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岳麓版必修3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961516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7秋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7秋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7秋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7秋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秋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岳麓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岳麓版必修3(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 扫盲教育 1.开始全国工农教育会议 (1)时间:1950年。 (2)宗旨: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3)方式:以识字教育为主,扫盲教育配合国家各项生产建设的开展。 2.发展 (1)法律保障: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各种 教育设施,扫除文盲。” (2)明确目标: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 扫除青壮年文盲。 3.成果 2001年,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 义务教育 1.义务教育的实施 (1)地位:是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

2、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 公民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 (2)法律保障: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 育法。 (3)“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进一步把教育事业摆 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加紧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 ”的重要环节。 2.成就 2001年,中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 3.意义 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 高等教育的发展 1.新中国成立初的高等教育 基本参照苏联的模式。 2.“教育大革命” (1)背景:1958年,“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展开

3、。 (2)核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内容:涉及教育教学的诸多方面。 三类办学体制: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各种形式的业余学校。 (4)结果: 初步建立起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三结合的教育体制,也遗留下许多问 题。 从1961年开始,进行全面调整,至1963年高等教育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 3.“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 (1)概况:大学停止招生;大批专家、教授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四人帮”一伙 鼓吹“读书无用”。 (2)结果:导致社会道德观念和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大幅滑坡。 4.新时期的教育 (1)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2)主要成

4、果: 高校建立起各级学位制度,办学自主权扩大。 高等教育政策逐步放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民办高等教育 都得到长足发展。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史料导入 史料一 1977年的中国没有冬天。这一年冬季和1978年夏季报考大学的人数, 竟高达1 160万!为了解决77级考生的考试用纸问题,中共中央决定,调用印刷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 1978年的春天来得更早。1978年3月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会上宣布 中共中央的观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改革开放20年之科教篇 史料二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和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教训时 指出:“没有人才不行

5、,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 才的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他还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 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互动探究(1)从史料一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指导 方针。 提示:(1)高考制度的恢复,带来很大的社会反响;中央进一步认识到了科技的重 要性。 (2)提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教育 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指导方针。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名师精讲 理解“

6、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1)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 育。 (2)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也推动着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因 此,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3)由当代的国际国内形势决定。国际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 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国内:劳动力素质和技术创新能力低,已经成 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这一

7、切都必须坚定 不移地依靠教育来完成,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例题1】 山西省方山县有个圪叉咀村,村名来源于那里七股八叉的山坡。那 里由最初的落后贫瘠发展到如今已成为一个绿树成荫、果实累累、丰衣足食、 山川秀美的小天地。村里最好的房屋是学校,白天孩子们读书,晚上村民们学文化, 形成学习型的小社会。此村变化最能说明的是( ) A.要想富,先种树 B.要想富,先修路 C.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D.村民们丰衣足食,衣食无忧 解析: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村里最好的房屋是学校,白天孩子们读书,晚上村民 们学文化,形成学习型的小社会”。由此可以推断,该村

8、能发生这一重要变化,与重 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答案:C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新中国的教育成就 史料导入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状况 互动探究(1)上述史料反映了哪些教育现象? (2)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这种教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提示:(1)中等教育发展迅速,国家重视基础教育,三级教育全面发展。 (2)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确定;“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 展;教育立法确保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改革教育投资,社会力量办学迅速发展。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名师精讲 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成就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例题2】 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

9、国家要赶上世界先 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 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 A.“载人航天工程”B.扫盲教育 C.“科教兴国”战略D.“三个面向”方针 解析:“载人航天工程”提出的时间是1992年;扫盲教育提出的时间是1950年;“科 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1995年;“三个面向”方针提出的时间是1983年;结合题 干信息“教育”“科学”“90年代”可以知道考查的是“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C 23451 1.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 ) A.义务教育B.扫盲教育 C.“

10、教育大革命”D.民族教育 解析:新中国建立后,扫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答案:B 23451 2.明明的爸爸在青春年华时由于学校教学秩序混乱,广大教师受到摧残而失去了 接受科学教育的机会。据此你可以判断其原因是( ) A.“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B.“教育大革命” C.教师力量不足 D.教育经费困难 解析:“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受到严重破坏,大学停止招生,中小学学校停课,教师 被批斗。因此判定A项正确。 答案:A 23451 3.下图为邓小平游览黄山时与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的合影留念。这张照片 的拍摄时间最有可能是( ) A.70年代初B.70年代末 C.80年代初D.80年代末

11、解析: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所以图片最早只能拍摄于70年代末。 答案:B 23451 4.“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 育。”该规定出自我国的(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解析: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的法律规定。 答案:B 23451 5.图文探究: 苏明娟,“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这个手握铅笔头、两只直视前方对求知充满渴望 的大眼睛小女孩,打动了热心于“希望工程”事业的人。多年来,苏明娟和所有接受 “希望工程”捐助的学子一样,受到了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从而顺利地完成学 业,目前她已经成为工行的一名职工。苏明娟说:“没有希望工程,也就没有我的 今天,希望给我们带来了追寻梦想的前景!” 结合史实,谈谈你对“希望给我们带来了追寻梦想的前景”的理解。 23451 参考答案:“希望工程”动员海内外民间财力资源建立基金,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办学 条件,促进了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资助了我国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继 续完成学业,保障了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给他们带来了追寻梦想的前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