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961289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新人教版必修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 活的影响。 2.学习要点 (1)陆路交通的进步和影响。 (2)水运与航空的进步和影响。 (3)近现代中国通讯工具的进步。 一二三四 一、陆路交通 1.铁路 (1)旧中国: 晚清时期: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 的淞沪铁路,不久被拆除;19世纪末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 胥各庄的铁路。至辛亥革命前夕,已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 格局。 一二三四 (2)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 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20世纪90年代,铁路建设

2、加快。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运营总 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在不断改进机车和对铁路进行技术改造的基础上,1997年以来 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 一二三四 2.公路 (1)20世纪初,随着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外国近代筑路 技术也传入中国,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 (2)新中国成立后,建起汽车制造厂,公路运输获得较快发展,全国 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许多偏远闭塞的山 区也通了汽车。 一二三四 二、水运 1.旧中国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 上运输。 (2)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

3、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 国的垄断局面。后来,各大口岸相继涌现出一批轮船公司,推动了 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 2.新中国 (1)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 。 (2)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铁路、公路和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 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 一二三四 三、航空 1.旧中国 (1)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 始。 (2)1920年,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2.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改革开放以后,乘飞机出行的 人越来越多,航线和航班不断增加,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拓展延伸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

4、衡,同时也受具体环境的影响 ,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从传统的马车、各种人力车,到现代化的电 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在近现代中国并行应用。 一二三四 四、通讯工具的变迁 1.旧中国 (1)电报: 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随 后,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后来,无 线电台在各地陆续开设。 (2)电话: 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此后,电话的发 展非常缓慢。 一二三四 2.新中国 (1)新中国成立后,电讯事业得到发展,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2)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快速发

5、展。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 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也进入了人们 的日常生活。 3.影响: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 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一二三四 问题思考 近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以及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带来了 哪些影响? 提示:一方面,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信息快 捷和简便的传递,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生活节奏;另一方面,也 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工作 、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 问题 近代交通业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和社会影响分别是什么? (1)特点:鸦片战争后中

6、国交通业逐渐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铁 路、水运和航空业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近代中国交通业 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发展过 程明显呈现出城市比乡村先进、东部比西部先进的特征。 (2)成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促进中 国社会的发展。列强为了扩大在华的经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 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始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 国的交通。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各地交通 发展的不平衡。 (3)社会影响: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 式,还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交通近代化使中国 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加强,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使人们 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