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审计学原理讲义(ppt 33页)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962114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审计学原理讲义(ppt 3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现代审计学原理讲义(ppt 3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现代审计学原理讲义(ppt 3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现代审计学原理讲义(ppt 33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现代审计学原理讲义(ppt 33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审计学原理讲义(ppt 3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审计学原理讲义(ppt 33页)(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审计学原理 主讲:宗君利 辅导二 第六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第七章 内部控制的评审 第八章 审计抽样 第九章 审计报告 第六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6.1 审计证据的涵义与分类 6.2 审计证据的形成过程 6.3 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和种类 6.4 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内容 6.5 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与审核 本资料来源 6.1 审计证据的涵义与分类 一、审计证据的涵义 审计证据: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获 取的真实凭据,用于证实或否定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 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公允性、合法性的一切资料。 现代审计工作的重心 二、审计证据的特点 相关性、重要性、客观

2、性、可靠性、足够性 6.1 审计证据的涵义与分类 三、审计证据的分类 实物证据 书面证据 按形式分 口头证据 环境证据 按与审计对象的关系分类 直接证据 间接证据 内部证据 按来源分类 外部证据 审计人员自己获得的证据 6.2 审计证据的形成过程 一、审计证据的收集 1、基本要求 充分性、成本效益性、重要性、相关性 2、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 检查法 监盘法 :监督盘点 观察法 查询与函证法 计算法 分析性复合法: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 审计的技术方法 (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1、顺序检查法 :顺查法、逆查法 2、范围检查法 :详查法 、抽查法 3、资料检查法 :审阅法 、核对法

3、、查询法 、询问法 函证法 、 分析法 (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1、盘存法 2、调节法 : 被查日 = 盘点日 + 被查日至盘 被查日至盘 存量 存量 点日发出量 点日收入量 3、观察法 :与盘存法等其他方法相结合 4、鉴定法 : 通过观察法不能取证 6.2 审计证据的形成过程 二、审计证据的鉴定 1、鉴定证据的作用 2、鉴定证据的内容 客观性、充分性、相关性、可靠性、重要性、经济性 3、鉴定证据的方法 分类、计算、比较 三、审计证据的综合 1、综合的作用 2、综合的方法 :小结、综合 四、审计证据的应用 6.3 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和种类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与作用 审计工作底稿:审计人员

4、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全部审计工作 记录和获取的资料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种类 表格 按形式分 流程图 笔录文稿 一般工作底稿 按职能分 专用工作底稿 综合类工作底稿 按类别分 业务类工作底稿 备查类工作底稿 6.4 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内容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内容 1、结构和内容 被审计单位名称 审计项目名称 审计项目的时间或期间 审计过程记录 审计标识及其说明 审计结论 索引号及页次 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 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 其他应说明事项 6.4 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内容 2、几种常见的审计工作底稿 业务类工作底稿 试算平衡表 审计差异调整表 审计程序表 函证表 库存现金盘点表 3

5、、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要求 (1)内容上的要求 (2)形式上的要求 6.5 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与审核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审核 1、审核的作用 2、复核要点和基本要求 3、三级复合制度 项目经理复核 部门经理复核 主任会计师复核 第七章 内部控制的评审 7.1 内部控制 7.2 内部控制的调查与描述 7.3 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 7.4 管理建议书 7.1 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涵义和作用 1、涵义 控制 : 驾御和支配 内部控制: 为而进行的驾御和支配 内部控制制度:为了在经济主题的内部建立或采用的方 法、程序和行为准则 2、内部控制的作用 保障贯彻执行 保护安全完整

6、提高正确程度 确保 的执行 7.1 内部控制 二、内部控制的要素 (一)控制环境 1、定义:内部控制持续运作中对建立、强化或削弱特定政策、 程序和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成因 2、因素:7点 (二)风险评估 1、定义:对可能发生或无法预测的危险的评价和评估 2、因素:9点 (三)控制活动 1、定义:为切实保障管理者指令予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2、政策程序:4点 7.1 内部控制 (四)信息交流 1、定义:指通过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互相提供有关 的信 2、内容:5点 (五)监督 1、定义:指为评价一定时期内内部控制运作质量的过程 2、监督过程完成方式:3点 7.1 内部控制 三、内部控制的种类 (

7、一)内部会计控制:为维护资产完整,会计信息真实、正确而通 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所进行的内部控制 内容: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会计分析 (二)内部管理控制: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而通过行政管理 及业务所进行的内部控制 内容: 组织结构、劳动工资、员工教育、计划预算、合同执行、 生产经营、质量检验、环境监测 7.1 内部控制 四、内部控制的有效性(4点) 五、内部控制评审制度 步骤:调查、测试、评价 7.2 内部控制的调查与描述 一、内部控制的调查 1、调查方法 (1)审阅 (2)询问 2、内部控制的内容 (1)界定职权范围:职务岗位明确 (2)不相容职务分离 经济业务处理过程的分工 财

8、务记录与保管的分工 7.2 内部控制的调查与描述 (3)内部会计控制 1、目的: 2、内容:合法性、完整性、正确性 3、设定凭证传递程序 (4)行政控制: 1、目的 2、内容 7.2 内部控制的调查与描述 二、内部控制描述 1、文字描述法 要点:信息的来源、处理、存储、关键控制点所在 优缺点 2、调查表法 要点:根据审计目的确定调查事项、表列项目标准规范、关 键控制点分别列项、易于判断选择 优缺点 3、流程图法 要点:根据系统确定分工、标明分工界定控制、图示符号衔 接规范、流程线路清晰易见、会计记录一目了然 优缺点 7.3 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 内部控制测试与评价主要包括 1、内部控制的初评

9、(1)测试形式上是否健全 (2)内容:评价会计监督系统、企业内部控制系统 2、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 (1)概念: 目的:确定会计报表审计的范围和程序 (2)内容: 业务测试 功能测试 7.3 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 (3)方法:检查证据法 穿行试验法 观察现场法 3、内部控制的总评 (1)依赖程度:高信赖程度、中信赖程度、低信赖程度 (2)内部控制总评的要点: 健全性、科学性、层次性、适用性、经济性、协调性、有 效性、系统性 7.4 管理建议书 1、管理建议书的意义 (1)涵义: .书面建议 (2)管理建议书与审计报告的区别: 对象不同、责任不同、影响程度不同 (3)管理建议书的意义 2、管理建议

10、书的结构和内容 标题;收件人;审计目的、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管理建议书 的性质;前期建议改进但本期仍为改进的内部重大缺陷;使用 范围及使用责任;签章;日期 第八章 审计抽样 8.1 审计抽样的涵义及种类 8.2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8.3属性抽样 8.4变量抽样 8.5抽样结果的评价 8.1 审计抽样的涵义及种类 1、审计抽样的涵义 审计抽样指审计人员在实施测试时,从被审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 量的样本进行审计,通过样本的审计结果来推断被审计 总体特征的一种审计技术方法 审计抽样、详细审计、抽查 8.1 审计抽样的涵义及种类 2、审计抽样的种类 按技术划分 统计抽样 非统计抽样 按内容划分 属性抽样

11、变量抽样 8.2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一、样本的设计 指审计人员在具体计划指导下,围绕样本的性质、样本数量、 抽样方法、抽样工作质量要求所进行的计划工作 设计样本时应当考虑的问题 审计目的 审计对象总体与抽样风险 可容忍误差 可信赖程度 预期总体误差 分层 8.2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二、样本选取的意义和要点 样本选取的意义 样本选取的方法 利用随机数表选样 (P184) 系统选样 (P185) 分层选样 整群选样 金额单位选样 8.3 属性抽样 属性抽样: 固定样本抽样 停走抽样 发现抽样 固定样本抽样的步骤: 确定审计目的和抽样总体 定义“违反”的标准 确定相关因素 确定样本量:查表法和计算法 选取并审查样本 从样本的审查结果推断总体 第九章 审计报告 9.1 审计报告的涵义、种类及作用 9.2审计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9.3审计报告的编制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财务报表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