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习《蛋白质工程的崛起》新人教版选修三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8961614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学习《蛋白质工程的崛起》新人教版选修三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生物学习《蛋白质工程的崛起》新人教版选修三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生物学习《蛋白质工程的崛起》新人教版选修三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生物学习《蛋白质工程的崛起》新人教版选修三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生物学习《蛋白质工程的崛起》新人教版选修三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学习《蛋白质工程的崛起》新人教版选修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学习《蛋白质工程的崛起》新人教版选修三(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生物 选修3 1.蛋白质工程 的崛起 专题基因工程 教学目标 l知识与能力 l1举例说出蛋白质工程崛起的缘由。 l2、简述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基本途径。 l3、尝试运用逆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l教学重点和难点 l1、教学重点 l(1)为什么要开展蛋白质工程的研究? l(2)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l2、教学难点 l 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一、蛋白质工程崛起的缘由 二、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理 三、蛋白质工程的进展和前景 思考:如果想让某一个生物的性状 在另外一个生物的身上表达,常用 的方法有哪些? 1、在种内可以用什么方法? 杂交育种 2、在种间可以用什么方法? 基因工程育种

2、一、蛋白质工程崛起的缘由一、蛋白质工程崛起的缘由 基因工程的实质: 将一种生物的 转移到 另一种生物体内,后者产生它本不 能产的 ,进而表现出 。 基因 蛋白质 新的性状 试回顾总结基因工程的丰硕成果 植物方面 提高植物的抗虫、抗病、抗逆性 改良植物的品质 动物方面 提高动物生长速度 改善畜产品的品质 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用转基因动物作器官移植的供体 研制药物 基因治疗 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 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符合 特定物种生存的需要,却不一定完 全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基因工程的局限性: 例如: l干扰素是由动物体内的效应T细胞 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几乎

3、能抵抗所 有病毒引起的感染。同时,在治疗 癌症方面也有十分可观的疗效。但 是,干扰素在体外保存相当困难。 如果将其分子上的一个如果将其分子上的一个半胱氨半胱氨 酸酸变成变成丝氨酸丝氨酸,在,在-70-70 oC C的条件下, 的条件下, 可以保存可以保存半年半年。 l玉米中赖氨酸的含量比较低。 赖氨酸的合成机理: 天冬氨酸激酶 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 前体物质赖氨酸 负反馈调节 天冬氨酸激酶 (352位的苏氨酸) 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 (104位的天冬酰胺) 改造 天冬氨酸激酶 (异亮氨酸) 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 (异亮氨酸) l在已研究过的几千种酶中,只有极 少数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绝大多 数

4、酶都不能应用于工业生产,这些 酶虽然在自然状态下有活性,但在 工业生产中没有活性或活性很低。 这是因为工业生产中每一步的反应 体系中常常会有酸、碱或有机溶剂 存在,反应温度较高,在这种条件 下,大多数酶会很快变性失活。 目前科学家尝试通过 对蛋白质结构的改造,来 延长酶的半衰期,提高酶 的热稳定性,延长药用蛋 白的保存期,抵御由于重 要氨基酸氧化引起的活性 丧失等,取得了一定的进 展。 l延长干扰素的体外保存时间 l提高玉米中赖氨酸的含量 l提高工业生产中蛋白质类酶的稳定性 这些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均无法通过基因工程来完成。于是新一轮的探索拉 开了序幕,人们开始着眼于对现有蛋

5、白质的改造, 以及制造目前从天然蛋白质中找不到的蛋白质。就 这样,蛋白质工程应运而生,并迅速崛起。 二、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理 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中心法则告诉我们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如图 : 结论 : 蛋白质的功能是由蛋白质的_决定的,蛋白质 的结构是由_决定的。 结构 DNA(基因) 2、蛋白质工程的目标: 根据人们对蛋白质功能的特定需 求,对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进行分子设 计。 对天然蛋白质进行改造,你 认为应该直接对蛋白质分子进行 操作,还是通过对基因的操作来 实现?为什么? 需要通过对基因的操作来实现。 3、蛋白质工程流程 l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 l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 l推测应有的氨

6、基酸序列 l找到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 讨论: 某多肽链的一段氨基酸序列是: -丙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 丙氨酸:GCU、GCC、GCA、GCG 色氨酸:UGG 赖氨酸:AAA、AAG 甲硫氨酸:AUG 苯丙氨酸:UUU、UUC (1)怎样得出决定这一段 肽链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请把相应的碱基序列写出 来。 (2) 确定目的基因的碱基 序列后,怎样才能合成或改 造目的基因(DNA)? 可以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 获取或基因的定点诱变技术来 改变。 基因会发生突变,突变可以自发,也可以诱发,这是每个稍 有生物学知识的人都知道的常识。但在加拿大生物化学家M史密 斯(19322

7、000)发明定点突变法之前,突变株的产生必须经由 自然界或用化学等方法诱使基因体突变。这类方法属于随机突变 ,突变株必须在生物性状上有所改变,才能确定有突变发生,但 除非用分子生物方法或遗传方法找到此突变处,否则无法确定突 变位置。也就是说,这种突变是盲目的。而史密斯发明的定点突 变法却是有目的的,该法可经由设计好的寡核苷酸,在任何一个 基因片段上进行随意或设计好的突变,也就是说,这种突变是预 先设定好的,所以也有人将该法称为“反遗传法”。 有意思的是这一给生命科学研究及应用领域带来革命性突破 的方法竟然是史密斯和其同事在喝咖啡时闲聊出来的。现在,几 乎每个生物实验室都会用定点突变法来研究基因

8、或蛋白质的功能 。 异亮氨酸 半胱氨酸 总结:蛋白质工程的概念 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 分子的_及其与_ 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_ 或_,对现有蛋白质进 行_,或制造一种_, 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结构规律 生物功能 基因修饰 基因合成 改造新的蛋白质 异想天开 能不能根据人类需要的蛋白质 的结构,设计相应的基因,导入合 适的细菌中,让细菌生产人类所需 要的蛋白质食品呢? 理论上是可行的,但目前还没 有真正成功的例子。 三、蛋白质工程的进展和前景三、蛋白质工程的进展和前景 1、蛋白质工程的进展: (1)对胰岛素的改造 天然胰岛素制剂在储存中易形成二聚体和 六聚体,延缓胰岛素从注射部位进入血液

9、,从 而延缓了其降血糖作用,也增加了抗原性,这 是胰岛素B23-B28氨基酸残基结构所致。利用 蛋白质工程技术改变这些残基,则可降低其聚 合作用,使胰岛素快速起作用。该速效胰岛素 已通过临床实验。 (2)对水蛭素的改造 水蛭素是水蛭唾液腺分泌的凝血酶特异抑制剂 ,它有多种变异体,由65或6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水蛭素在临床上可作为抗栓药物用于治疗血栓疾病 。为提高水蛭素活性,在综合各变异体结构特点的 基础上提出改造水蛭素主要变异体HV2的设计方案 ,将47位的Asn(天冬酰胺)变成Lys(赖氨酸), 使其与分子内第4或第5位Thr(苏氨酸)间形成氢 键来帮助水蛭素N端肽链的正确取向,从而提高抗

10、 凝血效率,试管试验活性提高4倍,在动物模型上 检验抗血栓形成的效果,提高20倍。 (3)对生长激素的改造 生长激素通过对它特异受体的作用促进细胞和机体的 生长发育,然而它不仅可以结合生长激素受体,还可以结 合许多种不同类型细胞的催乳激素受体,引发其他生理过 程。在治疗过程中为减少副作用,需使人的重组生长激素 只与生长激素受体结合,尽可能减少与其他激素受体的结 合。经研究发现,二者受体结合区有一部分重叠,但并不 完全相同,有可能通过改造加以区别。由于人的生长激素 和催乳激素受体结合需要锌离子参与作用,而它与生长激 素受体结合则无需锌离子参与,于是考虑取代充当锌离子 配基的氨基酸侧链,如第18和

11、第21位His(组氨酸)和第17 位Glu(谷氨酸)。实验结果与预先设想一致,但要开发 作为临床用药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4)应用于微电子方面 生物和材料科学家正积极探索 将蛋白质工程应用于微电子方面。 用蛋白质工程方法制成的电子元件 ,具有体积小、耗电少和效率高的 特点,因此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 2、蛋白质工程的现状 蛋白质工程目前的现状:成功的例 子不多,主要是因为蛋白质发挥其功能 需要依赖于正确的高级结构,而科学家 目前对大多数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了解很 少,要设计出更加符合人类需要的蛋白 质还需要经过艰辛的探索。 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的关系: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的关系: 项目基因工程

12、蛋白质工程 操作起点 实质 结果 基本流程 联系 目的基因目的基因预期的蛋白质功能预期的蛋白质功能 实现基因的异体实现基因的异体 表达表达 定向改造或生产人定向改造或生产人 类所需要的蛋白质类所需要的蛋白质 生产自然界没有的生产自然界没有的 蛋白质蛋白质 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生产自然界已存在 的蛋白质的蛋白质 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 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 1 1、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 2 2、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 3 3、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 4 4、找到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找到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基因)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