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963505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版(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与祖国统一 必 修 一 1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加强政权建设,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21966 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左 ”倾错误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对我国社会民主和法制造成了严重破坏。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各条战线拨乱反正,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 4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也有了新发展。 最新考纲课标试题考点呈现规律分析 现代中国的政治 建设与中国统一 2017全国 卷 40祖国统一问题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为主 第18讲

2、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 基础攻关 2 考点突破 3 仿真模拟 基 础 攻 关 一、开国大典 1筹备:1949年 9月 21日,新政协会议召开。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 _ ,同时规定首都、国歌、国旗、纪年等。 2举行:1949年 10月 1日,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3意义 (1)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_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2)新中国的成立,是_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性质 从新中国成立

3、到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社会的性质质是新民主主义义社会,本质质 上是向社会主义义社会的过过渡时时期,不是社会主义义社会的性质质。1956年之后,中 国进进入社会主义义初级阶级阶 段。 易混辨析 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分期 图解识记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目的:为了保障在政治上从_向 _顺利过渡。 2时间:1954年。 3主要内容:确立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_,制定了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_写入宪法中。 新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 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过渡时期总路线 4历史意义 (1)中国第一部_类型的宪法。 (2)加强了_,巩固了革命和建设成果。 (3)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

4、期的根本要求。 (4)提高了人民_的积极性,为_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5 _年,随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起来。同年,中共“八大”明确指出: 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制定完备的法律。人民的民主权利应该充分受到法律的保护。 社会主义 人民民主专政 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1956 比较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 图解识记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1确立:_年正式以国家_的形式确立。 2人大代表的产生:经全国人民_产生。 3地位及意义:是我国的_。其确立,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 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5、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1954 根本大法 普选 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大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体,人大代表 是我国国家权权力机关的组组成人员员。 易混辨析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指导思想:1956年提出“_、 _”的方针。 2主要形式:_,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是_。 3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的_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政治协商 政治协商会议 参政议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 1954年之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协商会议议是国家的最高权权力机关,1954年第一届 全国人

6、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协商会议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职 能的任务务宣告结结束,政协协作为统为统 一战线组织继续战线组织继续 存在。 易混辨析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基本内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_和 _,在一些少数民族 _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_。 2相关法律: _ 明确规定,1954年 _ 更明 确的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实施情况:建国前后,形成了_、 _、 _、 _ 、 _五大省级自治区,建立了100余个自治州、自治县。 4作用:少数民族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一律平等 各民族大团

7、结 聚居 自治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西藏 正确理解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自治”不是少数民族的自治,而是少数民族地区所 有人民的自治,是“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 易混辨析 图解识记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六、“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 _制度、_制度都遭到了破坏,国家的法律形同虚设, _被严重践踏。 2党的各级组织也遭到破坏,党内_无法正常进行。 人民代表大会 各党派政治协商 人权 政治生活 “文革”与“文革时期” “文化大革命”应彻应彻 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时时期在外交、科技方面取得的成 就不是“文化大革命”的产产物

8、,不可将“文化大革命”与“文化大革命时时期”混为为一 谈谈。 易混辨析 七、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1有利条件:“文革”的结束;_全会的召开。 2表现 (1)首要环节是平反“_”前后的冤假错案。 (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_制度和_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3)法制建设加快,颁布_年宪法,相继出台了 _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等各种法律 法规。 十一届三中 文革 人民代表大会 政治协商 1982 选举法 (4)1989年,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 1999年,通过 _ ,规范了政府行为。 (5)党的十五大把“_”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_”被正式写入宪

9、 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行政复议法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 八、基层民主选举 1含义:基层民主选举是我国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保障人民用_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政治 建设的基础。 2法律依据 (1)1989年,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 (2)1998年,全国人大正式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3内容 (1)城市居民委员会干部_选举产生。 (2)农村实行以_、民主决策、_、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村民自治。 投票表决 直接 民主选举 民主管理 4意义 (1)农村基层选举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2)是中国

10、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 (3)是中国政府为贯彻“_”精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依法治国 基层民主选举的实质 村委会、居委会都是群众性自治组织组织 ,不是我国的行政机关,所以,不能 说说参与村委会选举选举 是公民参政议议政的表现现。 易混辨析 民主法制建设的曲折与完善 图解识记 考 点 突 破 史料探究 史料一 这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论和政 治制度。它内容丰富,文字质质朴。它没有高调调,更没有空想。这这真是 切合实际实际 ,切合人民今天需要的共同纲领纲领 。 张澜张澜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协商会议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议上的发发言 共同纲领

11、与1954年宪法 主题 史料二 第一条 中华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阶级领导 的,以工农联农联 盟为为基 础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权力的机关是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级人民代表大会。 问题:上述史料分别反映了两部法律具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1)史料一“切合实际实际 ”“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论和政治制度”的“人 民大宪宪章”表明共同纲领纲领 具有宪宪法的地位、作用,它与当时时的国情相适应应 ,代表了人民的意愿。 (2)史料二中“以工农联农联 盟为为基础础”“一切权权力属于人民”反映出1954年宪宪法 坚坚持人民民主专专政;体现现了人

12、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义两大原则则;坚坚持社会主义义道路 ,各民族一律平等。 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异同 (1)性质:都是具有宪宪法性质质的文件。 (2)历史条件:前者是在国民政府被推翻,新中国即将成立时时提出的;后者是人 民政权权得到巩固后确立的。 (3)国家性质:前者具有人民民主性质质;后者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义类 型的宪宪法 。 (4)意义:共同纲领纲领 为为新中国的成立提供了法律依据,是中央人民政府的 施政方针针;中华华人民共和国宪宪法体现现了两大原则则,即人民民主原则则和社会 主义义原则则,它的颁颁行开创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阶段。 拓展深化 对对点训练训练 D 解析 新中国成立时

13、时,民主革命任务务没有彻彻底完成,中国的社会性质质是 新民主主义义社会。在社会主义义革命完成后,才能确立社会主义义制度。故答案为为 D项项;A项项不符合史实实,中共的革命目标标非常明确,排除A; 没有同意 这这个提议议,是对对中国国情的准确认识认识 把握,把“实现实现 社会主义义”写进进共同纲纲 领领超越了当时时中国国情,排除B项项;共同纲领纲领 在当时时起到临时宪临时宪 法的作 用,排除C项项。 史料探究 史料一 我知道,我们们的性命就掌握在他们们(红卫红卫 兵)手中。当时时打死人是 可以不受法律制裁的。他们们的木棒中,他们们的长长矛中,就出法律。 季羡林牛棚杂忆杂忆 史料二 1981年在指导宪导宪 法修订时说订时说 :“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须 加强法制,必须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领导 人的改变变 而改变变” 民主法制建设的曲折发展 主 题 问题:上述史料分别反映了什么? 提示:(1)史料一揭示了“文革”时时期,人的生命财产财产 失去了保障,这实质这实质 上说说明“文革”时时期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严重破坏。 (2)史料二体现现了强调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