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逻辑理论下探讨共产主义的实现

上传人:七****) 文档编号:118960145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维特根斯坦逻辑理论下探讨共产主义的实现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维特根斯坦逻辑理论下探讨共产主义的实现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维特根斯坦逻辑理论下探讨共产主义的实现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维特根斯坦逻辑理论下探讨共产主义的实现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维特根斯坦逻辑理论下探讨共产主义的实现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维特根斯坦逻辑理论下探讨共产主义的实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维特根斯坦逻辑理论下探讨共产主义的实现(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维特根斯坦逻辑理论下探讨共产主义的实现摘 要:共产主义理论是科学真理和价值理想的统一。从维特根斯坦“可说”与“不可说”的划界理论入手, 以“真理事态”和“非确切事态”的逻辑边际为界, 坚定共产主义的科学真理性, 回归为共产主义理论奋斗的初心。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它的纲领性原则及其对资本主义的历史超越, 都是“可说”的, 并且一定是可以说清楚的。而共产主义何时能够实现、它的具体实施方案以及实现共产主义之后又会怎么样, 则是“不可说”的。“不可说”的未来要求今天的人们保持沉默, 但要呼吁我们的子孙后代, 结合特定的社会历史发展实际给予“补写”。关键词:共产主义理论; 逻辑哲学论; “可说”;

2、 “不可说”;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在前期着作逻辑哲学论中, 把世界和思维的界限划归于语言表达式中一种突破型逻辑范式, 认为过去的理论思维和传统哲学批判的“元冲突”在于, 混淆了语言指称表达方式与所指意义上的“可说”与“不可说”。命题是事实的图像, 但当了解命题的“无意义”之后, 命题之“梯”必须予以抛弃, 然后才能正确地看待这个世界。过去学术界主要从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思想的异同之处, 或者, 将维特根斯坦的命题意义理论与以弗雷格真值函项理论为基础的意义指称论加以比较, 以此进行研究。我们从维特根斯坦的思维、语言和世界结构、“可说”与“不可说”的划分理论视角为切入点, 对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进行

3、初步探讨, 以期对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的研究认识有所深化和突破。一、能够实现“可说”与何时实现“不可说”共产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上, 它们是关于人类必然解放自身的现实社会运动、理论学说和科学体系。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马克思通过对异化问题的考察, 阐明自己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和积极扬弃, 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其本质的真正占有”1120。在马克思看来, 共产主义理想能否实现的问题, 就是对共产主义的实现有无历史必然性的追问, 是投射于对资本逻辑和权力结构背后, 关于人类历史是否能够“走向深层”生产关系、社会秩序

4、的勾勒图景和实践生成问题。历史是社会在基本矛盾中运动的过程, 是感性实践的人在时空境遇下的指向性活动, 即“合力生成活动”, 整个社会不是凝固不变的结晶体, 人在劳动交往中以“经”“纬”交织的形式, 作用于社会历史进程, 形成社会历史的一个“有机体”。当资本主义社会的“胎胞”利用“资本”内生神秘力量垒积堆造一层又一层的积压式商品, 寄生出资本与劳动在对抗的死结上排出多余的过剩物时, 就必然种下死亡的病根, 留下了资本主义私人性质的生产, 它再也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公共产品需要的“绝症”。这时, 无产阶级先进活动分子在现实批判斗争的历史活动中有计划地组织群众, 把群众性运动转变聚焦为无产阶级投身共产

5、主义事业的历史活动, 共产主义以“否定的否定的肯定”1131形式, 把资本的私人占有转化为资本公有制基础上的消费品个人占有制, 从自身开始肯定的地方出发, 进行现实生产力基本生产条件下的“按需分配”。维特根斯坦逻辑理论下探讨共产主义的实现于是, 联合起来的个人占有生产力总和在“过剩经济”的物质客观条件下, 获得共产主义的完备历史形态。由此, 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而实现的共产主义, 它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制度, 就是可说的。世界总是由“事实以及这些就是一切事实这个情况所决定”, 作为事物和事物之间关系的事实一定可以言说, 而且可以说清楚。共产主义通过对无产者的劳动异化、财产异化和生存

6、异化的积极扬弃, “共”的是资本, 这种“发生的事情”, 即事实, 作为基本事态的一种存在方式, 反映的是“将来实现的一种社会制度”。反映了“社会制度可以实现”这个命题作为实在 (事实) 的图像。这种“可能的事态”或“逻辑的事态”, 必将指导无产阶级勇敢地拿起自身武器, 走出资本主义的“迷宫”。理解了这个命题, 就要知道它所描述的事态, 那就是被压迫者将要打破资本主义的“铁”式锁链, 实现人类的自我解放和回归本质。划分什么是“可说”与“不可说”之间的界限, 是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一书中的核心思想。按照维特根斯坦的看法, 世界即事实的总和, “逻辑涉及每一种可能性, 而一切可能性都是逻辑的事实”

7、229, 语言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命题是事实的图像, 语言中凡是有意义的命题都和事实存在一种逻辑图像的关系, 语言由命题构成, 命题的意义在于它是否为事态的逻辑图像, 一切有意义的命题都能分解成基本命题, 最终成为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在这里, “可说”的对象就是作为逻辑图像的基本命题和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那么, 什么属于“不可说”的范畴呢?维特根斯坦通过分析语言不能描述本身反映在语言中的对象, 认为包含于命题本身的逻辑形式, 无法外在于语言本身将它说出来, 命题显示自己的意义, 命题的最终意义无可言说。语言逻辑或逻辑句法只能显示在我们的语言构造中, 语言的界限意味着世界的界限, 但是我们不能

8、去说“语言逻辑地限制着人们的思想”。我们之所以有关于它们的思想, 这完全是一种神秘的感觉, 一个人对于不能说的东西, 应该保持沉默, 并且只能保持沉默, “不可说的, 只可不说”2165。基于此,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的“序”中明确写道:“本书将要为思想划定一个界限, 或者不如说并非为思想划定界限, 而是为思想的表达方式划定界限。如果要给思想划定界限的话, 我们就需要想到这个界限的两个方面。”225-26我们思考“所思世界”的可能性。共产主义作为未来的理想社会, 追问“共产主义何时实现”这个命题, 就是以排斥一定可能性为前提, 将“共产主义的实现”问题放置于极大的“神秘”中, 此时逻辑成为某

9、种经验的东西, 限制了我们的世界。因此决不能以“逻辑”的形式对外公开宣告, 也就是说某个国家在将来某一天正式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逻辑先于“如何”, 而不是先于“什么”, “共产主义多久能够实现”的界限超出了语言界限, 不能思考“共产主义实现”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何时实现共产主义”不可言说, 否则语言逻辑已超出世界思维的界限。新、旧社会形态的更替, 必然涉及社会制度形态交替的条件和限度, 如在“所思世界”去追问“共产主义何时实现”, 命题本身所显示的事态成为“必然”, 从语言本身的表达界限看, 这就把我们的世界和“意义必定在世界之外”的世界混为了一谈, 从而成为超越主体视野的神秘世界。站

10、在世界之内看世界, 社会形态的更替和万物的生成、变化皆是“偶然”;但如果站在世界之外或之上观看世界, “共产主义”这种社会形态究竟何时能够实现, 难以在语言和世界的界限内作出回答, 它终究只能显示在命题中。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 代表人类理论构建未来美好社会的最高水平。在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通过雇佣劳动生产剩余价值, 再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扩张性非均衡系统, 由此产生扩张悖论而将社会带入危机, 那就是人成为服从资本增殖意志的一种工具。为了制约资本的缓和危机, 必须寻求能够解决“资本扩张悖论”的新社会主义模式,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持有的一整套关于剩余劳动生产、运行、分配的模式,

11、 从而在剩余劳动的生产和消费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组成基本命题的名称指称或描画一个简单对象的意义上看, “共产主义”代表了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以实现共产主义制度为最终目标的共产主义运动。“共产主义能够实现”这个基本命题摹写描画了一种基本的可能事态, 即“在共产主义社会这里不再有任何阶级差别, 不再有任何对个人生活资料的忧虑, 并且第一次能够谈到真正的人类自由, 谈到那种已被认识的自然规律、和谐一致的生活”3120。但这并不意味着共产主义的实现问题就是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问题, 继而错误地划归于共产主义理想的“何时实现”。从思维语言的角度看, “共产主义何时实现”用维特根斯坦的话来说, 就

12、是它本身的“无所说”。在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境中, 当我们去“说”可说者时, 只能去说事态是怎样发生或不发生的, 可说的东西与逻辑事态中“在场”的东西或者用逻辑呈现出来的对象直接相关;那些在逻辑世界之外的东西, 由于具有一种“在之外”的结构, 是无法描述和言说的。在这里, 如果把“可说”者作为所有事实组成的整体, 并把“不可说”者通过意谓式的“说”显示出来, “何时”就是“能够”这种语言命题的形式或逻辑结构, 它只能显现在语言命题中, 是不能显示出来的, 否则语言连同命题本身置于逻辑事态以外, “共产主义”就成为一片神秘之地本已不复存在。对于马克思视野中的共产主义而言, 它是理想中的社会政治制度

13、, 共产主义靠实际革命手段才能实现。无论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还是从社会主义最终发展到共产主义, 必然会有许多偶然性的因素出现, 共产主义只能在现实曲折性与历史羁绊的条件下去完成、去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何时实现共产主义”不可定论言说, 唯一确信的将是这样一个事实, 即“人民群众认识与行动之间的连续性操作我们必须重新创造, 复活那些事业它将继续在面对资本主义时提出替代性的现代性方案”3121。二、纲领原则“可说”与具体方案“不可说”共产主义不是遥不可及的梦, 它在人类不远的将来必然会实现。实现共产主义是全部社会主义运动的最高纲领, 是共产

14、主义者孜孜以求的最高奋斗目标。在共产党宣言中,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近期目的, 还论证规定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这就构成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性纲领。共产党的近期目标是让无产阶级成为阶级, 推进资产阶级的统治, 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在马克思看来, 阶级差别在历史进程中已经消失。然而, 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手中, 公众的权力就失去了它的政治性, 即作为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性质, 从而无产阶级也就消灭了它自身的这个阶级统治, 一个自由人联合体将近实现。共产主义的纲领是可说的, 它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 在新的科学世界

15、观意义上阐发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组织形式、行动组织原则、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主义革命的运动方向。共产主义纲领是无产阶级政党奋斗指南和行动策略的总依据, 各国共产党人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上, 要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基本原则, 坚持共产党人的理论原则, 这就是我们所能描述的、最基本的事实单元。用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中的“实在”概念来讲, 共产主义纲领是思想的界限, 现实经济关系、革命斗争原则与眼前的历史运动关系就是“所思世界”, 超出共产主义纲领的“什么”, 是逻辑所需要的“经验”处于如此这般状态的直观世界。“纲领”是实现未来社会的运动“旗帜”, 终极图景是建立共产主义的美好社会。共产主义社

16、会在当前不是“现实”, 不是已经发生的“事实”, 但它是未来社会的“事态”, 能被描述的事态就是“可说的”。因此, “共产主义有纲领”这个命题在“凡是可说的东西仅限于能被图示的东西”, 这个层面上就是“有意义”的, 就是“发生”与“不发生”事态之间能被提出的“暂时性”方案。把“共产主义”放在历史主体的维度给予考察, “共产主义有一个总的纲领”, 它在每个历史阶段都具有真理的性质。社会主体与主体之间、革命对象与具体革命方式之间、共产主义与行动着的“社会主体”之间存在的关系或行动关联, 与现实阶段“事实呈现”的内部对象之间存在着关系和属性, 具有结构上的对应关系。如果放在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看, 就是行动中的“个体”在社会形态演变逻辑下追求的历史必然性。在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的个体占有整个社会的全部财富, 自由平等劳动者的联合体共同占有和使用社会资料, 但这种联合体的具体实现形式, 或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