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捕手案例解析《不哭不笑的女孩》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8963480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灵捕手案例解析《不哭不笑的女孩》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心灵捕手案例解析《不哭不笑的女孩》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心灵捕手案例解析《不哭不笑的女孩》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心灵捕手案例解析《不哭不笑的女孩》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心灵捕手案例解析《不哭不笑的女孩》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灵捕手案例解析《不哭不笑的女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灵捕手案例解析《不哭不笑的女孩》(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不哭不笑的女孩 第二小组成员:马欢 宗健 陈启辉 内容提要 本案是心灵捕手节目中的一个案 例不哭不笑的女孩,讲述了一 位八岁的女孩,因父亲的猝死而丢失了 表情,无法像同龄孩子一样表达自己的 喜怒哀乐,最终在小女孩的母亲与心理 咨询师的帮助下,找回了丢失的表情, 拾回属于自己阳光般的笑脸。 不哭不笑的女孩 一、案例简述 二、来访者情况及主要问题 三、心理咨询师的发现及家属和老师反映 的情况 四、心理咨询师分析过程 五、运用技术与方法 六、理论依据 一、案例简述 (一)来访者一般情况: 姓名:童悦 年龄:8岁 性别:女 (二)来访者成长史: 童悦出生于一个殷实的家庭,父亲在世时曾

2、 在一家中型企业担任要职,年薪颇高,而童 悦的母亲是一位大学英语教师,同样也收入 不菲,与奶奶关系淡漠。7岁时父亲因病去世 ,童悦与母亲一直在一起生活。 二、来访者情况及主要问题 童悦的父亲童志祥年幼时也同样遭遇了丧父之 痛,守寡的母亲把原先对丈夫的感情全部投注在年 幼的儿子身上,加倍给予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而 童志祥在与母亲长期相依为命中,也深刻体悟了母 亲的艰辛与孤独,他用爱、关怀、惟命是从来报答 母亲,母亲成为他生命中最最重要的人。因童悦的 爷爷过早去世,导致童悦父亲的原生家庭三角关系 缺损,父亲顶替了爷爷的角色,使得他对奶奶有过 度情感粘连。 童悦的父亲常常因为奶奶的事情而丢下童 悦母

3、女,在发生类似情形时,童悦的母亲 就以一句“没有爸爸没关系,妈妈和童悦仍 然过”来安慰童悦,然而,年幼的童悦却不 能分辨,母亲说的是真话还仅仅是由于赌 气,久而久之,母亲的话被童悦内化为自 己的认知,因此,即便父亲没有去世时, 他就已经淡出了童悦的世界。从而导致童 悦对于自己父亲在家庭结构中的一种错误 认知,父亲的猝死导致童悦的原生家庭三 角关系缺损,童悦顶替了父亲的角色。 返回 三、心理咨询师的发现及家属和老师的 反映情况 一般印象:严肃持重、不哭不笑、懂事、 异常坚强 精神状态:状态良好 社会功能:能进行正常的生活与学习 症状:没有明显的躯体反应但是惧怕黑暗 和狭小空间 返回 四、心理咨询

4、师分析过程 没有器质性病变 自闭症(我们心理医生 是怀疑她得了自闭症,因为冷漠、孤僻、 怕黑、情绪调节不当,这些都是自闭症的 典型的症状,但是,经过班主任对童悦在校 期间表现的描述,心理医生分析,童悦除 了有些严肃,不善言笑之外,她在学校并 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人际障碍和自闭倾向, 所以很显然,她的不哭不笑不能纳入自闭 症的范畴。) 创伤后应激障(PTSD) (父亲猝死) 家庭三角关系 返回 返回 自闭症 又称孤独症或孤 独性障碍等,是 广泛性发育障碍 的代表性疾病。 该症一般起病于 36个月以内。 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 、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行为方式。 返回 返回

5、movie u社会交往障碍 指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在婴儿期,患儿回避目 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 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在幼儿期,患 儿仍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无反应,对父母不产生依恋, 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或玩耍的兴趣,不会以适当的方式与 同龄儿童交往,不能与同龄儿童建立伙伴关系,不会与他 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向他人寻求 安慰。学龄期后,随着年龄增长及病情改善,患儿对父母 、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显缺乏主动与人交 往的兴趣和行为。虽然部分患儿愿意与人交往,但交往方 式仍存在问题,他们对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对他人情绪缺

6、乏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成年后,患 儿仍缺乏交往的兴趣和社交的技能,不能建立恋爱关系和 结婚。 u交流障碍 1非言语交流障碍 该症患儿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 舒适或需要。稍大的患儿可能会拉着大人手走向他想要的 东西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表情也常显得漠然,很少用点 头、摇头、摆手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2言语交流障碍 该症患儿言语交流方面存在明显障碍, 包括:语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损;言语发育迟缓或不 发育,也有部分患儿2-3岁前曾有表达性言语,但以后逐 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患儿常 常存在模仿言语、刻板重复言语,语法结构、人称代词常 用错,语调、语速、节律、

7、重音等也存在异常;言语运 用能力受损:部分患儿虽然会背儿歌、背广告词,但却很 少用言语进行交流,且不会提出话题、维持话题或仅靠刻 板重复的短语进行交谈,纠缠于同一话题。 u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该症患儿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缺乏兴 趣,而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具的物品却特别感兴 趣,如车轮、瓶盖等圆的可旋转的东西。有些患 儿还对塑料瓶、木棍等非生命物体产生依恋行为 。患儿行为方式也常常很刻板,如:常用同一种 方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出 门非要走同一条路线,长时间内只吃少数几种食 物等。并常会出现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奇特怪异的 行为,如:重复蹦跳、将手放在眼前凝视、扑动 或

8、用脚尖走路等。 返回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是指 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 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 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核心症状有三组,即:重新体验症状、 回避症状和警觉性增高症状。 u 1. 重新体验症状 PTSD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发生后 ,患者有各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创伤性体验重现( 病理性重现)。患者常常以非常清晰地、极端痛苦的方式 进行着这种“重复体验”,包括反复出现以错觉、幻觉(幻 想)构成

9、的创伤性事件的重新体验(flashback,症状闪回 ,闯入性症状)。此时,患者仿佛又完全身临创伤性事件 发生时的情景,重新表现出事件发生时所伴发的各种情感 。患者面临、接触与创伤性事件有关联或类似的事件、情 景或其它线索时,常出现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 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频频出现内容非常清晰的、与 创伤性事件明确关联的梦境(梦魇)。在梦境中,患者也 会反复出现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的场景,并产生与当时 相似的情感体验。患者常常从梦境中惊醒,并在醒后继续 主动“延续”被“中断”的场景,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u 2 回避症状 在创伤性事件后,患者对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采取持续 回避的态度。回避

10、的内容不仅包括具体的场景,还包括有 关的想法、感受和话题。患者不愿提及有关事件,避免相 关交谈,甚至出现相关的“选择性失忆”。患者似乎希望把 这些“创伤性事件”从自己的记忆中“抹去”。 在遭遇创伤性事件后,许多患者存在着“情感麻痹”的 现象。从外观上看,患者给人以木然、淡漠的感觉,与人 疏远、不亲切、害怕、罪恶感或不愿意和别人有情感的交 流。患者自己也感觉到似乎难以对任何事物产生兴趣,过 去热衷的活动也无法激起患者的情绪,患者感到与外界疏 远、隔离,甚至格格不入,难以接受或者表达细腻的情感 ,对未来缺乏思考和规划,听天由命,甚至觉得万念俱灰 ,生不如死,严重的则采取自杀行为。 u3 警觉性增高

11、(易激惹)症状 不少患者则出现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易 惊醒)、易激惹或易发怒、容易受惊吓, 难以集中注意力等警觉性增高的症状。 返回 家庭三角关系 萨提亚是美国当代一位著名的心理治疗大 师的名字,她的全名是维吉尼亚萨提亚( Virginia Satir,1916-1988年)。她创新的家 庭治疗流派在当今世界极负盛名,为了纪 念这位家庭治疗的先驱,该模式被命名为“ 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 萨提亚模式 萨提亚的背后理论的缘起 问题的起源:家庭 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一 个人和他的经历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我 们不快乐的根源可能是因为儿时未被满足 的期

12、待。 问题的表现:生存姿态 萨提亚的介入:家庭是手段 萨提亚的技术:家庭重塑 返回 五、运用技术与方法 沙盘游戏目的:咨询师运用这种方法 来了解来访者无意识的想法 仪式治疗法目的:帮助来访者卸去本 不该承担的责任感 返回 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对“沙盘游 戏治疗技术”的权威注解为: 沙盘游戏治疗是一种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 由多拉.卡尔夫(Dora Kalff)发展创立的心理治 疗方法。沙盘游戏是运用意象(积极想象)进行 治疗的创造形式,“一种对身心生命能量的集中提 炼”(荣格)。其特点是在医患关系和沙盘的“自 由与保护的空间”中,把沙子、水和沙具运用于意 象的创建。沙盘中所表现的

13、系列沙盘意象,营造 出沙盘游戏者心灵深处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持续 性对话,以及由此而激发的治愈过程和人格发展 。 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院长申荷永教授主编了国内 第一套沙盘游戏治疗著作系列心灵花园:沙盘 游戏治疗丛书,囊括了沙盘游戏治疗创始人, 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奠基者,美国沙盘游戏治 疗学会主席,及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主席经典 著作,出版了国内第一部有关沙盘游戏治疗专著 沙盘游戏治疗:理论与实践。 张日升教授专著的箱庭疗法,2006年5月由人 民出版社出版。作为国内第一本关于沙盘游戏的 参考资料,本书以操作和实践性为主要目标,突 出了心理临床应用价值。全书分为箱庭疗法的基 本原理、箱庭疗法的基础

14、研究和箱庭疗法的个案 研究三大编。 张日升教授箱庭疗法。 返回 六、理论依据 (一)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原型理论里面有一个智慧老人的原型,这 个原型的存在正是沙盘游戏过程中自我治 愈力实现的理论基础。荣格认为潜意识里 面潜藏着一些人类千万年来所积累的智慧 ,自性目标的实现正是要与这种智慧取得 链接,然后让我们重返精神的家园。 (二)米德的自我理论: 影响自我的两类他人,一类是概化他人,一类是重要他人 即影响个人生活和人格成长的中心人物。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同化:是主 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同化过程是主体过滤、改造外界

15、刺激的过程,通过同化, 加强并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使图式得到量的变化( 童悦的一个重要的认知是,男生是不可以哭的,一方面, 由于父亲的长期缺位,家庭的铁三角发生了变化,一旦父 亲去世后,孩子就会下意识地去模仿父亲当年的行为,就 像父亲顶替了爷爷的角色,她也顶替了父亲的角色,像父 亲和男人一样的严肃和坚强。另一方面,其母亲的沉重心 情同时也滋养了童悦的不苟言笑,让童悦在潜意识中做得 更像一个大人,以此来安慰母亲)。 (五)格式塔疗法(Gestalt therapy) 格式塔疗法的要点如下:1. 人都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 情,心理咨询的中心任务是帮助来询者充分认识到自我在 现实中的存在和感受。由此,心理咨询不求为来询者的困 难做解释与指导,而是鼓励来询者主动承担责任,主持自 我的治疗与改善(人性观)。2. 人应该将精神集中在现实 的生活与感受当中,而不要对过去的事情念念不忘。人的 许多焦虑都产生于不能正确对待以往生活向当前生活的过 渡,以逃避现实的做法来处理个人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压 力。这严重阻碍了一个人的健康成长3. 使人积极面对现实 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帮助他完成内心中的那些 未完成情结(unfinished business)。这通常指个人因以往 生活中的某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