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pt 135页)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963354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PPT 页数:135 大小:5.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pt 13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pt 13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pt 13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pt 13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pt 13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pt 13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pt 135页)(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讲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主要讲三个问题: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2、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3、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上层建筑 本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 第五讲和第六讲着重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资 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和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 ,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前三讲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一部分则运用它对商品经济以及资本主义 的内在矛盾和运动规律进行分析,提出劳动 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揭露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的剥削本质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后两讲,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主义 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过程看,经典作家并不是为了 研究

2、资本主义而研究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 起着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进行科学研究的铺垫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终级目标和最高任务,是提出并科学论证 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就这部分的内容而言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两大社会基本 规律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理解社会基本规律,了解自然规律 与社会规律的关系是我们学好这一部分的前提条件。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内涵与外延: 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 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按其作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一般规律 、特

3、殊规律和个别规律。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性。 社会领域是人的领域。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由 此得出结论说社会规律是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是错误 的。 社会存在某种规律的性质和内容及其起作用的范围,不 取决于主体的意志而是取决于社会联系的条件。它的公 式是“只要有就有”,就是说,只要有阶级就有阶级 斗争,只要有市场经济就有供求规律,只要有货币就有 货币流通规律。 社会规律表现的是客观现象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主客体之 间的关系。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 承担者不同: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 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 和

4、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这不是缺点 。(人们用不着组织一个月食党来促进月食,但 却必须组织革命党来实现革命) 机制不同:社会规律依存于人的活动中所形成的 客观关系。不存在人的某种活动就不存在相关的 社会规律。人的意志与人的活动的联系是直接的 ,而人的意志与规律的联系则是间接的。 (有商品生产活动才有价值规律) 性质不同:社会中的一切都是人创造的。但人不能 不受制约地进行创造。人需要什么、能创造什么既不 取决于人的主观愿望也不取决于人的抽象本性,而是 决定于人生活的那个社会实践的状况。 表现形态不同: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 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 律则是历史的

5、,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 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动力学规律;统计学规律。动力学规律;统计学规律。 认识的难易度不同:认识社会规律比认识自然规律 困难得多。社会矛盾的成熟程度以及人们认识的局 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也影响着人们对社会规律的认 识。 一、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 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 经济关系 商人、 高利贷资本 1、资本主义萌芽及产生的途径 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地中海沿岸的城市。 途径有二:封建社会的手工业行会在小商

6、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作用下 两极分化,手工作坊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 包买商控制了市场和高利贷资本提供资金原料等,使手工作坊丧失 独立生产者地位转变为雇佣劳动力。 资本主义的萌芽=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萌芽 小商品经济 2、资本的原始积累的实质及途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需要的基本条件: 一是大批丧失生产资料的自由人; 二是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少数人手中。 原始积累的必要性:15世纪末美洲和通往印度航道的新 发现,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要求商品生产以更大的规 模和更快的速度发展,这一任务只能靠资本主义社会化 大生产来实现。新兴资产阶级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利 用暴力手段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条

7、件。 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 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 资本的原始积累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初。 主要途径:(1)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基础) (2)用暴力手段(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掠夺货币 财富。 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 (1)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圈地运动” (2)开采金矿、种植鸦片、贩卖奴隶、海外殖民地 战争等 (3)国家关税保护、发行国债、国际贸易等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 脏的东西。” 为什么这样说?回忆我们的知识这是否是事实? 为什么叫原始积累? 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 过程。这个过程所以表现

8、为原始的,因为它形成资本 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之后 不断成熟和发展,反过来又 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在经济上实现产业革命, 用近代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 手工业。(基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 发展,对上层建筑的彻底变 革提出了强烈要求。 17世纪中期和18世纪后半期 的英国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最终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 资本关系的空前大发展,建 立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可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并 非自发。 机 器 大 工 业 为 基 础 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支持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

9、件 2、商品经济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3、价值量和价值规律 4、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 5、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研究资本主义为什么要首先研究商品?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 的过程,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商品经济不是社会经济制度,而是通过价格机制调 节资源配置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可以和各种社会 经济制度或所有制形式结合在一起。 资本主义是私有制商品经济与雇佣劳动制度相结合 的产物。要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就必须先揭示私 有制商品经济的运动规律。此外,资本主义社会物 质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商品是其原子形式 ,只有揭示了商品的秘密,才能进一步揭示资本主

10、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 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自然经济是以分散、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的生产方式自然经济是以分散、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的生产方式 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 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 奴奴 隶隶 社社 会会 封封 建建 社社 会会 原原 始始 社社 会会 社会分工是指将满足人们需要的社会经济活动划分 为独立不同的部门和行业。三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畜 牧业的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商人的出现。 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 产的经济形态,是一定 历史阶段的产物 为了交换而进行

11、生产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基本特征基本特征 社会分工和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 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商品经济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 历史条件: 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 会分工的出现;社会分工是 商品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分工使交换成为必要,各行 各业的生产者为了满足自身 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多种需 要,都要求互通有无,以取 得对方产品作为生产资料或 者消费资料,因而产生了相 互交换产品的要求。 )自耕自足不是商品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 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生 产和商品经济产生的另一个 重要条件。(在私有制下,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私人 占有,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

12、 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就只有进行交换。私有者为 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彼此 发生经济联系和相互交换产 品时,要求遵循等价交换原 则,因而劳动产品便必然采 取商品的形式,产品的生产 和交换便必然采取商品生产 和商品交换的形式,这种形 式就是商品经济。 ) 买卖成交才是商品 WHY?不同的 商品能够相互 交换。 WHY?不同 的商品需 要交换。 ? ? 因为物品对人 各有用处,所 以需要交换。 因为有相同的东 西(同质),可 以比较,所以可 以进行交换。 想一想: 商品的价值实体是什么?谁创造了价值?创 造了多少价值? 有观点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的有用性 决定,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主观判断。

13、(边 际效用价值论) 商品的价值又是由生产商品的“代价”构成, 取决于商品生产的费用。(否认剥削) 回答这些问题需要相关知识,下面我们就学 习这些知识。 商 品 二 因 素 使用价值 价 值 交换价值 物品能够满足人 们某种需要的属 性,是商品的自 然属性。构成财 富的物质内容 2、商品的二因素 定义: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 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 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 会属性。 充饥 阅览 拍照 观看 劳动产品与商品的比较。 劳动产品商品 具有使用价值具有使用价值 包含有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准价值) 包含有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 不具有价值有价值 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不

14、一定是商品;无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 品;有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商品; 劳动产品只有通过交换才能成为商品;包含在劳动产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 劳动只有通过交换才能成为价值; 只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才叫做价值。 使用价值是交换 价值的物质承担 者 交换价值 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 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的表现形 式;价值是交 换价值的基础 或内容 生产者的劳动 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 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我需要斧子, 用我的羊和你 的斧子交换吧 ? 我需要羊,用 我的斧子和你的 羊交换吧! 劳动产品 分 工 凝结着无 差别的人 类劳动。 体力脑力 耗费。

15、共同的质 商品交换是商品 生产者之间相互 交换劳动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在 本质上体现了生 产者之间的一定 的社会关系 价 值 交 换 生产力发展 交换 对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 可兼得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商 品 作为商品,必须同时 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 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 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 用价值之中。一种物品如 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是无 用之物,即使人们为它付 出了大量的劳动,也没有 价值。一种物品尽管具有 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 动产品,也没有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劳 动 二 重 性 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不同质不同质 使用价值使用价值 相同质相同质 价值价值 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 具体形式的劳动 无差别人类劳动 商 品 商 品 二 因 素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具体劳动: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 (运用一定的工具、使用一定的方法 、加工一定的劳动对象,生产出一定的 产品)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缝衣、织布、砍材(不同的 工具、不同的动作、不同的劳动对象、 不同的生产目的、不同的劳动产品) 具体的形式不同。 抽象劳动:生产商品时抛开了具体形式的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生产商品时人 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财务报表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