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一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18977928 上传时间:2020-01-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5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一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一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一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一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一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一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一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一年级第一次联考语 文 试 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一、二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来,写诗、读诗再度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诗歌创作繁荣发展也好,诗歌变成文化领域的装饰品戌媒体炒作的焦点也好,都需要我们自觉审视其被大众热潮遮蔽的问題盲区:泱泱诗歌大国以几千年的诗道精神为荣,而今

2、置身全球化的时代语境和传播媒介日益多元的文化语境之 中,诗人应秉持何种诗心?正是基于对此问题的考量,提出构建当代汉语诗歌精神尤显必要。 诗歌精神是诗人精神世界的产物,与创作主体的品性、修养密切相关。诗品即人品、诗如其人的例证不胜枚举,屈原崇高的社会政治理想与高法的人格,李白豪迈不羁的人生追求、奔涌驰聘的想象力与卓然傲世的个性,杜市忧国忧民、普济天下的胸怀中国古代诗人主体精神与 诗歌的对应关系足以为当代诗人提供借签。构建当代汉语诗歌精神,首要的是培育和充实诗人的主体精神,自觉弘扬时代精神。而今步入“微时代”,信息庞杂、泥沙俱下,商业娱乐日渐盛行,消费至上理念广受边捧,种种诱感与压力之下,很多诗人

3、渐离诗心轨道,失去了对诗歌精神和旷达志向的诉求,也失去了书写和表达的价值标杆。诗人主体精神的建构因而成为当下提振诗歌风气的关键。 诗歌精神也是一种民族精神。伴随近现代中华民族的苦难历程,诗歌屡被推上历史舞台。肩负启蒙与救亡的使命,从“五四”伊始,诗人们执着于民族精魂的发掘:如闻一多以民主精神和民族道德感跋涉于中华复兴之路的赤子情怀,戴望舒在个体自救、民族自救中寻访生命价值的现代意志岁月如河,基于现代经验之上的民族精神,映射出个体担当历史的主体性行为。新世纪以来,网络诗歌喧嚣沉浮,平庸的气息弥散,在短视的利益机制和大众文化中,如何格守诗歌信仰,创作出有气象、有骨气、抒发灵性和真诚、远离浮躁空洞的

4、诗作?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产,高扬富有时代感、主体性的民族精神,应该是努力的方向。对诗歌创作而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现实关怀,不该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 诗歌精神还是世界视野和人类情怀的一种体现。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华民族的天人和谐观念演化为世界性的天人和谐,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共同取向。近些年的文化交流现实表明,汉语诗歌愈来愈能融入东西方文化沟通、文明交汇的语境之中。可是,我们仍然缺少能传播到世界的卓越大诗人,缺少震撼人心、经得住淘洗的经典诗作。立足世界诗歌版图,以开放的视野和魄力,审视并吸纳世界诗歌的精粹,传播和发扬当代诗歌经验,这是推进诗歌精神建设的努力方向。以前,我们常说中国古代

5、文学传统丧失了活力,就诗歌而言,启示真正丧失的是我们的创造力与求索精神。摘编自孙晓娅构的代汉语诗歌精神)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賴与分析,正确一项是(3分)A.近来,诗歌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一度被遮蔽的诗人应秉持何种诗心这个问题便凸显在大众面前,引发了大众的考量。B.当今时代,诱惑多,压力大,很多诗人渐离诗心轨道,放弃了对诗歌价值的坚守,因而构建诗人的主体精神就十分必要。C.在近代中华民族危亡之际,诗歌肩负着启蒙与救亡的使命,这时期的诗人勇于担当,所写诗歌的主题大多是民族救亡。D.如今,中华民族的天人和谐观念已成为世界的文化共识,汉语诗歌已被世界广泛认可,我们现在所缺的就是经典诗作。2.下列对原

6、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提出了当今诗人应秉持何种诗心这一被遮蔽的问题,并以此为立论前提,提出了构建当代汉语诗歌精神的观点。B.文章从培育诗人的主体楮神、发掘民族的精神内涵、立足世界的文化视野三个方面分层论述了如何构建当代汉语诗歌精神。C.文章认为诗品即人品,以屈原、李白、杜甫的诗品为例,论证了当下提振诗歌风气的关键是构建诗人的主体精神这一观点。D.文章先总后分,在提出构建当代汉语诗歌精神的论点后,逐层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在每个分论点中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只有秉持诗心,恪守诗歌信仰,才能够抵制喧嚣,追求真诚,才

7、有可能创作出有气象、有骨气的作品。B.积极进取、关注现实和弘扬时代精神是诗歌创作的永恒追求,也是诗人努力的方向,即使时代变迁也不能放弃。C.那些创作出震撼人心、经得住历史淘洗的经典诗作的诗人都是能够立足世界诗歌版图,吸取世界诗歌精华的人。D.构建诗歌精神,激活汉语诗歌创作的潜力与诗人的求索精神,将为诗歌发展以及文化发展打开无限深远的空间。(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树挪走了叶延滨 “窗外的树被人挪走了!”妻子一进门,习惯地走近阳台,她有点生气地喊道。妻子拿起电话拨通物业:“你们为什么把树挪走了?挪到新区的楼盘去?你们种了花?栽了草?那能和树一样吗?

8、”花草虽好,但与树是不一样的。花与草就是装饰,而树是稳定的伴侣。 挪走几棵树,让我们这个春节有一点感伤,就像走了几个老朋友。 过去一年,诗歌圈走了几个老朋友,也像几棵熟悉的树,被挪出了我的生活,到我不知道的 地方去了。老诗人牛汉和郑玲走了,两位都是我敬重的前辈。这两位前辈中,我与牛汉接触多一些。我刚到诗刊时,因为工作原因,与牛汉打过不少交道。这位老先生爱憎分明,敢说敢为,有时也犟,甚至“不好合作。有一次评奖,因与其他评委意见分歧,牛汉先生提起书包就要退场走人。宁折不弯,不可商量,宁可走人,也不妥协这是牛汉赢得诗坛敬重,同时也是其一生坎坷的原因之一。有了这次冲突,我在以后与牛汉的交往中,遇事尽量

9、不让老先生委屈了自己。在此后十几年里,诗刊每年的活动都会有牛汉先生露面。说实在的,诗界各色人都有,像这样硬朗的诗人真是难得。我最后一次见牛汉,是在北京大学参加谢冕先生主持的活动。见到牛汉时,老先生是坐着轮椅来的,我心里一阵酸楚。这是个一辈子站着,如他笔下那棵权树一样的硬汉啊! 同辈诗人中,雷抒雁是我的兄长。当年我在解放军总后勤部所管的一家工厂当新闻干事,有空就学着写诗,写了诗就给解放军文艺投稿。到了年尾,我收到解放军文艺寄来的一个大信封。信封里有一本解放军文艺社赠给作者的笔记本,还有一叠退稿我这一年寄给解放军文艺的全部诗稿,都有编号,一篇不少。退稿附有一封编辑的来信,大意是表扬我的勤奋之类的客

10、气话。写这封信的编辑就是雷抒雁。下一年的三月号解放军文艺,发表了我一首民歌体的小诗女队长的画,延河发了我一首春从北京出发。此后几十年,我把雷抒雁视为 我敬重的诗坛兄长,保持交往。记得我在北京上大学的时候.他的小草在歌唱红遍大江南北,随之他也遇到麻烦,脱了军装,从解放军文艺出来,在社会上四处找工作。我趁在中央人民广 播电台实习的机会,为他做了一个专题节目。录制完节目后,我俩在电台外的一家小酒馆吃饭,要了两盘饺子、两瓶啤酒。那个场景至今还如在眼前。抒雁生性好强不服输,这使他保持着创作的热情,在诗歌界朋友多,也会有意无意得罪人。他的快人快语、机智幽默,吸引着我,让我愿意与他交往。有时也会感到他直率无

11、忌,不太顾及旁人,我就想:“也许我在别人眼里也是一只刺猬? ”保持着两只刺猬之间的距离,让我们之间的友谊存续了四十年。 在晚辈诗人中,东荡子的离去让我惋惜。认识东荡子十多年了。他是在广东打工的外省人,增城市的领导让十名有才干的“新增城人”得到户口,开了打工仔在广东落户的先河。东荡子就是这最早落户的十人之一。因为热爱写作,他在当地报纸谋了一份办副刊的工作。工资低,生活依旧困苦。我主持刊物时,有意关注他的创作。两年前我退休了.常常收到增城寄来的稿费,原来是他在自己编辑的副刊上,转载刊发一些我的小文章。事虽小,我却感到他的好意和关切。其后听说他接连获得三个文学奖,正为他上了 一个新的台阶而兴奋,忽然

12、得到他离去的消息,令人扼腕痛惜。 生活中有的人对于我,就是一棵树。有的是大树,有的是小树,他们在生活视窗里有着几乎固定的位置。这些位置也让我能找到自己。但他们被挪走了,在留下的空味处,我看到命运的那只手。 最近,我整理手机上的通讯录,刪去几个总算可以不打交道的老总老板,删去一堆在握手寒暄后留下的陌生名字,然而,这些名字必须留着:牛汉、郑玲、雷抒雁、东荡子他们的电话号码通向记忆的深处,他们是人生通道上永远繁茂的树。(选自文汇报.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由日常琐事写起,写窗外的树被人挪走后妻子的生气、自己的感伤,表明“我们” 对树的感情,

13、并由此引发“我”对身边人的珍视之情。B.第三段在提到牛汉和郑玲的离去时,着重写了牛汉,不是因为“我”和牛汉的接触较多,而是因为牛汉硬朗的个性加重了“我”的敬重之情。C.作者对自己生活中的“树”选材极具代表性。牛汉是敬重的前辈,雷抒雁是同辈诗人,东法子属于晚辈诗人。作者对他们的感情同中有异。D.文章结尾通过对比突出所写人物才是自己“人生通道上永远繁茂的树”,值得记忆和怀念。同时,以此结尾,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5.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6分)(1)见到牛汉时.老先生是坐着轮椅来的,我心里一阵酸楚。(3分)(2)有的是大树,有的是小树,他们在生活视窗里有若几乎固定的位置

14、,这些位置也化我能到自己。(3分)6.文中“树与“老朋友”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新华社瑞士达沃斯1月24日电1月24日,刘鹤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年会上,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共同促进全球经济繁荣稳定为题发表致辞。其中明确指出为实现“到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到2050年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国的宏伟目标”,还需 “三大攻坚战”。其中之一是“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对传统增长方式的调整。未来三年,我们将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使主要

15、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资源消耗强度降低,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重点是打羸蓝天保卫战。事实上,我们所做的这件事.就是在采取具体行动信守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落实好巴黎协定。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把这件事做下去,也希望和国际社会全面加强合作。(摘编自2018年1月25日新华网)材料二(摘编自2018年1月20日人民网)材料三: 中国快递协会预测,今年的“双11”将会带来超过10亿个包裹。根据公开数据,到2020年 全国快递业务量将达到500亿件,大约产生200亿个塑料袋、70亿个气泡袋凡此种种, 将对环境保护产生巨大的压力。 很明显,“电商垃圾”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各种包装垃圾,首先就是纸盒、纸箱。为了减少“电商垃圾”,总的原则就是要减少快递包装箱的使用量。一件纸盒或纸箱究竟放多少量才最为合理,很难有一个准确的标准。另外,快递纸盒、纸箱不仅仅牵扯到纸盒、纸箱的问题。纸盒、纸箱本身可以回收,但是在包装中大量使用、粘贴在纸盒、纸箱上的胶带,影响了纸盒、纸箱的回收,其他附属材料如塑料袋、空气囊等包装填充物绝大多数属于不可回收物,无害化处理的流程相对比较麻烦。 在宏观层面,国家邮政局出台了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到2020年,基本淘汰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包装物料,基本建成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