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育)第二课历史的昭示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118961085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教育)第二课历史的昭示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精品教育)第二课历史的昭示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精品教育)第二课历史的昭示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精品教育)第二课历史的昭示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精品教育)第二课历史的昭示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教育)第二课历史的昭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教育)第二课历史的昭示(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思想品德 九年级全一册 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培养民族自豪感。感受建国以来 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 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能力】 学会以历史的方法认识我国的国情,认识到选择党的领导、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知识】 掌握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 会主义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 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实现 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的道理。 学法指导 1.认真预习第二课,读懂教材,用红笔画出

2、本课的基本知识 ,构建知识框架,完成学案。 2.记忆基础知识,针对创新练习的重点突破,讨论,并展开 质疑。 自主学习 阅读识记创新练习的重点突破的填空和问答题 我国的民族精神的内涵及作用是什么? 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具体表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的民族精神主要有哪 些表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族精神有哪些表现? 青少年应怎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 中国? 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弘扬民族精神 、没有共产党就 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教学难

3、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 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教学活动设计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第二课:历史的昭示 第1课时 弘扬民族精神 这一事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热点导入 提炼内涵 在2008年初在那场历史罕见的冰雪灾害中,全国人民 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奋力抗灾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 型和可歌可泣的感人的故事 民族 精神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爱国 主义 (核心) 热点导入 提炼内涵 爱国主义篇 勤劳自强篇 团结统一篇 爱好和平篇 走进历史 解读内涵 学生交流教师补充收获园地 交流搜集的有关爱国主义的名人名言 及故事。 学生交流 教师补充 名人名言、爱国故事(林则徐、邓世昌

4、、奥运圣火传递、杨靖宇)。 爱国名人名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昆仑之山,为黄河之源,浑浑万里,东入于海, 中有伟大民族,代产英雄,以维其邦国 -孙中山 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林则徐林则徐面对英帝国主义对面对英帝国主义对 中国的鸦片侵略,英勇不屈。他发誓:中国的鸦片侵略,英勇不屈。他发誓: “ “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誓与此事相始终。誓与此事相始终。” ”。林则徐的行动体。林则徐的行动体 现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反抗外国现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反抗外国 侵略的

5、侵略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爱国故事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邓 世昌指挥“致远”舰与日寇军舰勇敢 战斗,在战舰受重创的情况下,全速 撞向日舰“吉野”号,决心与其同归 于尽。邓世昌的英勇行为集中体现 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 奥运火炬传递线路如一条金线将散居在全球的 华人如珍珠般串联,这是华人历史上何等动人的壮举 !隔海远望这些乡音未改的“老乡”们,目睹他们时时 拂拭的“中国心”、“民族情”,这怎么不是一本很有份 量的爱国主义教材呢。 这是一位中国女留学生,女孩 显然年纪不大,擦泪的时候还带着 一丝稚气,在圣火途径的路边卖力 的挥舞着几乎和她身体一样高的火 炬传

6、递旗帜拼命欢呼,然而当记者 将相机对准她的时候她却哭了。这 是激动的泪花,是幸福的泪花,更 是献给火炬献给远在万里之外祖国 的泪花。 观圣火、唱国歌,海外华人为何落泪 抗日英雄杨靖宇 爱国故事 含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 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表现: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 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对祖国 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 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 志士的无比崇敬等。 收获园地 爱国主义的含义及表现爱国主义的含义及表现 交流搜集的有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的名人名言及故事。 学生交流 教师补充 名人名言、勤劳自强故事(大禹治水、 愚

7、公移山、大庆精神、两弹一星、抗洪精 神、青藏铁路)。 勤劳自强篇之名人名言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孔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孟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屈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我国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一股革命我国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一股革命 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毛泽东毛泽东 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

8、艰苦创业,我们穷,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 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 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邓小平邓小平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民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民族, 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国家,是难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国家,是难 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 旺发达的。旺发达的。 胡锦涛胡锦涛 中华儿女的勤劳自强故事 大禹

9、治水是发生在几千年前的影 响极其深远的一件事。大禹为救百姓 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三过家门而不入 ”的精神,一直是后人学习的楷模。 大禹治水的传说体现了中华民族无所 畏惧、人定胜天的民族精神。 愚公移山的故事集中体现了中华民 族不辞辛苦、不避艰险、知难而进、不 怕牺牲的勤劳勇敢精神。愚公移山精神 是激励和指引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 建设胜利的制胜法宝,也是中国人民在 新时期进行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愚公移山 大禹治水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改变中国 一穷二白的面貌,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 的社会主义建设。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 庆工人正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精神的杰 出

10、代表,他的“宁可少活20年,也要拿下 大油田”的气概也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精 神的体现。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是中国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也是中国人 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民族精神的伟大体现。 右图为我国“两弹一星”功勋邓稼先。 1998年夏,中华儿女用钢铁般的意志 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中华大地上谱写 了一曲气吞山河的抗洪壮歌。在这场抗洪 斗争中,中华儿女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 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 伟大抗洪精神。抗洪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 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 中华儿女的勤劳自强故事 青藏铁路建设者 中华儿女的勤劳自强篇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

11、劳勇敢、自强不息著称于世 。 “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 “抗雪灾精神”等,是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对中 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 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收获园地 交流搜集的有关团结统一名人名言及故事。 学生交流 教师补充 故事(文成公主进藏、昭君出塞、郑成功收 复台湾、孔繁森入藏、奥运圣火传递)。 文成公主入藏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遣 他的大相到长安聘婚,唐太宗答应将宗室之女文 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后与松赞 干布举行了隆重的婚礼。文成公主和随从带去了 先进的生产技术。过去吐蕃没有文字,受文成公 主

12、的影响,松赞干布下令创造文字,文成公主在 吐蕃生活了40多年。文成公主入藏,对加强汉族 和藏族的往来,发展藏族的经济文化,作出了巨 大的贡献。藏族人民至今在布达拉宫里还安置了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塑像,还保留了二人结婚 时的洞房遗址,西藏民间还广泛流传歌颂文成公 主的民歌,歌颂她给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作出 的巨大贡献。 文成公主入藏体现了汉族、藏族的一种什么关系? 她起了什么作用? 这是发生在我国的什么事件? 你有什么话要说? 中华民族历来以团结统一著称于世 。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全国人民 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分裂不得人心,必定失败。 这是中国历史当中的什么事? 郑和下西洋

13、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爱好和平 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你还知道我国哪些外交知识及故事? 思考 问题 学生交流 教师补充 (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 游、乒乓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 故事 丝绸之路 观看视频回答: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 此举对中美关系产生很大影响,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 时光飞逝,37年弹指一挥间。乒乓外交也成为通过民间交 往推动官方外交的一个极好例子。 实际上,这种民间的关系 已经成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器,成为中美关系这艘大船的龙骨, 遇到风浪,它使这艘大船不至于摇晃得过于厉

14、害;遇到困难, 它能帮助两国政府克服困难,恢复发展势头。过去二三十年的 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乒乓外交 1971年4月10日至17日,参 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 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代 表团,应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邀 请访问我国,打开了隔绝22年的 中美交往的大门,被国际舆论誉 为“乒乓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4月万隆亚非会议召开,周总理在全体会议和政 治委员会议两次发言中,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 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加以表述。 至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方式就被确定下来:互 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 利,和平共处。一直成为中

15、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3年12月31日,周总理接见印 度谈判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29日, 中印双方经过谈判达成通商和交通 协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以 文字形式见诸国际条约。 2006年11月3日至5日,中国领导人和48个非洲国 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相聚北京,共叙中非 友谊,共商合作大计,共谋未来发展,共同谱写下新 的友好篇章。 在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主题下,北京峰会 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和中非合作论 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两个成果文件, 确立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对中非未来3年合作 进行全面规划,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中华民族历来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著称于世 。 在对外交往中,中华民族历来奉行睦邻友好、和平 共处的原则。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继承和发扬热爱和平的 传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促进世界和 平与发展事业,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建设持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