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评价表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18986498 上传时间:2020-01-0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4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评价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评价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评价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评价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评价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评价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B37/T 35282019 7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评价表 本表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打分栏和打分说明共五部分构成。具体内容见表A.1。 本表设计为百分制,最终得分以“实得分+否决情况”格式表达,出现否决情况即为不及格。 每个三级指标要求按100分制打分。 在使用本表前,使用人员需进行统一培训。 本表可设计为带有自动计算功能的电子表格。 最终评价结果可分为:分值90分以上优秀,分值76分89分良好,分值60分75分合格,分值60 分以下不合格。 DB37/T 35282019 8 表A.1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评价表 一级指标及权重

2、 二级指标及权重 三级指标及权重 打分 打分说明 建设规划(20 %) 基本原则(70 %) 整体化设计(35 %) 应在县域范围内,坚持政府引导、深化改革、生态优先、抓住关键、系统谋划、综合设计现代生 态循环农业建设项目,确保产业链条、资源利用循环畅通。 菜单式选项(25 %) 应对照整体化设计的建设内容、循环模式与项目基础条件,根据“填平补齐”原则,菜单式选择 所需建设内容,不断优化结构,确保循环模式通畅。 区域性推进(20 %) 应在县域内选择核心区域整体推进,打造一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典型,并向周边辐射带动。 市场化运作(20 %) 应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

3、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 项目建设并负责项目运营。 实施方案(30 %) 制定实施方案(100 %) 方案应包括建立协调机构、任务分工、重点任务的落实路径和时间表,具体保障措施等内容。 建设内容(20 %) 建设原则(30 %) 建设总体目标(25 %) 应积极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标准化 生产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20 %) 应以提高县域内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建立养分综合管理计划、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指标体系 等管理制度,使循环模式、技术路线、运行机制和政策措施四者有机结合。 农业污染综合防治(20 %) 应

4、监测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以 “零排放”和“全消纳”为目标促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县 域内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得到有效控制,应治理环境污染,修复生态环境。 农业产业链构建(15 %) 应遵循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耦合的原则,建设产业间首尾相连、闭路循环的产业体系,减少资 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融合发展、绿色发展。 农产品质量安全(20 %) 农产品生产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积极组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 验均为合格,且无较大质量、安全、环保责任事故。应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快速反 应机制。 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40 %) 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45 %) 应采

5、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绿色生产,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 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55 %) 应培育壮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家庭经营、集体 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形成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DB37/T 35282019 9 表 A.1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评价表(续) 一级指标及权重 二级指标及权重 三级指标及权重 打分 打分说明 建设内容(20 %) 配套服务(30 %) 农业科技服务(20 %) 应完善农业科技服务管理体制,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发展农业科技服务中介组织,保护 科研人员的合法

6、权益;应提高农业科技服务的政府公益性,提高服务机制市场化程度。 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20 %) 应完善优质安全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制度,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建 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建设应符合 NY/T 1761 的要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服务(20 %) 应建立农业投入品监管信息平台,将农业投入品纳入平台管理;实行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 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制度; 制定并实施农业投入品购买索证 索票、 经营台账制度, 限制使用类农药实行定点经营、 实名购买、 溯源管理制度; 按照 GB/T 33044 要求,建设农业投入品经营和配送

7、网络。 农产品市场监管服务(20 %) 应建有符合 GB/T 19575 要求农产品批发市场;应采取商标注册、品牌培育、文化引领和科技创 新等措施,创建农产品品牌。 农业休闲服务(20 %) 应提供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农业生产、加工、经营为依托,以乡土文化、农业生产、农村生活 为主题,集生产、加工、游购、食宿、颐养、娱乐、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休闲服务。 建设管理(30 %) 协调机构(30 %) 建立协调机构(100 %) 应根据确定的生态循环示范范围和特点,建立由管理部门、科研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 员与管理人员组成的、有权威性的协调机构。 组织实施(50 %) 监督检查(50 %)

8、 应建立考核体系、绩效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中的计划,指定专人 定期监督检查各项建设工作。 持续改进(30 %) 监督检查若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应及时反馈给协调机构。协调机构应及时处理反 馈信息,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并做好反馈处理记录。 宣传推广(20 %) 应组织观摩学习有代表性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示范点建设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建设典型 案例,营造建设氛围。 保障措施(20 %) 政策保障(30 %) 应结合相关政策制定配套制度,保障和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 服务体系(40 %) 应与行业协会、涉农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

9、机构建立联系,建立生产 服务体系。 长效机制(30 %) 协调机构应建立示范建设的长效机制。 DB37/T 35282019 10 表 A.1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评价表(续) 一级指标及权重 二级指标及权重 三级指标及权重 打分 打分说明 建设成效(30 %) 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25 %) 单位面积农业总产值(30 %) 农业总产值/农作物播种面积,高于全省同类耕地单位面积农业总产值 5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 10 %。 农林牧渔业商品率(20 %) 农林牧渔业商品价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 %。 三品一标占比(20 %) 三

10、品一标覆盖率达到适宜认证总量的 95 %以上。 投入品减量指标(15 %) 化肥施用强度(20 %) 化肥施用折纯量/农作物播种面积,化肥施用强度连续 3 年下降。 农药施用强度(20 %) 农药使用折纯量/农作物播种面积,病虫害正常发生的年份,农药施用强度连续 3 年下降。 农膜使用情况(20 %) 生物降解地膜和 0.01 mm 以上的标准地膜使用比例逐年增加。 节约用水(20 %) 推广水肥一体化等节约、高效灌溉技术,提高用水效率,实现节约用水。 农业能耗(20 %) 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实现低能耗。 资源循环利用指标 (30 %) 化肥有效利用率(20 %) 化肥有效利用率40

11、 %。 复种指数(20 %) 农作物面积/耕地面积,1.70。 秸秆综合利用率(20 %) 秸秆利用量/秸秆总产量,利用率92 %。 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20 %) 畜禽粪便处理利用量/畜禽粪便总量,利用率90 %。 农膜回收率(20 %) 农膜回收量/不可降解农膜施用量,回收率80 %。 资源环境安全指标 (30 %) 有效灌溉系数(25 %) 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52 %。 投入品废弃物收集处理率(25 %) 投入品废弃物收集处理量/投入品废弃物总量,90 %。 病死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 (25%) 病死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量/病死畜禽及其产品总量,处理率90 %。 废水排放达标率(25 %) 废污水达标治理量/废污水排放总量,达标率 100 %。 否决项 出现打分说明中情况之一 不合格 建设期间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 事件。 注:建设成效应按照10.2.3给出的要求打分。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