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治疗——按摩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8962060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法治疗——按摩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手法治疗——按摩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手法治疗——按摩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手法治疗——按摩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手法治疗——按摩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手法治疗——按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法治疗——按摩(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按摩 概述 按摩,养生与医疗术语。通过按压或揉摩人的身 体以健身或治病的方法。出灵枢九针:“形 势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 药”汉书艺文志有黄帝岐伯按摩十 卷,唐太医署始设按摩博士、按摩师。唐释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十八十轮经按摩:“凡人 自摩自捏,申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若 使别人握搦身体,或摩或捏,即名按摩也。”明清 以来,按摩又被泛称为推拿。厘正按摩要术 :“推拿者,即按摩之异名也。” 适应证 1.骨科 软组织损伤、四肢骨折后关节功能障碍、截肢、断 肢再植术后、颈肩腰腿痛、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关节 周围炎等。 2.外科 烧伤后疤痕、手术后粘连、肢体循环障碍、急性乳

2、 腺炎(脓肿未形成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3.神经科 神经衰弱、脑血管意外、外伤性截瘫、周围神经 损伤、脊髓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等。 4.内科 高血压病、胃肠功能紊乱、胃十二指肠溃疡、风湿 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5.儿科 脑瘫、消化不良、婴儿腹泻、小儿麻痹症、新生儿 肌性斜颈等。 禁忌证 1.按摩局部的皮肤、软组织或关节有感染、 开放性伤口、烧伤、神经卡压,深静脉血 栓或栓塞,骨折。 2.全身性疾病如急性传染病、严重感染、恶 性疾患、血液病或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 者。 3.妇女怀孕及月经期,其腹部、腰骶部不宜 实施按摩。 仪器准备 1.手法按摩 不需要设备。 2.器械按摩 (1)电动式器械:

3、如震颤按摩器、按摩椅、滚动 式按摩床。 (2)气压式器械:如体外反搏器、压力回流仪。 (3)水流冲击式器械:如漩涡浴槽或漩涡浴池。 (4)手动式器械:如震颤及扣击按摩器。 3.要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治疗目的、方法和注意事 项,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 操作程序 1.推揉类 (1)推法:用拇指或手掌在一个穴位、一个部位或沿着一条经络施压并向前 推动的手法,又分为以下几种。 指推法:一般用拇指指腹接触皮肤,如用拇指指面的称拇指平推,用拇指 侧面的称拇指侧推,用拇指指尖的称指尖推(又称一指禅)。指推法作用范 围小,适用于头面部和单一穴位的按摩。 掌推法:用手掌在身体上推动,根据操作时是手掌还是掌根接触皮肤

4、,又 分为平推和掌根推两种。掌推法作用范围大,适用于胸腹部、腰背部和四肢 。 (2)揉法:用手掌或手指的指腹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通过腕关节的转动带 动手掌或手指的环形移动的手法。用手掌的称为掌揉法,用指腹的称为指揉 法。揉法用力比较缓和,作用力主要渗透到皮下组织,因此,适用于全身各 个部位。 (3)滚法:半握拳,以小鱼际肌和第4、5掌指关节按压于治疗部位,利用前 臂来回旋转带动腕关节作屈伸活动,使小鱼际肌、掌背外侧、第4、5指的掌 指关节及其近端指节作滚动按压。滚动时用力要均匀,如同吸附在按摩的部 位一般,不要跳动。滚法可以单手操作,也可以双手操作。滚法的作用力比 较深,范围也比较大,适用于腰

5、、背、臀部及四肢等肌肉较多的部位。 操作程序 2.摩擦类 (1)摩法: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滑动的手法,分为指 摩、掌摩和掌根摩。操作时,一般是顺时针方向转动,速 度可快可慢。摩法的力量比较小,作用力比较表浅,可以 单手或双手操作,适用于胸腹部。 (2)擦法: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快速的来回摩擦的手 法,一般需要擦到治疗部位的皮肤发红。分为指擦法和掌 擦法,前者适用于四肢远端小关节,后者适用于胸腹部、 腰背部及四肢。 (3)抹法:用拇指或手掌在治疗部位上以一定的压力向 一边推动的手法,分为指抹法和掌抹法。指抹法常用双手 拇指同时操作,适用于头面部和颈部,掌抹法适用于腹部 和腰背部。 操作程序 3.

6、拿按类 (1)拿法:用手指捏住肌肉或肌腱两侧并稍用力向上提起,然后放 松的一种手法。提拿要有一定的强度,一般以感到酸胀为宜。此法刺 激强度较大,常用于肌腹或穴位处。 (2)按法:用手指、手掌或肘部按压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处的手法 ,可以持续按压,也可以间断性按压(一按一松),分为指按法、掌 按法、肘按法。按压时用力要均匀,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由于按 法的刺激强度较大,常与刺激强度较小的揉法一起使用。其中,指按 法适用于按压穴位和痛点,掌按法适用于腹部、背部和四肢,肘按法 适用于腰背部和臀部。 (3)捏法:用拇指与其它手指相对捏住肌肉或肌腱,循其走向边捏 边向前推进的手法,多用于肩部及四肢。如果

7、是在小儿脊柱两侧,用 双手捏起皮肤,自下而上地向前推进的捏法,又称为捏脊法。 操作程序 4.扣击类 (1)拍捶法:用手指、手掌或空拳有节奏地拍打或捶击身体的一种按摩手法。用手指的作用力较 浅,用拳的作用力较深。适用于躯干及四肢。 (2)扣法:用手指扣击身体某一部位的手法,又称弹点法。其刺激强度较小。适用于头部、穴位 及表浅的关节部位。 5.振动类 (1)振法:用手指或手掌按压穴位或某一部位作快速振动的手法,分为指振法、掌振法。前者多 用于穴位,后者多用于腰背及下肢。由于振法消耗治疗者的体能较多,因此,此手法不宜长时间实 施。 (2)搓法:是用双手搓动患者肢体的手法。搓动的速度开始由慢到快,结束

8、时再由快到慢。搓法 的作用力可以达到肌肉和骨骼,分为掌搓和掌侧搓,后者的刺激强度较大,患者常有明显的酸胀感 觉。多用于四肢。 6.摇动类 (1)摇法:是被动地旋转或环转关节的一种手法。适用于具有旋转功能的关节,如上肢的肩、前 臂、腕、手指,下肢的髋、小腿、踝;脊柱的颈段和腰段。 (2)抖法:用手握住患者肢体的远端并稍加牵引,然后,快速小范围的上下抖动。适用于上肢关 节。 (3)屈伸法:是被动活动关节的一种手法。适用于四肢关节。 (4)引伸法:是在肢体放松时,突然被动地牵伸关节的一种手法,具有一定的操作技巧和难度, 治疗者需要熟悉被引伸肢体的解剖关系,只可以借助于巧力,不可以用暴力。根据作用部位

9、,引伸 法又分为为上肢引伸法、下肢引伸法以及腰部引伸法。 注意事项 1.对治疗者的要求 (1)必须掌握基本的人体解剖和生理知识,了解患者所患疾病或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其功能障碍程度 ,掌握好适应证。 (2)注意个人卫生,勤修指甲,以防损伤患者;每次治疗前后应及时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3)按摩过程中,应保持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对按摩的反应,并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使患者 能配合治疗。 (4)避免单独给异性患者按摩。 2.按摩强度 (1)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治疗部位以及耐受能力,选择适宜的按摩手法和按摩强度。 (2)按摩开始时的手法需轻而柔和,逐渐增强到一定的强度,并维持一段时间后,再逐渐减轻强度

10、 。 3.操作顺序 (1)按摩肢体,一般由远端开始,逐渐向近端移动。 (2)按摩躯干部位,由症状部位的外周开始,逐渐移向患处。 4.按摩时间 (1)根据病情及治疗部位而定。急性期患者每次的治疗时间应短,慢性期时间可以稍长。 (2)局部或单一关节的治疗,每次1015min;较大面积或多部位的治疗,每次2030min。 (3)住院患者可以每天治疗12次,门诊患者每天治疗1次,或每周治疗23次。 5.治疗反应 按摩过程中如果出现不适反应,应及时调整治疗体位或改变按摩手法,若仍不见好转则应终止治疗, 并及时处理。 二、关节松动术 概述 关节松动术是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 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

11、操作技术 ,具体应用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 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关节松动技术类似 于我国传统医学中的手法治疗(推拿术或 按摩术),但在理论体系、手法操作及临 床应用中,两者均有较大的区别。 适应证 关节松动术适用于: 1.任何因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能 障碍,包括: 2.关节疼痛、肌肉紧张及痉挛。 3.可逆性关节活动降低。 4.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 功能性关节制动。 对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和功能性关节制动,关节 松动技术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现有的活动范围,延 缓病情发展,预防因不活动引起的其它不良 禁忌证 1.关节活动过度。 2.关节因外伤或疾病引起肿胀(渗出增加) 。 3.关节的急性

12、炎症。 4.关节部位的恶性肿瘤。 5.未愈合的关节内骨折。 仪器准备 不需要设备。要向患者说明治疗目的、方 法和注意事项,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 操作程序 1.患者体位 治疗时,患者应处于一种舒适、放松、无疼痛的体位,通常为卧位或 坐位,尽量暴露所治疗的关节并使其放松,以达到关节最大范围的被 动松动。 2.治疗者位置 治疗时,治疗者应靠近所治疗的关节,一手固定关节的一端,一手松 动另一端。 3.治疗前评估 手法操作前,对拟治疗的关节先进行评估,分清具体的关节,找出存 在的问题(疼痛、僵硬)及其程度。根据问题的主次,选择有针对性 的手法。当疼痛和僵硬同时存在时,一般先用小级别手法(、级 )缓解疼

13、痛后,再用大级别手法(、级)改善活动。治疗中要不 断询问患者的感觉,根据患者的反馈来调节手法强度。 4.手法实施 操作程序 4.手法实施 (1)手法操作的运动方向:操作时手法运用的方向可以平行于治疗平面,也可以垂直 于治疗平面。治疗平面是指垂直于关节面中点旋转轴线的平面。一般来说,关节分离 垂直于治疗平面,关节滑动和长轴牵引平行于治疗平面。 (2)手法操作的程度:不论是附属运动还是生理运动,手法操作均应达到关节活动受 限处。例如:治疗疼痛时,手法应达到痛点,但不超过痛点;治疗僵硬时,手法应超 过僵硬点。操作中,手法要平稳,有节奏。不同的松动速度产生的效应不同,小范围 、快速度可抑制疼痛;大范围

14、、慢速度可缓解紧张或挛缩。 (3)手法操作的强度:不同部位的关节,手法操作的强度不同。一般来说,活动范围 大的关节如肩关节、髋关节、胸腰椎,手法的强度可以大一些,移动的幅度要大于活 动范围小的关节,如手腕部关节和颈椎。 (4)治疗时间:治疗时每一种手法可以重复34次,每次治疗的总时间在1520min 。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可以每天或隔12天治疗一次。 5.治疗反应 一般治疗后患者即感到舒适,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如有轻微的疼痛也多为正常的 治疗反应,通常在46h后应消失。如第二天仍未消失或较前加重,提示手法强度过大 ,应调整强度、缩短治疗时间或暂停治疗一天。如果经35次的正规治疗,症状仍无

15、缓解或反而加重,应重新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6.脊柱常用的关节松动技术 6.脊柱常用的关节松动技术 (1)颈椎: 分离牵引:患者去枕头仰卧,头部伸出治疗床外。治疗者右手托住患 者头后部,左手放在下颌,双手将头部沿长轴向上牵拉,持续数秒钟后 放松还原,如此反复数次。 侧屈摆动:患者体位同上。头向右侧屈时,治疗者右手放在枕后及颈 部右侧,食指和中指放在拟发生侧屈运动的相邻椎体横突上,左手托住 下颌,上身左转,使颈椎向右侧屈。向左侧屈时则相反。 旋转摆动:患者体位同上。向左旋转时,治疗者右手放在枕骨上托住 头部,左手放在下颌,双手同时使头部向左转动。向右旋转时则相反。 后伸摆动:患者体位同上。治疗者一侧大腿向前放在患者头后部支撑 。双手放在颈部两侧向上提使患者颈椎后伸。 垂直按压棘突:患者去枕俯卧位,双手五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前额 ,下颌稍内收,以减轻颈椎的生理性屈曲。治疗者双手拇指并排放在同 一椎体的棘突上,将棘突向腹侧垂直推动。 垂直按压横突:患者体位同上。治疗者双手拇指放在同一椎体的一侧 横突上,指背相接触,将横突垂直向腹侧推动。如果疼痛明显,外侧手 的拇指靠近横突尖,这样,轻微的松动即可产生明显的力学效应;如果 关节僵硬明显,外侧手的拇指靠近横突根部。 (2)胸、腰椎: 垂直按压棘突:患者去枕俯卧位,腹部垫一枕头,上肢放在体侧或垂 于治疗床沿两侧,头转向一侧。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