 为了展现裂纹,试样的尺寸应按照如下:a) 扁平

7、试样, 段状试样, 直径不超过 5 mm 的圆柱试样, 直径不大于 5 mm 的管状试样, 以 (903) 的角度弯曲。b) 直径大于 5 mm 的环形和管状试样被压平并形成锥体。c)在具有足够厚度的区域检查弯曲部的表面,以便于识别晶间裂纹。4.4 通过对坯料进行机械加工生产所需厚度的试样。a) 对于金属板,样品应仅从一侧取下;如果其中一个板边已经处理过,样品应从处理侧取出。b) 对于轧制金属(轧制部分和成形),锻件,铸件和管状样品,样品可取自从任何方便的表面位置。c) 对于热变形或冷变形后的管子,样品应取自外部。d) 对于热轧管,样品取自外部或者内部均可。e) 对于已经暴露在操作环境下的管子

8、,样品应取自与服役环境相接触的一侧。4.5 从焊接接头产生一下类型和种类的试样(见表 2)。类型 1 或 2 的扁平试样应取自于钢板焊接接头、截面或成形轧制金属、铸件或锻件。类型 2 的环形,管状和段状试样应取自于电焊管。类型 1 的段状、环状或管状试样应取自于管段的环形焊接接头位置。类型 1 或 2 的扁平试样、类型 1 的段状、环状或管状试样应取自于双层管的焊接接头。4.6 对焊接试样(表 2 类型 1 和 2),焊缝的加固应通过加工去除使深度不超过 1mm。试样的厚度应通过机械加工的方式实现, 金属应从不与腐蚀性介质接触的一侧取下。 如果不知道哪一侧与腐蚀性介质接触,则在焊接时,应在暴露

9、在温度最低的焊缝金属一侧进行加工。焊接管状试样的壁厚应按照 4.4 削减。4.7 通过对这些材料加工成的沉积金属或焊缝金属测试,对涂层金属、填充线和胶带进行检查。沉积金属应使用扁平试样进行试验(见表 2)。应从检查过的焊接材料制成的多层沉积外部切割试样(不用于试样生产的沉积底层,可由具有类似化学成分的其它材料制成)。若用于沉积的金属的板的化学成分与沉积金属的化学成分类似时,不应用于试样生产的底层数量可以减少至 3 个。焊缝中的金属应使用扁平试样进行试验, 扁平试样应来自于焊接接头的多层焊缝的上层。 切取试样的区域的焊缝的厚度应不小于 15mm。用于焊接接头的板材应与焊接金属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

10、当使用薄板来提供所需的焊缝厚度时,可以使用特殊的焊接背衬。 背衬是由与板有相似化学成分的钢生产的。(对薄板样品的边缘进行初步添加时,应对焊接背衬的的整个表面进行类似的添加。)焊缝的金属应通过使用平板焊接试样(见表 2,类型 1 和 2)进行试验,这些试样是由耐晶间腐蚀的钢制控制焊接接头制成,优选使用专门用于焊接所讨论钢的填料。4.8 试样的推荐尺寸见附件 A。不过,也允许使用不同的试样尺寸。4.9 为对板、管、金属部分、导线和胶带进行测试,每组应制作至少两个试样。对所有类型的钢和合金用锻造、铸造和焊接等方法生产不少于四个试样(其中两个用作参考)。对照样品应弯曲至(903)的角度,不应暴露于沸腾

11、试验溶液中。如果需要从两侧检查样品,应弯曲成 Z 形。4.10 敏化处理4.10.1 非稳定钢如果非稳定钢不含钛合铌,规定的最大碳含量大于 0.030%,且是用于已提供的环境,除非在后续的文件中有相反的说法,应使用已提供的环境进行试验。GB/T XXXX-XXXX/ISO 21610:200944.10.2 稳定钢4.10.2.1 含有钛或铌的稳定钢和合金,规定的最大碳含量不超过 0.030,如果要用于已提供的环境,应使用从生产线取得的金属制成的试样进行试验,然后热处理 (70010)30 min,随后在水中冷却(见 ISO 3651-1 和 ISO 3651-2)。可以在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12、不同的敏化处理。可以对制备试样的样品或者试样本身进行敏化热处理。如果在测试结果的解释中出现差异,应对样品进行敏化热处理。为此,脱脂样品应放置在预热至致敏温度的炉内。4.10.2.2 用于冷加工状态或半冷加工状态下使用的钢材应使用未进行敏化处理的样品进行试验。4.10.2.3 制造焊接接头的公司,如果焊接条件得到适当控制,可以使用来自焊件的试样,无需敏化热处理。4.10.2.4 在不同于敏化热处理的反复热处理后,对钢和合金进行试验。应根据本条(4.10)对新批次的金属进行试验。4.10.2.5 在生产制造时,控制焊接接头要进行可能影响其性能的热处理,试样也要在类似的条件下进行处理。4.10.2.

13、6 硬化或者增感热处理过程中在试样表面形成的垢,应在研磨和抛光前通过化学或电化学刻蚀或者机械工艺去除。任何表面处理的深度不能超过 1 mm。化学刻蚀应在以下任一种溶液中进行:(6203)ml HNO3(20=1.35g/ml);(76.00.1)g HN4F;水(300ml3)ml;温度(205)。或以下的电化学方法:(341)ml 磷酸(20=1.68g/ml);(111)ml HNO3(20=1.35g/ml);水(955ml3)ml;温度 4050;电流密度 0.5104Am-20.6104Am-2。刻蚀试样应彻底清除掉结垢,刻蚀后,用水冲洗样品。如果能够实现完全地除垢,其它刻蚀溶液方法

14、也可。对于耐晶间腐蚀钢,也可以沿晶界和点蚀优先刻蚀。在测试结果出现差异的地方,只能用上述方法进行刻蚀。4.11 试验前试样表面的厚度不应超过 0.8m。所需的光洁度应通过抛光或研磨实现,并避免试样表面过热。除非在技术文档中有所说明,由经受冷变形或热变形的管,或冷轧或冷拉制品,或经过特殊表面处理的金属制品加工的试样不应抛光或研磨。4.12 试验前应对试样进行标记。在试样的一端或两端,距离边缘位置 5 mm 至 10 mm 处,通过冲压或者脆性材料的放电加工进行标记。4.13 测试前应使用合适的优质有机溶剂(试剂级)对样品脱脂。如果在蚀刻或冲洗步骤完成后,将样品直接放置在测试容器中,则可以省略脱脂

15、步骤。GB/T XXXX-XXXX/ISO 21610:200955实验方法5.1 方法 A5.1.1 方法原理金属铜存在的钢试样应放置于 H2SO4的水溶液和高溶度的 CuSO45H2O 中,高于 ISO 3651-2 方法中的溶度。该方法是加速腐蚀的,应该被用于鉴别钢的等级5.1.2 试验溶液试验溶液准备如下,使用分析纯试剂:(10003)ml 的水中加入(500.1)g 的 CuSO45H2O,之后(2503)ml 的 H2SO4(20=1.84 g/ml)进行部分添加。5.1.3 试验步骤5.1.3.1 试验容器为一个具有冷凝管的玻璃烧瓶或由耐腐蚀铬镍钢制作的容器以及盖子和冷凝管。 一

16、层铜屑置于反应容器的底部,而试样置于上部。做法如下:a) 使用具有直径 57mm 的孔和尖锐边缘而非铜屑的悬挂铜板,保证铜顶部与试样底部具有可靠的接触, 便于对实验试样的良好清洗以及腐蚀产物的去除。 如果在金属质量评估中出现差异,则实验进行中存在铜屑。b) 暴露几列试样,具有铜屑试样(两侧)的可靠接触或试样和铜板之间的可靠双面接触。试验溶液水平高度应高于最上层的试验试样或高于铜屑、铜板 20 cm。溶液倒入容器后,加热至沸点并煮沸,具体见 5.1.3.3。5.1.3.2 应避免冷凝管的加热。5.1.3.3 煮沸时间为(8.000.25)h。在试验强制中断的情况下,试样不能从试验溶液中取出。试验

17、持续时间确定为所有沸腾周期的总和。5.1.3.4 如果差异发生在中断试验的结果中,应进行重复试验,烧瓶中连续暴露沸腾的条件。在此情况下,溶液体积应每 1 cm2试样表面不少于 10 ml。5.1.3.5 沸腾溶液中的试验结束后,试样应该用自来水冲洗、吹干。没有被水洗掉的铜层沉积在试样的表面,铜层用 2030的硝酸溶液清洗可以去除。5.1.3.6 没有变色的试验溶液可以重复使用。唯一例外的是对试验结果感兴趣的各方存在分歧。5.1.3.7 铜屑或铜板可重复使用。如果表面在储存时间变黑,应该用 2030的硝酸溶液和自来水清洗。5.2 方法 B5.2.1 方法原理金属铜存在的钢试样应置于 CuSO4、

18、H2SO4和 NaF 的水溶液中。5.2.2 试验溶液使用分析纯试剂:(500.1)g 的 CuSO45H2O 与(1280.1)g 的 NaF 稀释在(10003)ml 的水中,之后(2501)ml 的 H2SO4(20=1.84 g/ml)进行部分添加来阻止溶液的过热。(1280.1)g的 NaF 可以被(1770.1)g 的 KF 替代。溶液应该准备在聚乙烯容器中。GB/T XXXX-XXXX/ISO 21610:200965.2.3 试验步骤5.2.3.1 试验在有盖子的聚乙烯容器中进行,温度在 20和 30之间,否则按照 5.1.3.1 的标准。5.2.3.2 对于不含钼的钢,试验持

19、续时间为(20.1)h,而对于含钼的钢,持续时间为(30.1)h。5.2.3.3 试验结束后,试样按 5.1.3.5 处理。5.2.3.4 试验溶液和金属铜都可以按 5.1.3.6 和 5.1.3.7 处理后重复使用。6 晶间腐蚀评价6.1 为了在试验溶液中测试后,显示任何的晶间腐蚀,试样应该弯曲一定的角度(903)。表 3 给出了各种金属制品的试样合适的弯曲半径。6.2 在没有鉴别就暴露在使用中的试样表面,试验结束后,试样的两面都应该进行检查。为此,试样弯曲成 Z 形。当由轧制复合板或双金属管制作的试样进行测试时, 它们应该这样弯曲, 从材料中移除的试样表面应该在向内部。表 3试样的弯曲半径

20、金属产品类型用于弯曲试样的半径板、金属轧制钢材、管、锻造件不超过 1 mm 厚的试样半径为 1 mm超过 1 mm 厚的试样半径不大于试样厚度铸造件、焊接接头、焊缝金属、组合焊接金属不超过 1 mm 厚的试样半径为 2 mm大于 1 mm 而不超过 3mm 厚的试样半径不大于试样厚度的 2 倍大于 3 mm 厚的试样半径为 10 mm6.3 如果扁平和段状试样加工成无缝管或切成直、平的环或管,应该弯成 Z 形。如果试样不容易弯成 Z 形,需要 2 倍的试样用于实验。一半从凸边弯曲,一半从凹边弯曲。由外径不大于 5mm 的无缝管制作的试样, 外部表面在弯曲后进行评估。 其内部表面对金相或是弯曲后

21、管壁的移除进行评估(见 4.2)。直径超过 8mm 的无缝管制作的环或管试样,在压扁直至压缩表面分离后进行评估。压缩表面 Hmm,H 值通过公式(1)计算。H=1.08Dc/(0.08D+c)(1)式中:D 外部管直径,单位为毫米(mm);C 壁厚,单位为毫米(mm)。环或管试样的外表面应该用金相方式进行评估。对于奥氏体钢,内环表面的评估应该通过“滚珠”(局部的减小直径)达到一个值,这个值可以由公式(2)计算。d = 1.56c(2)式中:d 内环的直径,单位为毫米(mm);c 壁厚,单位为毫米(mm)。6.4 试验结束后,焊接试样应该弯曲成 6.1 中所示。a) 类型 1 试样(见表 2)弯

22、曲形式:1)当评估焊接金属时,沿焊缝弯曲;GB/T XXXX-XXXX/ISO 21610:200972)当评估母材时,沿热影响区弯曲。当焊缝接头作为整体被评估时,一些试样应该分别沿着焊缝或热影响区弯曲。b) 类型 2 试样(见表 2)弯曲形式1) 当焊接金属、热影响区或焊接接头作为整体评估时,横向弯曲;2) 当试样的两部分都有评估时,Z 型弯曲。6.5 为了显示焊缝边缘,允许使用 4.10.2.6 中的一种溶液轻轻刻蚀试样 0.5 min1 min。6.6 弯曲的方式是焊接表面与试样外部的工作环境正常接触。如果不确定试样的哪个边与工作环境接触,最热的焊缝边应该位于试样的外面。6.7 当试样表

23、面进行过机械加工时,应该远离未加工的一边进行弯曲。具有纵向或是圆周焊缝的环或管试样应该按照 6.3 被压平, 环焊缝应该沿着压扁的方向放置, 纵向焊缝在直径平面上与环形焊缝平面加载方向成 90角放置。6.8 弯曲试样应该用放大镜放大 812 倍进行检查。6.9 当弯曲的试样试验后没有发现裂纹时 (除了纵向裂纹和边缘裂纹) , 材料应该认为是耐晶间腐蚀的。然而,如果发现裂纹,重复试验,按照 ISO 3651-2 进行。6.10 在试验溶液中暴露后或弯曲后的情况:a) 控制试样断裂;b) 弯曲的试样在试验后发现裂纹(除了纵向裂纹或边缘裂纹);c) 试样厚度小于 0.1mm,未发现晶间腐蚀;d) 由

24、于尺寸,试样无法弯曲。晶间腐蚀敏感性应该用金相方式进行评估。6.11 在腐蚀试验后的试样进行晶间腐蚀敏感性评估之前,用于金相测试的试样应从腐蚀试样中沿着垂直于试样表面的切平面分割出来。焊接试样制备金相试样的情况下, 切割线应该垂直于焊接线, 切平面应该包含焊接金属和热影响区的金属。推荐的金相试样长度从表面到评估处为 15 mm20 mm。切割表面应与金相试样表面一致。金相试样的制作不应该产生任何弯曲或褶皱。6.12 为了显示晶间腐蚀和评估腐蚀裂纹的深度,先前的刻蚀金相试样应该在 200 倍放大镜下观察。刻蚀应该只对颗粒的边缘产生轻微的侵蚀。推荐的刻蚀溶液和操作见于表 A.2。金相试样研究后的表

25、面应该被观察。侵蚀的最大深度应该从六个不同的视野进行评估。这些视野中包含晶间腐蚀的最大深度。6.13 如果金相评估揭示腐蚀的最大深度超过 30m,除非金属制品的规格有其他要求,那么该材料可以说是耐晶间腐蚀的。对于厚度小于 1.5mm 的金属制品,腐蚀的最大深度不应该超过 10m。7 试验报告如下内容应该包含在试验报告中:a) 钢的等级;b) 金属制品的类型;c) 产品的加工方法;d) 使用的加热处理;e) 试验试样的类型和尺寸;GB/T XXXX-XXXX/ISO 21610:20098f) 使用的试验方法;g) 试验结果,例如试样是否耐晶间腐蚀。GB/T XXXX-XXXX/ISO 2161

26、0:20099附录A(资料性附录)推荐标准的试样尺寸和腐蚀产物去除的化学和电解清洗程序A.1 推荐标准试样尺寸表 A.1标准试样尺寸材料标准试样尺寸(mm)ABCDH厚度小于 10mm 的钢板5020.00.5无厚度或直径大于 10mm 的线、 轧制部分或成形轧制金属50无无无厚度超过 10mm 的钢板5020.00.535厚度或直径大于 10mm 的锻件、铸造件、热轧部分或成形轧制金属50102035厚度超过 10mm 的钢板5020.00.55直径大于 5mm 的无缝钢管:扁平或段状试样50205环或管试样5400.5直径小于 5mm 的无缝钢管80移切 1/2 高度,长度在 3540内无

27、缝双金属管:平面或段状试样50205环或管试样5400.5表 A.1标准试样尺寸(接上页)材料标准试样尺寸(mm)ABCDH电焊管类型 1 节段状试样见表28020.00.55类型 2 段状试样见表 28030.00.55环或空5400.5GB/T XXXX-XXXX/ISO 21610:200910环形接缝管类型 1 段状试样见表 28020.00.55类型 2 段状试样见表 28020.00.55环或管状5400.5钢板、热轧部分、成形轧制金属、 锻造件和铸造件间的焊缝类型 1 段状试样见表 28020.00.510类型 2 段状试样见表 28030.00.510涂层电极、焊丝、焊接带、焊

28、缝金属和组合焊接金属扁平试样80102035类型 1 焊接板试样见表28020.00.510类型 2 焊接板试样见表28030.00.510A.2 对于晶间腐蚀的截面侵蚀和试剂的推荐步骤在制定本国际标准时,咨询了一些资源来确定化学和电解清洗程序。表 A.2 表示了这项调查的结果。在采用这些清洗程序之前,使用者应该对试样进行测试,确保被选择方法的有效性。表 A.2 对于晶间腐蚀的截面侵蚀和试剂的步骤钢种试剂和侵蚀方法无钼奥氏体钢溶液中的化学侵蚀如下:HCl:20=1.18 g ?,V=(923)H2SO4:20=1.83 g ?,V=(5.00.1)HNO3:20=1.41 g ?,V=(3.0

29、0.1)温度 T:2030试剂用棉花涂敷在截面上电化学侵蚀在以下水溶液中进行:草酸:(10.00.2)%温度:2030电流密度:(1.00.2)104Am-2有钼添加剂的奥氏体钢溶液中的化学侵蚀如下:HCl:20=1.18 g ?,V=(50.00.1)HNO3:20=1.41 g ?,V=(50.00.1)沸腾温度 100电化学侵蚀在以下水溶液中进行:柠檬酸:(8.50.05)gl-1硫酸铵:(8.50.05)gl-1温度:2030电流密度:(1.00.2)104Am-2GB/T XXXX-XXXX/ISO 21610:200911参考文献1 GOST 6032-2003, Corrosio

30、n-resistant steels and alloys. Test methods of intercrystallinecorrosion resistance2 TOMASHOV, N.D., and CHEMOVA, G.P., Corrosion and corrosion-resistant alloys,Metallurgiya, Moscow, 19733 KOLOTYRKIN, Y.M., and KASPAROVA, O.V., Corrosion and corrosion protection, ItogiNauki i Tekhniki, Vol. 6, VINIT

31、I, Moscow, 1978, pp. 180-2174 ULYANIN, E.A., Corrosion-resistant steels and alloys, Metallurgiya, Moscow, 19805 CHIHAL, V.,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of stainless steels, Chemistry, Leningrad, 19696 CHIHAL, V.,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of steels and alloys, Elsevier/SNTL, Amsterdam/Prague,19847 ASTM A2

32、62, Standard Practices for Detecting Susceptibility to Intergranular Attack in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s金属和合金的腐蚀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晶粒间奥氏体不锈钢晶粒间易受腐蚀性的加速腐蚀试验易受腐蚀性的加速腐蚀试验(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标准编制组标准编制组2012019 9 年年 1212 月月GB/T XXXX-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晶粒间易受腐蚀性的加速腐蚀试验(征求意见稿)一、工作简况一、工作简况1 1、项目来源项目来源本项目是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标委综合

33、201911 号文“关于下达2019 年第 1 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下达的项目计划,项目编号为20190726-T-605,项目名称为“金属与合金的腐蚀服役中检出的应力腐蚀裂纹的重要性评估导则”。本项目是制定项目,计划完成时间为 2021 年。主要起草单位:安科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2 2、主要工作过程主要工作过程起草起草( (草案、调研草案、调研) )阶段阶段: : 计划下达后,2019 年 9 月全国钢标委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分委员会组织各起草单位成立了起草工作组,由安科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 有限公司和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负责主要起草工作。本标准

34、编制组查阅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等相关标准,并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进行了对比,同时又收集了一些相关试验数据,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资料查证工作,确定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并编制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晶粒间易受腐蚀性的加速腐蚀试验标准草案初稿。经工作组及有关专家研讨后,对标准草案初稿进行了认真的修改, 于2019年12月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等相关附件,报全国钢标委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分委员会秘书处。二、制修订标准的原则及采标情况二、制修订标准的原则及采标情况1 1、制修订标准的原则、制修订标准的原则晶间腐蚀测试已纳入作为多种金属(不锈钢、镍基合金)制品出厂合格检测和工艺设计中安全验收的关

35、键指标。 本标准通过两种方法来评估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对很多材料而言,本方法提供了一种试验周期更短的加速腐蚀试验。 标准中所述试验方法得到的结果可表征在实际使用条件下不同金属的晶间腐蚀敏感性,适用于各种金属制品的测试,包括双层轧制金属,焊接接头,熔覆金属和焊缝金属。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遵循“面向市场、服务产业、自主制定、适时退出、及时修订、不断完善”的原则,注重标准制定与技术创新、试验验证、产业推进、应用推广相结合,本着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以及标准的目标、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和规范性的原则来进行本标准的制定工作。本标准等同采用 ISO 21610:2009金属和合

36、金腐蚀.奥体不锈钢晶粒间易受腐蚀性的加速腐蚀试验(英文版 Corrosion of metals and alloys Accelerated corrosion test for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susceptibility of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s) (英文版) 。 在起草过程中, 主要按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 2 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要求编写。在确定本标准主要技术指标时,综合考虑生产企业的能力和用户的利益,寻求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充分体现了标准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合理性。三、主要内容说明三、主要内容说

37、明1 1、标准主要内容、标准主要内容本标准拟等同采用国际标准 ISO 21610:2009,主要技术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试样、实验方法、晶间腐蚀评价和试验报告。本标准规定了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加速腐蚀试验方法。本标准规定的方法提供了与使用 ISO3651-1 和 ISO3651-2 时相同的结果, 但本标准规定的加速腐蚀试验的试验周期更短。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金属制品的测试,包括双层轧制金属,焊接接头,熔覆金属和焊缝金属。本标准规定了 2 种测试方法:方法 A:在金属铜存在的情况下,被测金属在硫酸铜和浓硫酸溶液中的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B:在金属铜存在的情况下,被测金属

38、在硫酸铜、硫酸和氟化铜溶液中的晶间腐蚀试验。2 2、主要技术差异、主要技术差异本标准等同采用 ISO 21610:2009Corrosion of metals and alloys Accelerated corrosion test for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susceptibility of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s编制,内容与 ISO 21610:2009 一致。本部分还做了下述编辑性修改: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将“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四、主要试验(或验证)过程四、主要试验(或验证)过程无。五、标准中涉及专利的情况五、

39、标准中涉及专利的情况无。六、六、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等情况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等情况七、与国际、国外对比情况七、与国际、国外对比情况本标准等同采用 ISO 21610:2009 Corrosion of metals and alloys Accelerated corrosion test for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susceptibility of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s)。八八、在标准体系中的位置在标准体系中的位置,与现行相关法律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法规、规章及标准规章及标准,特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本标准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协调一致。九、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九、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十、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十、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建议本标准的性质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十一、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十一、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一般情况下,建议本标准批准发布 6 个月后实施。十二、废止或代替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十二、废止或代替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无。十三、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十三、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无。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晶粒间易受腐蚀性的加速腐蚀试验国家标准编制工作组2019 年 12 月 30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