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2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18978026 上传时间:2020-01-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2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2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2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2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2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2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2 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优案2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众说纷纭,不置可否。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感情真挚,犹如一曲哀婉凄美的歌。解读锦瑟,只要把握了首联的一个“思”字和尾联的一个“待”字,诗的主旨就豁然开朗了。沁阳市退休干部王锡柱先生,通过几年来晨钟暮鼓的辛勤耕作,终于在古稀之年了却了商隐故里人的夙愿编纂成功李商隐诗选浅释。这两段景色描写,前一句壮阔、苍茫,后一句秀丽、凄迷,风格迥异,但都是浓情勃郁的好景致。连才华横溢的李商隐,都曾对这些妙曼的句子耿耿于怀。李商隐别出心裁,在将长恨歌的故事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浓

2、缩之后,表达了自己的独到见解。A BC D答案A解析不置可否: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态度。与“众说纷纭”矛盾。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此处用来形容境界,错误。豁然开朗:由狭窄阴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也用来形容一下子领悟到某种道理而感觉明朗。此处指主旨明晰,正确。晨钟暮鼓: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用来形容辛勤耕作,错误。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此处侧重难以忘怀,用词错误。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此处指李商隐创作的诗歌从形式到主旨都与众不同,用词正确。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3、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很多人都说,。因为李商隐是缠绵悱恻的,他的很多诗的情意都是非常长远,不能隔断,不能舍弃,不能自己的,所以很多人以为李商隐所写的都是爱情诗。那杜甫呢?杜甫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所写的都是忠爱的。,杜甫以后学杜甫学得最好的就是李商隐。:一种方式就是表面学得很像,比如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那是完全模仿杜甫写人民的疾苦;另一种方式就是李商隐学到了杜甫艺术性的句法,就像这句“桂花吹断月中香”,这是在学杜甫的句法。答: 答案李商隐跟杜甫迥然不同可是如果从学作诗的角度来说李商隐学杜甫有两种方式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从层次上看,这段话第一层次写李(商隐)杜(甫

4、)诗歌内容的“异”,第二层次写李杜诗歌的“同”,即李商隐学杜甫作诗,在内容和句法方面的相同之处。因此第空把这两层意思表达出来即可。第空,应填介绍李商隐向杜甫学习的总写句,从后文“一种方式”“另一种方式”等句子可推断出答案。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锦瑟中作者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2)锦瑟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追忆时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3)马嵬(其二)中直接表现唐玄宗逃难途中落魄境地的句子是:,。答案(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3)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1高考源点:鉴

5、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我的答案:答案(1)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2)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3)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2高考源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锦瑟一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我的答案:答案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起兴、象征、用典的手法来表达情感。首联起兴,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

6、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颔联和颈联,诗人借用典故非常委婉地表达了追忆的内容。尾联以感叹作结,表明追忆凄迷难辨。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3高考源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马嵬(其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理解说明。我的答案:答案对比手法。(1)虚与实的对比。首联两句中,唐玄宗听术士说在海外仙山上寻访到了杨贵妃是“虚”,二人当初盟誓“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而未可知,也是“虚”,而实际情况是“徒闻”音讯,“此生休”。李商隐将传说与现实、愿望与现实作对比,凸显现实的失落和凄凉。(2)治与乱的对比。颔联“宵柝

7、”对“晓筹”,“空闻”对“无复”,两种不同的声音在不同的空间形成对比;颈联“六军同驻马”对“七夕笑牵牛”,“此日”对“当时”,两种不同的情景在不同的时间形成对比。两处对比突出了唐玄宗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3)尊与卑的对比。尾联通过天子和平民身份与情感生活天壤之别的对比,反问中暗含指责与叹惋。通篇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索,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唐玄宗,有力地指斥了他的荒淫误国。4高考源点:评价诗人的观点态度马嵬(其二)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结合全诗,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讽意”来。我的答案:答案(1)首联,“徒闻”具有讽刺意味,神仙怪诞、生命轮回是不可能的,此

8、生都没有保障,何谈未来,岂不“徒闻”?(2)颔联,“空闻”具有讽刺意味,明明听到,却不再有往日的安逸。(3)颈联,“笑”具有讽刺意味,遥想当年七夕嗤笑牵牛织女,可叹此生二人以后永不会相见。(4)尾联,“如何”具有讽刺意味,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反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以对比手法和反诘语气作结,寄托感慨,点明题旨,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唐玄宗。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李商隐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注回中: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

9、(838),这年因有人作祟,诗人应博学宏词科不第,从京都回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中。“前溪”句:前溪是南朝教习音乐的地方,江南声伎多出于此。此句用人的舞态描摹花之飘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诗人将石榴花拿来作比:请不要嘲笑石榴花开赶不上春天,牡丹虽然在春季怒放,却“先期零落”,更使人愁。B颔联中,诗人直接描绘眼前的残败景象,由暴雨惊梦想到牡丹的凋谢,使人惨不忍睹。“伤心”“破梦”均就牡丹言,而牡丹之伤心破梦亦即作者之情怀遭遇。C颈联中,诗人描写环境与花败后的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气候恶劣,已非当年旧圃之环境;花落委地,一年的美好生机,早付与污泥流尘。D尾联中,“

10、前溪舞”一典的运用,拓出了一番新境;“并觉今朝粉态新”,他日雨过,牡丹落尽,回想今朝,雨中粉态,尚觉新艳动人。此联暗示将来之厄运更甚于今日,前途黯淡之感更加深沉。答案B解析B项,“诗人直接描绘眼前的残败景象”错,诗人借用“玉盘”“锦瑟”等典故渲染风雨摧残娇花的气氛,而没有对眼前的残败景象做直接描绘。2直击高考源点与李商隐的另一首诗锦瑟相比,本诗“锦瑟”意象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答案锦瑟一诗中,“锦瑟”既是诗人年华易逝兴感的凭借,又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本诗中的“锦瑟”,主要是渲染气氛,营造萧萧风雨阵阵袭来,好似锦瑟哀弦惊梦的意境,为下文抒情张本。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中意象的能力。锦瑟

11、一诗中,诗人因睹锦瑟之形(五十弦)、闻锦瑟之声(弦弦柱柱所发的悲声)而生华年之思,所以颔、颈两联即承“一弦一柱思华年”,既摹写锦瑟所奏的迷幻、哀怨、清幽、缥缈的音乐意境,又借助于描摹音乐意境的象征性图景对华年所历所感做概括而形象的反映。由此可见,“锦瑟”既是诗人兴感的凭借,又是其不幸身世的象征。本诗中,颔联两句紧承首联,进一步描绘赏花人与落花的情牵意连:那点点雨珠滴满花冠,如同泪洒玉盘,令人伤感;那萧萧风雨阵阵袭来,好似锦瑟哀弦,惊人睡梦。无限怜惜的哀叹就由此而生:衰红满地的园圃笼罩着重重阴霾,今非昔比,一年的蓬勃生机化为尘埃,万事皆空。可见,本诗中主要是借用“锦瑟”的典故渲染风雨摧残娇花的气

12、氛,为下文抒情张本。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马嵬清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注长恨歌:唐代白居易所创作诗歌,以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为主要内容。对杨贵妃之死,唐玄宗之无奈,深表同情,并歌颂了他们的爱情专一。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中“莫唱”是因为长恨歌中对君王与贵妃的爱情悲剧给予同情,并歌颂其专一,从而引出第二句。B第二句是借用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表明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夫妻离散的悲剧。C第三句借杜甫石壕吏中的诗句,以“夫妻别”写出当时极普遍的社会现象,表达诗人对战乱的痛恨和对和平的向往。D诗人来到马嵬驿不叹李杨悲剧,却借

13、题发挥,抒写百姓因战乱遭受的深重灾难,表现了诗人的文学创作观。答案C解析“表达诗人对战乱的痛恨和对和平的向往”表述有误,应是表达诗人对战乱中妻离子散的苦难大众的同情。4直击高考源点这首诗最主要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答:答案这首诗用了对比(映衬)的表达技巧,将长恨歌所描写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石壕吏所表现的普通百姓遭受徭役离乱而家破人亡的苦难作了尖锐的对比。从而表达对战乱中妻离子散的苦难大众的同情,也表达了作者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或:活用典故,浑然天成。白居易长恨歌对李、杨爱情的赞美;牛郎织女银河的阻隔;杜甫石壕吏里夫妻的生离死别。)解析整首诗的主要手法是对比与用典,选用其一,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注意指出作者鲜明的情感态度。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风雨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注宝剑篇:唐将郭震,少有大志。武则天曾召见,索其文章,震乃上宝剑篇。新丰酒:马周西游长安,宿新丰旅店,悠然独酌。后来唐太宗召与语,授监察御史。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