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3 宋明理学情境互动课型 人民版必修3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961512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3 宋明理学情境互动课型 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3 宋明理学情境互动课型 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3 宋明理学情境互动课型 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3 宋明理学情境互动课型 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3 宋明理学情境互动课型 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3 宋明理学情境互动课型 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3 宋明理学情境互动课型 人民版必修3(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宋明理学 请思考: (1)朱熹新儒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宋明时期儒学有何新的发展? 左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朱熹诞生 880周年纪念邮票,朱熹的新儒学 思想,远承孔孟,吞吐诸儒,吸收 佛老哲理方法,融入儒学,故能“ 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形 成儒学思想的成熟理论状态。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 期儒学的发展。 难点:宋明理学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征。 重点: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主题一 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思考】混元三教九流图体现了我国古代的 什么社会思潮? 提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混元三教九流图正面看是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从中间侧视 往左看

2、为儒家鼻祖孔子像,往右看 是道教始祖老子像。三教共存一碑 ,一片圆融。 1.儒学陷入困境: (1)表现:东汉末年儒学权威严重削弱,魏晋时期 ,其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 (2)原因。 魏晋时期,由于佛教、道教的传播,儒学的统治 地位受到动摇。 隋唐时期,三教之间相互吸纳渗透,出现三教合 一的社会潮流。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 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 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然则如之何 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 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 韩愈原道 【思维点击】对于儒学的困境,韩愈提出了怎样的 应对措施? 提示:韩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应

3、对措施。 2.儒学发展: (1)概况: 唐朝中后期,韩愈、李翱提出复兴儒学主张; 韩愈提出“道统”思想; 李翱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北宋的儒学复兴运动 (2)影响:为理学创立奠定基础。 【思维点击】从魏晋到隋唐,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 到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魏晋时期,由于佛教、道教的传播,儒学的统 治地位受到动摇。 隋唐时期,三教之间相互吸纳渗透,出现三教合一的 社会潮流,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地位受到冲击。 派 “三教合一”潮流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 什么影响? 提示:面对佛、道文化的冲击,唐、宋儒学家 发起复兴儒学的运动,导致了宋明理学的兴起。 三教图为清朝丁云鹏所

4、画,画家凭借手中画笔,描绘 出佛、儒、道三教创始者共坐 树下相谈的场景。描绘出了中 国古代社会中的“三教合一” 的潮流。 【合作探究】 1.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 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 话。据此判断,悬空寺最早可能建于( )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宋朝 2.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 ) 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 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B A 【对点训练】 主题二 理学的发展阶段 【思考】双关联中“朱子高于孔子”的本义是人的 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

5、意是什么? 提示: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将其发展 到理学新阶段。 眼珠子,鼻孔子,眼珠子,鼻孔子, 朱子高于孔子。朱子高于孔子。 眉先生,胡后生,眉先生,胡后生, 后生长于先生。后生长于先生。 1.北宋理学创立:北宋五子。 (1)基本特征: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 “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 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 (2)主张: 周敦颐、邵雍: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张载:开创了理学中“气学”的一派。 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2. 南宋理学成熟:朱熹。 (1)朱熹的理学思想及其贡献: 在理气关系方面:认为万物各有其理。 理学修养论:强调个人学习

6、的日积月累。 政治理论方面: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理学经典方面:为“四书”作注。 (2)朱熹理学的影响:朱熹成为仅次于孔孟的一代 儒学宗师,其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 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提示:存天理,灭人欲 含义:人们应以三纲五常约束行为,而压抑自己 的人性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 天理人欲夹杂者。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 性,以尽其伦。 朱子语类 【思维点击】体现了朱熹什么观点,其含义及根本目 的是什么? 3. 宋明理学发展:陆王心学。 (1)心学的出现和成熟: 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其

7、核心命题 “心即理也”。 明朝思想家王守仁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 的集大成者。 (2)心学的基本内涵: 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 践之。 (3)心学出现的影响: 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材料一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 理。 材料二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 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 心之所同然者耳。 材料三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 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思维点击】结合材料归纳陆九渊的思想主张。 “心即理也”。 方法论:“发明本心” (进行内心的反省)。 材料一 良知即天理。 材料二 见父自然知孝,见 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 恻隐,此便

8、是良知 。 材料三 “人胸中各有个圣 人”“回复良知即可成圣贤”。 【思维点击】结合材料归纳王守仁的思想主张。 “良知即天理”。 方法论: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 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 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 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合作探究】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 同 点 对理的认识 实现理的方法 哲学范畴 相 同 点 内容 实质 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 社会,维护专制统治 都认为理是万物本源,注重道 德修养 理是外在的心即理 格物致知致良知 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

9、义 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 宋明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传统儒学经理学家们的改 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 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 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更多地吸收 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 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 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拓展延伸】 1.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 是求科学之真的人是( ) A程颢 B程颐 C朱熹 D王阳明 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 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0、这是我国古代一著名 思想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他最有可能是( ) A董仲舒 B朱熹 C李贽 D王守仁 C D 【对点训练】 主题三 宋明理学的影响 【思考】理学中蕴涵着怎样的“精神价值和道德理 想”? 提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注重气 节、品德。 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 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 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 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 与道德理想。 戴震: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朱熹:“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11、” 鲁迅: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 字是“吃人” 材料一 消极: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怎样评价宋明理学集毁誉是非于一身? 【合作探究】 材料二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 积极: 凸显人性的庄严;注重气节、道德修养 、发奋立志,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 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 着积极影响。 材料三 为了宣传自己的理学主张,朱熹、陆九渊 等人经常在书院讲学,有宋一代,成为了中国书院 的大发展时期,一直到

12、明清时,书院一直是传播儒 学,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 中国古代史 对后世的文化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1.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 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对 此,老秀才言:“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 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 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 惶。”作者此作意在 ( ) A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B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 C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D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 C 【对点训练】 2.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 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 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

13、表现在( )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A 宋明理学 儒学受到挑战 儒学复兴运动 儒学获得新发展 发展的过程 (理学之路) 创立:北宋五子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 产生的背景 (理学之源) 历史的评价 (理学之果) 积极:民族性格 消极:扼杀人性 1.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 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 道。”材料反映出当时( ) A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 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 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 D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D 2. 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

14、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 要做的只是实践。”这里的“实践”主要是指( ) A确立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遵从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C改革科举取士的内容和形式 D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 B 3. 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 佛、老者久矣。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 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 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 A老子 B荀子 C朱熹 D王阳明 D 4.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 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 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 者的相同点是( ) A强调社

15、会责任感 B提倡知行合一 C构建新儒学体系 D重建伦理秩序 A 【学习习思考】 1.老聃是中国人,为为什么石介说说他“自胡来入我中 国”? 提示:石介的说法反映了当时的一些儒学学者有意 将在文化渊源上原本属于中原文化的道家之学及道 教归于与中原文化有本质区别的蛮夷文化的范畴之 内,以贬低道家文化,进一步抬高儒学的地位。 2.朱熹的理学思想,在他生前曾被官方诬为诬为 “伪伪学”, 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为儒学正宗,为为什么? 提示:朱熹的思想,与当时官方所尊奉的传统儒家思想 不一致,所以被诬为“伪学”;而实际上他对儒学的发 展在本质上进一步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因此, 随着社会发展,他的理学思想逐渐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 。 【自我测评】 概括比较朱熹和王守仁对待人生修养的不同点。 提示:(1)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人生修养 方面,他主张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所谓的“慎思 明辨,格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