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浅析电视节目中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发展

上传人:七****) 文档编号:118962543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家】浅析电视节目中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独家】浅析电视节目中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独家】浅析电视节目中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独家】浅析电视节目中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独家】浅析电视节目中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独家】浅析电视节目中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家】浅析电视节目中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电视节目中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发展伴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影像迅速成长为一种全新的视觉形式,成为电视综艺节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呈现出来的视觉信息丰厚且富有层次的递进变化,恰恰是现代科技赋予的神奇力量。正是由于多媒体影像的高度参与,电视综艺节目的整体风格脱离了传统的一般性特征,日渐呈现出现代感浓郁的丰富多变的样貌。当然,任何新技术在给原有的艺术样式带来新风貌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新的问题,即技术的进步打破了原有艺术样式的稳定性,如何将新技术融入艺术,使之化为新鲜的艺术语言呢?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呈现多元化发展影像运用于舞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文献剧”的创造者德国导演欧文

2、皮斯卡托让新闻纪录片成为戏剧中解释事件的背景,其动态和静止的图景成为所演戏剧的一种视觉形象的评论和视觉的扩大与延伸,并帮助演员创造出了所要求的客观性,自此打开了舞台影像运用的大门。此时的影像还是以电影投影与幻灯投影为主,因受到技术与观念的限制,此后的几十年并没有被广泛地运用到舞台上。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影像的呈现手段日趋多样化,并逐渐满足了电视摄录的技术要求,开始出现在电视综艺节目中,甚至成为一种必备的视觉元素。中国率先运用多媒体影像技术并产生较大影响的首推央视“春晚”。从2005年首次将LED视频影像引入、2009年投影技术的运用,到2013年虚拟植入(又称Augment Reality-

3、AR增强现实)技术大规模的使用,再到2015年全息投影技术的尝试,视频技术的运用越来越丰富且精致,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LED大屏幕以显示视频画面为主,可以展现节目所需要的图片、信息、资料、活动影像等以串联整个节目,还可以插播第二现场的画面,与第一现场实时互动,增强节目的戏剧性,丰富节目的表现形式。此外,LED大屏幕高亮度的优势,对于以电视转播为基础的综艺节目来说至关重要,其画面的逼真性越来越得到凸显。目前,充分利用亮度与逼真性明显两大特点,营造梦幻般、奇观化效果,强化视频美学的艺术张力,已成为电视综艺节目的常用手法。投影技术的运用,是将数字媒体灯将影像投射到物体表面。在2014年央视“春

4、晚”中,化身为“时间使者”的小彩旗,身着白色衣裙开始旋转,其身上出现了象征四季轮回和时间流转的影像画面,便是投影技术运用的实例。运用投影技术制造多媒体影像在造型上不受约束,且画面无颗粒,能够给观众带来沉浸其中的体验效果。不少综艺节目在制作过程中,都将投影影像与灯光设计、LED屏幕有机配合,营造一种整体的画面效果。虚拟植入是将节目现场的摄像机信号与三维的虚拟场景同步合成在一起,同时运用跟踪技术使植入的三维场景随摄像机的景别同步变化,以呈现出无缝衔接的完美画面。2013年蛇年央视“春晚”对虚拟植入的运用可谓大放异彩。此届“春晚”中,央视利用三个虚拟机位包括一个传感摇臂、一个全景机位和一个位于看台二

5、层的俯拍机位,采用全景包围式的植入设计,用植入场景替代、打破现场原有的舞美格局,把观众带入到节目特定的情景中,实现传统舞美永远也无法实现的奇幻效果。李玉刚演唱嫦娥时模拟的月宫仙境以及孙俪、李健合唱的风吹麦浪将整个舞台变成一片金色的麦田,都充分体现了虚拟技术在综艺节目中的魅力。此外,虚拟植入技术还常常运用在电视节目的直播中,为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体验,而这种强烈的身临其境的体验效果,现场观众是完全感受不到的。全息投影技术(Front-projected HolographicDisplay)也称虚拟成像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三维图像的技术。2015年,羊年央视“春晚”蜀绣节目

6、成为科技含量最高、造价最高、关注度也最高的节目。“春晚”剧组利用该技术“复制”出李宇春的三个“兄弟”,营造出立体的空中幻像和震撼人心的效果,使幻像与表演者产生互动。这种全息影像可以让现场与电视机前的观众共同领略到特效画面的独特魅力。科技的发展开拓了艺术思路,设计思维的创新反过来促进了技术手段的革命,这可以说是现代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二、多媒体技术对电视综艺节目艺术表现力的挖掘与重塑1. 时空瞬间的跨越与转换舞台艺术与影视艺术都是基于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形式,但是舞台艺术区别于电影,由于舞台环境和角色的限制,其在叙事上较难处理同时间、大跨度的时空变换。而多媒体影像的介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

7、影像本身能够创造出一个新的维度。多媒体影像投射出来的场景和环境,以“悄然无息、化入化出”的形式,完成了荧屏上瞬间的时空跨越和转换。首先,从多媒体影像的运用对“舞台时间”的影响上来看,在传统的舞台演出中,时间是线性的、连续的,而影像则可以在舞台剧情的表述中,在情节的时间线上利用闪回、跳接、升格、降格以及蒙太奇手法,为舞台上的时间调度提供帮助,将“舞台时间”放在过去、现在、将来任何一个时间点上。另外,影像的切换也可以帮助舞台瞬间完成空间上的跨越,提供表演情境,完成场景迁换,从而实现舞台空间的多元与立体呈现。2009年央视“春晚”舞蹈城市变奏曲,通过LED大屏幕和柱屏、投影成像等综合运用,以巨大的多

8、媒体效应,演绎了从清末至今的上百年历史,在城市雕塑、芭蕾、探戈的转换中,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节目中,整个舞台环境是根据戏剧情境的需要,瞬间完成了时空转换,这是传统舞台单一的背景所无法做到的事情。2. 叙事蒙太奇语言的“双重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戏剧家梅耶荷德提出“戏剧电影化”的口号,强调戏剧在叙事等方面要借鉴电影的观点。可见,艺术家们很早就已经看到了两种艺术形态结合的可能性。当多媒体影像技术介入到电视综艺节目中时,也将其独特的电影语言蒙太奇引入到了舞台表演中。蒙太奇原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意为装配、安装。影视理论家将其引伸到艺术领域,意指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镜头的剪辑、组合。蒙太奇是影视

9、艺术所特有的表现手段和最突出的形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具有叙事和表意两大功能。苏联蒙太奇学派代表人物谢尔盖爱森斯坦认为,两个画面的组合相加,生成一种大于两个画面本身的新内容。在电视综艺节目中,大屏幕内的影像不断以蒙太奇语言的形式进行组接和变化,在不断感染观众的同时,其影像内部也生成了新的含义。另外,多媒体影像与舞台表演者之间的互动,又形成了第二种蒙太奇语汇,极大地延展了蒙太奇语汇的内涵与意义。既然影像与舞台上的表演者之间可以形成一种新的含义,那么,影像也就承担了某种“角色”的功能。德国美学家鲁道夫爱因汉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说道,视觉除了感知运动之外,还会自动地指令某一物体担任整个视域的框架,

10、使别的物体都依附于它,整个视域中都充满了复杂的从属等级关系。从视觉心理的角度来看,多媒体影像营造的大背景,成为舞台上演员表演的视域框架,观众在电视机前观看到这个视域框架时,它已不再是背景,而是一个大背景中的一个较小的和局部的部分。这个更大的背景就是观众所在的地方,因为影像运动使它看上去与节目中的人物一样,活跃着动来动去。这种运动就使它有了“演员”的特征,使其担任了其中的一个“角色”。舞台上的影像已经超出了背景与环境的范畴而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演员”,它与台上表演的演员一起互动演绎,利用蒙太奇语汇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视觉风格,将360度的全方位舞台与演员融为一体,呈现出犹如幻影般的美好梦境。3. 审美

11、诗化的意象空间优秀的电视综艺节目在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更震撼了观众的心灵。它用一种近乎诗化的语言,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融入其中,虚实相生,亦真亦幻,调动着观众的审美想象空间。中国传统美学中有“意象合一”“境生于象外”的说法,即主张以象写意,寓意于象,意象互存而成一种境界。象是生动可感的具体形象,意是从具体形象中跳脱出来的象外之意,意象的生成互为主体与客体、情与景、心与物、意与象的统一。2009年央视“春晚”舞蹈蝶恋花视觉空间的设计如魔幻梦境般绚丽,舞蹈开始就用多媒体动画将舞台地面及立面变成流动的视觉影像,将舞台打造成一个整体的梦幻空间。演员俯卧在舞台上犹如一朵朵粉红的花朵。随着音乐和舞

12、蹈的逐渐展开,舞台变成一个繁花盛开的世界,很快,盛开的繁花从舞台四周蔓延到舞台上空及四周的屏幕上。独舞演员在舞台中心的舞动,配合着全方位的多媒体画面,绚烂的花朵投射在张开的白色绸缎翅膀上,倾刻间幻化成一只只美丽飘逸的彩蝶。舞蹈最后的高潮部分,舞台被千万只飞舞的蝴蝶所包围,伴随着音乐不停地向舞台中心飞去。这时的舞台已远远扩大了物理空间的限定范围,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无穷无边的幻想。正是有了多媒体技术的帮助,视觉空间才可以拓展到无限宽广的天地之中,由此激发的观众审美想象也是无限的。4. 观念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多媒体影像所营造的虚拟时空与现实时空的高度融合,成为当今电视综艺节目在创作上的一大亮点。难分真

13、假的视像空间,带给观众的是虚拟真实的体验。LED大屏幕影像与虚拟植入等技术的综合运用,让整个舞台浑然天成地融为一体。首先,从电视对于视像空间立体效果的追求上来看,相较于三维技术营造的立体空间,单一、平面化一直是电视画面的弊端。而多媒体舞台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巧妙地挣脱了中国文化构筑画面“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传统局限,将其与西方人在平面上创造三维空间的艺术技巧相融合,既保留了中国绘画在有限空间营造万里之势的优良传统,又充分运用透视法、明暗投影、立体纵深等摄影技巧,在电视平面上幻化出“镜中影、水中月,其幻愈真,则其真愈幻”的逼真空间构造。此外,从受众潜在心理来看,在人类的本性中,潜在着与他人

14、交流的欲望。人类只有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才能获得日趋完善的自我意识和生存能力。电视能够在一个更加广阔、灵活的范围内,满足观众非在场却又镜像式在场交流的欲望,因此,电视影像越相似于“真实”,则越具备符合人类本性渴望交流的基础。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为观众打造了一个“真实的”“缝合式的”“立体的”影像空间环境。三、视觉一体化设计趋向在戏剧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些舞台美术大师曾提倡光与景的有机融合。瑞士学者阿匹亚提出了“综合艺术整体”的概念;捷克美术家斯沃博达强调作为“凝固音乐”的舞台设计要与音乐般流动的光影之间完美融合。目前,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导播、摄像、灯光、舞美、服装、化妆、视频、特效、包装等部门

15、的合作越发紧密、彼此交织,任何一个部门出现短板,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电视呈现的效果。其中,舞美与灯光两个部门占有很大权重,它们成为影响电视节目视觉形态与风格的重要因素。随着LED 大屏幕、LED像素灯、LED像素条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很多传统的舞美材料被替代。众所周知,电视画面质量的好坏与技术手段密切相关,只有有机结合,电视画面才能呈现层次分明、影调丰富的效果。自发光的舞美材料,让创作者能够将更多的思考和设计放在舞台上人物的造型光、肤质的还原效果、对场景空间的塑造以及意境的思考上,加之投影和虚拟植入技术等带来的多媒体影像,能够前所未有地实现整个舞台光源的复杂化和多元化,改变了传统舞美设计与灯光设计

16、的范畴和观念。虚拟植入技术的逐渐普及和应用,使得灯光设计者不但要解决现场灯光的多层次需求,还必须配合视频虚拟部门,在布光方法、色温统一和投光面积等方面加以通盘考虑,使表演者与虚拟环境、气氛相吻合,由此,灯光设计者成为参与影像制作的重要成员。可见,舞美、灯光、视频三者的行业分工与工作内容交叉协同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艺术表现元素和手法的界限日趋模糊,原来各自为战的独立工作模式,逐渐被一体化的专业设计所打破,视觉导演的概念正在逐渐兴起。科学与艺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正在进行激烈的碰撞,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艺术科学化、科学艺术化成为当代一种发展趋势。科学的发明创造推动着艺术的前进,而艺术的探索创新也在启发和敦促着科学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改变着传统的制作观念,视觉导演作为总体视觉效果的把控者,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