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807170248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8981736 上传时间:2020-01-0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3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807170248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黑龙江省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807170248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黑龙江省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807170248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黑龙江省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807170248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黑龙江省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807170248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80717024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80717024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牡一中牡一中 20172017 级高一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级高一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语 文文 试试 题题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 “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 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诵,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 工夫今天已不可能。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 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覆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近人余嘉 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

2、序录中说 : “董遏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 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 ”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 努力。经典作品大致都已经过古人和今人的一再整理,我们早已比古人占许多便宜了。不但 中国传统如此, 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 从前芝加哥大学有 “伟大的典籍” 的课程, 也是要学生精熟若干经典。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作学问的基地 ; 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博览 也须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的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 之耻” ,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这里需要训 练自己的

3、判断能力 : 哪些学科和自己的专业相关?在相关各科之中,我们又怎样建立一个循 序发展的计划?各相关学科之中又有哪些书是属于“必读”的一类? 朱子说得好 : “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捱来捱去,自己却未先 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 ”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 明的方法。事实证明 : 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 解。如果“虚心”是不可能的,读书的结果只不过各人加强已有的“主观” ,那又何必读书 呢? “虚”和“谦”是分不开的。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 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

4、。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 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藉如神圣” ,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 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 。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 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 ,反 而更干脆。 古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朱子说 : “看文字,且信本句,不 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 拿古人意来凑。 ”读书得见书中的“罅缝” ,已是有相当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得到 的境界。 “硬去凿” 、 “先立说,拿古

5、人意来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有 志治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朱子这几句话。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 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 读书的第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 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 “创造力” ,能“发前人所未发” 。其实今天中文世界里的有些“新见解” ,戳穿了不过是捡 来一两个外国新名词在那里乱翻花样, 不但在中国书中缺乏根据, 而且也不合西方原文的脉 络。 但是我决不是要提倡任何狭隘的“中国本土”的观点,盲目排外和盲目崇外都是不正常 的心态。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 颠扑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 (摘编自余

6、英时:读书要“虚心” ,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那样十三经注疏全能背诵的工夫今天 已不可能。 B.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 ”证明了今天随 着知识范围的扩大,我们已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 C. 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就少不了要对经典反覆阅读,精熟记诵。不但中国传统如此, 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 D. 古代读书人所追求的 “一物不知, 儒者之耻” ,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 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 现代要求读书要有判断力,要有重点。 2. 下

7、列理解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作者非常认同朱熹“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捱来捱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 且虚心,只管看”这种既笨又聪明的方法。 B. 作者强调要“虚心” ,静心、反复地读以推求原意,就会去除“先入之见” ,做到尊重经 典的客观内容,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 C. 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治中国学问“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 ,这样的人倒不如“中 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 ,反而更直接受益。 D.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古人、古书,但是, “硬去凿” 、 “先立说,拿 古人意来凑”是今天中国知识界应该警觉的。 3. 根据原文内容,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要有“谦逊”的态度,不是不能批 判,是不要一开始便狂妄自大,凭着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 B.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 “专精”是指阅读作品必须下基础工夫, “博览”是在“专精”的基础上的扩展阅读。 C. 作者在此引用鲁迅的话并不是非议他, 矛头指向的是那些崇尚西洋、 对中国古籍横加 “批 判”并认为这是一种“创造”的人。 D. 读书人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是“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而不是急于横加“批判” ,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温故推陈才能知新出新。 (二)文学

9、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貂皮大衣 马克吐温 收到通知接受遗产的信后, 阿曼达的快乐简直无以形容。 她是多么希望她的丈夫还在世, 这样他们就可以用这笔馈赠安享老来福了。 她并不那么穷,凭她的工作所得,她也生活得不错。然而,她并不满足于 25 年来所过 的俭朴生活,她向往的是五光十色的奢侈品那些她过去根本无力问津的东西。 阿曼达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令她暴富的信。那可是一大笔钱,远远超出了她的期望。而今 她所面对的问题是 : 怎么花这么多的钱呢?当然消费方法成千上万, 可是, 在她的内心深处, 答案早已存在: 一件貂皮大衣。她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就是一件貂皮大衣。 一旦决

10、定,她马上走进一家皮草行,在那里看遍了所有的貂皮大衣,尔后选出了她最喜 欢的一件。 “您穿正合适,夫人。 ” 当然了,那还用说,她感觉美妙极了,恨不得马上向全世界展 示自己的华贵,并向每一个人示善。 她随便地数出了钱,傲慢地付清了账。正是早春二月,其后的十余天里,貂皮大衣令阿 曼达尽领了风骚。生平第一次,她觉得生活是如此的幸福和快乐。每晚就寝前,她都要仔细 端详它,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想起它。所以,她真害怕这心爱之物会被盗去。她为它 保了险,保金不菲。 在家待着时她就放心,她的貂皮大衣不会遭遇不测。出门时她也不怕,她可以穿着它。 尽管如此,也烦恼频生 : 要弄脏大衣可太容易了。天气日渐转暖

11、,阿曼达的烦恼也与日俱增。 她不能穿貂皮大衣出门的季节来得太快了。四月的第三周,她突然发现世间万物中,她最恨 的莫过于夏天了。在绝望中,她眼见夏天逼近,尽管她的绝大多数朋友都厌恶漫长的冬季, 翘盼晴暖的天气。 夏天最终来到了。晴空万里,骄阳似火,阿曼达被迫只得待在家里与大衣为伍。她偶尔 出去一趟,把大衣留在家里,却又惶惶然不知所措。后来,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对貂皮大衣已 经恨之入骨了。她跑出去,跳上出租车,直奔皮草行。 “我想退了它, ”她说, “你们看,它还跟新的一样。 ” 可是店主告诉她,由于貂皮跌价 了,所以她只能得回原价的五分之一。阿曼达的心凉了。 “真抱歉未能满足您的要求,夫 人, ”店

12、主说, “再见。 ” 打那以后,阿曼达处心积虑地构想如何除去这个大包袱。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 主意。她无法卖掉它,但她可以遗失它,不是吗?大衣是保了险的。如果她成功地丢了它, 就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百分之百的赔偿。 要“遗失”一件貂皮大衣也绝非阿曼达所想的那 般容易,但是她还是成功了。她坐上出租车,在闹市区下了车,并将大衣弃置在后座上,仿 佛她真的忘了似的。然后她徒步回家,又变成了自由人。 一到家,她马上写信向保险公司索赔。十天后,她去了保险公司。 “我们已收到了您的信。一切都安排好了。 ” “你要记住,保险政策第十五条给予我们以赔偿实物的选择权。我们正准备这样做。 ” “什么!” “很简单

13、,您只能再选一件貂皮大衣。我们会付钱的。 ” 她乞求,她哀号,可都无济无 事。她必须有一件貂皮大衣,她被判了“终生监禁” 。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这篇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顺叙的叙述顺序,使得情节的展开紧凑而有条理, 这也便于读者接受理解。 B.小说以“貂皮大衣”作为标题,点明了小说写作的主要内容,文中所展现的“拜金主义” 思想也在其映衬下变得形象可感。 C.阿曼达由一个自食其力、生活俭朴的人变成一个贪图享乐、虚荣至极的人,都是由于那一 笔意外的遗产所得,这也反映出金钱是万恶之源的主题思想。 D.小说最后划线句形象地刻画了阿曼达作茧自缚的

14、处境, 同时也一语双关, 道出了人被物所 奴役囚禁的社会现象。 5. 小说主人公阿曼达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6 分) 6. 小说的结局独具匠心,请结合原文加以探究。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 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父遂良,仕至尚书度支员外郎。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 学 。擢进士甲科,补扬州观察推官,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平遥县。使者荐之,通判晋州。 高继升知石州,人告继升连蕃族谋变,逮捕系治,久不决,衍辨其诬,抵告者罪。宁化军守 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守将不服,诉之,诏为置狱,果不当死。

15、召为三司户部副 使,擢天章阁待制、知江陵府。未行,会河北乏军费,选为都转运使,迁工部郎中,不增赋 于民而用足。还,为枢密直学士,求补外 ,以右谏议大夫知天雄军。兼判吏部流内铨。选 补科格 繁长,主判不能悉阅,吏多受赇,出缩为奸。衍既视事,即敕吏函铨 法,力阅视, 具得本末曲折。明日,令诸吏无得升堂,各坐曹听行文书,铨事悉自予夺,由是吏不能为奸 利。数月,声动京师。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 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宝元二年,迁刑部侍郎、复知永兴军。 时方 用兵,民苦调发,吏因缘为奸。衍区处计画,量道里远近,宽其期会,使民得次第输官。比 他州费,省钱过半。召还,权知开封府,权近闻衍名,莫敢干以私。契丹与元昊战黄河外, 参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欲以兵自从。衍曰 : “二国方交斗,势必不来,我兵不可妄出。 ” 仲淹争议帝前,诋衍,语甚切。仲淹尝父行事衍,衍不以为恨。衍清介不殖私产,既退,寓 南都凡十年,第室卑陋,才数十楹,居之裕如也。善为诗,正书、行、草皆有法。病革,帝 遣中使赐药,挟太医往视,不及。卒,年八十。赠司徒兼侍中,谥正献。 (节选自宋史杜衍传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