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辅导之一大气与气候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8976204 上传时间:2020-01-0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辅导之一大气与气候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三地理辅导之一大气与气候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三地理辅导之一大气与气候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三地理辅导之一大气与气候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三地理辅导之一大气与气候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辅导之一大气与气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辅导之一大气与气候(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届高三地理辅导之一,大气与气候,2012新课标1卷,读图2,完成6-7题。,6.根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B,影响气温的因素,1、不同纬度低纬高于高纬,2、相同纬度 (1)海陆-夏季:陆温高于海温,冬季海温高于陆温 (2)地形海拔高,气温低 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相同海拔处) 阳坡气温高于阴坡(相同海拔处) (3)洋流暖流使沿岸增温,寒流使沿岸降温,2013卷1,4.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洋流,图2为

2、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共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完成4-6题。,B,影响降水的因素,1、大气环流: 气流上升多降水,气流下沉少降水 风从海上来多降水,风从陆地来少降水 2、地形:迎风坡降水多 3、海陆位置:沿海降水多于内陆 4、洋流(影响沿岸地区):暖流流经降水多,降水条件,1、充足的水气 2、凝结核:尘埃(一般情况都具备) 3、降温冷却 (1)气流上升降温冷却(最重要) (2)气流从低纬流向高纬降温冷却,降水类型由上升冷却类型决定,1、锋面雨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爬升 雨区呈带状分布,降水强度与锋面性质相关 2

3、、对流雨-赤道地区全年午后出现,北半球中纬地区夏季午后。多雷阵雨 3、台风雨(气旋雨)-雨区呈螺旋状,中低纬大陆东岸夏秋多见。狂风暴雨 4、地形雨分布于迎风坡,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式,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4,完成9-11题。,9.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10.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A.14日14时 B.14 日19时 C.15日4时 D.15 日11时 11.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式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A.华北平原,3、4月份 B.四川盆地,1、2月份 C.黄土高原,1

4、0、11月份 D.东南丘陵,4、5月份,【答案】9.B 10.B 11.D,2014卷1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A,2012大纲卷 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10-11题。,10.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1.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5、B.连绵阴雨天气 C.强对流降雨天气 D.沙尘暴天气,【答案】10.B 11.C,.甲,.甲,等压线图上风的判断,1、风向 第一步: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过某点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第二步:左右手判定风向,2、风力 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锋面气旋,北半球:左冷峰,右暖锋 南半球:左冷峰,右暖锋,雨区:冷锋锋后,暖锋锋前,气旋中心,A,B,C,D,E,暖,冷,冷,暖,2013大纲卷 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据此完成3-4题。 3.甲、乙两水库上游流

6、域 A.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B.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C.降水集中于7、8月份 D.位于半干旱地区,来源:学|科|网Z|X|X|K 4.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 A.几乎没有降水 B.植被截留降水 C.降水大量下渗 D.人工拦截径流,【答案】3.C 4.D,2014卷2 图4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4,完成10-11题。,10.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盛行西风 地形抬升 暖流增湿 反气旋控制 A. B. C. D.,11.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 A.水田农业 B.迁移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乳畜业,【答案】10、A 11、D,2015

7、卷2 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D,2013且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4、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 A16时17时 B. 17时18时 C18时19时 D. 19时20时 5、与正常情况相比,

8、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 大气逆辐射减弱,【答案】4.C 5.B,2011卷1 36(28分)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6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7为对应的气候资料。,(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10分),【答案】 (1)(10分)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

9、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 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7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10分),1、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 2、(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 3、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2013卷1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

10、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2)推测攀枝花1月份天气特征。(6分),(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出论据。(8分),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底,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论据:钢

11、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36.(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2014卷1,(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2分)冬春季河

12、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2分)冬春季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分),(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分),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2分)多大风,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分),(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2分)侵蚀路基(和路肩);(2分)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2分)影响运行列车安全。(1分),(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6分),(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堆

13、(高立式沙障)。(2分)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2分)设置石(草)方格沙障。(2分) (若所提措施不符合当地实际,如植树造林,不得分。),2015卷1,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

14、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a 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8分),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3分)(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

15、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5分),(2)图8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8分),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4分)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4分),(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8b)的原因。(8分),热棒工作季节:冬季。(2分) 判断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液态物质

16、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3分) 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 。(3分),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钱开始垦荒,日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6分),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 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最低气温较低,不利于虫害生存和繁殖,作业,下图示意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