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961685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新人教版必修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目标导航预习导引 1.课程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 学思想的发展。 2.学习要点 (1)李贽的离经叛道。 (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目标导航预习导引 一、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 1.产生背景 (1)社会根源:明朝后期,吏治腐败,奸佞当道,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 前尖锐。 (2)经济 根源: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 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 力,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3)个人因素: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 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 们同流,形成离经叛道的不

2、羁性格。 目标导航预习导引 2.主要观点 (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认为 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 准。 (2)批判道学家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3.评价 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目标导航预习导引 二、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 目标导航预习导引 问题1问题2 (1)政治背景: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统治,封建制度走向腐化,阶级 矛盾尖锐。 (2)经济 背景:一方面商品经济发 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 的发展 。 (3)阶级 关系:随着商品经济 的发展,

3、工商业者阶层队 伍扩大,他 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 (4)思想文化: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 的天性,摧残人的思想,进步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 个性的 自由发展。 (5)外部条件:西方近代科学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 界注入了新的生机。 问题1问题2 【例题1】 明朝政府规定:“民间寡妇,三十岁前夫死守志,五十以 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 ,除免本家差役。”这项 法规突出反映了明 代( ) A.妇女道德规范严格化 B.妇女社会地位提高 C.政府鼓励敬老尊贤风 气 D.政府重视妇 女社会福利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政府对妇女守志的表彰有严格的规定

4、, 也就表明明代政府对妇女道德规范严格化。B、C、D三项均与材 料内容不符,故选A项。 答案:A 问题1问题2 (1)共同点: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黄宗羲最为典型,他猛烈抨击君主专制,认为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 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顾炎武提出了“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王夫之猛烈地抨击了历代帝王把 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都主张经 世致用。顾炎武、王夫之等 人都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反对空谈。 特别是顾炎武猛烈批判脱离实际 的学风,重视对 社会实际 情况的 了解。 问题1问题2 (2)影响:三大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变革注入 了新的活力,促使我国传统 文化重新焕发 了生机。三大思想家 重视调查 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 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 、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理论联 系实际 的学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三大思想家提出的带有启蒙性 质的进步思想,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其后数百年 间仍具有振聋发聩 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对以后 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