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与标准化-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8986720 上传时间:2020-01-03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2.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农业与标准化-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现代农业与标准化-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现代农业与标准化-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现代农业与标准化-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现代农业与标准化-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农业与标准化-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业与标准化-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农业的发展历程 (一)农业的发端:原始农业时代 人类以石器和木棍进行渔猎采集已有二百余万 年历史。史学家认为,农业的发端是在距今1万年左 右的新石器时期开始的。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 最大的转折点,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农业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它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开端。 第二: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驯化,逐步替代采集和狩猎 。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写道:“家养族的最显著 的特色之一,是我们所看到的它们,的确不是适应动物 或植物自身的利益,而是适应人的使用或爱好” D.R.马歇尔研究提出, 人类曾栽培过3000 多种植物,当今全球

2、种植的150多种作物,几乎都是原始农业时期 驯化完成的; 马、牛、羊、猪、犬、鸡等“六畜”也都 是距今11000年到5000年间的原始农业时期开 始驯化家养的。 第三:人类走向文明社会的关键步骤。 最早的农业无论是起源于种植业、养殖业、 或两者兼有,尽管其技术粗放简陋,但随技术的 进步和收获物的增多,它对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社 会文化,确曾起过一种爆发性的影响。 原始农业时代的特征是: 1、石器农具的应用; 2、动植物驯化和自然生态条件下的粗放种植与 养殖; 3、劳动的动力是人力。 原始农业的产生逐步替代了采集和狩猎。 农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 每一次科技和工具上的重大突破和革 命,都将农业推上一

3、个新的台阶,进入到 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二)传统农业,即经验农业时代: 大约在5000年前,青铜的冶炼和青铜具的出现, 以及后来铁的冶炼和应用,使金属农具得以应用,由 此引发了劳动工具、土地加工、水利灌溉、施肥改土 、耕作制度等一系列的革命性进展,逐步形成了精耕 细作的技术体系,将原始农业推进到传统农业时代, 从而,创造了四千年辉煌的农业文明。 传统农业的特征是: 1、金属质农具和木质农具的应用; 2、精耕细作和养殖技术; 3、劳动的动力是人力、畜力和其他自然力 如风力、水力。 (三)近代农业,即工业化农业时代 工 业:十八世纪英国成功设计了种子条播机、脱谷机、收割 机、饲料配制机;十九世纪

4、内燃拖拉机的产生使畜力牵引为机械 动力所替代,德国的齐得勒制成DDT;二十世纪合成氨、尿素、 六六六、对硫磷等,化肥、农药工业长足发展。 生物学:十九世纪德国学者施来登、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 英国学者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德国学者李比希创立了植物矿质 营养学说,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和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建立了 遗传理论,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发展了土壤学科。 在细胞学、进化论、遗传学、植物营养学的基础上, 近代农业有三次大突破: 第一次:20世纪30年代美国双交玉米种的推广,由原 来的亩产100kg增加到350kg; 第二次:20世纪40年代墨西哥选育的矮杆、高产、抗 病、耐肥、抗倒伏、广适应的小

5、麦品种,亩产由原来的 50kg增加到250kg,并由此掀起一场“绿色革命”; 第三次: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 出矮杆、早熟、高产新品系IR-8,一季稻亩产可达600 650kg。 由于农业的良种化、化学化、机械化的应用,使 农业的面貌焕然一新。 良 种作物产量潜力 化 肥养分调控增产措施 农 药病虫草害防治稳产措施 机 械提高劳动生产率 由此将四千年的传统农业推进到近代农业,带来 了20世纪农业的高速发展。 近代农业的特征是: 1、机电工具和无机能源的大量应用; 2、动植物育种和科学的种植与养殖; 3、投入增加,化学品广泛应用,技术密集; 4、产业分化,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的

6、商品经济结构 。 资源环境问题随之产生: 化学品的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自然资源的破坏, 能源的过度消耗, 困扰着社会,于是人们提出了农业可 持续发展之路。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农产品 1、要成为商品即,标准、均一、规模; 2、要多品种,多品牌,多规格,以适应不同 层次和类型的需求; 3、要品质优、成本低、价格低。 这就要求农业要走标准、集约、高效的道路。 20世纪下半叶发生了两个重大科学事件: 1.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 DNA重组技术 2.2. 计算机 - 信息技术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市场需求, 以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将近代农

7、业推进到现代农业。 什么是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有哪些特征呢? (四)现代农业及其特征 1. 现代农业 所谓现代农业,就是指在现代世界 范围内处于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 2.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 第一、现代农业是可持续发展农业; 第二、现代农业是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 合而运用的农业; 第三、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工业装备和信息技术所 武装的农业; 第四、现代农业是标准化农业。以农产品深加工 为主体的食品等多元化产品制造技术迅猛发展,成为 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的根本的特征 现代农业是标准化农业 看其是否拥有一套- 严格而科学的农业技术控制标准。 3、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所必

8、需 o我国加入WTO的需要 ; o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需要; o实现农业生产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o发展品牌农业,创名牌产品,保证产品质量的需要; o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需要; o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需要; o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总之,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 业所必需,对促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 质量,增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增加农民收入,合理利用资源,走农业可持 续发展的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 历史意义。 二、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 评价与控制的保证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 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 文件,该文

9、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 批准,称为标准。 标准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 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标准就是要求和规则,是市场和消费者的要求。 (一)标准 (二)标准的分类 1、按标准发生作用的有效范围分为不同的级别 。 从世界范围来看,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区 域性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与企业 标准。 我国目前将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 国家标准 由国家标准团体制定并公开发布的标准(ISO/IEC指南 2)。 主要国家标准代号 我国国家标准是指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必 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

10、主管部门编制计划和组织 草拟,并统一审批、编号和发布。 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亚丹麦 GBANSIBSNFDINJAS JISISASDS 行业标准 我国行业标准是指我国全国性行业范围内统 一的标准。 制定: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已正式公布的部分行业代号 农业农业林业业烟草水利水产产气象环环保土管 NYLYYCSLSCQXD 地方标准 我国地方标准是指在某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需 要统一的标准。 地方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抵触,在相应的 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实施后,地方标准自行废止。 制定: 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

11、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 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 主管部门备案。 地方标准代码: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 。 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是指企业所制定的产品标准和在企业内需要协调 、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并向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 的同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企业标准代号: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行政主管 部门加以规定。例如:Q/。 2、根据法律约束性分 强制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 是国家技术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法 律属性,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行政法规等 手段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 范 围:

12、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和行业标准管理办法规定: 药品、食品卫生、兽药、农药和劳动卫生标准; 产品生产、贮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及劳动安全标准; 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等标准; 环境保护和环境质量方面的标准; 有关国计民生方面的重要产品标准等。 推荐性标准:又称为非强制性标准或自愿性标准。 是指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 调节而自愿采用的一类标准。 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是对仍处于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标准化工作提供指南或 信息,供科研、设计、生产、使用和管理等有关人员参考 采用。 技术标准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而制定的标准。 主要是事物的技术性内容。 工作标准 对标准化领域

13、中需协调统一的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针对具体岗位而规定人员和组织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职责、 权限,对各种过程的定量定性要求以及活动程序和考核评价要求等。 技术标准 工作标准 管理标准 3、根据标准的性质分 管理标准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 所制定的标准,称为管理标准。 按其对象可分为 技术管理标准; 生产组织管理标准; 经济管理标准; 行政管理标准; 业务管理标准等。 4、根据标准化的对象和作用分 基础标准 产品标准 方法标准 安全标准 卫生标准 环境保护标准 基础标准 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 ,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称为基础标准。 按其性质和作用的不同,一般分为

14、: 概念和符号标准; 精度和互换性标准; 实现系列化和保证配套关系的标准; 结构要素标准; 产品质量保证和安全、卫生标准; 环境条件和环境保护标准; 量和单位。 产品标准 对产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特性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包括品种、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 运输和贮存要求等。 方法标准 以试验、检验、分析、抽样、统计、计算、测定、作业等方法 为对象制定的标准。 例如:试验方法、检查方法、分析方法、测定方法、抽样方法 、设计规范、计算方法、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生产方法、操作 方法及包装、运输方法等。 安全标准 为保护人和物安全制定的标准。 性质:一般均为强制性标准,由国家通过法律或法令形 式规定强制执行。 种类:专门的安全标准;在产品标准或工艺标准中列出 有关安全的要求和指标。 内容:劳动安全标准、锅炉和压力容器安全标准、 电气安全标准和消费品安全标准等。 卫生标准 为保护人的健康,对食品、医药及其他方面的卫生 要求而制定的标准。 环境保护标准 为保护环境和有利于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 壤、噪声、振动等环境质量、污染源、检测方法以及其 他事项制定的标准,称为环境保护标准。 四种分类方法组合图 强制性标准 基础标准 产品标准 方法标准 安全标准 卫生标准 环境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