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文化娱乐场所安全生产标准化评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118961505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顺义区文化娱乐场所安全生产标准化评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顺义区文化娱乐场所安全生产标准化评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顺义区文化娱乐场所安全生产标准化评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顺义区文化娱乐场所安全生产标准化评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顺义区文化娱乐场所安全生产标准化评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顺义区文化娱乐场所安全生产标准化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顺义区文化娱乐场所安全生产标准化评(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lt;p&gt;&amp;lt;p&amp;gt; 第八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一) 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畸变的概念及其分类型 1.概念:由于染色体异常(结构和数量变化)而导致的变异 统称染色体畸变。 突变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导致的。突变可以分为 两大类(1)广义的突变包括染色体畸变,就是细胞学上 可以看到的染色体改变,包括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和染色体 结构的改变。(2)狭义的突变专指点突变(基因突变) ,细胞学上看不到,但在表现型上有可遗传的改变。 2.类型: 按发生的原因可以把染色体畸变分为自发畸变和诱发 畸变 按畸变的性质可以把染色体畸变分为数

2、目畸变和结构 畸变。 第一节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一、果蝇唾腺染色体 果蝇有四对染色体,其中2 # 、3#为中部着 丝粒;1#为性染色体,端着丝粒;4#最小,称点 状染色体。 果蝇唾腺细胞的染色体成配对状态,由多 条染色丝组成(多丝染色体),螺旋程度比较 低,所以果蝇唾腺染色体比较长,比较粗。同 时由于螺旋程度的不同显示出了明暗不一的横 纹。这些横纹被分为102区(1102),每区6个 段(AF),每个段有若干横纹,如1B7。 一、果蝇唾腺染色体(salivary gland chromosome) ? 存在于双翅目昆虫的 消化道细胞的有丝分裂 间期核中。 ? 特性: ? 巨大性、伸展性 ? 体

3、联会(somatic synapsis) ? 有横纹结构 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 ? 染色体发生变异的原因: ? 外部作用 :各种射线、化学药剂、温度 剧变等 ? 内部作用 :生理生化代谢失调、衰老、 远缘杂交等 ? 正确重接:重新愈合,恢复原状; ? 错误重接:产生结构变异; ? 保持断头:产生结构变异 二、染色体结构的畸变 (一)缺失(deletion):指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所含有的 基因一起丢失而引起的变异的现象. ?缺失的类型末端缺失与中间缺失 ?缺失的细胞学效应中间缺失的杂合体可观 察到缺失圈(环),较大的末端或中间缺失通 过染色体组型或分带技术可以观察到。 例如:猫叫综合征(4

4、6,5p-),慢性骨髓性白 血病(46,22q-,也称费城染色体,ph)。 ?缺失的遗传学效应根据丢失 的染色体片段的大小不同,缺失表 现为不同的遗传学效应。相对于 其它染色体畸变,缺失的后果往往 比较严重,缺失杂合体即可表现 为致死、不育及各种性状。 (二)、重复(duplication):指染色体因增加了相同的某个区 段而引起的变异现象。 ?重复的类型 染色体内重复顺接重复(衔接重复)、反接重复(倒 位重复) 1 2 3 4 5 6 4 5 6 7 8 1 2 3 4 5 6 6 5 4 7 8 染色体间重复重复片段存在于另一非同源染色体上, 不等交换产生重复及缺失的染色体: ?重复的细胞

5、学效应在重复杂合体中可观察到 各种类型的重复圈(环),也可以通过染色体组 型或分带技术进 行观察。 CB ?重复的遗传学效应 重复的遗传 学效应相对于缺失比较缓 和,当 然严重时也会致死。 重复有时表现为 基因剂量效应。如果蝇 的棒 眼,位于X染色体上的棒眼基因(B)对野生型( B+)不完全显性,重棒眼(BD)对棒眼也表现为 不完全显性。 棒眼性状也表现为 位置效应,如B/B与BD/B+ 的表型效应不同。 果蝇的野生型、棒眼及重棒眼 (三)、易位(translocation)指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 的某个区段的转移。 ?易位的类型平衡易位与不平衡易位 ?平衡易位:也称相互易位,是指两条非同

6、源染色 体互相交换染色体片段的易位。较常见,也研究 得较多。 ?不平衡易位:也称移位(shift),是指一条染色 体的片段转移到另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易位。 ?罗伯逊易位:也称着丝粒融合,两条近端着丝粒 的非同源染色体在着丝粒区发生横向断裂后从新 融合而成。 ?平衡易位的细胞学效应杂合体在减数分裂时 可见十字型结构,分裂后期会产生单环 状或双环 状结构。 ?平衡易位的遗传学效应 ?配子部分不育:临近分离产生不育的配子 (2/3),只有交互分离才可产生可育的配 子(1/3)。 ?假连锁现 象易位的发生导致连锁 群的 改变。 交互分离 临近分离1 可育 可育 不育 不育 六、倒位(inversion

7、) :一个染色体闰时出现两处断裂 ,中间的片段扭转180度,重新连接起来而使这一片段 的基因的排列顺序颠倒的现象。 ?倒位的类型臂内倒位与臂间倒位 臂内倒位:不包括着丝粒区域的倒位。 臂间倒位:包括着丝粒区域的倒位。 ?倒位的细胞学效应倒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时 可能有三种不同的配对方式。 小范围倒位倒位环 中等范围倒位倒位环 大范围倒位 ?倒位的遗传学效应 ?改变基因间的交换值 ?抑制染色体交换产生交换抑制子,在倒位 的区域内发生交换将产生不育的配子。 例外: 1、只有发生交换的两条染色体才产生不育的 配子 2、如果在倒位区域内发生了双线双交换,则 产生可育的配子。 3、如果交换后产生的缺失及重

8、复的范围很小 ,则配子可能是可育的。 平衡致死系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分别带有两个非 等位纯合致死基因,永远以杂合状态保存下来,不发生分 离的品系,就叫平衡致死品系。 利用所谓的交换抑制子保存致死突变品系。 致死突变品系在自交过程中每代产生1/3的野生型,不利 于品系的保存。 例如:果蝇2#染色体上的翻翅致死基因(Cy) Cy /+ 1Cy /Cy 2Cy/+ 1+/+ (致死) (翻翅) (野生) 利用2#染色体上有另一致死基因粘胶眼(Gl) 进行平衡 Cy + + Gl 1 Cy + 2 Cy + 1 + Gl Cy + + Gl + Gl (致死) (翻翅、粘胶眼) (致死) 条件:在Cy

9、Gl间不能发生染色体交换。 利用倒位的抑制效应设计平衡致死品系 果蝇第2染色体上的显 性基因Cy(Curly)。 当它处于杂合状态时 Cy/+表现为双翅向背 面卷曲的显性性状, 纯合时Cy/Cy是致死的 curly curly wingswings Cy品系在第2染色体的左臂存在 倒位In(2L);在其右臂也有很 大片段的倒位In(2R)。 第二染色体上任何致死基因L(Lethal,), 都可以用Cy来平衡。 HJMuller用另一个致死基因来“平衡 ” 果蝇的粘胶眼 (Glued,Gl) Gl也是第三染 色体上的显性 基因,但Gl/Gl 纯合致死。 两个致死基因 紧密连锁,以 致极不易发生

10、交换。 永久以杂合状态存在、同时保存两个致死基 因的品系称为永久杂种(或称平衡致死品系 ) 第二节 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概念: 染色体组(n) :正常配子所包含的染色体数, 有时也称基因组。 基本染色体组(染色体基数,x):指多倍体生 物所包含的祖先种(基本种)的染色体数。 例如:人 2n=46 n=23 x=23 水稻 2n=24 n=12 x=12 普通小麦 2n=42 n=21 x=7(六倍体) 一、整倍体 ?单倍体: 指体细胞内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或组织或细胞 。即只含有配子的染色体数。 类型: 单元单倍体:二倍体产生的单倍体,含有一个基本染 色体组。 多元单倍体:有多倍体产生的单倍

11、体,具有多个基本 染色体组。 遗传学效应: 在动物中,除少数昆虫(如蜜蜂、蚂蚁)外,单 倍体一般不能存活。 在植物中,单倍体比较常见,有些低等植物的配子体 是其生活体,高等植物也可自发产生单倍体。 单倍体一般生活能力比较弱,个体较小,不育。 人工花药培养可获得单倍体植株,经加倍后可成为 所有基因座位都纯合的植株(纯系),后代不发生分离 。 ?多倍体 类型: 除单倍体外,其它整倍体都是以基本染色体组的数目来划 分的。根据染色体的倍数可分为三倍体,四倍体等,加倍 的染色体来源又可分为同源多倍体及异源多倍体。 单倍体一般细胞比较大,细胞内容物较多,个体较大。 同源多倍体(双二倍体 amphidipl

12、oid)):指同一个体或同 一物种的染色体加倍而成。 由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能准确配对成二价体。因此,同 源三倍体是高度不育的,同源四倍体的育性也非常低。如 三倍体的无籽西瓜、三倍体的香蕉(3x=33)等。 异源多倍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物种的个体杂交 ,杂种经染色体加倍而成的。 AA X BB AB(多元单倍体) 染色体加倍 AABB(异源四倍体) 由于不同物种的染色体是不同源的,因此是可育的。 例如:1928年Karpechenko的萝卜甘蓝: 萝卜(2n=18) x 甘蓝(2n=18) 染色体加倍 萝卜甘蓝(2n=4x=36) 我国培育的小黑麦: 普通小麦(2n=6x=42) x

13、黑麦(2n=14) 染色体加倍 小黑麦(2n=8x=56) 植物的多倍体在自然界中是比较常见的,被子植物 有30%,禾本科植物有70%是多倍体。小麦、菊花、 马铃薯、棉花、烟草、油菜、甘蔗等经济作物都存 在以“2X”为倍数递增的系列。 二、非整倍体 指在整倍体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一条或几 条染色体的细胞、组织 或个体。 染色体减少:包括单体(2n-1),缺体( 2n-2)、双单体(2n-1-1)等。 二倍体生物的单体一般是不能存活的。只 有极少数情况下可以存活,如果蝇或人的XO个 体。 多倍体植物的单体对植物的生活能力影响 不是很大,因此单倍体植物在自然界中较为 常 见。 染色体增加:包括三体(

14、2n+1)、四体(2n+2 )、双三体(2n+1+1)等。 三体相对于单体来说,对个体的生活能力 影响小一些,因此在自然界中可见到由单倍体 产生的三体,也可见到由二倍体产生的三体。 三、人类染色体异常 常染色体异常: 人类的染色体异常中,缺少一条染色体的 配子通常是没有受精能力的,多一条染色体的 配子虽然可以受精而形成三体,但三体个体绝 大多数在胚胎或胎儿期死亡而表现为 自发性流 产。 染色体异常自发性流产胎儿的染色体组型和频率 自发性流产类型 频率(%) 常染色体三体 52 47,+14 3.7 47,+15 4.2 47,+16 16.4 47,+18 3.0 47,+21 4.7 &amp;lt;/p&amp;gt;&lt;/p&g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