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三中国现代史主题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959244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3.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三中国现代史主题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重庆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三中国现代史主题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重庆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三中国现代史主题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重庆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三中国现代史主题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重庆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三中国现代史主题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三中国现代史主题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模块三中国现代史主题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分主题研究 模块三中国现代史 主题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947年 5月 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成立 改革 开放 1955年 10月 1958年 3月 1958年 3月 1965年 9月 内蒙古自 治区成立 广西壮族自 治区成立 宁夏回族自 治区成立 西藏自治 区成立 20世纪 80年代初 邓小平提出 “一国两制” 1984年 中美签署 联合声明 1987年 中葡签署 联合声明 1997年 7月1日 香港回归 1999年 12月20日 澳门回归 祖国 统一 一条主线:新中国实现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两项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 三大成就: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 考点速记 考

2、点一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条件: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拥有56个民族的社会主义国 家,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 地区 概念: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 聚居地区分别设立民 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2015. 卷、2013.卷23(3)使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 事务 实行:1998年,全国已先后成立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 、 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2013.卷9 西藏 西部 少数民族 民族区 域自治 意义 (1)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 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 (2)有利于

3、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 展; (3)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 民族平等 新型民 族关系 的建立 原则: 、 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特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方针: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因地制宜、放宽政策、搞活 经济方针 民族团结 体现 习俗上,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定制和宗教信仰; 文化上,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经济上,安排项目建设,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一国 两制” 的构想 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 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 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 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 ” 目的:实现祖国大陆、台湾的和平统一,恢复对

4、香港、澳 门行使主权 含义:“一国”,就是一个 的中国。“两制”,就 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 香港、澳门仍实行 制度 考点二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 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 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邓小平 一国两制 统一 资本主义 “一国 两制” 的构想 意 义 (1)为完成 大业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成为我 国的重大国策; (2)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抄 在书中P92) 祖国统一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原因2015. A卷26(3

5、)、 2013.卷 25(3) ()“ ”构想的提出; ()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 际地位的提高; ()人民的 支持 一国两制 依据:“一国两制”的原则 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概 况 (1)中英、中葡分别于1984年、1987年签署 联合声明,联合声明规定,中国政府在 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后,分别成立由中央 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 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 权; (2) 年月日,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 主权。 当选为第一任行政长官; (3) 年月日,我国对澳门恢复行 使主权,何厚铧当选为第一任行政长官 自治 1997 董建华 1999 两岸的

6、 经济文 化交流 基本方针:“ ” 概况:世纪年代以来,海峡两岸在文化、教 育、科技、体育、卫生和经济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交 流,人员往来频繁 意义: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情感,加深了台湾人民 对的祖国大陆的了解,促进了海峡两岸经济的发展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意 义 (1)是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盛事,是邓小平“一国 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2)不仅洗雪了多年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振奋了 民族精神,还使香港、澳门的历史发展进入了“一 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 的新时代; (3)对早日解决 问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台湾 【难点剖析】 1.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

7、性。 (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 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 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 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4)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 起来。 拓展提升 2. 台湾问题和港澳问题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 ()台湾问题是内部分裂的问题,港澳问题是抵御外国侵略的 问题; ()台湾问题是年解放战争即将结束,蒋介石败退台 湾,致使台

8、湾同大陆分离,属于中国内政问题;港澳问题是外交 问题。 联系:“一国两制”方针是世纪年代邓小平针对解决台 湾问题而提出的,但首先应用于解决港澳问题,港澳问题的顺利 解决,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 影响台湾回归祖国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1)有利因素: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 对台基本方针;海峡两岸交流频繁,台湾和大陆同祖同根,台 湾回归祖国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港澳顺利回归,保 持繁荣稳定,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 (2)不利因素:“”势力试图分裂祖国;外国反华势 力的干涉等。 【认识启示】 1. 对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认识与启示。 认识:(1)近代

9、香港、澳门问题的产生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无 能; (2)港、澳回归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 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说明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 (3)港、澳回归后的持续稳定发展,说明“一国两制”的构想 是科学的、正确的,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启示:强大的综合国力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基石,作为中学生应努 力学习、掌握本领,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作贡献。 2. 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统一问题的基本方针;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民心所向,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 ()国家统一,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繁荣,有利于国家的安

10、 定团结,有利于世界和平。 重庆20122016中考真题精选 命题点1 时间排序类 (2013重庆A卷9题)我国中央政府在不同时期对今新疆地区的治 理,采取了下列举措:左宗棠收复新疆 设立新疆行省 设置西域都护 在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按其先后顺序 排列,正确的是 ( ) A. B. C. D. 【解析】左宗棠收复新疆是在1878年;设立新疆行省是在 1884年;设置西域都护是在公元前60年;实行民族区域自 治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正确顺序为。故选C。 C 1.(2015重庆B卷9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 确的是 ( ) A.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 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 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解析】B说法错误,该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而不是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故选B。 B 命题点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2013重庆B卷23(3)(4)题(3)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 族地区迎来了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实行了什么特殊的政治制度?(1分) (4)我国对边疆地区的治理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 (4)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主权完整;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 。(每点1分,共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