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22101142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8984515 上传时间:2020-01-0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6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2210114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2210114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2210114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2210114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2210114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2210114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2210114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2018-2019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历史试卷 满分满分: : 100100 分分 时间时间:90:90 分钟分钟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每小题每小题 2 2 分,分,共共 5050 分)分) 1.我国古代思想家对君主的权力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孟子主张 “民贵君轻” ,董仲舒主张 “君 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剧 变 2.秦朝法律规

2、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 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3.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 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 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4.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 这主

3、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5.韩非子五蠹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 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民,皆守株之类也。 这则故事表明,韩非子主张 A.“事异则备变” B.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C.加强君主集权 D.勤劳耕作,不要好高骛远 6.薄伽丘十日谈中有篇裁判官的故事。故事中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他:“正在喝的美酒, 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 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

4、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 2 -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B.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 败 C.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 局 7.某一时期,“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反映在学术研究和教育中,课程强调学习古典艺术和 体育锻炼,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该时期的主流社会思潮 是 A.禁欲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自由主义 8.战国时期中国的纵横家善于游说,使国君采纳建议;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却善于演讲和辩论,使 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这种修辞差异 A.由地理环境决定

5、 B.与两者不同的政治制度有关 C.由经济形态决定 D.与两者文明程度的高低有关 9.“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 5 呎的 小动物(注:指人类)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 的。因此,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伏尔泰肯定人是世界万物的中心 B.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情感和个性 C.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 D.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的发生 10.他们面临着双重使命: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 既要声张自我

6、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视古典美德共同体一去不复 返,又要展示现代社会是一个 “全民嘉年华”的年代。“他们” A.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 B.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 C.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 11.宋代建筑大量采用了以白墙黑瓦为主体的艺术形式,绘画常采用清秀简洁的水墨画和淡彩 画形式,妇女服饰“惟务洁净,不可异众”。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风俗画的流行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理学的影响 D.中央集权的加强 12.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 11 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 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

7、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 边炮响军士用火弓、火箭、火炮、干柴等物望山下势放。”这说明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 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 史 C.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 D.明朝时期在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 器 - 3 - 13.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被称之为国粹剧种,黄梅戏、越剧、豫剧、 昆曲等百花齐放、斗艳舞台。下列关于戏曲艺术表述正确的是 A.黄梅戏牛郎织女的剧名体现了古代中国农耕社会经济的特征 B.杂剧窦娥冤反映了封建制度走向衰落转型时期的社会现实 C.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电影可以体会京剧唱腔艺术的魅力 D.京剧样板戏一

8、度独霸舞台主要是因其国粹魅力吸引广大观众 14.下列关于三次科技革命与三大产业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第一次科技革命前在世界范围内农业占主导地位 第一次科技革命使机器工业大规模兴起 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第三产业大规模兴起,但工业在世界范围内占主导地位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上升 A. B. C. D. 15.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在其著作中指出:“新世纪开始之际,因特网使用者几乎半数在美 国芬兰的一个公司主导了移动电话市场,印度的计算机专家开发出创新型软件。但是与此 同时,在那些有办法接触计算机新技术的国家和不能接触新技术的国家之间,划开了一条鸿 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因

9、特网技术的应用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B.美国成为因特网世界的统治者和 垄断者 C.各国之间技术创新的竞争日益激烈 D.技术差距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 16.某历史课外兴趣小组办了一期黑板报,有如下的一段宣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 有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请你给宣传材料中的“发明”添加一个合适 的标题 A.信息时代的到来 B.理性时代的到来 C.电气时代的到来 D.蒸汽时代的到来 17.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 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 A.

10、B. C. D. 18.有一种科学理论在诞生之初受到宗教界的敌视,但初醒的民族主义者却对其大声喝彩;中产 阶级以此为依据反对国家为促进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殖民主义者则用它来为自己的行 为辩护。这一科学理论应是 A.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牛顿的力学体系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4 - 19.清末民初“国学”兴起,国学大师刘师培认为“西人社会之学可以考中国造字之原”,又以 中土文字的涵义证实西方社会学的观察。引用西方自希腊、 罗马以至近代哲学、宗教、学术 的种种观念,来阐明中国的经子诸学“合于西儒”。王国维主张将中国原有经、史、子、文四 部分别纳入哲学、史学、文学、心理

11、学、伦理学等西方的分科系统之内。这表明他们 A.复兴国学以抵制西方文化侵略 B.对中国文化持全盘否定态度 C.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型 D.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20.1920 年 9 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 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B.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D.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21.毛泽东在 1920 年给蔡和森的信中说:“新民学会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方针,正与我平 日的

12、主张相合,并且我料到是与多数会友的主张相合的。以我的接洽和观察,我们多数的会友, 都倾向于世界主义。这种世界主义,就是四海同胞主义,就是愿意自己好也愿意别人好的主义, 也就是所谓社会主义。”这表明 A.改造中国与世界唯一可以选择的方法是改良 B.在党的筹建时期党的早期积极分子理论上尚不是很成熟 C.党的早期积极分子深刻认识到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D.党的早期积极分子认识到要改造中国必须进行暴力革命 22.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 “革故更新” 而不是 “朝代更迭”。 “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 据此分析,资产阶

13、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 A.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 B.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C.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 D.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23.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 世纪 40 年代、60 年代和 90 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 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24.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 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

14、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25.19 世纪末,清王朝的钳口禁忌(限制言论自由)进一步被突破,知识分子在许多地区创办学 会、报馆、学堂。学会多达百余个,报纸也由 19 种增至 70 种。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5 - A社会启蒙的不断深入 B中学西学间矛盾的解决 C中体西用观念的流行 D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普及 二、材料题(共三大题。二、材料题(共三大题。第第 2626 小题小题 1818 分;分;第第 2727 小题小题 1616 分;分;第第 2828 小题小题 1616 分;分;共共 5050 分)分) 26.(共 18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 弱。” 材料二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 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10 分)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 代社会的影响。(8 分) 27.(共 1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