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岳麓版必修1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961527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7秋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7秋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7秋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7秋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岳麓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秋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岳麓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岳麓版必修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 1.“二十一条” 1915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向袁世凯政府递交“二十一条”密约,妄 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教材图解观察教材第64页漫画“蝎子政策”,分析日本提出“ 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二十一条”实际上是想把中国变为日本的独占殖民地,形成 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进而征服全世界。 2.巴黎和会 (1)参会身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 和会。 (2)目标:希望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3)结果:欧美列强做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 定。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

2、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经过 (1)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 号,掀起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 (2)学生的爱国行动引起各界的广泛响应。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 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上海的 “三罢”斗争将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2.结果 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6月28日,中 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3.意义 中国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订的和 约。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五四精神 1.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 的始终。 教材解读阅读教材第66页李大钊的“三大信誓

3、”,从中我们可以体 会到什么精神? 提示:强烈的民族民主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 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3.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 勇于解放的精神,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4.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构成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宝贵 的精神财富,自此,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自主思考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 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提示: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表现了中国 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英

4、勇斗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 斗争意志。 五四运动的背景 史料导入 史料一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上刊登了一则题为外 交警报警告国民的短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并 呼吁:“国亡无日,愿合四万万民众誓死图之!” 史料二 在那一代青年人周围,是令人感到窒息、令人满怀悲 愤的黑暗环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已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对有 志气的爱国青年来说,剩下的只能是置个人生死安危于度外的英勇 拼搏。 金冲及自选集 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警报是在什么 背景下发出的。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前国内和国际形 势处于怎样“令人感到窒息、令人满怀悲愤

5、”的环境中。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提示:(1)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 权益转交给日本。 (2)国际: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国内:军阀统治,政治 黑暗。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名师精讲 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1)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北洋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妥协,造 成严重的民族危机。 (2)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社会力量成长起来。 (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十月革命的影响。 (4)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典例分析 五四运动中,学生的表现日益激进,胡适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 望文中写道:“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

6、的学 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文中 “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指的是( ) A.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B.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C.袁世凯复辟帝制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题目立意:本题通过提供新的背景材料,设置新的问题情境,考查 对五四运动的背景的理解。 解题指导: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中国要求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 权,但是,英、美等国操纵会议,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 就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材料中“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 子”指的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故选D项。 答案:D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史料导

7、入 史料一 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 巨变的起点。 彭明彻底地爱国 激情的“五四” 史料二 (五四运动是)中国国家感情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 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 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令人信服的教训。 杜威 互动探究(1)如何理解史料一中“补课”和“起点”的含义? (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提示:(1)“第一次历史巨变”指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辛亥 革命反帝反封建并不彻底,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 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所以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 “第

8、二次历史巨变”指的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 主主义革命,而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称其为“第二 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2)主旋律是指爱国主义精神,还包括民主、科学精神,追求真理 、勇于解放的精神。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名师精讲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领导阶级: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主力军 ,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将承 担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责任。 (2)指导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 主流,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3)群众基础:五四运动启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

9、了革命力量 的联合,比辛亥革命有着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4)时代特点: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这样,五四运 动后,中国革命进入了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 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 典例分析 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新”的 主要表现是( ) A.知识分子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 B.激发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C.弘扬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的精神核心 D.爱国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 题目立意:本题通过对五四运动的评价,考查分析和评价历史事 件的能力。 解题指导:抓住题干要求“新”的主要表现。移风易俗

10、、民族意 识和爱国热情都不能体现“新”,A、B两项不正确。弘扬科学和民 主属于资产阶级文化,没能挽救中国,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新民主 主义革命挽救了中国,故C项不正确,D项正确。 答案:D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1.“双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近来山东、青岛二问题均大失败,京 津学界大为愤恨。而今,若不极力争之,行将一落千丈,吾国之无日 矣!”该信件叙述的事件是 ( )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五卅运动 答案:C 2.民族主义、公众舆论和群众游行是近代中国社会革命的重要表 现形式。最先体现了此三种形式的革命运动是( )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解析:戊戌变法、

11、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希望救亡图存,体现了 民族主义;都利用报刊宣传主张,体现了公众舆论;但是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前期(五四运动前)都没有与群众运动相结 合,故A、B、C三项错误;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并且有进步报刊的推动,出现了学生、工人和市民的“三罢”斗争,故 D项正确。 答案:D 3.五四运动中,起先锋作用的阶级或阶层是( )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 C.青年学生D.民族资产阶级 解析: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后,青年学生最先 举行罢课和游行示威活动,掀起爱国运动。 答案:C 4.“试观此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 之巨

12、果,可知结合即强也。”这次“结合”是指( ) A.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 B.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相结合 C.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相结合 D.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认识问题的能力。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与 工人阶级相结合,取得初步成果,所以选B项。 答案:B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学、商打倒曹、陆、章(1919年沈泊尘作) 材料二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 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 、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请完成: (1)通过阅读材料一中漫画,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2)阅读材料二,分析五四运动取得胜利的关键力量是什么。取得 了哪些成果? 参考答案:(1)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作品醒目地号召 工人、学生、商人团结起来,结成有力的同盟,打倒反动军阀政府 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2)关键力量:前期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后期发展成为以工 人阶级为主力、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地反帝反封 建的革命运动,并迫使北洋军阀做出了让步。成果:罢免 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 上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